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在黨的指引下 國家使命 成都擔當

在黨的指引下 國家使命 成都擔當

成都推動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培育壯大高新技術服務主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謀篇佈局,

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鬥, 中國號巨輪向著光明彼岸破浪前行。

今日, 舉世矚目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即將揭開新的一頁。 成都在黨的指引下, 擼起袖子加油幹, 勇擔使命向前行。 未來, 成都也必將始終在黨的指引下, 以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為總體目標,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勇挑重擔昂首闊步,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譜寫更加絢麗的成都篇章。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成都加快建設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 全黨全社會都要充分認識科技創新的巨大作用,

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 ”

——2013年9月30日,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

“提高創新能力, 必須夯實自主創新的物質技術基礎, 加快建設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創新基礎平臺。 ”

——2015年10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

成都擔當

——深度推進與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建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研發平臺、一流產業基地, 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

——堅持把人力資源作為城市發展的第一資源, 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強市。 成都在國家中心城市產業發展大會上提出一系列人才新政、產業新政,

隨後出臺《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畫》12條措施, 提出了優化人才落戶制度、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綠卡制度等。

——科技創新帶動產業。 成都探索成立“連鎖型”高新技術服務超市, 同時依託一批高科技領軍企業, 推動形成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培育壯大高新技術服務主體, 最終形成人才、技術、資金、資訊、物流和配套企業等要素能夠有機排列組合的產業生態圈。

●展望未來

成都將貫徹創新發展理念, 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加快建設創新驅動先導城市, 基本形成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自貿試驗區建設“雙輪驅動”的創新創造新格局, 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基本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堅持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牢固樹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觀, 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 構築國際化人才高地, 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強市;增強西部科技中心功能, 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全面提升城市創新力、創業力、創造力。

【“一帶一路”倡議】

全面提升互聯互通水準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互聯互通是貫穿‘一帶一路’的血脈。 ”

——2016年1月21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伊朗《伊朗報》發表題為《共創中伊關係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

“‘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 對接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 深化務實合作,

促進協調聯動發展, 實現共同繁榮。 ”

——2017年5月15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圓桌峰會上致辭

成都擔當

——全力促進互聯互通建設。 近年來, 成都堅持以大通道促進大開放, 實施“蓉歐+”戰略, 成都國際鐵路港建設高水準推進, 天府國際機場開工建設, 雙流國際機場加快擴能改造。 作為成都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 目前中歐班列蓉歐快鐵至羅茲的中線班列已成熟穩定運行。 在加快建設“陸上絲路”的同時, “空中絲路”建設也突飛猛進, 截至目前成都已開通航線304條, 其中國際地區航線達102條。

——不斷提高擴大對外水準。 獲批自貿試驗區, 臨空經濟示範區落戶成都, 天府新區獲批國家級新區, 國際合作園區建設也穩步推進。 截至目前,成都已擁有駐蓉領事機構16家,國際友好城市34個,與全球22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已有281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

●展望未來

今年4月召開的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今後五年成都將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配置資源、拓展市場。增強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功能,全面提升對外交通互聯互通水準,加快建設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綠色的資訊網路,打造“一帶一路”的重要資訊通信節點、資料中心和國際資訊港,初步建成國際性區域通信樞紐。與此同時,成都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將顯著提升國際國內互聯互通水準,大力改善物流發展環境,充分發揮現代物流業在產業體系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加快建成國際區域物流中心,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堅實的物流支撐。

【全面依法治國】

到2020年依法治市工作

整體水準全國一流

“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201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第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

成都擔當

——推進武侯區、新津縣深化全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改革,武侯區成立全國首家行政審批局。在全國率先清理村(社區)證明事項,取消298項,保留15項。全國首創委託協力廠商保管涉案財物的開放共治新模式,在全國率先建成跨區域、跨部門的市級涉案財物管理中心。

——全面推進刑事庭審實質化改革,“四個在法庭”基本實現。成立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努力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探索“民本式”法治城市創建模式,構建實體、網路、12348熱線三位一體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打造社區法律之家法治民生工程。

