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勇軍:厚植脫貧攻堅的民意“土壤”

近年來, 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雙龍鎮黨委副書記、索洛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柯小海帶領當地黨員群眾開展建設、發展旅遊, 改變了村莊的落後面貌。 以養殖種植、三產經營、旅遊開發和村集體分紅為主收入。 2016年, 實現人均收入2.8萬元, 村集體積累達1800萬元。 (10月12日中國新聞網)

眾所周知, 精准扶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既因為廣大農村的自然環境、地理條件成為發展致富的障礙, 也因廣大農民的主動性不強、參與意識不夠, 怕擔風險, 坐等脫貧, 兩道難關直接擋在脫貧攻堅路上。 但脫貧是一項政治任務, 不管有多麼困難, 都應下定決心, 排除萬難, 徹底讓廣大貧困群眾走上致富道路。

在許多幹部看來, 自己主動替村民獻計獻策、費心盡力, 但村民始終半信半疑, 或是瞻前顧後, 找各種藉口, 不願意嘗試, 寧願保持老樣子。 表面上看, 這是村民的自身問題,

不求上進。 換個角度想, 講得好不如做得好, 幹部老是當旁觀者指手畫腳, 卻不站出來以身示範, 親自帶著村民幹, 沒有了“領頭羊”, 村民自然無所適從, 不願意主動涉“深水”。

其實不然, 厚植脫貧攻堅的民意“土壤”至關重要, 贏得村民的信任是精准脫貧的第一步。 否則, 幹部操碎了心, 村民卻無動於衷, 到頭來還是“熱臉貼冷屁股”, 難以形成脫貧攻堅合力。 這間接說明, 少數幹部缺乏基層工作經驗, 與民溝通管道不暢, 始終與村民脫節, 不能心連心、手牽走, 一起向貧困發起衝鋒。

紮根黃土高坡的村支書柯小海, 卻深諳與民共事之道。 為了讓貧瘠黃土地上村民走上致富路, 他首先要做的, 不是給村民做思想工作, 不是教村民發展產業,

而是先給村上修學校、修公路, 以實際行動讓村民認識到“他是一個幹事的人, 能真心幫村裡脫貧解困”, 贏得群眾的信任。 有了民意支持, 再加上村幹部帶著村民一起幹, 自然是風生水起, 一條條致富路越走越順暢, 越走越順心。

無論幹什麼事情, 都必須得到民意支持, 贏得群眾信賴, 群眾才會跟著幹部一起幹, 一起闖險關、拔窮根。 為此, 各級幹部在駐村幫扶之時, 也應從民意攻堅入手, 想方設法拉近幹群關係, 消除幹群的溝通障礙, 讓村民信任自己、支持自己, 願意跟著自己幹。 只有把脫貧攻堅的民意“土壤”厚植起來, 之後的脫貧舉措才有發揮的空間, 否則就可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有鑑於此, 廣大幫扶不妨多向以柯小海為代表村支書學習、取經,

先把民意彙聚起來, 整合成一股勇往直前的攻堅力量。 (作者:勇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