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書記”李樹槐找水記

□記者 李麗鈞

“水書記, 你還真行哩!我們村這麼多年的吃水難題還真讓你給解決了。 ”近日, 尚義縣滿克圖村的田中和走進村委會, 拉著省水利廳駐該村工作組第一書記李樹槐的手, 嘮起了家常。

李樹槐姓李不姓水, 但是村民們都喜歡叫他“水書記”。 這其中還有一段李樹槐為村裡找“水”的故事。

今年3月26日, 按照省委統一安排部署, 省水利廳選派李樹槐、王英林、韓小強三人入駐滿克圖村, 簡單休整後, 工作組立即開展了入戶走訪工作。

這一天, 工作組剛走到田中和家門口, 就被院子裡十多個花花綠綠的水桶吸引住了。

“大爺, 你這兒放這麼多水桶幹啥啊?”工作隊員王英林問。

“嗨, 我們村缺水。 ‘滿克圖’就是蒙語裡‘沙漠’的意思。 我們幾家合用一個小井, 這都是周圍鄰居每天等著打水的水桶。 ”田中和答道。

“聽說今年省水利廳給我們派來個管水的書記, 大夥兒都尋思著這‘水書記’能不能把吃水的事兒給解決了。 ”一個小夥子說道。 李樹槐大聲地說:“請大夥放心, 這個‘水書記’我當定了!一定要把吃水這事兒給解決了。 ”

走訪結束後, 李樹槐立即找到村“兩委”班子成員瞭解情況。 經過詳細詢問, 工作組瞭解到, 滿克圖村年降雨量330毫米左右, 村裡老百姓吃的都是淺層井水, 口感差且水量沒有保障。 水, 成了村裡鄉親們的一塊心病, 也儼然成了阻礙全村脫貧致富的一道坎。

情況瞭解後, 工作組決定先採取打井的方式解決問題。 李樹槐親自到省地勘院, 邀請專家來村裡勘探水源、確定井位元、組織打井。 打井的那幾天, 李樹槐每天都要去打井的地方轉幾趟。 大家既興奮又緊張, 興奮的是有可能馬上解決群眾的吃水問題, 緊張的是根據專家的勘測, 這個井位是最有可能打出水來的, 但是由於受地形地貌、現有勘測技術等限制, 打不出水的概率也存在。 一天、兩天、三天, 10米、20米、50米, 轉眼井深已經打到了100多米, 達到了專家預測的極值。 水, 依然沒有打出來, 大家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穀底。

此路不通, 只能另闢蹊徑。 經過與村裡研究, 工作組決定打兩個大口井, 雖然還是淺層水,

但是水量能夠保障。 事不宜遲, 李樹槐立即與縣水務局進行溝通。 但是水務局技術人員經過現場勘查後, 又給大夥兒潑了一盆冷水, 淺層水水量有限, 蓄滿大口井一次需要很長時間, 根本滿足不了群眾日常用水需要。

眼看著工作組來了兩個多月, 還是沒能徹底解決吃水問題, 老鄉們說話的語氣裡也有了一絲疑慮。 也讓李樹槐心裡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壓力。

李樹槐又一次帶領工作組走上了找水之路。 經過和縣、鄉政府多次溝通, 同村“兩委”班子、黨員群眾代表反復座談, 工作組提出了一個徹底解決鄉親們吃水難的措施——將縣城自來水引到村裡。 建設管網需要200多萬元, 村集體根本就沒有收入, 錢從哪來?李樹槐一方面向省水利廳進行彙報,

爭取落實農村飲水安全提升資金100萬元;另一方面協調搬遷到滿克圖村的企業共同投資引水進村。

目前, 引自來水入村已經開工建設, 10月底就可完工, 今年滿克圖村的鄉親們就可以喝上乾淨衛生的自來水了。 水的問題解決了, 鄉親們的心病消除了, 大傢伙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心氣也更足了, 一些以前受到缺水制約不能實施的產業專案也提上了日程。 漂亮舒適的安置房建起來了, 投資100多萬元的基礎設施項目已經落實, 投資200多萬元的經濟林專案近期實施, 村裡通往縣城的柏油路即將開工, 特色旅遊農家樂、特色林果產業……一個個能給群眾帶來持續收益的項目逐步變成現實, 鄉親們紛紛向“水書記”和工作組豎起了大拇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