——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法治建設有機融合,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內涵,在文明創建中促進法治實踐,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以德潤城、以法育人。

●展望未來

成都將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以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為指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進依法治市。到 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公共權力依法規範公開運行,公民依法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治蓉興蓉的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全部納入法治化軌道,尚法守制、公平正義、誠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市新格局基本形成,“法治化”成為推動我市科學發展,領先發展中最為顯著、最為核心的競爭優勢之一,依法治市工作整體水準全國一流。

【全面從嚴治黨】

持續推進

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党的建設的重大任務。”

——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全面從嚴治党永遠在路上。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

——2017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

成都擔當

——強力正風反腐。過去五年,成都持續保持高壓反腐態勢,突出執紀審查重點,緊盯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幹部,堅持零容忍、全覆蓋、無盲區,嚴肅查處各類違紀案件,全方位懲治腐敗問題。

——推動政治巡察向縱深發展。近年來,我市持續深化市、縣兩級黨委巡察,不斷推進巡察制度創新和方式創新,切實發揮好巡察“尖兵”“利劍”作用。按照市委部署安排,今年6月,十三屆市委啟動對11戶市屬國企和5所市屬高校的第一輪巡察。目前,全市正在開展扶貧領域“機動式”專項巡察。

——開展專項治理“微腐敗”工作。今年5月起,專項治理“微腐敗”工作在全市範圍內如火如荼開展,重點鎖定“最基層”,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基層延伸,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展望未來

在今年4月召開的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市紀委向市黨代會的報告對未來五年工作作了系統部署,全市紀檢監察系統響亮提出推進“葆本色、聚合力、揚清風、護森林、磨利劍、創品牌、鑄鐵軍”七大工程建設,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工作實踐的任務書、施工圖、時間表。下一步,全市紀檢監察系統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紀委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開拓創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努力開創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新局面,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脫貧攻堅】

簡陽市貧困村和貧困人口

今年全部脫貧

“要求全川幹部群眾壓實責任、精准施策、過細工作,全過程精准,下足‘繡花’功夫。要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持續增強‘造血’功能,防止返貧現象發生。”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成都擔當

——作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成都勇擔責任,響亮地提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實現兩年脫貧攻堅、三年鞏固提升、五年高標準全面小康”三步走目標,明確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確定了實行政策保障兜底、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先行發展等7個方面15條具體措施,2016年扎實完成31個貧困村退出和15952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截至目前,今年計畫退出的85個貧困村,已有15844名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今年確保所有貧困物件脫貧退出。

●展望未來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下一步我市將堅持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並重,從2018年到2020年啟動脫貧攻堅“三年鞏固提升”行動,著力提升“造血”功能,確保116個省定貧困村和78624人國家標準農村貧困人口與全市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根據目標,我市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將得到持續改善,實現20戶以上聚居點通達水泥(瀝青)路;全面完成重點水利渠系提升改造;新村聚居點普及自來水;實現天然氣村村通;推動建設幸福美麗新村116個。

持續增加“造血”功能,通過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動優質水果、優質蔬菜等六大特色產業成片集聚,建設標準化產業基地50萬畝,到2020年打造形成14個農業特色小鎮,50個田園綜合體,並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同時,我市還將全面開展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力爭所有村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提升工程”硬體建設標準,實現公有化、標準化。

【城市發展戰略】

優化城市空間

以“十字方針”重塑城市經濟地理

“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

成都擔當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決定重塑城市經濟地理,從優化城市空間開局起步,推動城市發展戰略調整。市委提出構建“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網路化功能體系,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著力構建以龍泉山脈為中心,南北雙向拓延、東西兩側發展的戰略空間佈局,推動成都進入“雙城”時代。按照城鄉規劃法優化城鄉空間佈局,打破圈層結構,將中心城區範圍擴大至原一二圈層的11個行政區加高新區、天府新區,形成“中心城區+郊區新城”的空間層次,進一步疏解城市核心區非核心功能,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帶動全域均衡協同發展。

