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公共基礎知識:一部“吃”出來的歷史

食物對於全人類來說, 自然意義非凡。 因為食物不僅可以用來果腹, 而且還見證和訴說著人類的發展歷史。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果要懲罰一個吃貨,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穿越到周秦時期。 因為在那個時代, 每天除了稷(小米)、黍(黏米)、麥(大麥)、菽(黃豆和黑豆)等幾種單調的食物以外, 很難再找到豐富多樣的美味佳餚了。

漢代以後, 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 大量原產西域的農作物陸續傳入中原。 胡瓜(黃瓜)、波斯草(菠菜)、芹菜、胡蘿蔔、胡荽(香菜)、大蒜、胡豆(豌豆、蠶豆)等蔬菜逐步成為中原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 此外, 葡萄、石榴、西瓜、胡桃(核桃)等水果也讓中原人的飯後生活增添了不少美味與樂趣。

魏晉時期, 由於小麥的大面積種植, 麵食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逐漸佔據了重要的地位。 《齊民要術》記載的餅類就有白餅、燒餅等近20個品種。 另外, 饅頭、包子、麵條等麵食種類也在這一時期出現。

花樣繁多的麵食種類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並為飲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唐宋以來,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世俗文化的繁榮。 人們的日常飲食也更加講究, 特別是文人之間, 舉辦宴會、品嘗佳餚、暢飲美酒已經成為一種風尚。 大家所熟悉的李白、蘇軾就是唐宋時期文人中典型的吃貨。 特別是蘇東坡, 不僅善於品嘗各種佳餚, 而且還能親自動手來製作各式美味。 東坡肉、東坡肘子等著名菜肴就屬於東坡先生的獨創。 同時, 這一時期的文人還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歌賦來描述宴飲的場面和樂趣。 文人的參與使中國的飲食文化真正得到了光大和弘揚。 可以說, 唐宋時期是一個連吃都文藝范兒十足的時代。

而到了明代中期以後, 不僅是餐桌上的食物種類日漸豐富, 而且糧食產量也隨著從美洲引進的高產農作物而大大增加。 玉米、花生、馬鈴薯、辣椒、蕃茄、甘藍、向日葵等農作物開始大量種植。 伴隨著農產品產量的提高, 中國歷史上也迎來了人口的大膨脹。

鴉片戰爭後, 在列強的入侵下, 中國的國門被迫打開, 大量的西方人開始踏入中國的土地。 各式西餐也開始在中國的上流社會風靡盛行。 麵包、牛奶、咖啡、啤酒等成為通商口岸人們喜愛的食品和身份的象徵。

伴隨著歷史的發展, 我們的食物也在不斷的豐富。 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個食物種類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程。 而且從這部可以“吃”的歷史中還可以牽出古代社會生活、絲綢之路、唐詩宋詞、新航路的開闢、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遷等眾多常識考點。

所以, 各位考生趕緊把這些也一起吃下去並消化掉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