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BU代碼漏洞導致礦工損失慘重,硬分叉已經成為不可能?

近期, BU代碼漏洞導致的巨大損失引起市場熱議, 這些技術問題讓人們對硬分叉的可行性產生了質疑。 相關人士表示:“很多人對BU的代碼品質感到很失望, 甚至懷疑這些代碼可能存在其它類似的問題。 ”

比特幣劇烈震盪, 乙太坊、萊特幣一路飆漲

由於近期比特幣的BU代碼事件, 比特幣價格也受到了影響。 以51數字資產為例, 前段時間該平臺的比特幣價格將近9000元, 而最近這個星期, 受到BU代碼事件的影響, 價格回落到7000多元人民幣。

相關資料顯示, 大量投資者受到此BU代碼事件影響, 原先投資在比特幣上面的資金, 迅速抽離到乙太坊等其他數位貨幣上, 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 除了比特幣以外, 乙太坊等其他數位貨幣的價格漲勢一鳴驚人。 以51數位資產平臺為例, 乙太坊價格從3月初到3月底, 一路飆漲, 從100多元漲到300多元。 而另外一些平臺上的萊特幣甚至在3月30日一天時間從20多元,

漲到了50多塊, 一天上漲超過60%。 此前, 萊特幣價格好幾個月一直維持在26元。

硬分叉和BU代碼漏洞事件已經讓比特幣價格震盪下跌。 相關分析師認為, 由於大多數社區成員都拒絕接受BU, 它是不可能發展成硬分叉的。 大多數社區成員都只希望存在一個比特幣, 只不過無法決定具體應該選擇哪一個。 從過去兩年的辯論來看, 並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切換到一個全新的加密貨幣以及全新的網路規則, 就算這種改變並不大。

硬分叉事件之後, 日本比特幣交易量仍在大幅增長

儘管比特幣價格已經受硬分叉事件影響, 價格出現大幅下跌。 但是, 對於比特幣網路“硬分叉”的事件, 國外市場的表現得較為淡定。 近期, 日本比特幣交易量卻再度大幅增長, 比特幣的應用範圍也在不斷擴大。

目前, 一家日本大型數位貨幣交易平臺每月的交易總金額已經從去年年初的30億日元左右, 增長到現在的360億日元, 擴大了12倍。 近期比特幣價格較去年同期漲了2.5倍, 在日本各大比特幣平臺上註冊的用戶總數也超過了60萬人。

日本已經有14台比特幣交易機, 可以將無形的比特幣與日元紙幣互相兌換。 目前, 日本接受比特幣付款的商家已超過4200個。

美證監會拒絕另一個ETF上市, 但對比特幣價格影響不大

據financemagnates週二(3月28日)報導, 美國證監會(SEC)拒絕了SolidX比特幣ETF在洲際交易所的紐約Arca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後。

和3月10日拒絕Winklevoss的比特幣ETF上市相比, 此次比特幣價格反應較為淡定, 僅下跌1%。

由於時間相距不遠, 市場對SEC拒絕SolidX比特幣ETF上市並無感到多少驚訝。 週二(3月28日)SEC表示, 比特幣目前是不受管制的市場, 因此不予上市。 投資者似乎已經猜到了SEC會這麼做決定, 所以, 市場上的比特幣價格沒有多大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於硬分叉問題, 技術上仍存在很多待開發完善的地方。 看好硬分叉的相關人士認為, 新技術發展總需要一個過程, 硬分叉方面雖然存在技術問題, 但技術總是在不斷更新、發展, 以後或許能解決這些問題也說不定。 所以, 硬分叉問題仍有待市場進一步檢驗。

針對比特幣可能出現的“硬分叉”風險, 以及BTC和BTU誰將勝出等問題?一些大型網站發佈聲明,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他們會允許使用者交易這兩種傳統比特幣,以及任何可能出現的新版比特幣。

當然,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哪個分叉的用戶多,價格高,市場就會把“BTC”的名稱強行安在它頭上,它想拒絕都不行。市場把分叉叫“ETH”把原鏈叫“ETC”,歸根結底是因為分叉的用戶更多,價格更高。”那麼,依照這樣的市場規律來看,硬分叉也不是件壞事。

聚財富-專業的“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所”投資理財平臺

以及BTC和BTU誰將勝出等問題?一些大型網站發佈聲明,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他們會允許使用者交易這兩種傳統比特幣,以及任何可能出現的新版比特幣。

當然,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哪個分叉的用戶多,價格高,市場就會把“BTC”的名稱強行安在它頭上,它想拒絕都不行。市場把分叉叫“ETH”把原鏈叫“ETC”,歸根結底是因為分叉的用戶更多,價格更高。”那麼,依照這樣的市場規律來看,硬分叉也不是件壞事。

聚財富-專業的“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所”投資理財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