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兩個地球上最簡單的人,用一棟公寓彌合了「古今」間的美學差異

精益求精正在變成一種吹毛求疵:同一個鏡頭要拍 40 多條;蝸居十年只為一本自命不凡的小說;一筆不慎就絕望地刺破畫布 —— 這些瘋狂,

真實地發生在導演、作家和藝術家身上。

不過, 偶爾也有幾個幸運兒, 能避開種種因天賦引發的失控。 他們沒有戲劇化的人格或自憐自艾的心理, 從而得以掌控那些細微的衝動, 並創造出耀眼的傑作。 回看自己的成品, 他們會像米蘭室內建築師和傢俱設計師 Vincenzo De Cotiis 一樣, 微微一笑, 聳一聳肩, 然後開一瓶上好的巴羅洛葡萄酒。 或者說, 他們理應如此。

De Cotiis 擅於「從簡單的生活發現樂趣」。 他摩挲著一張桌子的密合邊緣 —— 這是他用回收的玻璃鋼和鍍銀黃銅拼制而成的, 就擺在他和妻子 Claudia Rose 同住的公寓內。 公寓位於米蘭 Corso Magenta 區, 面積約 306 平方米。 他說:「我知道怎麼活得快樂, 怎麼放下煩惱。 如果事情進展得順利, 就證明一切不出我所料, 這讓我感到平靜。

De Cotiis 與妻子 Rose 同住的公寓外, 晚期巴羅克式平臺

De Cotiis 年近 60, 頭髮灰白, 身上有幾處文身。 近年來, 憑藉將粗獷的工業用地改造成時尚酒店和精品零售店的超高技藝, 他聲名遠揚, 他還時常利用現有的材料對粗糙的建築結構進行補充, 使其愈發完美。

他的作品展現了義大利對「衰敗」和「高度現代主義」的熟練運用, 在發達文明中, 只有日語具備可與之媲美的複雜語義。

當代義大利設計在弘揚各時代間互相滲透和影響的同時, 也在接納「損毀」和「殘缺」的理念。 這種微妙的憂鬱感, 經由一種好整以暇, 不斷改進、完善、精煉的衝動而得以釋放。

在義大利, 遺址、廢墟和紀念碑是生活的一部分, 既不受崇拜, 也沒有為新的建築行為讓道。 也許, 正是因為成長於此, De Cotiis 才得以自由、甚至急迫地探索破敗古跡和未來極簡主義間的充分張力。

鑄銅 DC1624 掛燈, 懸在巨大的多邊形巴西大理石廚房檯面上方

他與建築學家 Jean Nouvel 在 7 層樓高的 Excelsior 畫廊展開合作, 這間畫廊是經埃馬努埃萊二世拱廊街(Galleria del Corso)的一家舊電影院改造而成的。 他們共同為制鞋公司 Premiata 在聖安德魯街(Via Sant’Andrea)打造了一座旗艦店, 融合了診所般的冷峻和廢墟般的頹唐, 就像考古挖掘過程中, 意外出土了一間瘋狂科學實驗室。 這種時空邏輯上的任意組合與分解, 正是 De Cotiis 的高明之處。

De Cotiis 雖為陸軍軍官之子,

但對藝術格外敏感, 自幼便不斷描摹傳統雕塑家的作品。 他相信, 新興的極簡主義必然師承於「舊藝術世界」的遺產。 「Progetto Domestico」是他投入良多的傢俱計畫, 與其說這是一項業務, 不如說它本身就代表了 De Cotiis 開設工作室的意義。

在這間距瑪律凱大區(Marche)數小時車程的工作室內, 他製作了大量孤品和限量版, 通常情況下, 他都獨自舉著噴燈或鑿子忙前忙後。 他在 Porta Nuova 附近有一家畫廊(他的設計團隊在畫廊裡屋工作), 展出了一個如同巨型龜殼般的鍍銀黃銅壁櫥。

De Cotiis 在更衣室

他利用從舊遊輪淘來的玻璃鋼,加上從採石場開採的斑紋大理石,以及經鏡面拋光工藝處理的金屬材料,製成了畫廊的隔板。這一靈感源于義大利傳奇設計師 Gio Ponti 和 Carlo Scarpa,他們都曾大膽地混用高級和廉價材料,而這在當時一度被視為愚蠢的舉措。

最能體現 De Cotiis 特色的部分在於,不管每件物品的表面有多普通,都鋪了一層相當平整的塗料:從容易刮花地板的金屬桌腿,到空心玻璃鋼無背椅,表面的縫隙完全不可見。他說:「真正的美就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De Cotiis 的獨門秘技在於:儘管對各時期的建築風格都信手拈來,但他還是力求彌合「古」與「今」之間的美學差異。

