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家「身體記憶診所」,將200多人的胳膊肘、肚臍眼、腳丫子、半張臉做成了首飾和藝術品

原文|張爽 圖|周易

招風耳、蒜頭鼻、柳葉眉……

每個人的身體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質。

將這些身體部位“分解”出來,

做成配飾、藝術品。

這個聽起來既驚悚又前衛的想法,

是周易的“身體記憶診所”正在做的事情。

3年裡, 她為200多位“患者”

翻模了身體的不同部位,

也傾聽了這身體的一部分背後

或美好或遺憾或痛苦的私密故事。

“身體記憶診所”的由來

5年前, 尚在英國留學的周易剛學會翻模工藝。 在大家都翻模水果、手機的時候, 突發奇想的周易做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作品——一對樹脂假胸。

“對於女性來說, 胸部是值得驕傲的部位, 但這個部位又相當私密, 沒法向人展示, 漸漸地連本人也忽略了它的存在。 所以我想用翻模工藝, 留下它的樣子。 ”

周易沒想到的是, 她的胸部翻模作品一出爐, 立刻引起轟動。 每個看到作品的人都說這是件有價值的作品, 甚至有不少人請求她幫自己做一件。

2013年研究生畢業後,周易回到國內,著手把“將身體特質做成實物”的想法付諸實踐。起初一段時間,周易時常拿自己做的石膏鼻子、耳朵、手指參加一些小展覽、創意集市活動。這些小玩意一上架,就被一搶而空。周圍的很多朋友也常找她定做一些有關身體部位的小首飾。

有朋友對她說,“你這個過程特別像看病,而且每次翻模用的都是石膏、繃帶這些醫用材料,你應該開間診所。”朋友的意見讓周易想起了教授教給她的“工業設計的精髓”。“工業設計看似是在處理造型和技術的問題,實際上,是在解決產品和人之間的關係。”

“身體記憶診所”就這樣應運而生。

開間診所 行走江湖

注射器、繃帶、石膏、聽診器、醫療箱、身體模型……堆滿醫療用品的屋子裡,一位身著白大褂的醫生正對著一份“病歷”飛快地記錄著,旁邊一臉嚴肅的“患者”中懇地陳述著自己的“病情”。這是“身體記憶診所”又在“出診”了。

周易“診病”的過程很簡單。就診前,每位“患者”在就診卡上寫上希望定制的部位。其後,她會和“病人”確認對方想做的造型;接著,再把需要翻模的部分浸泡在流動的紫色模型材料裡5~10分鐘。當材料從紫色變為藍色,由液體變為橡膠狀,就可以從身體上卸下來,灌入石膏漿。

“看診”完畢時,周易還會給“病人”發一顆糖果做的“小藥丸”。

“身體記憶診所”的診費,根據身體部位和成品樣式的不同而定,鼻子、嘴、耳朵這類的一比一石膏模型價格在五六百元之間。複雜的雙手和臉要一兩千元,如果要做成迷你K金首飾價格在兩千元左右。

她的“診所”位於京郊的環鐵藝術區,但大多數時候,她會背上“藥箱”,流動“出診”,除了北京,中國香港、上海、臺北、高雄、紐約等城市都有她的“出診”記錄。

每一次問診 都是一段故事

3年裡,周易行走於各地,創作了數百件作品:胳膊肘、肚臍眼、腳丫子、半張臉,孩子剛剛會握的小手、吃過很多美食的嘴巴……而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是一段故事。

做了5年記者的女孩,想要一件自己嘴的石膏模型。她在“病歷”上寫道:“這張嘴給了我工作,但也時常受傷發炎,親過愛人的臉,也留下了很多回憶。為了回憶,也為了忘記,嘴是我回憶最多的身體器官。”

一對夫婦定做了一套兩人臉部的石膏模型,原因是兩人太像了。有一次到火車站買車票,售票阿姨仔細盯著他們的身份證看了好久,一邊平靜地出票一邊慢悠悠地用杭州話說:“你倆長得這麼像,要珍惜對方好好在一起。”他們的“病歷”上寫著:“自戀的人,就要找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結婚。”

還有一對情侶非要定制一套十個腳趾相扣的模型。因為,這兩雙腳,讓他們從不同的地方走到了一起,並一起走過很多地方。在他們的“病歷”上寫著:“腳在身體最遠的一端,用最遠的部位貼近最近的幸福,很有味道。”

