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你未必清高,只是沒資格放蕩

文/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 大發

前幾天約了剛剛旅行回國的富二代小姐姐Maggie在咖啡廳碰面。

許久不見, 她依舊是那副熱氣騰騰的模樣。

寒暄幾句後, 畫風一轉, 神采飛揚地給我轉述起了她在異國他鄉聽到的奇聞異事。

Maggie是幾家旅行雜誌的專欄作者, 工作就是追求夢想之餘寫寫她的旅行攻略。

我感慨她的璀璨人生, 她嘿嘿一笑, 拿出手機遞給我, 道:“也就你覺得我好了, 你看看Coco怎麼說的。 ”

聊天頁面上赫然顯示著Coco一個人的自說自話:

我不覺得你的人生有什麼精彩;

連個穩定的工作都沒有, 有什麼好炫耀的;

旅行花那麼多錢, 你寫專欄才掙多少?還不是在賠錢?

你都是成年人了, 能不能做點兒正經事兒?

你別不理我, 我知道你線上;

我這是為你好。

Coco是Maggie的大學舍友, 一個從來沒有肯定過Maggie的姑娘。 Maggie熱愛旅行這件事在她看來, 就是富家子弟的敗家行為。

“可能她只是不喜歡旅行吧?”我猜測到。

“才不是, 你看她朋友圈, 去趟大理都要10分鐘發條動態。 她就是見不得我好。 ”頓了頓, 又說:“其實也不怪她, 生活所迫罷了。 ”

突然想到作家楊奇函寫過的一段話:

維持我們節儉的, 可能是我們的貧窮;

維持我們檢點的, 可能是我們的醜陋;

維持我們低調的, 可能是我們的平庸

維持我們鑽研的, 可能是我們的笨拙;

促成我們義無反顧的, 可能是我們的走投無路;

激發我們看淡一切的, 可能是我們的一無所有;

我們心無旁騖, 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能力去從容;

我們剛正不阿, 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資格被誘惑。

很多時候, 我們不是清高, 而是沒資格放蕩。 就像Coco, 不是喜歡節儉、也不是討厭旅行, 只是貧窮, 沒能力像Maggie一樣天南海北地遊蕩。

這個世界上有些風景是你沒有看見過、也看不到的。 但你看不到不代表你不想看。

中國人有句俗話叫“站著說話不腰疼”, 站著侃侃而談的人, 注意不到跪著的人的辛苦。 涉及不到自身利害的事兒, 誰也不會過多考量。

電影《私人定制》的最後一幕中, 有人問葛優:如果捐幾百萬給別人, 你捐嗎?

葛優沒有猶豫, 說:捐。

但當鏡頭問他會不會捐一輛車給人的時候, 他反而說不了。

鏡頭問:為什麼?

葛優說:因為我真的有輛車啊……

身家50億的富豪大有人在, 可也沒見誰真的捐了一個億。

一次午休時間大家在公司看《圓桌派》, 得知徐靜蕾40多歲還未婚時, 公司一個做保潔的姐姐說:“相夫教子就是女人的使命, 不結婚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別看著她們說得多好, 都是演出來的。 ”

公司三十歲出頭的幾個姐姐臉色頓時就不好了。 沉默一陣後, 一個姐姐說:“Richie姐也沒結婚。 ”

Richie姐是公司的創始人兼CEO, 雖然只是個還在發展中的創業公司, 可公司所有的女孩兒都羡慕過Richie姐的日子。 Richie姐是不婚主義, 可她的身邊多得是前仆後繼的追求者。

保潔姐姐說:“那也不如結婚好。 ”

可保潔姐姐又過得有多幸福呢?丈夫同樣是臨時工, 兩個人結婚快十年了都沒勇氣要孩子, 我們也曾多次聽她抱怨過婚姻的不幸:“如果不是別人勸著, 我早就離了。 ”

可就算離了, 她一個一沒文憑、二沒才華、三沒見識的30歲女人, 又能過得有多好?

保潔姐姐也真的不是沒想過任性地選擇離婚, 只是她沒勇氣一個人承擔生活的一切而已。

《The great Gatsby》中有一句話我很喜歡:不要去輕易評判別人, 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有你這麼好的條件。

同樣的, 不要輕易去評判別人, 不是所有人都和你有一樣不好的條件。 若你是他, 你未必真的比得上他。

人只有在真的事不關己的時候, 才會有“如果我有什麼, 一定會怎麼樣”的“好人”想法;若是真的涉及到切身利益, 沒多少人真的會大公無私到去分享財富、創建一個大同社會。

這個社會從它存在的那一刻開始, 就是今天這個樣子。 資源是守恆的, 渴望平均分配的一定是平均線以下的。 巴菲特不會教你炒股, 王健林也不會送你房子, 資源平均線上的人, 只會想著如何從你手裡獲得更多的資源。

當然,如果你是他們,你的想法也一定不會比他們高尚。這是人性。

別標榜自己的高尚,向前看,學著去放蕩。

當然,如果你是他們,你的想法也一定不會比他們高尚。這是人性。

別標榜自己的高尚,向前看,學著去放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