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清遠供電局牽頭扶貧英德寨背村,自行探索扶貧路子,群眾點贊:“工作隊來吃苦,村民卻嘗了甜頭”

貧困戶名單長期公示“零投訴”;建檔立卡工作全市領先, 被確定為清遠市新時期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現場推進會參觀點;僅用17萬元幫扶資金撬動各級資源,

完成了水、電、路、渠、文體、醫療方面10項民生工程;不花一分扶貧資金推動貧困戶危房改造開工率達100%;注重借助社會合力, 基本實現貧困戶“三保障”目標;統籌安排專案, 平穩推進300KWP分散式光伏扶貧電站、163畝粉蕉種植基地……這是駐英德九龍鎮寨背村扶貧工作隊交出的成績單。

一年來, 英德九龍鎮寨背村扶貧工作隊按照“切實落實領導責任、切實做到精准扶貧、切實強化社會合力、切實加強基層組織”的工作要求, 在清遠供電局和共同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下, 凝神聚力、大膽創新, 精准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白+黑”入戶走訪“扶真貧、尋窮根”

初秋的寨背村已有些涼意。

中午時分, 英德九龍鎮寨背村扶貧工作隊邱志鋒、鄭正威正和寨背村“兩委”成員溝通下一步的工作計畫,

忙碌中有條不紊。

鳥鳴、犬吠、夜色朦朧、微風吹拂……蜿蜒的村道上總有一群人在行走, 這是精准扶貧駐寨背村工作隊成員、寨背村“兩委”成員。

作為清遠市自身幫扶的25條重點村之一, 英德九龍鎮寨背村由4家單位共同幫扶, 清遠供電局為牽頭單位, 清遠市委農辦、團市委、市扶貧辦共同幫扶。 寨背村轄區面積7.2平方公里, 下轄10個村小組, 全村共有581戶3166人。

駐村後, 為找准“窮根”精准配置扶貧資源, 駐村工作隊全面鋪開調研工作, 結合群眾白天需外出勞動的實際情況, 為避免影響群眾正常的勞作, 採用“夜訪”方式, 深入10個村小組, 摸清群眾的實際需求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扶貧隊副隊長鄭正威(右)向村民瞭解村裡實際情況和村民生產生活上的困難。

為掌握貧困戶第一手材料, 工作隊全年入戶636戶次(全村53戶貧困戶, 相當於一個月走訪53戶貧困戶, 日均走訪2戶), 夜訪達50多次, 平均每隔一周, 便會有1個晚上時間進村入戶開展工作。

扶貧工作車行駛里程近4萬公里, 將真正因災、因病、因學、缺乏勞動力等原因致貧的村民納入幫扶物件, 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期間, 頂住壓力有理有據剔除不符合條件貧困物件4戶。 貧困戶名單在宣傳欄長期公示, 至今未收到因精准識別不准的投訴。

工作之余, 扶貧隊員們常交流扶貧心得, 探討下一步扶貧措施。

工作隊還自行探索建立了《貧困戶談話筆錄》和《家庭收入確認表》, 深入瞭解主要存在困難、發展意願。 經過夜以繼日的苦幹, 換來了寨背村貧困狀況的第一手材料:由於人均耕地面積少、生產模式單一, 部分群眾因為家中缺少勞動力或因為疾病和殘疾, 導致家庭貧困。

截止目前, 寨背村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151人, 其中一般貧困戶17戶77人、低保戶23戶61人、五保戶13戶13人。 工作隊率先開展精准扶貧痕跡資料梳理工作, 建立了貧困戶“一戶一檔”、“電子檔案”、“貧困戶資訊資料庫”, 確保資料完善和動態管理。 這一做法全市領先, 成為清遠市新時期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現場推進會參觀點, 英德市九龍鎮、東華鎮、大灣鎮和陽山縣黃坌鎮等地及中國石油公司等單位,先後組織扶貧骨幹前來參觀交流。

統籌資金“解民憂”

34貧困戶入住新家

“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家就只能一直住瓦房。”一排新房排列整齊,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村民正在打掃自己的新家。今年中秋節,寨背村小組(新圍)的村民淩細妹新居入夥。她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丈夫在外打散工,自己在家務農,每個月家庭收入最多2000元,夫妻倆還要照顧患有殘疾不能幹活的小叔子,家庭生活困難,此前的泥磚房常常漏水,更因空間有限,家裡連排五張床,一家六口人居住在狹小的空間裡。

