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這場精准扶貧戰役中,中民投的腳步從未停歇

10月17日是全國第4個扶貧日、第25個國際消除貧困日。 過去五年, 脫貧成為讀秒戰役, 平均每三秒, 就有一人跨過貧困線。 在1400多個日夜裡, 中國總共有5564萬人擺脫貧困, 這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總數。

巨大的扶貧成就之中, 也有中民投貢獻的一分力量。 作為一家具有高度創新性和示範性的企業, 中民投主動回應國家號召, 積極參與精准扶貧, 並且投身各類公益事業。

一、全面參與精准扶貧

中民投參與精准扶貧的方式, 是注重發揮自身在金融和產業方面的優勢, 並結合貧困地區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貧體系和扶貧模式, 大力開展精准扶貧。

目前, 中民投已累計投入30多億人民幣, 涵蓋9省區、15個國家貧困縣, 被全國工商聯、國務院扶貧辦選入“萬企幫萬村”扶貧典型白皮書。

創新“光伏+”扶貧模式

2014年6月, 中民投與寧夏自治區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 在協定中主動增加了“參與寧夏扶貧”的條款, 在帶領當地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形成造血功能上做了大量工作。

在寧夏鹽池縣建設全球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進程中, 為鹽池縣74個貧困村建設村級扶貧電站, 並網後每個建檔立卡戶每年可獲得3000元電費收益,

17年年底將使鹽池縣一次性全面脫貧, 成為全國整縣率先脫貧的典範。

成立6億元的灘羊產業基金, 打造灘羊品牌, 形成養殖、屠宰、銷售完整的產業鏈。 目前灘羊養殖基地已帶動550戶、1300餘人參與養殖, 3000名農民變為產業工人, 農戶通過以羊入股分紅和產業工人工資獲得雙份收入。

投資1.38億元, 在鹽池縣五個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 對868戶破舊房屋進行改造。 同時在每個村建設200平米的功能活動室, 開展基層黨建、普及政策法規, 開展專業技能培訓, 做到“扶貧先扶智”。

投資8000萬元建設光伏小鎮, 體現未來生活場景, 具有科普教育、休閒養生、光伏綠色迴圈經濟、醫療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 幫助貧困群眾瞭解新生活、適應新生活, 增強自尊自信。

在全國多省推廣精准扶貧

在及時總結寧夏扶貧成功經驗的基礎上, 中民投結合自身產業佈局, 瞄準陝西、廣西、青海等省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 因地制宜開展精准扶貧。

在陝西, 中民投聯合甯陝縣政府建設扶貧光伏電站和清潔能源小鎮, 打造特色旅遊和田園綜合體, 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整體脫貧。

在廣西, 中民投向南寧市隆安縣捐贈264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 兩個鄉鎮的三個村從中受益, 預計每個村每年電費純收入6萬元以上, 每年為每戶特困戶創造2500元以上的電費收入。

在青海,中民投投資1800萬元,為瑪多縣1701戶貧困戶屋頂實施屋頂光伏扶貧專案。同時將瑪多縣原有燃煤鍋爐改造為電鍋爐,為黃河源頭農牧民帶去綠色清潔能源,保護黃河源頭生態環境。

在實施精准幫扶過程中,中民投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做好扶貧專案;注重與當地政府溝通合作,立足當地民情,尊重農民意願,發揮當地特色和群眾特長,引導幫扶專案沿著正確方向開展;注重加強扶貧專案的後續管理,著力解決可持續的問題,確保實現“脫貧不返貧”。

為了更高效地整合資源,把扶貧產業開發事業做大做強,在全國扶貧日當天,中民新能專門成立扶貧產業開發辦公室,專司扶貧產業開發事宜,研究可持續發展的扶貧機制,為脫貧攻堅和全民致富奔小康奮鬥不息。

二、著力助推供給側改革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民投堅持以產業為基礎、以金融為支撐。特別是圍繞擴大有效供給、先進供給和中高端供給,中民投將分散式新能源、居家養老、裝配式建築作為三大特色產業,在這三大產業的佈局,中民投並不注重短期經濟利益,主要是著眼長遠發展考慮,順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需要,為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作出積極貢獻。

發展分散式新能源

中民投旗下註冊資金95億元的中民新能投資集團,以投資運營光伏電站和發展分散式光伏為切入點,全面佈局清潔能源產業,探索綠色低碳產業的全新模式。

大型光伏電站建設方面,目前開發建設並投運的光伏電站容量已達到1.016GW,已部分投運的寧夏(鹽池)新能源綜合示範區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目前累計發電量已達13億千瓦,相當於節省標煤56.3萬噸、減少粉塵排放3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135萬噸,是7000萬棵大樹全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特別是利用中西部地區荒漠化的土地,累計投入100多億元建設大型光伏電站,不僅綜合利用閒置土地,而且還有效改良了土壤、改善了生態,使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得益彰。

