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科右中旗:“一帶兩轉”美了家園富了百姓

本報記者邱金鵬 駐站記者孫麗娜

10月16日下午, 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西日道卜嘎查文化活動室, 激情湧動, 歌聲飛揚。 舞臺上, 十幾名農牧民正在高唱好來寶《頌黨恩》;舞臺下, 一片歡聲笑語, 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日子裡, 這裡的群眾用今天的好日子表達著最樸實的情感, 作為對黨中央、總書記關懷和牽掛的最好回應。

2017年6月23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時, 科右中旗作為深度貧困地區代表之一發言, 旗委書記白雲海介紹當地貧困情況和脫貧工作時,

總書記十分關切, 幾次詢問詳情。 這令科右中旗各族幹部群眾倍受鼓舞、倍感振奮。 大家下定決心, 一定牢記總書記的教誨和囑託, 精准發力、持續用力,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十八大以來, 科右中旗始終以愚公移山、滴水穿石的精神致力脫貧攻堅, 努力做到“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既要切斷物質貧困之根, 更要挖掉精神貧困之根。 創新實施以“一帶兩轉三改”為內容的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 全面培育和激發農牧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推動脫貧攻堅進入快車道。

致貧有原因 脫貧有保障

誰也不會想到, 西日道卜嘎查這個昔日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在短短幾年間搖身一變, 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人均年收入從不足3000元增長到2萬元。

西日道卜嘎查從一窮二白到安居樂業跨越發展的歷程, 正是科右中旗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和西日道卜嘎查一樣, 科右中旗很多地方在強大的扶貧惠民力量中同樣實現了華麗蛻變。 全旗貧困人口由2013年的67300人減少到現在的14047人, 貧困發生率由37%下降到7.8%, 農牧民住上了磚瓦房、走上了水泥路、喝上了乾淨水, 正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美好生活大踏步前行。

科右中旗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旗和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全旗總人口26萬人, 蒙古族人口占86.4%, 是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聚居旗。 2013年, 全旗有貧困人口67300人, 蒙古族貧困人口占97%。

科右中旗王府刺繡扶貧車間目前入駐660人, 其中40%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按照訂單, 工資當日結算, 平均每人每日收入在100元左右。 自2016年起, 科右中旗以蘇木鎮為單位, 在全旗173個嘎查開展王府刺繡培訓工作, 目前已培訓農牧民5000餘人, 其中包括2600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 邱金鵬 攝

是什麼讓這裡成為貧困之地?

自然條件惡劣, 土地沙化嚴重, 全旗2342萬畝土地中沙地面積近1000萬畝, 農牧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縣域經濟發展緩慢, 基礎設施欠帳多, 交通閉塞, 老百姓住的是沙窩子、土房子;

貧困群眾文化程度低, 部分蒙古族群眾不懂漢語, 外出務工受限, 就業門路狹窄;

……

致貧原因有很多, 但最讓人頭疼的是因病致貧。 這裡因為傳統、高鹽、單一的飲食習慣導致疾病多發, 因病致貧的占55%以上。

為了加快各族群眾脫貧攻堅的步伐, 科右中旗始終牢記總書記囑託, 按照“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四個切實”的總體部署, 用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域, 各族幹部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奮鬥, 全力推進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

十八大以來累計投入資金7.5億元,

加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重點區域綠化等生態專案建設, 實施飛播治沙造林專案, 開展禁牧、禁墾、禁伐工作, 沙地面積縮小400萬畝, 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提高到38%, 脆弱生態得到有效改善。

加快鄉級公路和通村水泥路建設專案, 建設鄉村公路1180公里, 解決了生態脆弱地區人流、物流“出不去、進不來”的難題。

對於“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生態惡劣地方, 整合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遊牧民定居等項目資金4.4億元, 為3.5萬戶農牧戶新建、維修了住房, 今年將全部消滅土房, 實現住房條件改善和生態自然修復的雙贏。

整合所有涉農項目資金, 集中打造羊、馬、獺兔、雜糧產業, 以及歐李種植、民族服飾、王府刺繡、文化旅遊等優勢特色產業, 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協會+貧困戶”等帶動方式,使貧困戶與龍頭企業利益聯結機制更加緊密。推行“菜單式”“託管代養”“入股分紅”等多種模式,扶持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3000元。

