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專訪華為楊萍:打造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智慧城市

【環球網科技記者 王楠】智慧城市的概念巨大, 目前中國已經至少有超過600個城市在鋪設智慧城市的資訊網。 而針對智慧城市的推進與形成, 有兩種驅動力在推動著, 一是以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 二是知識社會環境下逐步孕育的開放的城市創新生態。

在10月13-14日舉辦的“數字絲路, 智慧敦煌”的2017智慧城市峰會上, 華為與合作夥伴強強聯合, 為“敦煌模式”的智慧城市樣本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慧城市是城市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抓手, 打造城市神經系統是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

針對敦煌在產業發展中的挑戰, 華為和敦煌一同建設了飛天雲資料中心, 為敦煌打造了智慧城市神經系統, 並聯合合作夥伴共同建設智慧敦煌。 通過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技術全面提升敦煌旅遊服務品質, 提升敦煌的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公共服務能力, 提高敦煌在全球的知名度, 通過智慧旅遊引領敦煌智慧城市建設, 通過旅遊產業帶動城市經濟發展。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 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 致力於用新ICT技術, 打造智慧城市神經系統。

“這裡的‘新ICT’包含三方面, 一是指新的技術創新, 而且是圍繞著客戶需求的技術創新, 例如我們在智慧城市中使用的大資料平臺, 根據客戶的需求對資料的提取週期進行靈活調整——從原來按周提取變為按秒提取;二是新平臺,

即以雲計算為核心, ‘雲、管、端’協同於一個平臺;三是新生態, 華為宣導的智慧城市生態圈, 不僅是技術和解決方案的生態圈, 還包括智慧城市所需要的投融資、產業規劃、產業運營、城市運營、集成等圍繞智慧城市建設所需要的全要素、全產業鏈的生態圈。 ”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告訴記者。

華為企業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

“最重要的是華為希望智慧城市是一個能夠自我造血, 自我演進的有機體, 而不是需要源源不斷地靠政府出錢買單的消耗品。 ”楊萍特別強調到。

而這就涉及到如何把智慧城市和當地產業規劃緊緊結合在一起, 或者說是如何把當地產業規劃融合到智慧城市建設當中。

“我們在敦煌以智慧旅遊為引領的產業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獲得了非常好的經驗, 通過發展生態圈裡具備這種產業規劃、產業運營、城市運營的合作夥伴, 最後形成滿足業務需求的聯合解決方案。 ”楊萍表示。

據環球網記者瞭解, 智慧敦煌總體建設框架為“一個中心、一個基礎、四大體系、八大業態”。

“一個中心”是指智慧旅遊(城市)雲計算中心;“一個基礎”是指以移動、互聯和物聯為基礎的傳輸層;“四大體系”是指智慧旅遊展示、行銷、交易、服務為基礎的應用層;“八大業態”是指即涉及到遊客、景區、酒店、旅行社等為主的用戶層。

據悉, 敦煌、華為與甘肅省廣電網路公司三方合作, 建設了集雲存儲、雲計算於一體的飛天雲計算中心, 構築了智慧敦煌的中樞神經系統, 社會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家庭、景區售驗票等系統已安裝或平遷進入雲平臺。

“在開放合作方面, 華為已與超過12000家合作夥伴, 共同打造了超過400個方案。 未來, 華為將攜手智慧城市生態圈夥伴, 建合作共贏的新生態,

共同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楊萍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