分散式光伏方面,全面實施“清潔能源進萬家”工程,設立國內首個家庭光伏全產業鏈交互服務平臺,戶用分散式業務已簽約2.3萬戶,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0000個,讓數萬家庭率先感受清潔能源帶來的綠色生活方式。

發展社區居家養老

針對上海等地深度老齡化的現狀,中民投以物業為入口、以社區為陣地、以金融為工具,努力提供差別化、精准化、多元化的養老增值服務,協助政府共同解決養老難題,造福天下老人。

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民投旗下中民未來已累計實現物業管理面積6億平米、服務1800萬社區居民,穩居該行業國內第一。

其中在上海的物業管理面積達7000多萬平米,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個,並且以此為基礎,在黃浦區小東門街道全面開展社區居家養老試點工作。

下一步,中民投將繼續以上海為主戰場,通過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普惠金融三大板塊全面提升、整體發力,穩步在全國開拓佈局,打造中國領先的居家養老服務品牌。

發展裝配式建築

中民投旗下裝配式建築板塊建立了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已擁有1030項專利,穩居行業全國第一,在全國10大區域建立生產基地,產能達30萬立方米。

該項目通過宣導綠色科技建築理念,採用智慧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的生產方式,建築過程中可減少90%建築垃圾、節約80%施工用水、節省70%周轉材料、減少50%現場人工、減少40%施工工期,有力推動各地區綠色低碳城市建設。

下一步,中民投將市場開拓重心放在東部和中部農村地區,通過與當地政府合作,實施新農村建設、“城中村”改造項目,大幅降低農民新村、農民別墅新建成本,為提升廣大農民居住條件作出貢獻。

三、積極投身公益事業

中民投堅持致富思源、義利兼顧,積極投身各類公益事業,開展公益活動,主動慷慨回報社會,向國內外弱勢群體伸出關愛之手,彰顯了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風範。

積極開展慈善捐贈

2014年9月,中民投向北京大興區蒲公英中學捐贈3000萬元人民幣,幫助其重建農民子弟學校校舍。2015年,捐資300萬元用於廣西的教育扶貧,對貧困學生提供資助;向平山縣楊家橋完全小學捐贈60萬元人民幣,用於改善革命老區學校的教學條件;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及小東門街道捐助人民幣100萬元。2017年,向柬埔寨政府捐贈600萬元美金,改善柬埔寨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向山東特殊教育中心捐贈20萬元人民幣,關愛特殊人群。

協助開展緊急援助

與中國民用航空應急救援聯盟和北京市紅十字會999緊急救援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未來五年,中民投將在全國的醫療救援航空器、配套系統設施、航空應急救援醫院、應急救援相關產業等領域共投入約100億人民幣,搭建中國應急航空救援平臺,助推我國應急航空救援發展。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中民投租賃合作夥伴西林鳳騰通航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調派兩架空客H125型直升機搭載地震專家、空運食物、藥品等救援物資前往地震現場,為抗震救災工作作出應有貢獻。

將公益與健康相結合

2017年8月,中民投聯合公益組織共同發起公益健康跑活動。在8月19日公益跑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在完成5公里的全程之後,中民投都將以這位參與者的名義向醫療機構捐出相應里程的公益款項,用於開展以提升群眾健康水準為主要內容的公益活動。中民投集團發起此項活動,旨在創造一個將追求健康生活與擔當公益責任相結合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中民投的員工能夠通過個人的努力,實現對社會的回饋。

未來,中民投將廣泛開展以扶貧濟困為重點的慈善活動,讓企業敢擔當、有愛心的正能量散發光芒,為精准扶貧與社會公益作出更大貢獻。

在青海,中民投投資1800萬元,為瑪多縣1701戶貧困戶屋頂實施屋頂光伏扶貧專案。同時將瑪多縣原有燃煤鍋爐改造為電鍋爐,為黃河源頭農牧民帶去綠色清潔能源,保護黃河源頭生態環境。

在實施精准幫扶過程中,中民投注重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按照市場化的運作模式、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做好扶貧專案;注重與當地政府溝通合作,立足當地民情,尊重農民意願,發揮當地特色和群眾特長,引導幫扶專案沿著正確方向開展;注重加強扶貧專案的後續管理,著力解決可持續的問題,確保實現“脫貧不返貧”。

為了更高效地整合資源,把扶貧產業開發事業做大做強,在全國扶貧日當天,中民新能專門成立扶貧產業開發辦公室,專司扶貧產業開發事宜,研究可持續發展的扶貧機制,為脫貧攻堅和全民致富奔小康奮鬥不息。

