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是培養琴童的正確打開方式? 聽聽國際著名小提琴家怎麼說

當你決定讓孩子學琴, 為(她)找個老師就萬事大吉了嗎?如果父母都不是職業音樂家, 能培養出音樂大師嗎?

在剛剛過去的週末, 由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等主辦的講座《我的旅程:音樂與大自然》上, 國際著名青年小提琴家朱丹與觀眾們分享音樂旅程與人生體悟。 並結合自己的學琴經歷, 為琴童家長給出了三點中肯的建議。

■朱丹現場演奏

生於北京的朱丹4歲時由父親啟蒙培養學習小提琴, 16歲時, 他榮獲全額獎學金赴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 18歲時, 朱丹即成功登臺紐約卡內基音樂廳,

演奏了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朱丹如今已是享譽國際樂壇的小提琴家, 曾被英國權威古典音樂雜誌《留聲機》稱為“引領當今國際樂壇的中國藝術家之一”, 指揮大師祖賓•梅塔也稱其為“一流的音樂家及具有卓越才華的小提琴演奏家”。

講座一開始, 主持人、復旦新聞學院教授張力奮講到一個故事:“我曾經聽過, 有一個家長辛辛苦苦給孩子買了一架鋼琴, 孩子不好好學, 他最後氣得要命, 就把鋼琴給砸了……”

對於琴童家長的苦惱, 朱丹結合自己的學琴經歷給出建議。 “我父母並不是職業音樂者, 很幸運的是, 他們在我小時候學習音樂的過程當中, 很緊密地參與到其中”。

朱丹回憶說, 從小, 父母就堅持陪他在去上每節專業課,

“他們還參與到我每次選擇作品的過程, 而且也在私底下學習我所演奏的作品”, 這讓朱丹從小就意識到, 這是一個整個家庭的學習, “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多更多的樂趣, 因為他的學習, 並不是孤單一個人”。

“所以, 音樂教育其實是整個家庭的教育, 並不是送孩子到老師那裡就可以了, 或者只是要求他達到一個標準。 我覺得, 家長有這個責任一起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

朱丹還記得, 父親經常帶他去看各種音樂會, 也會經常在家裡播放經典的古典音樂, 這讓他在耳濡目染中培養了對音樂的興趣。

“如果家長只是逼著孩子不停地練琴、考級, 那麼學音樂就變成一種機械的學習。 但是怎麼才能對音樂有近距離的感覺?那一定是要接觸豐富的不同的好音樂。

之後你會發現, 這樣的學習會在孩子的練琴中體現出來“。

朱丹多次強調, 家長雖然工作很忙, 但是讓孩子學琴並不是把他們扔進琴房或音樂學校就完事了, 一定要陪孩子一起聽聽音樂, 感受到了好的音樂, 孩子才會對音樂充滿興趣和嚮往。

據統計, 中國目前有3000多萬兒童在學習鋼琴, 學習小提琴和其他樂器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而且每年進入音樂學院學習的學生多達20萬人。 而有一部分家長之所以讓孩子學琴, 是想在升學中獲得優勢。

對此, 朱丹認為, 學音樂如果只是純粹為了考級或者在升學中加分, “那麼我勸你趕緊停止”。 他認為, 這種只是出於功利目的的學習, 其實是在浪費時間,

同時也會讓孩子對音樂產生負面情緒, 沒有任何好處。

不帶功利心, 卻能“無心插柳柳成蔭”。 專門來到講座現場的朱丹父親說, 當初之所以讓孩子學音樂, 只因為在朱丹小時侯, 就發現他有一定的音樂天賦。 :“我特別喜歡古典音樂, 家裡收藏了很多交響樂的古典唱片。 在他兩歲多, 走路還不是很穩的時候, 有一次我抱著他, 聽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 朱丹就跟著節奏手舞足蹈, 而且能夠都在拍子上, 當時我就決定要培養他”。

“後來我發現, 音樂在孩子的素質修養上, 會起很大的作用”, 朱丹爸爸說, 就拿學小提琴來說, 左手要把音按准, 右手要把弓子控制好, 左右手配合好之餘, 眼睛還要看樂譜。 這樣的訓練, 對大腦的開發,

對培養孩子的專心和細緻, 都有很大的好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