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磅!人類首次看到引力波源頭 紫金山天文臺成功觀測!

北京時間16日深夜10點, 美國、歐洲、中國等世界多國天文研究機構聯合宣佈, 發現又一次引力波事件。

與2015年首次宣佈發現引力波以來不同的是, 這次是人類首次觀測到引力波的源頭——一次雙中子星合併引力波探測器同時找到。 3台設備聯手發現, 大大精確了引力波在太空中的方位, 引力波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美國鐳射干涉引力波觀測台LIGO

在8月17日的引力波事件中, 全球約70個地面及空間望遠鏡開展後續觀測, 確認引力波信號來自地球約1.3億光年的長蛇座內NGC4993星系, 兩顆中子星的品質均不超過太陽的兩倍。

最近幾年, 全球天文學界經常吊人胃口地發佈“重大消息”, 而每一次重大消息, 其實都是人類對自己, 對世界, 對宇宙認識的重大突破。 那麼下一次關於引力波的“重大消息”是什麼呢?紫金山天文臺的專家們期待地說:希望來個“新花樣”, 期待來自中子星和黑洞碰撞產生的另一個神奇引力波。

讓我們也一起拭目以待吧!

概念解釋:

各種波段的電子望遠鏡:

看, 我們常說的光, 是電磁波的一種, 可見光不過是電磁波當中的一個頻段而已。 、

這個宇宙中, 這個地球上, 還有大量的不可見光的電磁波,

這就是為什麼探索宇宙, 除了要讓我們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光學望遠鏡, 還需要各種波段的電子望遠鏡。 這次“看到”引力波源頭的南極巡天望遠鏡, 就是一種捕捉電磁波信號的望遠鏡哦。

中子星:

中子星是一種密度很大的星體。 它是恒星演化到末期,

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 可能成為的一種狀態。 它的密度比地球上任何物質密度大相當多倍。

打一個不是特精確的比方:地球和中子星相比, 那就是氣球和鉛球的關係。

或者可以說, 中子星是“濃縮的精華”。

引力波:

100年前, 愛因斯坦在他的廣義相對論裡首次提到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

如果把宇宙想像成一個巨大的蹦床, 這個蹦床的布料材質就是時空。 引力波就是在這個時空蹦床中泛起的漣漪。

將一個保齡球放在蹦床上, 周圍的時空因其品質而發生了彎曲, 這時, 一個乒乓球如果要在保齡球周圍運行, 就必然圍繞其旋轉, 軌道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 按照廣義相對論的思路, “引力”只是時空扭曲帶來的必然現象。

當兩個巨大物質朝著彼此高速旋轉時, 它們就會以光速在周圍扭曲的時空中傳播出一波一波的漣漪, 這就是引力波。

但是通常,只有超大的物體相撞產生的引力波,才能被地球上的人類探測到,比如黑洞合併。

引力波的意義之一,就是幫我們發現“不眨眼”的星星!!

人類認識宇宙的一個重大進步就是:並非所有的星星都是“一閃一閃亮晶晶”!

科學家可以依據遙遠恒星、星系、黑洞產生的引力波來測量它們的資料,推測我們看不到的宇宙深處到底有什麼,解開一個又一個困擾人類的星際難題!

記性好的小夥伴知道,

這些問題《藍貓淘氣三千問》也一直在探索呢

但是通常,只有超大的物體相撞產生的引力波,才能被地球上的人類探測到,比如黑洞合併。

引力波的意義之一,就是幫我們發現“不眨眼”的星星!!

人類認識宇宙的一個重大進步就是:並非所有的星星都是“一閃一閃亮晶晶”!

科學家可以依據遙遠恒星、星系、黑洞產生的引力波來測量它們的資料,推測我們看不到的宇宙深處到底有什麼,解開一個又一個困擾人類的星際難題!

記性好的小夥伴知道,

這些問題《藍貓淘氣三千問》也一直在探索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