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學生比大學教授還牛,是中國教育的悲哀

國慶之後, 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篇叫《當小學生遇見蘇軾》的文章刷屏了。

這篇文章的內容, 是北京清華附小2012級某個班的同學在國慶期間做的作業。 本來這是很普通的事, 但文章迅速引發熱議——

他們的作業是研究報告, 而且研究的是蘇軾!

看看研究報告的題目就可以想像大家的震驚之情:

《大資料幫你進一步研究蘇軾》

《今人對蘇軾的評價和蘇軾的影響力》

《蘇軾的朋友圈》

《蘇軾的旅遊品牌價值》

……

研究報告非常“專業”:

使用工具, 是非常新穎和全面的大資料、各種軟體;

參考文獻, 從《蘇軾詞編年校注》到哈佛圖書館藏書《東坡先生編年詩》都有;

分工方法, 有專門負責查蘇軾被貶經歷的、有專門負責研究蘇軾在江南的經歷的、有專門負責研究蘇軾在“明月”、“飲酒”方面的愛好的, 組織非常井然;

最後的成果展示, 寫得有模有樣:

為了論證蘇軾的高產, 同學們統計了蘇軾一生的詩作, 得出了他每年需要寫54首詩詞、平均每週至少寫一首的結論。

而且他們還有個“意外發現”:

當他們對蘇軾詩詞中出現的高頻詞進行統計的時候, 他們發現“子由”這個詞出現的頻次高達229次:

“我們發現了原來蘇軾和他的弟弟子由之間手足情深”;

“我們的高頻詞表也進一步印證了他倆之間的情誼,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研究表明蘇軾還是一個好哥哥”!

同學們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一絲不苟, 連修改稿都改到11遍:

這群小學生因為“研究論文”火得一塌糊塗, 被網友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證明,

我原來比小學生還不如!”

“研究一個方向小學畢業, 研究五個方向就是大學論文了!”

“厲害了現在的小盆友, 用資料說話!”

“我倒是希望以後語文可以變成這樣, 於是我們的語文老師就開始補數學了~”

很多人感歎, 現在的孩子已經足夠逆天了, 幸好自己畢業得早, 如果遇上這一群學生做自己的對手, 准被打擊得毫無還擊之力。

更加有人說, 這樣的小學生比某些研究生、甚至是教授的水準還高。 可是, 這是一件好事嗎?

看著這群小孩子的“研究報告”, 讓人覺得如鯁在喉, 不吐不快。

北大教授沈豔看到了小學生的研究報告之後, 越看越憂慮, 因為這份小學生的假期作業, 從標題、主題和語言組織, 到處都充斥著成年人的炫技、老氣橫秋。

·炫技

蘇軾一生寫作的詩詞數, 不是應該在各種蘇軾生平、傳記裡面就有的嗎?這麼簡單的資料, 為什麼非要用到大資料這麼聽起來高大上的工具才能統計出來?

研究成果用大資料告訴我們的, 竟然是“蘇軾是名高產作家”、“蘇軾和弟弟手足情深”這樣的觀點, 難道就沒有別的新觀點了嗎?

對蘇軾、王安石和歐陽修的所謂“人生曲線圖”分析, 本來幾句話就可以看出來的事情, 為什麼非要用統計曲線?

這種“殺雞用牛刀”, 有很大意義嗎?

·老氣橫秋

有一份報告叫《蘇軾的旅遊品牌價值》,作者通過蘇軾對27個5A景區的描寫,按比例折合出了蘇軾的詩詞對這些景區的無形資產的貢獻。

“旅遊價值”、“無形資產”,這種成年人耳熟能詳的概念,一個小學生玩得這麼溜,說實話真的讓人汗顏:

他並不是在讀蘇軾詩詞的風度和生命,他完全是在讀蘇軾詩詞的物質價值。他一定會成為一個精明的商人,但不知道這樣的教育結果,是不是老師當初想要的。

沈豔說:

“除了覺得他們會用大資料很厲害之外,並不清楚他們回答了什麼有趣的問題。為炫技而研究、為完成任務而研究,是很多研究的通病。”

也許你會說:

你這樣對孩子要求太過分了,畢竟他們只是孩子。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探索自己的問題、並且形成一份報告,已經充分證明了他們的能力。

可是,如果覺得這樣的“研究”是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鍛煉了他們的能力,這就有點過譽了:

大學裡面有多少垃圾研究,都是這樣無病呻吟、胡亂拼湊,本來就為人所不齒,為什麼要我們的孩子去學做這樣的研究?