聽了太多千奇百怪的人生故事,周易常常分不清自己是在做生意,還是在當醫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人生有無奈、有遺憾、有恐懼,我能做的只能是幫助大家記下這一刻的故事。”

更多的時候,周易把身體部位翻模當做一個藝術項目來做,她甚至想如果可以要建一座“身體記憶博物館”,把這些身體故事分享給更多人。

本文編輯自《中華手工》10月刊

↙ 點擊“閱讀原文” 訂閱《中華手工》10月刊

2013年研究生畢業後,周易回到國內,著手把“將身體特質做成實物”的想法付諸實踐。起初一段時間,周易時常拿自己做的石膏鼻子、耳朵、手指參加一些小展覽、創意集市活動。這些小玩意一上架,就被一搶而空。周圍的很多朋友也常找她定做一些有關身體部位的小首飾。

有朋友對她說,“你這個過程特別像看病,而且每次翻模用的都是石膏、繃帶這些醫用材料,你應該開間診所。”朋友的意見讓周易想起了教授教給她的“工業設計的精髓”。“工業設計看似是在處理造型和技術的問題,實際上,是在解決產品和人之間的關係。”

“身體記憶診所”就這樣應運而生。

開間診所 行走江湖

注射器、繃帶、石膏、聽診器、醫療箱、身體模型……堆滿醫療用品的屋子裡,一位身著白大褂的醫生正對著一份“病歷”飛快地記錄著,旁邊一臉嚴肅的“患者”中懇地陳述著自己的“病情”。這是“身體記憶診所”又在“出診”了。

周易“診病”的過程很簡單。就診前,每位“患者”在就診卡上寫上希望定制的部位。其後,她會和“病人”確認對方想做的造型;接著,再把需要翻模的部分浸泡在流動的紫色模型材料裡5~10分鐘。當材料從紫色變為藍色,由液體變為橡膠狀,就可以從身體上卸下來,灌入石膏漿。

“看診”完畢時,周易還會給“病人”發一顆糖果做的“小藥丸”。

“身體記憶診所”的診費,根據身體部位和成品樣式的不同而定,鼻子、嘴、耳朵這類的一比一石膏模型價格在五六百元之間。複雜的雙手和臉要一兩千元,如果要做成迷你K金首飾價格在兩千元左右。

她的“診所”位於京郊的環鐵藝術區,但大多數時候,她會背上“藥箱”,流動“出診”,除了北京,中國香港、上海、臺北、高雄、紐約等城市都有她的“出診”記錄。

每一次問診 都是一段故事

3年裡,周易行走於各地,創作了數百件作品:胳膊肘、肚臍眼、腳丫子、半張臉,孩子剛剛會握的小手、吃過很多美食的嘴巴……而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是一段故事。

做了5年記者的女孩,想要一件自己嘴的石膏模型。她在“病歷”上寫道:“這張嘴給了我工作,但也時常受傷發炎,親過愛人的臉,也留下了很多回憶。為了回憶,也為了忘記,嘴是我回憶最多的身體器官。”

一對夫婦定做了一套兩人臉部的石膏模型,原因是兩人太像了。有一次到火車站買車票,售票阿姨仔細盯著他們的身份證看了好久,一邊平靜地出票一邊慢悠悠地用杭州話說:“你倆長得這麼像,要珍惜對方好好在一起。”他們的“病歷”上寫著:“自戀的人,就要找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結婚。”

還有一對情侶非要定制一套十個腳趾相扣的模型。因為,這兩雙腳,讓他們從不同的地方走到了一起,並一起走過很多地方。在他們的“病歷”上寫著:“腳在身體最遠的一端,用最遠的部位貼近最近的幸福,很有味道。”

聽了太多千奇百怪的人生故事,周易常常分不清自己是在做生意,還是在當醫生。“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滿滿的正能量,人生有無奈、有遺憾、有恐懼,我能做的只能是幫助大家記下這一刻的故事。”

更多的時候,周易把身體部位翻模當做一個藝術項目來做,她甚至想如果可以要建一座“身體記憶博物館”,把這些身體故事分享給更多人。

本文編輯自《中華手工》10月刊

↙ 點擊“閱讀原文” 訂閱《中華手工》10月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