●展望未來

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城市將由單極發展向“雙城”時代邁進、由圈層發展向多中心支撐邁進、由同質化競爭向錯位發展邁進;城市佈局由原來的“兩山(龍門山和龍泉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龍泉山)連兩翼”;在現有南北城市軸線基礎上規劃東西城市軸線,形成整個城市南北向、東西向聯動發展格局。

“東進”區域將成為全域發展格局中的國際門戶、產業新城和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將開闢成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

“南拓”將對天府新區規劃和城市設計進行系統優化,將天府新區建成具有國際水準和全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新經濟成長區和高品質城市新區。

“西控”是打牢城市生態本底、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北改”重點針對“人居環境、產業發展、生態優化、強化門戶樞紐、區域協同、健全交通、彰顯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攬子規劃優化和提升策略。

“中優”從城市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入手,通過“三降兩提升”,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形態、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的極核功能、優化提升城市業態。

本報記者 繆夢羽 宋妍妍 楊富 晨迪 文豪 陳泳 李萌 袁弘 攝影 呂甲

截至目前,成都已擁有駐蓉領事機構16家,國際友好城市34個,與全球22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已有281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成都。

●展望未來

今年4月召開的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今後五年成都將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配置資源、拓展市場。增強綜合交通通信樞紐功能,全面提升對外交通互聯互通水準,加快建設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綠色的資訊網路,打造“一帶一路”的重要資訊通信節點、資料中心和國際資訊港,初步建成國際性區域通信樞紐。與此同時,成都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將顯著提升國際國內互聯互通水準,大力改善物流發展環境,充分發揮現代物流業在產業體系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加快建成國際區域物流中心,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提供堅實的物流支撐。

【全面依法治國】

到2020年依法治市工作

整體水準全國一流

“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不斷開創依法治國新局面。”

——201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第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

成都擔當

——推進武侯區、新津縣深化全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試點改革,武侯區成立全國首家行政審批局。在全國率先清理村(社區)證明事項,取消298項,保留15項。全國首創委託協力廠商保管涉案財物的開放共治新模式,在全國率先建成跨區域、跨部門的市級涉案財物管理中心。

——全面推進刑事庭審實質化改革,“四個在法庭”基本實現。成立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努力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探索“民本式”法治城市創建模式,構建實體、網路、12348熱線三位一體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打造社區法律之家法治民生工程。

——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法治建設有機融合,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內涵,在文明創建中促進法治實踐,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以德潤城、以法育人。

●展望未來

成都將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以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為指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推進依法治市。到 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公共權力依法規範公開運行,公民依法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治蓉興蓉的各項事業和各項工作全部納入法治化軌道,尚法守制、公平正義、誠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市新格局基本形成,“法治化”成為推動我市科學發展,領先發展中最為顯著、最為核心的競爭優勢之一,依法治市工作整體水準全國一流。

【全面從嚴治黨】

持續推進

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党的建設的重大任務。”

——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全面從嚴治党永遠在路上。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

——2017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

成都擔當

——強力正風反腐。過去五年,成都持續保持高壓反腐態勢,突出執紀審查重點,緊盯不收斂不收手,問題線索反映集中、群眾反映強烈,現在重要崗位且可能還要提拔使用的領導幹部,堅持零容忍、全覆蓋、無盲區,嚴肅查處各類違紀案件,全方位懲治腐敗問題。

——推動政治巡察向縱深發展。近年來,我市持續深化市、縣兩級黨委巡察,不斷推進巡察制度創新和方式創新,切實發揮好巡察“尖兵”“利劍”作用。按照市委部署安排,今年6月,十三屆市委啟動對11戶市屬國企和5所市屬高校的第一輪巡察。目前,全市正在開展扶貧領域“機動式”專項巡察。

——開展專項治理“微腐敗”工作。今年5月起,專項治理“微腐敗”工作在全市範圍內如火如荼開展,重點鎖定“最基層”,推動全面從嚴治党向基層延伸,著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展望未來

