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明李壽光:為鳥巢撐起脊樑的“中國鑄造大工匠”

機械製造行業有一個最苦、最累、最髒, 但又最重要的崗位, 這就是鑄造工。 他們每天與砂子、塗料打交道, 產品的品質如何, 全在他們的掌控中, 因此技術也最為複雜。 如此艱苦專業的崗位, 許多人常常半途而廢, 無法堅持。 可三明三重鑄鍛有限公司的李壽光卻在這崗位上一干就是39年, 從黑髮青年到兩鬢斑白, 他用專注、耐心、堅持、專業、敬業的工匠精神, 演繹了不平凡的精彩。

寶刀不老 火眼金睛

60歲的李師傅依然在鑄造車間忙碌著。 到每個生產工序上巡查指導, 是他每天的一項重要工作。

李壽光對每一件砂模都一絲不苟。

李師傅介紹說:“鑄造工, 也就是翻砂工, 由於每一件鑄件產品都是不同的, 沒辦法流水線生產作業, 每一個砂子模型都必須靠翻砂工的雙手去完成。 ”

小李和幾個工友正在修理平整砂型模子, 為扣箱做準備, 但模型好像出了問題,

幾個小時過去了, 還是沒處理好!

李師傅來到砂模上, 從不同角度看了看, 對照圖紙, 而後很快告訴小李, 砂型模子要縮小, 起吊的地方比圖紙大概大了10釐米。 說著, 他乾脆拿尺子跳到砂模裡量起來。

果真偏大了。 小李按照師傅的要求進行修整, 很快就將模具修好了。 “師傅來了, 就是不一樣!”他心悅誠服地說。

李師傅提醒他:最近生產的鑄鋼件都是出口德國、美國的, 要求非常高, 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 你把模具做大了, 澆注進去的鋼水凝固後, 鑄鋼件的毛坯尺寸也大了, 產品就不合格了。 翻砂工要的就是高度的認真和細心。

堅守如一 功到自然成

李師傅能有如此的火眼金睛, 是他長期努力和積累練就的。

1978年, 李壽光來到三重鑄鋼車間當學徒工。

他勤奮好學, 3年後順利出師, 留在三重, 再也沒離開過。

每一件鑄鋼的毛坯件, 要經過翻砂、整型、固型、烘烤、扣箱、澆注等6個工序, 最為重要的是前4個工序, 都是要由鑄造工來完成。

做砂模是鑄造工的基本功。

鑄造工要用搗固機將砂子緊實固型,

做成鑄件模具的砂子模型, 而砂子的緊實度又決定了鑄鋼毛坯件的品質。 砂模緊實度過高, 鋼水澆注其間, 不易排氣, 容易形成氣孔, 影響產品品質;過低又易產生粘砂甚至塌陷, 造成塌箱, 既耽誤工期, 又加大成本。 這樣的高難度, 讓許多鑄造工望而卻步甚至轉行。 當鑄造工不僅要技術高, 還要忍受高溫的工作環境, 每天高溫炙烤, 許多人難過這一關。

可李壽光堅持了下來。 如今, 他駕馭砂子的功夫, 可謂拿捏得當, 掌控自如。 手摸、眼看, 就能判斷出砂型的緊實度。

他說:“沒有一個人是可以隨隨便便地成功的, 經驗需要自己去思考去總結, 而且必須長時間的努力與堅守。 ”

為鳥巢鋼構造出鑄鋼件

39年來, 李壽光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製造難題,

他完成的工時任務是其他員工的三倍, 同事們稱他是“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2000年, 他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近年來, 三重鑄鍛公司為適應市場需求, 產品向高等級方向發展。 鑄鋼件建築節點適用於大型場館新型鋼結構的連接。 2008年, 北京鳥巢、南通體育會展中心, 由於每一件鑄件形狀不規則且不重複, 難度很大, 當時全國只有4家鑄造企業能夠生產, 李壽光帶領團隊奮戰1個多月, 澆鑄成功, 順利交貨。 從此, 為公司在中國鋼結構建築節點打開了市場。

此後他們承接了廣州歌劇院、國家體育館、國家會展中心、南京會展中心、廣州亞運會主場館、黃石體育館等40多個國家重點場館專案, 累計生產鑄鋼節點7000多噸。 其中, 長樂體育館建築鋼構節點鑄件在2014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上榮獲“優質鑄件金獎”。

每次看到自己和工人們生產出來的產品時,李壽光就像看見自己的孩子一般歡喜。2012年5月李壽光正式退休,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考慮到公司生產任務依然很重,造型工又是一個經驗技術活,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公司的留用請求,繼續為企業生產發揮餘熱。

2017年6月,在上海舉行的2017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及2017中國鑄造行業上海聯誼會上,李壽光榮獲“中國鑄造大工匠”稱號。

(鄒曉紅 文/圖)

每次看到自己和工人們生產出來的產品時,李壽光就像看見自己的孩子一般歡喜。2012年5月李壽光正式退休,本可以安享晚年的他,考慮到公司生產任務依然很重,造型工又是一個經驗技術活,於是,他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公司的留用請求,繼續為企業生產發揮餘熱。

2017年6月,在上海舉行的2017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及2017中國鑄造行業上海聯誼會上,李壽光榮獲“中國鑄造大工匠”稱號。

(鄒曉紅 文/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