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仇保興談古村落保護:鄉村復興應堅持六個原則

仇保興發表主題演講。 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10月17日電(記者 王逸飛)17日, 第二屆中國(桐廬)國際民宿發展論壇暨國際鄉村(民宿)設計大會在浙江桐廬舉行。

會上, 國務院參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仇保興表示, 一場鄉村復興偉大事業正於中國進行, 而古村落的保護正是其中基礎。 面對古村落文化自信喪失、保護和更新內生動力不足等現實問題, 各地在古村落保護中應堅持好六個原則。

古村落, 是指村落形成較早, 擁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 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經濟、社會價值的應予以保護的村落。 在許多人看來,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資訊和文化景觀, 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

“鄉土文明是中國文化與宜居的根基, 古村落則是承載了中華傳統文化和農耕文明的活態遺產, 也是新型城鎮化中的‘特色之道’和‘鄉愁’的重要載體。

”仇保興如是闡述古村落保護傳承的意義。 他認為, 不論是復興鄉村文明, 還是發展鄉村旅遊、發展民宿, 古村落的保護都是一個基點和前提。

據瞭解, 目前古村落在中國分佈並不均勻, 總體來看呈現西南部較多、東北部較少的局面, 而江南地區則在保護工作中處於較為領先的位置。 與此同時, 古村落大量消失、空心化與圖景化問題嚴重等也讓中國古村落的生存面臨嚴峻挑戰。

仇保興指出, 中國古村落發展存在七大問題, 分別是:古村落文化自信喪失;保護和更新的內生動力不足, 可持續發展存在較大困難;對古村落的保護發展重要性認識不足;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受到破壞;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較差,

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管理水準差強人意;保護資金來源匱乏, 同時缺乏監管。

如文化自信的喪失, 仇保興說:“我們常有一個錯誤的思想:城市代表了發達和現代, 農村就是落後與愚昧。 這種思想把城市的建設模式搬到農村, 結果村不像村、城不像城, 這種非常劣質的鄉村建設是幫倒忙。 ”

面對上述問題, 其認為, 要從新型城鎮化視角審視古村落保護。 “城市應該更像城市, 鄉村要更像鄉村。 城鄉協同發展本質上是城鄉差異、互補、協調, 只有差異才能夠互補, 只有互補才能夠和諧發展。 ”

此外, 仇保興強調, 保護、發展好古村落, 還要以價值認知為導向, 制定村落保護發展目標;要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的改善先行,

基於人的需求改善基礎設施;要小規模、漸進式、協商式推進保護與更新;要建立人才培養機制, 科學教育引導;要構建適宜的資金保障體系, 政府、村民、社會、慈善機構多管齊下;要創新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和產權機制。

仇保興最後總結了他眼中古村落保護傳承應堅持的六個原則。

他指出, 首先, 古村落的保護要堅持注重與周邊山水的共生性。 其次, 要堅持村莊傳統的、非設計的、歷史遺留的空間脈絡。 而村莊的保護和整治應該和城市設計逆向而行。 此外, 這些原則還包括保護好傳統民居、將現代化需求品隱性化, 以及堅持生態、生活、生產三個空間合一。

“只要堅持以上六個原則, 我們就不會犯基本的錯誤, 我們就可以在這一場鄉村復興的偉大事業中,

能夠無愧的說對得起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 我們在傳統文化的保護、弘揚過程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仇保興說。

本次中國(桐廬)國際民宿發展論壇暨國際鄉村(民宿)設計大會由中國建築學會、中國新聞社、中國鄉村文化研究院指導, 杭州市農業和農村辦公室、杭州市旅遊委員會、杭州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桐廬縣人民政府、中國新聞社浙江分社、國際民宿聯盟、國際民宿研究會共同主辦, 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週刊特別支援。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