按照危房改造中的規定,每人有18平方米的改造面積,在此次改造工程中,淩細妹家獲得4萬元的危房改造補助金,新房子三房兩廳可以滿足一家人的生活,她還特意為叔叔做了套房。

鄭正威常到貧困戶家走訪,瞭解他們近期生產生活情況。

邱志鋒介紹,在不動用扶貧資金的情況下,工作隊積極開拓思路,通過“貧困戶自助、村集體幫助、村中能人協助、親屬資助、幫扶幹部援助”模式解決危房改造資金、住宅基地等問題;同時,聯合農村信用社採取“代發代扣”、組織貧困戶與墊資人簽訂委託書的途徑確保墊支人資金回收保障;創新制定《貧困戶危房改造承諾書》,有效預防實施過程出現爭議。

但此前,淩細妹卻因多年與鄰里有糾紛鬧矛盾,一度對村規民約和扶貧工作組有強烈的抵觸心理,工作無法推進。得知情況後,扶貧隊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每週都與她保持溝通,最長的一次溝通達3個小時,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溝通,淩細妹感覺到工作隊真心想幫自己,最終同意改造。

目前,她還加入了粉蕉基地的種植工作,工作了17天,就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現在我住上了新房子,有活幹有收入,還可以兼顧孩子的接送,非常非常高興!”提到工作隊的幫助,她連聲說了好幾個“非常感謝”,淩細妹表示,很感謝政府的政策,“感覺自己很幸運。”新屋入夥時,她熱情邀請邱志鋒、鄭正威倆工作隊員來做客。

截至目前,寨背村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34戶全部封頂竣工。

多方合力用17萬元

撬動10項民生工程

“這條路原來是一個爛泥路,700米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下雨天泥濘不堪,小車過不了,摩托車也過不了,人行其中也是步履蹣跚”。寨背村村小組組長陳月德介紹,村口的這條道路一直是村民出行的難題。

扶貧資金有限,但路必須要修。

道路硬底化並擴寬後,給村民生活生產出行帶來很大的方便。

工作組經過多方溝通聯繫,最終形成“寨背村小組負責開挖路基+爭取清遠市公路局資助8萬元加固路基+汕昆高速指揮部無償支援機械設備壓實路基+鎮政府落實路面建設指標+幫扶單位資助道路硬底化建設指標補助外的自籌資金”五方合力,完成寨背村小組道路硬底化建設,並拓寬了路面,共同助力寨背村的村道硬底化達100%。“路通了,投資環境也變好了,農田得以複耕,全部村民都感到很欣慰。”看著修好的路,村民們都很開心。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邱志鋒、鄭正威本著這一原則,多方爭取資金,僅用17萬元幫扶資金撬動各級資源,完成水、電、路、渠、文體、醫療方面10項民生工程。

飲水工程後,寨背村5個村小組1100多人的飲水問題徹底解決。

“再也不用擔心用水安全問題了!”今年36歲的周銀愛是鶴藪村人,村裡均是幾家人共用一口井水,“水燒開後,留下白色粉末。雨天更是渾濁。”因為沒有過濾,她常常擔憂飲水安全問題。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扶貧隊與政府、汕昆高速指揮部多次溝通,協調解決寨背村5個村小組203戶1100人久拖未決的安全飲水問題。

“以前只能帶學生們跑跑步,現在,可以開展更多的體育活動了。”寨背小學校長曾觀新為學生們感到欣慰。

不僅如此,工作隊還為村裡的醫療站購置了醫療用品,為寨背小學添置了一批校舍設施。“以前醫療站只有聽診器和血壓計,村民看病不方便。現在老年人看風濕關節炎,都有儀器,方便多了。”鄉村醫生陳亞日說道。

與寨背村社會綜合服務站一牆之隔的寨背小學,教學條件簡陋,老師辦公連電腦也沒有,建立檔案等教學全靠手寫。工作隊瞭解情況以後,經過多方協調,增加了學校的排水設施、雨棚,還多方聯繫為學校爭取了30台電腦,贊助了體育設施。