二、著力助推供給側改革

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民投堅持以產業為基礎、以金融為支撐。特別是圍繞擴大有效供給、先進供給和中高端供給,中民投將分散式新能源、居家養老、裝配式建築作為三大特色產業,在這三大產業的佈局,中民投並不注重短期經濟利益,主要是著眼長遠發展考慮,順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需要,為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作出積極貢獻。

發展分散式新能源

中民投旗下註冊資金95億元的中民新能投資集團,以投資運營光伏電站和發展分散式光伏為切入點,全面佈局清潔能源產業,探索綠色低碳產業的全新模式。

大型光伏電站建設方面,目前開發建設並投運的光伏電站容量已達到1.016GW,已部分投運的寧夏(鹽池)新能源綜合示範區建成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光伏電站。目前累計發電量已達13億千瓦,相當於節省標煤56.3萬噸、減少粉塵排放3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135萬噸,是7000萬棵大樹全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特別是利用中西部地區荒漠化的土地,累計投入100多億元建設大型光伏電站,不僅綜合利用閒置土地,而且還有效改良了土壤、改善了生態,使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相得益彰。

分散式光伏方面,全面實施“清潔能源進萬家”工程,設立國內首個家庭光伏全產業鏈交互服務平臺,戶用分散式業務已簽約2.3萬戶,直接和間接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0000個,讓數萬家庭率先感受清潔能源帶來的綠色生活方式。

發展社區居家養老

針對上海等地深度老齡化的現狀,中民投以物業為入口、以社區為陣地、以金融為工具,努力提供差別化、精准化、多元化的養老增值服務,協助政府共同解決養老難題,造福天下老人。

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民投旗下中民未來已累計實現物業管理面積6億平米、服務1800萬社區居民,穩居該行業國內第一。

其中在上海的物業管理面積達7000多萬平米,提供就業崗位2萬多個,並且以此為基礎,在黃浦區小東門街道全面開展社區居家養老試點工作。

下一步,中民投將繼續以上海為主戰場,通過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普惠金融三大板塊全面提升、整體發力,穩步在全國開拓佈局,打造中國領先的居家養老服務品牌。

發展裝配式建築

中民投旗下裝配式建築板塊建立了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已擁有1030項專利,穩居行業全國第一,在全國10大區域建立生產基地,產能達30萬立方米。

該項目通過宣導綠色科技建築理念,採用智慧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的生產方式,建築過程中可減少90%建築垃圾、節約80%施工用水、節省70%周轉材料、減少50%現場人工、減少40%施工工期,有力推動各地區綠色低碳城市建設。

下一步,中民投將市場開拓重心放在東部和中部農村地區,通過與當地政府合作,實施新農村建設、“城中村”改造項目,大幅降低農民新村、農民別墅新建成本,為提升廣大農民居住條件作出貢獻。

三、積極投身公益事業

中民投堅持致富思源、義利兼顧,積極投身各類公益事業,開展公益活動,主動慷慨回報社會,向國內外弱勢群體伸出關愛之手,彰顯了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良好風範。

積極開展慈善捐贈

2014年9月,中民投向北京大興區蒲公英中學捐贈3000萬元人民幣,幫助其重建農民子弟學校校舍。2015年,捐資300萬元用於廣西的教育扶貧,對貧困學生提供資助;向平山縣楊家橋完全小學捐贈60萬元人民幣,用於改善革命老區學校的教學條件;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及小東門街道捐助人民幣100萬元。2017年,向柬埔寨政府捐贈600萬元美金,改善柬埔寨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向山東特殊教育中心捐贈20萬元人民幣,關愛特殊人群。

協助開展緊急援助

與中國民用航空應急救援聯盟和北京市紅十字會999緊急救援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未來五年,中民投將在全國的醫療救援航空器、配套系統設施、航空應急救援醫院、應急救援相關產業等領域共投入約100億人民幣,搭建中國應急航空救援平臺,助推我國應急航空救援發展。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中民投租賃合作夥伴西林鳳騰通航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調派兩架空客H125型直升機搭載地震專家、空運食物、藥品等救援物資前往地震現場,為抗震救災工作作出應有貢獻。

將公益與健康相結合

2017年8月,中民投聯合公益組織共同發起公益健康跑活動。在8月19日公益跑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在完成5公里的全程之後,中民投都將以這位參與者的名義向醫療機構捐出相應里程的公益款項,用於開展以提升群眾健康水準為主要內容的公益活動。中民投集團發起此項活動,旨在創造一個將追求健康生活與擔當公益責任相結合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中民投的員工能夠通過個人的努力,實現對社會的回饋。

未來,中民投將廣泛開展以扶貧濟困為重點的慈善活動,讓企業敢擔當、有愛心的正能量散發光芒,為精准扶貧與社會公益作出更大貢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