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為了扼殺中國航太科技的進步,美日絞盡腦汁封鎖高端材料流向中國

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人類在航空航太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航太的作用將遠遠超出科學技術領域本身,

對政治、經濟、軍事以至人類社會生活都會產生更廣泛和更深遠的影響。 而航太新材料是新型航天器實現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基礎和保證, 國外航太技術發達的國家十分重視航太新材料的發展和應用, 並投入了大量的研究經費。

歐美航太強國的材料研究已經數十年, 積累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經驗與教訓。 直到今天歐美國家仍然持續領跑全球航太領域, 眾多型號相繼成功, 這些都表明著其航太材料技術手段的扎實。 可以說新材料是航太技術發展的重要物資基礎, 一代新型航太產品的誕生往往建立在一大批先進新型材料研製成功的基礎上。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嘉近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談到過去中國工業的落後很多是因為材料落後, 材料性能不行, 加工後無法達到工況要求。 比如用在火箭推進器上的一種密封材料是保證安全的核心部件, 密封技術對航太型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航太型號對密封結構的最根本要求是結構簡單,

密封性能可靠, 具有優良高彈性。 但在當下國際大環境中原材料生產和加工工藝都是國外企業的絕對機密, 不可能賣給我們。

李嘉介紹到到他們只能從零開始把原材料做出來, 再結合應用加工研究一步步進行改進, 有一個工序精度要求很高, 進口生產裝備要價好幾千萬元, 就採購了幾百萬元的國產裝備, 對裝備進行改造升級, 用了近十年最終在簡陋的條件下做出了達到國際水準的產品, 雖然現在各種性能測試完全過關, 但要裝載使用, 還要經歷非常嚴格的測試和評價過程。

而在航太需求量更大的碳纖維材料上的高端技術也都掌握在美日的手中, 目前全球碳纖維市場長期被東麗、東邦特耐克絲和三菱人造纖維等日本企業佔據。 雖然近十餘年來, 我國掀起了碳纖維項目投資熱潮, 邁開了追趕發達國家的步伐, 但還遠落後於發達國家。 只有極少數企業涉足碳纖維產品, 年生產線規模難以滿足中國航太的需要。 而為了不讓中國得到關鍵技術美日更是採用法律,

巨額罰款等強力手段對向中國提供技術、材料的個人和公司進行制裁, 造成了中國有錢也沒有人剛越雷池一步提供技術和材料了, 令人是欲哭無淚。

美日就是希望用封鎖的手段讓中國永遠無法生產出足夠符合更高要求的產品和產量, 從來達到扼殺中國航太科技進步的目的。 而現代航太技術對材料性能要求是越來越高, 可以說航太材料已成為軍事強國比拼尖端實力的重頭戲, 所以中國應該加大對航太材料研究的資金投入, 努力爭取可以早日打破美日封鎖, 打造出更多的殺手鐧來維護國家的利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