兩個項目齊上陣

因地制宜促增收

脫貧必須要有產業支撐,工作隊駐隊後把如何助力寨背村早日脫貧作為幫扶工作的重點。通過反復調研和實地考察不少可持續發展項目,最終選擇了粉蕉項目。基於粉蕉市場價格穩定,合作夥伴種植技術成熟、銷售管道穩定等因素,工作隊決定全力推進粉蕉種植扶貧專案。

在修好的村道路旁,是成片的粉蕉林地,該專案種植規模163畝、總投資約98萬元,目前已經完成灌溉設施建設,開始蕉苗種植工作。

粉蕉種植基地已初具規模,扶貧隊時刻關注粉蕉生長情況,常去粉蕉田裡察看。

據測算,按照最保守產量4000斤/畝、近10年平均銷售價格2.5元/斤計算,預計種植粉蕉收益10000元/畝,純利潤3960元/畝,項目收益將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30戶123人脫貧增收。

攸竹園村的曾金來,妻子患有殘疾,小孩上六年級,全家收入僅靠家中的一畝多地維持生活,日子過得清苦而艱難。工作隊來了之後,幫他妻子申請了大病醫療補助,又支援他在粉蕉基地工作,一天工資80元,每個月,他可以工作20多天,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

在開展粉蕉種植的同時,工作隊還多方考察,統籌資金,在該村啟動了300KWP分散式光伏扶貧電站專案。該專案規劃總容量300KWP,占地面積約6畝,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可每年發電31.2萬千瓦,可產生收益約26.5萬元/年,項目收益將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30戶124人增收。

截至目前,項目正在全面施工,預計11月初可建成投產。

“他們不像是村裡的客人,更像是主人”

淩晨一點多,鄭正威的電話急促響起,村民打來電話,說自己患精神疾病的妻子拿著刀喊打喊,請求幫助。半夜三更,從來未遇過這種情況,怎麼辦?鄭正威沒多想,穿上鞋子就往村民家趕去,一邊撥打電話聯繫醫院,到村民家後最終安撫了病人情緒,事情得以解決。該村民萬分感激,“這麼晚了,實在沒想到你能來幫我。“村裡有高考生考上了大學,卻無法拿出學費,扶貧隊聯繫了《清遠日報》藍絲帶助學以及茅臺企業的助學金,共籌得一萬元助學金,解決該學生的燃眉之急,開學後,學生髮來短信說“感謝工作隊,我又有書讀了。”

一位村民患有鼻咽癌,工作隊為他申請了大病救助資金3萬元,這對於該村民來說是個天文數字,隨後他對邱志鋒、鄭正威說,“感謝工作隊,以後,我只聽你的話。”

一聲聲發自內心的感謝,一張張滿意的笑容,一年多以來的扶貧工作,扶貧隊員們的感受是“挺苦”。白天入戶,晚上走訪,工作隊可控的時間很少,他們便利用中午的時間做材料。“帶著組織的任務,成熟一件辦一件,辦一件算一件,盡力而為。”鄭正威覺得,每幫他們幹一件事情都覺得很值得。“他們更像是親人,不像是村裡的客人,更像是主人。”淩細妹說,

現在感覺有棵大樹遮陽,有房住、有工開,可以自力更生,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扶貧隊爭取清遠團市委捐贈的運動設施已經在寨背教學點投入使用。

扶貧隊的邱志鋒原以為想著扶貧工作可能不像在單位時那麼忙,可以兼顧一下家裡的事,但駐村之後幾乎沒有午休過,根本就沒有時間照顧家裡的事情。孩子還小,自己只能和孩子約定,每週必須要聊天一小時,每週儘量接送孩子兩次。儘量彌補平時父親角色的缺失。

曾跟隨扶貧隊“夜訪”攸竹園村小組組長曾金清說,這是真真正正的扶貧,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村只能一直住瓦房。“扶貧工作認真細緻,落實到位,大家都看在眼裡,”他們是來吃苦頭的,但寨背村的村民們卻嘗到了甜頭。“

采寫|清遠日報記者張彩霞 通訊員張李芳 周曉

攝影|通訊員鄭正威攝

英德市九龍鎮、東華鎮、大灣鎮和陽山縣黃坌鎮等地及中國石油公司等單位,先後組織扶貧骨幹前來參觀交流。

統籌資金“解民憂”