更加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不斷改進扶貧方式。對2115名貧困家庭學生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包括特殊教育實施全程免費教育;對貧困家庭大學生每人每年給予1萬元補助,對未考入高中或大學的貧困家庭孩子,免費到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學習。

對因病因殘致貧人口的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全額補貼,報銷最高額提高到45萬元,同時納入商業補充保險,政府和保險公司進行兜底救助。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對未能覆蓋的老年人、殘疾人等低收入特殊群體採取生活救助等保障措施進行兜底。

要脫窮帽子 先找富路子

“貧困群眾不僅是脫貧的物件,更是致富的主體,摒棄等、靠、要思想,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至關重要。如果只強調外部幫扶,不注意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一旦外部幫扶力度減弱,已經脫貧的群眾很可能再度返貧。”科右中旗幹部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有著清醒的認知。

要想摘掉“窮帽子”,必須發揮貧困群眾主體作用,切實增強百姓的內生動力。2016年8月開始,科右中旗創新推動以“一帶兩轉三改”為主要內容的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即黨支部帶動農牧民,轉變思想觀念、轉變生產方式,進而改變居住環境、改變陳規陋習、改變飲食習慣。主旨是堅持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建立獎勤罰懶正向激勵機制,破除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達到物質富有與精神富足的重要途徑。目前,科右中旗12個蘇木鎮已經建立了30個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示範嘎查。

“一帶兩轉三改”的實施,就是讓貧困群眾從“等著扶”變成“我要富”,切實做到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旗委、政府下發“一帶兩轉三改”一覽表,明確帶動人和帶動物件,對雙方進行考核;引導貧困群眾形成勞動光榮、勤勞致富的觀念,開展技術學習能手、冬季勞動能手、庭院經濟能手、舍飼養殖能手、勤勞致富能手的“五能手”培訓;專家組成的宣講團深入到農村牧區,開展思想品德、法律法規、政策形勢、鄉風文明、飲食習慣等講解;帶動農牧民清垃圾、清路障、清庭院,樹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觀念;積極引導農牧民自覺摒棄陳規陋習,健全完善“一約四會”制度,黨員帶頭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

漫步今日的西日道卜嘎查,家家戶戶窗明几淨,院子裡都種著果樹和蔬菜。嘎查黨支部書記劉海林告訴我們:“今年嘎查黨支部對264戶村民實行網格化管理,農牧民黨員和能人大戶各自分區分片負責帶動10戶左右,轉變思想觀念、轉變生產方式,改變居住環境、改變陳規陋習、改變飲食習慣。過幾天,嘎查400平方米的餐廳也要動工了,建成以後牧民們可以在這裡操辦紅白喜事,因人定量的餐食標準將有效引導大家摒棄鋪張浪費的壞習慣。”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一帶兩轉三改”的思路讓貧困百姓有了脫貧的希望和發展的方向。

服飾、座墊、靴子、工藝品掛件……一件件色彩豔麗、做工精湛的蒙古族刺繡作品令人愛不釋手。在科右中旗的圖什業圖王府刺繡產業扶貧車間,每天都有600多名貧困農牧民在這裡刺繡,從花鳥到人物,她們的作品被用到蒙古袍、枕頭、桌旗等產品上銷往全國各地。

民族服飾、文化旅遊一直都是科右中旗的優勢特色產業。2016年12月,科右中旗成立圖什業圖王府刺繡產業扶貧車間,建立刺繡基地,採取“企業、協會、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利用圖什業圖王府知名度,打造以蒙古族刺繡為主的王府刺繡扶貧產業。

自2016年起,科右中旗以蘇木鎮為單位,在全旗173個嘎查開展王府刺繡培訓工作。目前,已培訓農牧民5000餘人,其中包括2600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遍佈全旗12個蘇木鎮,帶動了20000多名婦女參與到刺繡產業中來,形成了12個產業村。

“我一天能繡3幅作品,今天我帶來了20多幅,這些作品合格後被訂單單位收購,一個星期坐在家裡我就能掙1000多塊錢呢!”巴彥呼舒鎮哈斯其木格滿懷感恩地說。有技術培訓,有銷售訂單保障,每月能有幾千元的收入,哈斯其木格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協會+貧困戶”等帶動方式,使貧困戶與龍頭企業利益聯結機制更加緊密。推行“菜單式”“託管代養”“入股分紅”等多種模式,扶持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3000元。