這不是從低開始做起、從簡單開始做起,因為根本方向就是錯的:用這樣的教育思路培養孩子,是孩子的悲哀、也是中國教育的悲哀。

有網友的評論就一針見血:

“我實在不理解這種不顧文學性本身,硬著頭皮的量化研究的意義在哪,這叫不按規律辦事,讓文學最後都變成了一張張量表?

在小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領悟理解文學和語言最重要的階段,這樣的研究能起到什麼正向的,指向文學意義本身的作用?”

誠然,對詩歌、文學的理解可以有多個維度,但最重要的維度,應該還是從文學本身出發,體會詩歌本身帶給我們的韻味和感受。

孩子學習詩歌、理解詩歌,不是用什麼大資料這些唬人的技術去計算,而是要從真實體驗出發。

著名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講過她是怎樣教孩子學詩歌的。

在加拿大的時候,她經常對孩子說:

“作詩一點都不難。你看見什麼就說什麼。看見江山就說江山,看見花草就說花草,看見燕子就說燕子,看見鴛鴦就說鴛鴦。”

有一次她問孩子們:

“你們都看見了什麼?”

恰好門前走過一隻小松鼠,有一個孩子就說:

“我看見小松鼠。”

她再問:

“你怕不怕小松鼠。”

孩子說一點都不怕。

於是葉嘉瑩就給他出了兩句詩:“門前小松鼠,來往不驚人。”

“好了,你已經有兩句了,你回家就湊兩句來,你就已經會作詩了。”

第二個週六早晨,葉嘉瑩跟孩子說:“你作了詩了嗎?”

“作了,但字我不會寫。”

“不會寫沒關係,你就背給我聽嘛。”

然後孩子就說:

“門前小松鼠,來往不驚人。松鼠愛松果,小松家白雲。”

葉嘉瑩問:

“小松是什麼?是松樹嗎?”

“不是,小松就是松鼠的名字。”

“小松怎麼家白雲?”

“我看到它往天上跑去了嘛。”

這群加拿大的小孩子,可以說比清華附小的孩子們“幼稚”多了,既不會用大資料也不會考慮詩歌背後的什麼價值,但也可以說,他們對詩歌的感受力卻比別人強,因為他們真的在用心感受,他們對詩歌的受用,很可能是終生持久的。

葉嘉瑩先生

這一波研究作業,是孩子們在國慶中秋八天的時間做出來的,裡面涉及到大資料應用、問卷調查、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對比,如此巨大的工作內容,只是孩子假期作業的一部分。

孩子還有時間去玩嗎?這些調查,是他們自己真正有興趣做的嗎?

有長期在小學教學的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很多沉迷於網路聊天、網遊,他們好像已經喪失了玩的能力。

就連運動會,孩子們也是一個個寧可頂著太陽做作業,也不懂得抓緊時間玩一玩。

有網友說:

“有的所謂研究結果,完全能夠借助正常閱讀來得出。所謂借助大資料,只是一個噱頭。

讓沒有學過大量前置大學課程的小學生做這些,我只能看到‘揠苗助長’四個字。”

是的,曾幾何時,我們的學生,幼稚園就要學小學的內容,小學要學中學的內容,中學要學大學的內容。

現在時代變了,連小學生都要做大學生的“研究”了,我想問問:

我們的教育,有必要那麼著急嗎?

我從中看出來的,並不是我們的孩子有多麼牛逼,而是他們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沾染了成年人的焦慮。

甚至有的孩子都已經自己做企業了。

前不久出現了一位00後CEO,才上中學就創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10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懂得自購伺服器開發遊戲論壇、並且成立遊戲網站。12歲的時候,就開發一款遊戲並且取得了成功。

還不止,後來他寫下的專案計畫書,得到投資人的一致好評,並被要求參加2016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達成了“讓中國00後首次平等商務外交”的重大成就。

這樣的成就,看上去非常牛逼,沒准真是中國版少年比爾蓋茨。

而且他的言論也是夠大膽的了:

“可能一些三四十歲的老一輩企業家,他們就沒法瞭解互聯網。”

口氣如此之大,直接把馬雲、馬化騰、周鴻禕等“老一輩企業家”踩了下去。

難怪雷軍聽了都說:

“作為老老老一輩企業家,我個人覺得壓力山大!長江後浪推前浪,世界未來一定屬於00後,加油!”