34貧困戶入住新家

“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家就只能一直住瓦房。”一排新房排列整齊,房前屋後乾淨整潔,村民正在打掃自己的新家。今年中秋節,寨背村小組(新圍)的村民淩細妹新居入夥。她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丈夫在外打散工,自己在家務農,每個月家庭收入最多2000元,夫妻倆還要照顧患有殘疾不能幹活的小叔子,家庭生活困難,此前的泥磚房常常漏水,更因空間有限,家裡連排五張床,一家六口人居住在狹小的空間裡。

按照危房改造中的規定,每人有18平方米的改造面積,在此次改造工程中,淩細妹家獲得4萬元的危房改造補助金,新房子三房兩廳可以滿足一家人的生活,她還特意為叔叔做了套房。

鄭正威常到貧困戶家走訪,瞭解他們近期生產生活情況。

邱志鋒介紹,在不動用扶貧資金的情況下,工作隊積極開拓思路,通過“貧困戶自助、村集體幫助、村中能人協助、親屬資助、幫扶幹部援助”模式解決危房改造資金、住宅基地等問題;同時,聯合農村信用社採取“代發代扣”、組織貧困戶與墊資人簽訂委託書的途徑確保墊支人資金回收保障;創新制定《貧困戶危房改造承諾書》,有效預防實施過程出現爭議。

但此前,淩細妹卻因多年與鄰里有糾紛鬧矛盾,一度對村規民約和扶貧工作組有強烈的抵觸心理,工作無法推進。得知情況後,扶貧隊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每週都與她保持溝通,最長的一次溝通達3個小時,經過長達一個多月的溝通,淩細妹感覺到工作隊真心想幫自己,最終同意改造。

目前,她還加入了粉蕉基地的種植工作,工作了17天,就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現在我住上了新房子,有活幹有收入,還可以兼顧孩子的接送,非常非常高興!”提到工作隊的幫助,她連聲說了好幾個“非常感謝”,淩細妹表示,很感謝政府的政策,“感覺自己很幸運。”新屋入夥時,她熱情邀請邱志鋒、鄭正威倆工作隊員來做客。

截至目前,寨背村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34戶全部封頂竣工。

多方合力用17萬元

撬動10項民生工程

“這條路原來是一個爛泥路,700米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下雨天泥濘不堪,小車過不了,摩托車也過不了,人行其中也是步履蹣跚”。寨背村村小組組長陳月德介紹,村口的這條道路一直是村民出行的難題。

扶貧資金有限,但路必須要修。

道路硬底化並擴寬後,給村民生活生產出行帶來很大的方便。

工作組經過多方溝通聯繫,最終形成“寨背村小組負責開挖路基+爭取清遠市公路局資助8萬元加固路基+汕昆高速指揮部無償支援機械設備壓實路基+鎮政府落實路面建設指標+幫扶單位資助道路硬底化建設指標補助外的自籌資金”五方合力,完成寨背村小組道路硬底化建設,並拓寬了路面,共同助力寨背村的村道硬底化達100%。“路通了,投資環境也變好了,農田得以複耕,全部村民都感到很欣慰。”看著修好的路,村民們都很開心。

“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邱志鋒、鄭正威本著這一原則,多方爭取資金,僅用17萬元幫扶資金撬動各級資源,完成水、電、路、渠、文體、醫療方面10項民生工程。

飲水工程後,寨背村5個村小組1100多人的飲水問題徹底解決。

“再也不用擔心用水安全問題了!”今年36歲的周銀愛是鶴藪村人,村裡均是幾家人共用一口井水,“水燒開後,留下白色粉末。雨天更是渾濁。”因為沒有過濾,她常常擔憂飲水安全問題。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扶貧隊與政府、汕昆高速指揮部多次溝通,協調解決寨背村5個村小組203戶1100人久拖未決的安全飲水問題。

“以前只能帶學生們跑跑步,現在,可以開展更多的體育活動了。”寨背小學校長曾觀新為學生們感到欣慰。

不僅如此,工作隊還為村裡的醫療站購置了醫療用品,為寨背小學添置了一批校舍設施。“以前醫療站只有聽診器和血壓計,村民看病不方便。現在老年人看風濕關節炎,都有儀器,方便多了。”鄉村醫生陳亞日說道。

