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進山不見寺 進寺不見山 原來說的是福州湧泉寺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這是中國的古訓也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中國叫湧泉寺的佛寺很多, 而最有名的當屬福建福州鼓山裡的湧泉寺, 當地人說湧泉寺是福建的第一名刹。 因為獨特的建築佈局, 有進山不見寺, 進寺不見山的說法。

來到鼓山腳下, 還需要坐半個小時來回往返的通勤車, 沿盤山公路向上爬行8.7公里才能到湧泉寺景區的門口。 步行往前再走幾十米, 看到了山門。

山門裡面的第二道門, 不知道為什麼叫無盡山門, 走進無盡山門, 迎面看到的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碑亭, 再無第三道門。

碑亭往右的小圓門通向的是鼓山摩崖石刻, 碑亭往左就是通向湧泉寺呈弧形長長的紅牆甬道, 在這裡真正體會到了進山不見寺的涵義。

走到甬道的中斷, 隔牆望去, 一尊慈祥可掬的觀世音菩薩像亭亭玉立, 面朝的方向應該就是湧泉寺了。

福州的湧泉寺時間於五代後樑開平二年, 距今已有1000多年, 出名華嚴寺。 後來幾經焚毀又幾經重建, 成為現在的規模和形制, 今天高懸于寺門天王殿上的‘湧泉寺’泥金匾額為1699年康熙大帝御筆親書。

殿前的羅漢泉裡, 幾尾鮮豔的錦鯉悠悠然地晃來晃去, 不知道湧泉寺的芳名可來自這一汪清亮的泉水。

寺門正對的山壁上,赫赫然的是“知恩報恩”四個大字,似乎是在詮釋著湧泉寺的教義和對人生的教誨。

寺內的建築環立四周,加之寺內多鬱鬱蔥蔥的參天大榕樹,因而在這裡香客和遊客們就很容易體會到進寺不見山的內涵。大雄寶殿裡佛祖通體金光熠熠,展示著一種神聖威儀。

鼓山摩崖石刻緊挨湧泉寺,往東步行200米即是。據統計,鼓山的摩崖題刻不下300余處,宋代的題刻就達109處,這說明早在宋代,鼓山就是文人達官賞覽勝景的所在。現存題刻最早的是靈源洞東壁宋慶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題名,其文曰:“邵去華、蘇才翁、郭世濟、蔡君謨慶曆丙孟秋八日遊靈源洞”共二十四字,楷字,字徑40釐米。蔡君謨即蔡襄,時任福州知州。 蔡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蘇軾、黃庭堅、米芾。可惜,由於很多地方時值維護被圈了起來,沒有能目睹到珍貴的真跡,特別是喝水岩上朱熹親筆高達四米的壽字。

到顧上湧泉寺,從福州市內有多條公交線路直達山腳,比如:7路、29路、36路、40路、58路、69路、73路、97路、108路、112路、131路、137路、162路、170路、302路等等。在山腳下再乘坐通勤的麵包車,車費10元。

寺門正對的山壁上,赫赫然的是“知恩報恩”四個大字,似乎是在詮釋著湧泉寺的教義和對人生的教誨。

寺內的建築環立四周,加之寺內多鬱鬱蔥蔥的參天大榕樹,因而在這裡香客和遊客們就很容易體會到進寺不見山的內涵。大雄寶殿裡佛祖通體金光熠熠,展示著一種神聖威儀。

鼓山摩崖石刻緊挨湧泉寺,往東步行200米即是。據統計,鼓山的摩崖題刻不下300余處,宋代的題刻就達109處,這說明早在宋代,鼓山就是文人達官賞覽勝景的所在。現存題刻最早的是靈源洞東壁宋慶曆六年(1046年)蔡襄等人的題名,其文曰:“邵去華、蘇才翁、郭世濟、蔡君謨慶曆丙孟秋八日遊靈源洞”共二十四字,楷字,字徑40釐米。蔡君謨即蔡襄,時任福州知州。 蔡襄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蘇軾、黃庭堅、米芾。可惜,由於很多地方時值維護被圈了起來,沒有能目睹到珍貴的真跡,特別是喝水岩上朱熹親筆高達四米的壽字。

到顧上湧泉寺,從福州市內有多條公交線路直達山腳,比如:7路、29路、36路、40路、58路、69路、73路、97路、108路、112路、131路、137路、162路、170路、302路等等。在山腳下再乘坐通勤的麵包車,車費10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