可是這位年輕的創業者是否真正配得上他的狂妄,這還難說:

澎湃新聞的報導說,在Cocos2014年開發者大會上,他有些羞澀、手足無措,雖然是受邀,但其實是報名而已;

公司開發的產品,除了改名打包一些開源項目,並沒有發佈過真正的產品;

他們去跟音樂組合合作,負責官方app開發和後期運維,結果被對方的負責人評價:

與他們的合作就是幾個小孩吹牛,鬧著玩。

原本以為才華和狂妄應該成正比,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也沒資格說什麼,沒想到很可能又是一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熊孩子。

00後創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是CEO的母親,是一個典型的慈母:

“(對於兒子的創業)放心。只要他有想法,我們都該支持他。”

按照這位00後CEO的活法,難道以後的孩子,在娘胎就要開始上學,一下地就要畢業做研究,十幾歲就要為社會創造價值?

這些年紀輕輕的孩子們所謂的“成就”,很多都不過是大人的吹捧、甚至是自己的吹捧。而一個孩子在如此年輕就承受本不該承受的巨大虛榮,對他們的成長是好事嗎?

周國平說:“教育就是生長。”

孩子身上自有人特有的精神屬性,讓這種精神屬性好好生長,就是教育的本質。怎樣才能鍛煉出孩子的精神屬性呢?

·關注孩子的健康,而不是他能完成多少作業

孩子在小小年紀,如果國慶、中秋這樣的節日都不能出去玩,而是埋頭在家裡做研究、做作業,童年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一個不懂玩的孩子身體不會健康,心靈也不會健康,因為他缺少了生命的樂趣,也不懂得自己發現樂趣。

這樣的孩子是可悲的。

·讓孩子發現自己真正擅長的東西,而不是家長和老師希望他擅長的東西

做研究報告是一種需要興趣引導的東西,但很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樣科研,尤其是枯燥無味的科研。

對於孩子,更加不能用所謂的科研能力來評估他們的能力,否則他們就會更加厭惡自我探究和自我學習。

老師和家長應該要放下成見,耐心發現孩子真正擅長的東西。如果孩子的天分在舞蹈、在繪畫、在運動,那麼就讓他們在這些方向發展,而不應該逼著他們做那些無趣而浪費時間的課題。

·拒絕讓孩子攀比,只關注自己的成長就好了

著急成長,都是眼紅別人比自己長得快,不管這種眼紅是來自孩子自己,還是家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和節奏,盲目和別人搶著跑,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撲街。

成長得過快,短期內看似比別的孩子優秀,放長遠來看很容易磨損了生命力,因為他除了知道勝過別人的快樂,其他一無所知。

真正的成長,應該是勝過昨日的自己。告訴孩子,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點,就夠了。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該是這個年齡做的就在這個年齡做,才是人生的正途。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很火,題目就叫《中國人把日子過反了》:

“你家孩子兩歲學唐詩,我家必然一歲就學;

你家孩子一歲學外語,我家孩子胎教就學外語。”

現在你家孩子小學就會做研究,我家孩子必定要在幼稚園就開始做研究了。

我們過於強調小孩子就要過上大人的生活,等到我們做了大人,卻反而不知道一個成年人該怎麼活了。

與其在人生開頭的幾年拼盡全力把這一輩子都活了,為什麼不把時間還給生命,讓每一個時刻都有每一個時刻該做的事呢?

沈豔說:

“紀念蘇東坡,簡簡單單帶著孩子們一起品味幾首美好的詩詞、或者去吃頓東坡肘子是否更有樂趣?

但願我們沒有用課題上的大躍進,讓孩子們從小對研究產生錯誤的看法。

但願家長老師們,可以靜靜觀察、等待,讓這些種花家的花朵兒,靜靜地、慢慢地綻放。”

但願孩子、家長都有靜靜等待花開的耐心。

·老氣橫秋

有一份報告叫《蘇軾的旅遊品牌價值》,作者通過蘇軾對27個5A景區的描寫,按比例折合出了蘇軾的詩詞對這些景區的無形資產的貢獻。

“旅遊價值”、“無形資產”,這種成年人耳熟能詳的概念,一個小學生玩得這麼溜,說實話真的讓人汗顏:

他並不是在讀蘇軾詩詞的風度和生命,他完全是在讀蘇軾詩詞的物質價值。他一定會成為一個精明的商人,但不知道這樣的教育結果,是不是老師當初想要的。

沈豔說:

“除了覺得他們會用大資料很厲害之外,並不清楚他們回答了什麼有趣的問題。為炫技而研究、為完成任務而研究,是很多研究的通病。”

也許你會說:

你這樣對孩子要求太過分了,畢竟他們只是孩子。能夠提出自己的問題、探索自己的問題、並且形成一份報告,已經充分證明了他們的能力。

可是,如果覺得這樣的“研究”是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鍛煉了他們的能力,這就有點過譽了:

大學裡面有多少垃圾研究,都是這樣無病呻吟、胡亂拼湊,本來就為人所不齒,為什麼要我們的孩子去學做這樣的研究?