與寨背村社會綜合服務站一牆之隔的寨背小學,教學條件簡陋,老師辦公連電腦也沒有,建立檔案等教學全靠手寫。工作隊瞭解情況以後,經過多方協調,增加了學校的排水設施、雨棚,還多方聯繫為學校爭取了30台電腦,贊助了體育設施。

兩個項目齊上陣

因地制宜促增收

脫貧必須要有產業支撐,工作隊駐隊後把如何助力寨背村早日脫貧作為幫扶工作的重點。通過反復調研和實地考察不少可持續發展項目,最終選擇了粉蕉項目。基於粉蕉市場價格穩定,合作夥伴種植技術成熟、銷售管道穩定等因素,工作隊決定全力推進粉蕉種植扶貧專案。

在修好的村道路旁,是成片的粉蕉林地,該專案種植規模163畝、總投資約98萬元,目前已經完成灌溉設施建設,開始蕉苗種植工作。

粉蕉種植基地已初具規模,扶貧隊時刻關注粉蕉生長情況,常去粉蕉田裡察看。

據測算,按照最保守產量4000斤/畝、近10年平均銷售價格2.5元/斤計算,預計種植粉蕉收益10000元/畝,純利潤3960元/畝,項目收益將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30戶123人脫貧增收。

攸竹園村的曾金來,妻子患有殘疾,小孩上六年級,全家收入僅靠家中的一畝多地維持生活,日子過得清苦而艱難。工作隊來了之後,幫他妻子申請了大病醫療補助,又支援他在粉蕉基地工作,一天工資80元,每個月,他可以工作20多天,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

在開展粉蕉種植的同時,工作隊還多方考察,統籌資金,在該村啟動了300KWP分散式光伏扶貧電站專案。該專案規劃總容量300KWP,占地面積約6畝,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可每年發電31.2萬千瓦,可產生收益約26.5萬元/年,項目收益將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30戶124人增收。

截至目前,項目正在全面施工,預計11月初可建成投產。

“他們不像是村裡的客人,更像是主人”

淩晨一點多,鄭正威的電話急促響起,村民打來電話,說自己患精神疾病的妻子拿著刀喊打喊,請求幫助。半夜三更,從來未遇過這種情況,怎麼辦?鄭正威沒多想,穿上鞋子就往村民家趕去,一邊撥打電話聯繫醫院,到村民家後最終安撫了病人情緒,事情得以解決。該村民萬分感激,“這麼晚了,實在沒想到你能來幫我。“村裡有高考生考上了大學,卻無法拿出學費,扶貧隊聯繫了《清遠日報》藍絲帶助學以及茅臺企業的助學金,共籌得一萬元助學金,解決該學生的燃眉之急,開學後,學生髮來短信說“感謝工作隊,我又有書讀了。”

一位村民患有鼻咽癌,工作隊為他申請了大病救助資金3萬元,這對於該村民來說是個天文數字,隨後他對邱志鋒、鄭正威說,“感謝工作隊,以後,我只聽你的話。”

一聲聲發自內心的感謝,一張張滿意的笑容,一年多以來的扶貧工作,扶貧隊員們的感受是“挺苦”。白天入戶,晚上走訪,工作隊可控的時間很少,他們便利用中午的時間做材料。“帶著組織的任務,成熟一件辦一件,辦一件算一件,盡力而為。”鄭正威覺得,每幫他們幹一件事情都覺得很值得。“他們更像是親人,不像是村裡的客人,更像是主人。”淩細妹說,

現在感覺有棵大樹遮陽,有房住、有工開,可以自力更生,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扶貧隊爭取清遠團市委捐贈的運動設施已經在寨背教學點投入使用。

扶貧隊的邱志鋒原以為想著扶貧工作可能不像在單位時那麼忙,可以兼顧一下家裡的事,但駐村之後幾乎沒有午休過,根本就沒有時間照顧家裡的事情。孩子還小,自己只能和孩子約定,每週必須要聊天一小時,每週儘量接送孩子兩次。儘量彌補平時父親角色的缺失。

曾跟隨扶貧隊“夜訪”攸竹園村小組組長曾金清說,這是真真正正的扶貧,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村只能一直住瓦房。“扶貧工作認真細緻,落實到位,大家都看在眼裡,”他們是來吃苦頭的,但寨背村的村民們卻嘗到了甜頭。“

采寫|清遠日報記者張彩霞 通訊員張李芳 周曉

攝影|通訊員鄭正威攝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