De Cotiis 的 DC1604 沙發床,置於樹脂地墊上,床面鋪著他親手染制的馬海毛天鵝絨,以呼應壁畫的粉色,牆上的壁櫥也是 De Cotiis 設計的

這種「扭曲時空」的美學觀如今也滲透到了他和妻子的公寓裡。搬家前,De Cotiis 和 Rose 在米蘭的社交中心 —— 佈雷拉(Brera)—— 的一棟 80 年代豪華大樓裡住了十幾年。Rose 外向、奔放而性感,同時充當著丈夫的靈感繆斯和商業夥伴。幾年前,兩人都意識到了 De Cotiis 對親手打造一個家的渴望。

Rose 說:「他需要一張真正的畫布,一張有年代感的畫布。」但要找到一個百分百稱心如意,尤其是能滿足 De Cotiis 設想的地方,難上加難。昔日的米蘭早已被二戰的硝煙摧毀,大部分重建工程「品質堪憂」—— 至少在 Rose 看來如此。

牆上的掛件出自 Florian Baudrexel 之手,矮桌來自 De Cotiis「Progetto Domestico」系列作品,這兩件傢俱在 18 世紀的建築中別具一格;厚厚的鍍銀護壁板隱藏了電源插座

但從後院踏入這棟 18 世紀建築的那一刻,他們就認定,這裡正是夢寐以求之處。建築外層塗以含羞草般的色調,二樓有一排古雅別致的護窗(準確地說是 9 扇)朝向街道。公寓入口在紅木樓梯的頂端,打開門是保存完好的晚期巴羅克式平臺、石灰石地板和手工磨刷的牆壁。

這些歷史符號伴隨來訪者的腳步,慢慢凝聚、離散,甚至爆炸。身處其間,你會錯覺自己瞬間穿越到了別處,也許是平行時空的過去,又或者是平行時空的現在。前任房主在此留下了不少年份久遠的痕跡,De Cotiis 將其 一一 剷除,直到 300 年前的原貌顯山露水 —— 桃紅或淺灰的石膏牆面,凹凸不平,陰森詭異;褪色後,塑模鑲邊的拱形天花板也逐漸恢復了原始的棕色和鐵青色。

餐廳裡擺放的均為 De Cotiis 的雕塑作品:一盞吊燈、一張 11 英尺長的餐桌和幾張矮凳,這些作品都是由回收的玻璃鋼和鍍銀黃銅無縫融製成的,掛在牆上的是一套 80 年代的舞臺道具

儘管這些細節頗為迷人,但問題在於,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下來:距離回到現實還有多遠?漫遊整個空間又要多久?這是拿破崙時期還是新藝術運動時期的暗示?對於 De Cotiis 來說,這一過程近乎「本能」,他用雙手丈量杆木,撫摸其表面,感受它的年輪和歷史。住在這裡就意味著融入其中,成為它歷史的一部分。

在描述如何將這一空間改造成現在這種定格時間、超越時間的狀態時,De Cotiis 說:「過程是緩慢的,也沒有辦法加速。不完美比完美耗費的時間更長。」他還修復了公寓內蜿蜒的華麗拱道,該拱道由 18 世紀流行的人造大理石裝飾而成,後被前任房主刷上了一層漆;在不破壞整體外觀的前提下,De Cotiis 小心翼翼地鑿掉了這層漆,盡可能還原了拱道上的精美圖案。

一間寬敞的更衣室和手工染制的天鵝絨沙發床

對比公寓極簡主義的裝飾風格,De Cotiis 營造的微妙古典美愈發明顯。Rose 說:「我們可能是地球上最簡單的人了。」她出生於帕維亞(Pavia,義大利西南部城鎮)附近,典型的高級資產階級家庭,談及自己的成長環境,她微微皺了皺眉 —— 那些「厚重的窗簾」、精美的油畫和鍍金飾物,無不令成年後的她「更愛空曠的房間」。

De Cotiis 設計的黃銅裝置燈,就像一朵鋥亮的 Tinkertoy 牌玩具雲。有幾件傢俱經常挪位,包括長條形淡粉色天鵝絨矮腳沙發和鑲嵌有紋理細密、光滑小石片的咖啡桌。他和妻子都不喜歡過度裝飾,因此,傢俱的表面通常空無一物。

在主衛生間,一座 19 世紀的阿波羅銅像置於專門設計的水池上,水池周圍鋪著巴西大理石板

有時候,Rose 會不認識自己的家,因為丈夫不斷把家佈置成別的樣子。整塊樹脂地墊以無縫的方式鋪在地板上,餐廳裡,地墊平整地嵌於餐桌下的地板,桌腿的棱角由鍍銀黃銅製成。書房和臥室的地墊則略高於地板,以便更好地展示房間特色。回到臥室,夫婦二人會蓋上石板色亞麻薄毯、喝著香檳,觀賞《絕命毒師》和《唐頓莊園》,度過短暫的休憩時光。