在今年4月召開的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市紀委向市黨代會的報告對未來五年工作作了系統部署,全市紀檢監察系統響亮提出推進“葆本色、聚合力、揚清風、護森林、磨利劍、創品牌、鑄鐵軍”七大工程建設,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工作實踐的任務書、施工圖、時間表。下一步,全市紀檢監察系統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紀委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開拓創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党向縱深發展,努力開創全市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新局面,為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脫貧攻堅】

簡陽市貧困村和貧困人口

今年全部脫貧

“要求全川幹部群眾壓實責任、精准施策、過細工作,全過程精准,下足‘繡花’功夫。要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持續增強‘造血’功能,防止返貧現象發生。”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成都擔當

——作為四川省的首位城市,成都勇擔責任,響亮地提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確保實現兩年脫貧攻堅、三年鞏固提升、五年高標準全面小康”三步走目標,明確了脫貧攻堅工作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確定了實行政策保障兜底、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先行發展等7個方面15條具體措施,2016年扎實完成31個貧困村退出和15952名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截至目前,今年計畫退出的85個貧困村,已有15844名貧困人口通過發展產業實現脫貧,今年確保所有貧困物件脫貧退出。

●展望未來

牢記總書記的囑託,下一步我市將堅持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並重,從2018年到2020年啟動脫貧攻堅“三年鞏固提升”行動,著力提升“造血”功能,確保116個省定貧困村和78624人國家標準農村貧困人口與全市同步實現全面小康。

根據目標,我市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將得到持續改善,實現20戶以上聚居點通達水泥(瀝青)路;全面完成重點水利渠系提升改造;新村聚居點普及自來水;實現天然氣村村通;推動建設幸福美麗新村116個。

持續增加“造血”功能,通過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動優質水果、優質蔬菜等六大特色產業成片集聚,建設標準化產業基地50萬畝,到2020年打造形成14個農業特色小鎮,50個田園綜合體,並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同時,我市還將全面開展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力爭所有村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提升工程”硬體建設標準,實現公有化、標準化。

【城市發展戰略】

優化城市空間

以“十字方針”重塑城市經濟地理

“做好城市工作,首先要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端正城市發展指導思想。”

——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指出

成都擔當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決定重塑城市經濟地理,從優化城市空間開局起步,推動城市發展戰略調整。市委提出構建“雙核聯動、多中心支撐”網路化功能體系,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著力構建以龍泉山脈為中心,南北雙向拓延、東西兩側發展的戰略空間佈局,推動成都進入“雙城”時代。按照城鄉規劃法優化城鄉空間佈局,打破圈層結構,將中心城區範圍擴大至原一二圈層的11個行政區加高新區、天府新區,形成“中心城區+郊區新城”的空間層次,進一步疏解城市核心區非核心功能,促進資源要素高效流動,帶動全域均衡協同發展。

●展望未來

實施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十字方針”,城市將由單極發展向“雙城”時代邁進、由圈層發展向多中心支撐邁進、由同質化競爭向錯位發展邁進;城市佈局由原來的“兩山(龍門山和龍泉山)夾一城”轉變為“一山(龍泉山)連兩翼”;在現有南北城市軸線基礎上規劃東西城市軸線,形成整個城市南北向、東西向聯動發展格局。

“東進”區域將成為全域發展格局中的國際門戶、產業新城和城市永續發展新空間,將開闢成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第二主戰場”。

“南拓”將對天府新區規劃和城市設計進行系統優化,將天府新區建成具有國際水準和全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新經濟成長區和高品質城市新區。

“西控”是打牢城市生態本底、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北改”重點針對“人居環境、產業發展、生態優化、強化門戶樞紐、區域協同、健全交通、彰顯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攬子規劃優化和提升策略。

“中優”從城市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入手,通過“三降兩提升”,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形態、強化國家中心城市的極核功能、優化提升城市業態。

本報記者 繆夢羽 宋妍妍 楊富 晨迪 文豪 陳泳 李萌 袁弘 攝影 呂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