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俄中在攻擊衛星的問題上十分謹慎 美軍更加擔憂失去“太空優勢”

近期,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報導了世界資訊作戰武器裝備的發展現狀, 認為自從有戰爭以來竊取對方的情報就是作戰雙方制敵的重要手段, 美軍在這方面優勢巨大,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 他們的優勢會變小, 一些遺產類空間裝備, 將進入失效期, 換代的任務非常重。

在軍事領域, 情報的多少和準確性成為掌握主動權、獲取戰爭勝利的重要砝碼。 現代戰爭是以資訊化為核心的高科技戰爭, 對情報的依賴程度更大, 這就催生了各種各樣竊取情報的手段。 目前, 偵察衛星是有效、安全的獲得戰場情報的裝備,

它們站得高、看得遠, 既能監視又能竊聽, 是名副其實的“太空超級間諜”。

把握資訊化建設制高點是美軍一身的傳統, 早在1970年代起美國就開始相關研發, 40多年之後, 他們已經擁有了大量軍用偵察衛星, 打造出全球最龐大的太空軍事情報監控系統.號稱“能不間斷地偵察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

衛星利用光電遙感器或無線電接收機, 搜集地面目標的電磁波資訊, 存貯在衛星返回艙中, 待衛星返回後由地面人員收取。

先進的衛星可以通過無線電信號, 在某個適當的時候將情報直接傳輸給地面接收站,

經過光學和電子電腦處理後, 地面人員就可以看到偵察衛星搜集到的所有資訊。 不過, 美國的太空偵察系統並非絕對可靠, 其功能、安全性和耐用性都存在隱患, 系統最大的缺陷是衛星故障率高, 有的衛星工作不到一年就出問題。 雖然美國具備一定的衛星修復能力, 但因“傷病衛星”太多而疲于應付。

據稱, 在先後升空的數十枚美國軍用偵察衛星中, 目前只有一半是沒有任何故障的, 其餘的雖然可以工作, 但隨時可能“失明”。 美國太空偵察系統的另一個弊端是:大多數衛星都沿固定軌道運行, 美國試圖強化衛星的機動變軌能力, 但進展不大。 如果別國掌握美國衛星的部分運行資料, 就可以推測其運行規律,

並即時進行規避和偽裝, 讓美國衛星難以偵察到需要的情報。

有趣的是, 每當美軍有偵察衛星出故障, 美國就會把矛頭對準中俄。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五角大樓官員表示, 美國有時其實並不清楚衛星發生故障的具體原因, 但美軍認為衛星自身出故障的可能性不大, “不是被太空垃圾擊中, 就是遭到中俄的攻擊”。 無論是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 攻擊衛星的負面影響都是十分嚴重的, 最直接的影響是產生大量太空碎片, 致使許多軌道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內都無法使用。

事實上。 俄中在攻擊衛星的問題上十分謹慎, 因為不管是摧毀還是破壞, 都是一種極其冒險的行動, 誰都不會輕易這樣做。 美軍把衛星故障的責任推給俄中主要是為了爭取更多的資金, 延續其衛星系統的功能。 美軍現有的太空情報監測網故障頻發, 如果不採取措施, 那麼到2019年, 該系統就可能難以正常發揮作用, 美軍可能失去對全球軍事情報的掌控能力。 與此同時, 美軍砍中國正在積極發展自己的衛星系統, 發射各種具備偵察功能的衛星,這可以為解放軍的遠端精確打擊提供支援。此消彼長,美軍更加擔憂失去“太空優勢”。

發射各種具備偵察功能的衛星,這可以為解放軍的遠端精確打擊提供支援。此消彼長,美軍更加擔憂失去“太空優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