但矛盾的是,De Cotiis 在主衛生間營造了最密集的觀感:牆壁、梳粧檯和水池由來自巴西的稀有大理石製成,越南建築學家 Adolf Loos 尤為偏愛這種粉綠相間的石材。1908 年,他發表了名為《裝飾與罪惡》(Ornament and Crime)的宣講。這個衛生間就像雨季來臨前印度果阿的天空一樣,陰沉而神秘,De Cotiis 說:「你得知道什麼時候該顯,什麼時候該藏。」

光線透過公寓自帶的護窗照進臥室,臥室內擺放著由 De Cotiis 設計的矮床和皮椅

在另一件事情上,De Cotiis 的態度也毫不含蓄:他似乎非常抗拒商業化的服飾設計和批量化的傢俱生產。而對於自我宣傳與形象推廣,De Cotiis 備感拘束,因此,過去幾年間,「Progetto Domestico」系列鮮有曝光。

事實上,他不是那種將作品視如珍寶的人,也不愛「存檔備份」,出了工作室的門,就聽天由命。他說:「它們早就留在了我心裡,所以並沒有什麼立此存照的問題。(他 2005 年製作的‘Haute’系列及後續的‘De Cotiis’也幾乎沒有留下照片)我創作,是為了享受過程,去感受,去實踐。至於結果,不是我要關心的。」

Rose 曾試圖鼓勵丈夫創辦一家現代化多平臺企業,但也不想逼得太緊。她搭著 De Cotiis 的胳膊說:「既然無法動搖一個藝術家的決心,那為什麼要毀掉他的快樂呢?如果有人想請他做一塊地毯,或者幾張亞麻床單,他就會用那張不開心的臉看著我。對,就是現在的表情!你怎麼忍心讓他活得不開心呢?」

-

撰文:Nancy Hass

攝影:Simon Watson

製片:Tom Delava

De Cotiis 在更衣室

他利用從舊遊輪淘來的玻璃鋼,加上從採石場開採的斑紋大理石,以及經鏡面拋光工藝處理的金屬材料,製成了畫廊的隔板。這一靈感源于義大利傳奇設計師 Gio Ponti 和 Carlo Scarpa,他們都曾大膽地混用高級和廉價材料,而這在當時一度被視為愚蠢的舉措。

最能體現 De Cotiis 特色的部分在於,不管每件物品的表面有多普通,都鋪了一層相當平整的塗料:從容易刮花地板的金屬桌腿,到空心玻璃鋼無背椅,表面的縫隙完全不可見。他說:「真正的美就藏在你看不到的地方。」De Cotiis 的獨門秘技在於:儘管對各時期的建築風格都信手拈來,但他還是力求彌合「古」與「今」之間的美學差異。

De Cotiis 的 DC1604 沙發床,置於樹脂地墊上,床面鋪著他親手染制的馬海毛天鵝絨,以呼應壁畫的粉色,牆上的壁櫥也是 De Cotiis 設計的

這種「扭曲時空」的美學觀如今也滲透到了他和妻子的公寓裡。搬家前,De Cotiis 和 Rose 在米蘭的社交中心 —— 佈雷拉(Brera)—— 的一棟 80 年代豪華大樓裡住了十幾年。Rose 外向、奔放而性感,同時充當著丈夫的靈感繆斯和商業夥伴。幾年前,兩人都意識到了 De Cotiis 對親手打造一個家的渴望。

Rose 說:「他需要一張真正的畫布,一張有年代感的畫布。」但要找到一個百分百稱心如意,尤其是能滿足 De Cotiis 設想的地方,難上加難。昔日的米蘭早已被二戰的硝煙摧毀,大部分重建工程「品質堪憂」—— 至少在 Rose 看來如此。

牆上的掛件出自 Florian Baudrexel 之手,矮桌來自 De Cotiis「Progetto Domestico」系列作品,這兩件傢俱在 18 世紀的建築中別具一格;厚厚的鍍銀護壁板隱藏了電源插座

但從後院踏入這棟 18 世紀建築的那一刻,他們就認定,這裡正是夢寐以求之處。建築外層塗以含羞草般的色調,二樓有一排古雅別致的護窗(準確地說是 9 扇)朝向街道。公寓入口在紅木樓梯的頂端,打開門是保存完好的晚期巴羅克式平臺、石灰石地板和手工磨刷的牆壁。

這些歷史符號伴隨來訪者的腳步,慢慢凝聚、離散,甚至爆炸。身處其間,你會錯覺自己瞬間穿越到了別處,也許是平行時空的過去,又或者是平行時空的現在。前任房主在此留下了不少年份久遠的痕跡,De Cotiis 將其 一一 剷除,直到 300 年前的原貌顯山露水 —— 桃紅或淺灰的石膏牆面,凹凸不平,陰森詭異;褪色後,塑模鑲邊的拱形天花板也逐漸恢復了原始的棕色和鐵青色。