這不是從低開始做起、從簡單開始做起,因為根本方向就是錯的:用這樣的教育思路培養孩子,是孩子的悲哀、也是中國教育的悲哀。

有網友的評論就一針見血:

“我實在不理解這種不顧文學性本身,硬著頭皮的量化研究的意義在哪,這叫不按規律辦事,讓文學最後都變成了一張張量表?

在小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領悟理解文學和語言最重要的階段,這樣的研究能起到什麼正向的,指向文學意義本身的作用?”

誠然,對詩歌、文學的理解可以有多個維度,但最重要的維度,應該還是從文學本身出發,體會詩歌本身帶給我們的韻味和感受。

孩子學習詩歌、理解詩歌,不是用什麼大資料這些唬人的技術去計算,而是要從真實體驗出發。

著名詩詞專家葉嘉瑩先生講過她是怎樣教孩子學詩歌的。

在加拿大的時候,她經常對孩子說:

“作詩一點都不難。你看見什麼就說什麼。看見江山就說江山,看見花草就說花草,看見燕子就說燕子,看見鴛鴦就說鴛鴦。”

有一次她問孩子們:

“你們都看見了什麼?”

恰好門前走過一隻小松鼠,有一個孩子就說:

“我看見小松鼠。”

她再問:

“你怕不怕小松鼠。”

孩子說一點都不怕。

於是葉嘉瑩就給他出了兩句詩:“門前小松鼠,來往不驚人。”

“好了,你已經有兩句了,你回家就湊兩句來,你就已經會作詩了。”

第二個週六早晨,葉嘉瑩跟孩子說:“你作了詩了嗎?”

“作了,但字我不會寫。”

“不會寫沒關係,你就背給我聽嘛。”

然後孩子就說:

“門前小松鼠,來往不驚人。松鼠愛松果,小松家白雲。”

葉嘉瑩問:

“小松是什麼?是松樹嗎?”

“不是,小松就是松鼠的名字。”

“小松怎麼家白雲?”

“我看到它往天上跑去了嘛。”

這群加拿大的小孩子,可以說比清華附小的孩子們“幼稚”多了,既不會用大資料也不會考慮詩歌背後的什麼價值,但也可以說,他們對詩歌的感受力卻比別人強,因為他們真的在用心感受,他們對詩歌的受用,很可能是終生持久的。

葉嘉瑩先生

這一波研究作業,是孩子們在國慶中秋八天的時間做出來的,裡面涉及到大資料應用、問卷調查、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對比,如此巨大的工作內容,只是孩子假期作業的一部分。

孩子還有時間去玩嗎?這些調查,是他們自己真正有興趣做的嗎?

有長期在小學教學的老師說,現在的孩子,很多沉迷於網路聊天、網遊,他們好像已經喪失了玩的能力。

就連運動會,孩子們也是一個個寧可頂著太陽做作業,也不懂得抓緊時間玩一玩。

有網友說:

“有的所謂研究結果,完全能夠借助正常閱讀來得出。所謂借助大資料,只是一個噱頭。

讓沒有學過大量前置大學課程的小學生做這些,我只能看到‘揠苗助長’四個字。”

是的,曾幾何時,我們的學生,幼稚園就要學小學的內容,小學要學中學的內容,中學要學大學的內容。

現在時代變了,連小學生都要做大學生的“研究”了,我想問問:

我們的教育,有必要那麼著急嗎?

