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迪拜將建火星城,模擬火星環境以支持航太研究

9月27日, 建築設計公司Bjarke Ingels Group宣佈將與阿聯酋政府合作, 在迪拜建設一個火星科學城(Mars Science City), 能夠允許科研人員在該城內模擬火星環境, 進行包括能源、農業、水等領域的研究, 為此後移民到火星打下基礎。

據悉, 阿聯酋在今年2月就公佈了其“火星2117”(Mars 2117)計畫, 他們預計於2117年在火星建立一個城市。 作為這個大計畫進程的一部分, 他們準備先建立一個類似火星的火星科學城, 以尋找在火星上種植食物的方法、建造庇護所, 這樣當真正登陸火星之後即可事半功倍。

而這次與阿聯酋政府合作的公司Bjarke Ingels Group也來頭不小, 來自哥本哈根, 創始人Bjarke Ingels于1995年在丹麥皇家美術學院學習建築學, 此後曾到高迪之城巴賽隆納遊學, 2005年創立Bjarke Ingels Group。 他們在全球各地都有設計的建築, 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丹麥館、Google的北部海灣總部、曼哈頓的VIA公寓等。

除了商業的建築設計, 該公司也非常關注環境問題, 例如2017年在哥本哈根建立一個將廢物轉化為能源的焚燒廠、2015年提出的使用一種新型煙囪的環保發電廠,

他們聲稱這將會是世界上最乾淨的發電廠, 不會排放任何污染。 而這次與阿聯酋合作建設火星科學城也是希望為人類科研作出有益的貢獻。 該火星科學城的總預算為1.4億美元, 占地190萬平方英尺(264畝), 由沙漠中5個建築群組成, 下圖為理想圖。

而人類主要的生活空間為地下, 因為地下冬暖夏涼, 還可以躲避火星上對人體有害的輻射, 並且該城市的地板是由水池構成, 因為水可以過濾掉大部分有害輻射, 同時又透光, 地下的效果圖如下, 看上去還是很Slay。

此外, 他們還將會把從地下挖出來的砂礫作為原料, 使用3D列印技術來建造地面上的建築, 地面上主要用來養一些農作物、佈置能源設備。 建築公司預計該城市將具備水循環系統, 並且能夠自給自足電能。

該城市計畫由5個這樣的大棚構成, 總的計畫為30年, 他們預計10年造好第一個大棚。 並且希望造好之後能吸引到全球各地的科研人員, 一起研究如何在火星生活, 其中的重點就是如何種植食物、水、能源供給等領域。 毫無疑問, 對大部分科研人員來說, 相比起買一張SpaceX的10萬美金去往火星的單程票, 去迪拜的火星科學城進行科研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