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看過很多乾貨,卻依然不會做產品?

▌推薦星級:★★★★★

▌閱讀時間:3min

▌推薦理由:乾貨, 能成就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

“當你即將畢業面試時, 心急如焚的你眼巴巴地尋找別人發佈的“面經”、筆試答案、成功竅門等乾貨, 仿佛了然於心;

在你步入社會, 成為一個入門級的產品/運營人員後, 閒暇之餘流覽“X大基本功”“必不可少的X個工具”“淺談產品及運營”等五花八門的乾貨, 深信自己已領悟其精髓……

可事實上, 面試時你發揮得不怎麼好;Leader讓你交的報告, 還得重新梳理邏輯。 ”

沒錯, 這樣的你是一個產品經理, 但絕對不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

▌拿來主義會扼殺原創力

在產品經理的乾貨儲備裡,

產品設計是最基礎也是最沉甸甸的。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 很多APP在交互設計、功能頁面上越來越相似。 這裡面有不少“拿來主義”。

著重說一下疑惑。 微信讀書的第一個主功能表“發現”中, 使用了卡片式左右滑的對話模式來進行功能頁面的切換。 這種頁面展示效果, 十分像APP的啟動引導頁。

左右滑切換式的對話模式雖然美觀簡潔, 但更適用於隨便看看類型的資訊流展示, 而不是功能的切換選擇。 每張卡片上的內容應該屬於同類型, 比如騰訊視頻小程式中, 首頁功能表列所展示的一樣, 每張卡片代表一部影片的推薦, 滿足了使用者在無目的性流覽時快速切換更新推薦的需求。

當產品經理設計某款產品時, 也許一開始或多或少都會參考其它行業的優秀產品。 優秀的產品設計值得被借鑒, 可一味地借鑒他人產品, 不結合自身產品功能, 缺少自己的想法及觀點, 思路只會越來越狹隘。

當陌陌這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工具問世之後,

引起不小的轟動。 不少公司爭相模仿, 企圖成為第二款陌陌, 結果不出意料的失敗。 直到新穎的“右滑喜歡, 左滑不喜歡, 互相喜歡才能配對成功”的社交新規則出現, 陌生人之間的社交似乎又迎來一波新的小高潮。 後續產品的推陳出新, 才是取得成功的關鍵。

▌他人的成功不可複製

我們總喜歡聽一些成功的故事, 卻往往忽略了, 雖然成功的人正在講故事, 可我們連開頭都沒有。

不少文章中都會提到“產品經理必備的6個能力”“如何有效的溝通”“從業N年的一些經驗”, 這些典型乾貨裡, 提到的能力、方法、經驗也好, 可能只適合他自己。

▌真正的進階:看的多, 不如做一做。

小時候語文老師總要求我們, 每人寫十篇讀書觀後感。 長大後才明白, 對一本書、一部電影的總結分析能力, 是我們人生中所必須要具備的。

一般來說, 一篇2000字的文章, 只需5分鐘就可以看完。 這種“看”是毫無意義的, 看過之後更需要反問自己:

· 作者為什麼提出這樣的觀點?

· 他的結論從何而來?

· 文中所提及的內容是否片面?

· 作者的想法是否有可以補充的地方?

···

我剛畢業時, 簡歷最下面的自我評價裡寫著“閱讀了《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書”。 Leader告訴我, 他從來不看這些, 當時我還不以為然。 在後來的工作中, 他更多教我的是留心身邊事, 事事多思考。

對產品經理來說, 需求文檔、競品分析報告是日常工作中所必須要完成的。 在工作之外, 我給出以下建議:

· 堅持每週體驗1款產品, 盡可能多地跨越電商、視頻、社交、工具、遊戲、出行等不同領域, 並寫出完整的產品分析報告;

· 針對熱點新聞和互聯網趨勢, 寫出自己的觀點看法。 一兩百字到一千多字, 由少積多, 由淺及深;

· 總結分析自己的學習過程, 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記錄在案, 輔以整理, 這將成為一冊屬於你的內功秘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