我從中看出來的,並不是我們的孩子有多麼牛逼,而是他們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沾染了成年人的焦慮。

甚至有的孩子都已經自己做企業了。

前不久出現了一位00後CEO,才上中學就創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

10歲的時候,他就已經懂得自購伺服器開發遊戲論壇、並且成立遊戲網站。12歲的時候,就開發一款遊戲並且取得了成功。

還不止,後來他寫下的專案計畫書,得到投資人的一致好評,並被要求參加2016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達成了“讓中國00後首次平等商務外交”的重大成就。

這樣的成就,看上去非常牛逼,沒准真是中國版少年比爾蓋茨。

而且他的言論也是夠大膽的了:

“可能一些三四十歲的老一輩企業家,他們就沒法瞭解互聯網。”

口氣如此之大,直接把馬雲、馬化騰、周鴻禕等“老一輩企業家”踩了下去。

難怪雷軍聽了都說:

“作為老老老一輩企業家,我個人覺得壓力山大!長江後浪推前浪,世界未來一定屬於00後,加油!”

可是這位年輕的創業者是否真正配得上他的狂妄,這還難說:

澎湃新聞的報導說,在Cocos2014年開發者大會上,他有些羞澀、手足無措,雖然是受邀,但其實是報名而已;

公司開發的產品,除了改名打包一些開源項目,並沒有發佈過真正的產品;

他們去跟音樂組合合作,負責官方app開發和後期運維,結果被對方的負責人評價:

與他們的合作就是幾個小孩吹牛,鬧著玩。

原本以為才華和狂妄應該成正比,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也沒資格說什麼,沒想到很可能又是一個“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熊孩子。

00後創業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是CEO的母親,是一個典型的慈母:

“(對於兒子的創業)放心。只要他有想法,我們都該支持他。”

按照這位00後CEO的活法,難道以後的孩子,在娘胎就要開始上學,一下地就要畢業做研究,十幾歲就要為社會創造價值?

這些年紀輕輕的孩子們所謂的“成就”,很多都不過是大人的吹捧、甚至是自己的吹捧。而一個孩子在如此年輕就承受本不該承受的巨大虛榮,對他們的成長是好事嗎?

周國平說:“教育就是生長。”

孩子身上自有人特有的精神屬性,讓這種精神屬性好好生長,就是教育的本質。怎樣才能鍛煉出孩子的精神屬性呢?

·關注孩子的健康,而不是他能完成多少作業

孩子在小小年紀,如果國慶、中秋這樣的節日都不能出去玩,而是埋頭在家裡做研究、做作業,童年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可言?

一個不懂玩的孩子身體不會健康,心靈也不會健康,因為他缺少了生命的樂趣,也不懂得自己發現樂趣。

這樣的孩子是可悲的。

·讓孩子發現自己真正擅長的東西,而不是家長和老師希望他擅長的東西

做研究報告是一種需要興趣引導的東西,但很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樣科研,尤其是枯燥無味的科研。

對於孩子,更加不能用所謂的科研能力來評估他們的能力,否則他們就會更加厭惡自我探究和自我學習。

老師和家長應該要放下成見,耐心發現孩子真正擅長的東西。如果孩子的天分在舞蹈、在繪畫、在運動,那麼就讓他們在這些方向發展,而不應該逼著他們做那些無趣而浪費時間的課題。

·拒絕讓孩子攀比,只關注自己的成長就好了

著急成長,都是眼紅別人比自己長得快,不管這種眼紅是來自孩子自己,還是家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和節奏,盲目和別人搶著跑,這樣的孩子往往容易撲街。

成長得過快,短期內看似比別的孩子優秀,放長遠來看很容易磨損了生命力,因為他除了知道勝過別人的快樂,其他一無所知。

真正的成長,應該是勝過昨日的自己。告訴孩子,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點,就夠了。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該是這個年齡做的就在這個年齡做,才是人生的正途。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很火,題目就叫《中國人把日子過反了》:

“你家孩子兩歲學唐詩,我家必然一歲就學;

你家孩子一歲學外語,我家孩子胎教就學外語。”

現在你家孩子小學就會做研究,我家孩子必定要在幼稚園就開始做研究了。

我們過於強調小孩子就要過上大人的生活,等到我們做了大人,卻反而不知道一個成年人該怎麼活了。

與其在人生開頭的幾年拼盡全力把這一輩子都活了,為什麼不把時間還給生命,讓每一個時刻都有每一個時刻該做的事呢?

沈豔說:

“紀念蘇東坡,簡簡單單帶著孩子們一起品味幾首美好的詩詞、或者去吃頓東坡肘子是否更有樂趣?

但願我們沒有用課題上的大躍進,讓孩子們從小對研究產生錯誤的看法。

但願家長老師們,可以靜靜觀察、等待,讓這些種花家的花朵兒,靜靜地、慢慢地綻放。”

但願孩子、家長都有靜靜等待花開的耐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