更加注重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不斷改進扶貧方式。對2115名貧困家庭學生從學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包括特殊教育實施全程免費教育;對貧困家庭大學生每人每年給予1萬元補助,對未考入高中或大學的貧困家庭孩子,免費到興安職業技術學院學習。

對因病因殘致貧人口的醫療保險個人繳費部分全額補貼,報銷最高額提高到45萬元,同時納入商業補充保險,政府和保險公司進行兜底救助。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範圍,對未能覆蓋的老年人、殘疾人等低收入特殊群體採取生活救助等保障措施進行兜底。

要脫窮帽子 先找富路子

“貧困群眾不僅是脫貧的物件,更是致富的主體,摒棄等、靠、要思想,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至關重要。如果只強調外部幫扶,不注意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一旦外部幫扶力度減弱,已經脫貧的群眾很可能再度返貧。”科右中旗幹部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有著清醒的認知。

要想摘掉“窮帽子”,必須發揮貧困群眾主體作用,切實增強百姓的內生動力。2016年8月開始,科右中旗創新推動以“一帶兩轉三改”為主要內容的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即黨支部帶動農牧民,轉變思想觀念、轉變生產方式,進而改變居住環境、改變陳規陋習、改變飲食習慣。主旨是堅持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建立獎勤罰懶正向激勵機制,破除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達到物質富有與精神富足的重要途徑。目前,科右中旗12個蘇木鎮已經建立了30個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示範嘎查。

“一帶兩轉三改”的實施,就是讓貧困群眾從“等著扶”變成“我要富”,切實做到與產業發展相結合、與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旗委、政府下發“一帶兩轉三改”一覽表,明確帶動人和帶動物件,對雙方進行考核;引導貧困群眾形成勞動光榮、勤勞致富的觀念,開展技術學習能手、冬季勞動能手、庭院經濟能手、舍飼養殖能手、勤勞致富能手的“五能手”培訓;專家組成的宣講團深入到農村牧區,開展思想品德、法律法規、政策形勢、鄉風文明、飲食習慣等講解;帶動農牧民清垃圾、清路障、清庭院,樹立“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觀念;積極引導農牧民自覺摒棄陳規陋習,健全完善“一約四會”制度,黨員帶頭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

漫步今日的西日道卜嘎查,家家戶戶窗明几淨,院子裡都種著果樹和蔬菜。嘎查黨支部書記劉海林告訴我們:“今年嘎查黨支部對264戶村民實行網格化管理,農牧民黨員和能人大戶各自分區分片負責帶動10戶左右,轉變思想觀念、轉變生產方式,改變居住環境、改變陳規陋習、改變飲食習慣。過幾天,嘎查400平方米的餐廳也要動工了,建成以後牧民們可以在這裡操辦紅白喜事,因人定量的餐食標準將有效引導大家摒棄鋪張浪費的壞習慣。”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一帶兩轉三改”的思路讓貧困百姓有了脫貧的希望和發展的方向。

服飾、座墊、靴子、工藝品掛件……一件件色彩豔麗、做工精湛的蒙古族刺繡作品令人愛不釋手。在科右中旗的圖什業圖王府刺繡產業扶貧車間,每天都有600多名貧困農牧民在這裡刺繡,從花鳥到人物,她們的作品被用到蒙古袍、枕頭、桌旗等產品上銷往全國各地。

民族服飾、文化旅遊一直都是科右中旗的優勢特色產業。2016年12月,科右中旗成立圖什業圖王府刺繡產業扶貧車間,建立刺繡基地,採取“企業、協會、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利用圖什業圖王府知名度,打造以蒙古族刺繡為主的王府刺繡扶貧產業。

自2016年起,科右中旗以蘇木鎮為單位,在全旗173個嘎查開展王府刺繡培訓工作。目前,已培訓農牧民5000餘人,其中包括2600名建檔立卡貧困婦女,遍佈全旗12個蘇木鎮,帶動了20000多名婦女參與到刺繡產業中來,形成了12個產業村。

“我一天能繡3幅作品,今天我帶來了20多幅,這些作品合格後被訂單單位收購,一個星期坐在家裡我就能掙1000多塊錢呢!”巴彥呼舒鎮哈斯其木格滿懷感恩地說。有技術培訓,有銷售訂單保障,每月能有幾千元的收入,哈斯其木格對於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