餐廳裡擺放的均為 De Cotiis 的雕塑作品:一盞吊燈、一張 11 英尺長的餐桌和幾張矮凳,這些作品都是由回收的玻璃鋼和鍍銀黃銅無縫融製成的,掛在牆上的是一套 80 年代的舞臺道具

儘管這些細節頗為迷人,但問題在於,要知道什麼時候該停下來:距離回到現實還有多遠?漫遊整個空間又要多久?這是拿破崙時期還是新藝術運動時期的暗示?對於 De Cotiis 來說,這一過程近乎「本能」,他用雙手丈量杆木,撫摸其表面,感受它的年輪和歷史。住在這裡就意味著融入其中,成為它歷史的一部分。

在描述如何將這一空間改造成現在這種定格時間、超越時間的狀態時,De Cotiis 說:「過程是緩慢的,也沒有辦法加速。不完美比完美耗費的時間更長。」他還修復了公寓內蜿蜒的華麗拱道,該拱道由 18 世紀流行的人造大理石裝飾而成,後被前任房主刷上了一層漆;在不破壞整體外觀的前提下,De Cotiis 小心翼翼地鑿掉了這層漆,盡可能還原了拱道上的精美圖案。

一間寬敞的更衣室和手工染制的天鵝絨沙發床

對比公寓極簡主義的裝飾風格,De Cotiis 營造的微妙古典美愈發明顯。Rose 說:「我們可能是地球上最簡單的人了。」她出生於帕維亞(Pavia,義大利西南部城鎮)附近,典型的高級資產階級家庭,談及自己的成長環境,她微微皺了皺眉 —— 那些「厚重的窗簾」、精美的油畫和鍍金飾物,無不令成年後的她「更愛空曠的房間」。

De Cotiis 設計的黃銅裝置燈,就像一朵鋥亮的 Tinkertoy 牌玩具雲。有幾件傢俱經常挪位,包括長條形淡粉色天鵝絨矮腳沙發和鑲嵌有紋理細密、光滑小石片的咖啡桌。他和妻子都不喜歡過度裝飾,因此,傢俱的表面通常空無一物。

在主衛生間,一座 19 世紀的阿波羅銅像置於專門設計的水池上,水池周圍鋪著巴西大理石板

有時候,Rose 會不認識自己的家,因為丈夫不斷把家佈置成別的樣子。整塊樹脂地墊以無縫的方式鋪在地板上,餐廳裡,地墊平整地嵌於餐桌下的地板,桌腿的棱角由鍍銀黃銅製成。書房和臥室的地墊則略高於地板,以便更好地展示房間特色。回到臥室,夫婦二人會蓋上石板色亞麻薄毯、喝著香檳,觀賞《絕命毒師》和《唐頓莊園》,度過短暫的休憩時光。

但矛盾的是,De Cotiis 在主衛生間營造了最密集的觀感:牆壁、梳粧檯和水池由來自巴西的稀有大理石製成,越南建築學家 Adolf Loos 尤為偏愛這種粉綠相間的石材。1908 年,他發表了名為《裝飾與罪惡》(Ornament and Crime)的宣講。這個衛生間就像雨季來臨前印度果阿的天空一樣,陰沉而神秘,De Cotiis 說:「你得知道什麼時候該顯,什麼時候該藏。」

光線透過公寓自帶的護窗照進臥室,臥室內擺放著由 De Cotiis 設計的矮床和皮椅

在另一件事情上,De Cotiis 的態度也毫不含蓄:他似乎非常抗拒商業化的服飾設計和批量化的傢俱生產。而對於自我宣傳與形象推廣,De Cotiis 備感拘束,因此,過去幾年間,「Progetto Domestico」系列鮮有曝光。

事實上,他不是那種將作品視如珍寶的人,也不愛「存檔備份」,出了工作室的門,就聽天由命。他說:「它們早就留在了我心裡,所以並沒有什麼立此存照的問題。(他 2005 年製作的‘Haute’系列及後續的‘De Cotiis’也幾乎沒有留下照片)我創作,是為了享受過程,去感受,去實踐。至於結果,不是我要關心的。」

Rose 曾試圖鼓勵丈夫創辦一家現代化多平臺企業,但也不想逼得太緊。她搭著 De Cotiis 的胳膊說:「既然無法動搖一個藝術家的決心,那為什麼要毀掉他的快樂呢?如果有人想請他做一塊地毯,或者幾張亞麻床單,他就會用那張不開心的臉看著我。對,就是現在的表情!你怎麼忍心讓他活得不開心呢?」

-

撰文:Nancy Hass

攝影:Simon Watson

製片:Tom Delav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