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跳磴鎮醫生陳玉:一條山路一個藥箱 43年行醫路

3月9日, 是給村裡的王大爺定期隨訪的日子。 挎起用了多年的醫藥箱, 穿上白大褂, 陳玉出了門。

作為跳磴鎮跳蹬村衛生室的一名鄉村醫生, 從22歲青春年華到65歲花甲之年, 43個寒來暑往, 陳玉跑遍了跳蹬村的每一個村組每一戶村民, 對鄉親們不離不棄默默付出, 泥濘小道見證了她的博大胸襟, 一張張處方訴說著她行醫數載的感人事蹟, 鄉親的眼神道出了對她的信任與摯愛。 她用妙手傳遞著一個普通村醫的赤子情懷, 用仁心寫滿了人間大愛, 前段時間她更登上第54期“重慶好人榜”。

她的決定 讓人感覺踏實“我選擇回鄉做一名鄉村醫生”

走進衛生室, 一張簡易的木桌和板凳、一個滿是疤痕累累的醫藥箱、一個用了很久的電腦、兩張單人床, 這就是陳玉衛生室所有的家當。

今年65歲的陳玉是土生土長的跳磴鎮人, 從小生在農村、長在農村, 學醫的她18歲進入了條件較好的工廠衛生室,

但是, 每次想到家鄉的鄉親們看病比較麻煩, 她的心就會難受。 於是, 在工廠衛生室只工作了4年, 她毅然選擇回到了養育她的跳磴鎮, 做起了一名鄉村醫生。

從此, 陳玉免費為村民測血壓、測體溫、心肺聽診, 向村民講解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知識及相應防範知識、對適應預防接種嬰幼兒及兒童的父母講解預防接種的好處、一些預防接種常見不良反應的預見和處置等。 她43年如一日, 堅守在村民健康的戰線上, 受到了村民的高度好評。

她的行動 讓人感覺溫暖“我對待病人就像親人一樣”

忙碌, 是陳玉的生活常態。 有時候還沒起床, 她就被一通電話叫醒, 趕去村民家裡看病。 多年的鄉村醫生生涯, 使陳玉養成了一個習慣, 一有時間, 就喜歡到村民家“串門”巡訪, 下班後的出診, 幾乎是陳玉每天必做的事, 可以說她的足跡遍及村子的每個角落。

談到村民的健康狀況時, 陳玉爛熟於心:“今年68歲的杜大爺有高血壓, 隔壁村的楊大媽剛抱了孫子, 李老師的兒子對藥物過敏……”她的腳步幾乎踏遍了村裡每一戶人家的門檻,

村裡人也都知道這個醫生的能耐, 看見她都會聊上幾句。

陳玉多年的行醫中, 在四鄰八鄉逐漸贏得了極好的口碑, 她對待病人像待自己家人、親人一樣呵護照顧, 她常說:“這樣做才不辜負給予我信任和厚愛的父老鄉親, 我是農民的孩子, 為農民治病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

採訪期間, 不斷有人來向陳玉問診, 大部分是本村的, 也有鄰村的, 還有一些是從其他地方趕來的。 正在看病的鄰村周大爺說:“陳醫生, 看病精益求精, 一絲不苟, 從不亂開藥, 我年前頭痛, 請陳醫生開幾盒藥, 她讓我按時吃藥, 有時候還親自打電話提醒我。 她不僅醫術好, 人也好, 我很感動!”

她的言語 選擇就要堅持“我會一如既往做下去”

在陳玉衛生室的櫃子裡, 還摞著十幾本手寫的“健康檔案”。 她說, 這些“健康檔案”是她43年每次就診時記錄下來的, 隨時方便查看, “我一直堅持的原則是, 儘量讓病人少花錢、少麻煩, 但遇 到緊急病情, 需要到大醫院治療的一定不能耽擱。 ”

病人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陳玉並沒有因此丟掉自己的行醫準則,一心為病人健康著想,注重和病人的交流溝通,正是她的真誠,善良和用心,贏得了方圓幾個村的稱讚。

多年的行醫生涯,就連老伴都成了半個“醫生”。每次去患者家,老伴都會細心地把需要的瓶瓶罐罐準備好。回想起自己的大半輩子,陳玉坦言醫生的職責給了她最初的成就感,但是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我們這裡看病是不分時間的,沒有三更半夜的概念,也沒有放假的休息,隨時有病人來求診。”陳玉說,“我的手機都是24小時開機的,幾乎所有村民都知道我的電話。今年春節,我也基本上都是在衛生室值班中度過。”

“我今天65歲了,但身體還不錯,只要鄉親們需要我,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做下去。”陳玉說。

記者手記

43年來,鄉村醫生陳玉不知為多少病人減免過醫療費,甚至為病人“倒貼錢”,這裡不僅有“免費的午餐”,還有滿滿的愛。病人來到這裡,就成了陳玉的親人,記者採訪過程中,不斷有村民爭先恐後地稱讚陳玉,一股強大的正能量震撼人心。

病人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陳玉並沒有因此丟掉自己的行醫準則,一心為病人健康著想,注重和病人的交流溝通,正是她的真誠,善良和用心,贏得了方圓幾個村的稱讚。

多年的行醫生涯,就連老伴都成了半個“醫生”。每次去患者家,老伴都會細心地把需要的瓶瓶罐罐準備好。回想起自己的大半輩子,陳玉坦言醫生的職責給了她最初的成就感,但是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我們這裡看病是不分時間的,沒有三更半夜的概念,也沒有放假的休息,隨時有病人來求診。”陳玉說,“我的手機都是24小時開機的,幾乎所有村民都知道我的電話。今年春節,我也基本上都是在衛生室值班中度過。”

“我今天65歲了,但身體還不錯,只要鄉親們需要我,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做下去。”陳玉說。

記者手記

43年來,鄉村醫生陳玉不知為多少病人減免過醫療費,甚至為病人“倒貼錢”,這裡不僅有“免費的午餐”,還有滿滿的愛。病人來到這裡,就成了陳玉的親人,記者採訪過程中,不斷有村民爭先恐後地稱讚陳玉,一股強大的正能量震撼人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