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村裡開“網店”村民農產品不愁賣親,黑豬、山雞、土特產啥都有

千方百計增加百姓“錢袋子”, 是三亞居民增收工程的目標。 今後5年, 三亞每個行政村都將建網店, 實現農村電商全覆蓋;擴大“菜籃子”工程, 扶持平價蔬菜減少生活成本;出臺技能培訓補貼政策, 培訓補貼直補參與培訓的城鄉居民。

□南國都市報記者 王天宇 孫學新 文/圖

平價蔬菜送到家門口

市民贊便宜新鮮

許多在平價菜店裡買過菜的市民, 都覺得這並不起眼的小店, 逐漸成了他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就住在丹州社區, 經常在惠家菜籃子平價菜店買菜, 這裡確實便宜, 點贊!”候鳥老人陳亞琴說。

陳亞琴今年60歲, 每年10月份她都會到三亞過冬。 為此, 每天逛菜市場是她的生活必須。 17日上午9時30分許, 陳亞琴走進了丹州社區附近的惠家菜籃子平價店, 在這個不足20平方米的平價菜店內陸陸續續有市民來買菜, 店內的工作人員為了讓顧客買到好的蔬菜, 有的幫忙挑選蔬菜, 有的幫忙拿菜, 最忙的是店門旁收銀台邊的收銀員, 他手裡的活兒似乎沒有停過。

“平價菜店內的蔬菜品種每種都比附近的農貿市場便宜, 同類蔬菜價格平均低2-4元不等, 十分優惠, 買的多了自然能省不少錢, 附近居民一般都在這裡買菜。 ”陳亞琴說。

在這個不大的平價菜店裡, 架子上掛了一個個價格公示牌, 上面有40多種蔬菜的具體價格:上海青3.5元/斤、菜心5.8元/斤、番茄3.8元/斤……一眼看下來,

陳亞琴覺得這裡的菜價確實比附近的農貿市場便宜。 她選取了番茄、菜心裝齊後一稱, 收銀員說一共不到20元。 當天, 陳亞琴共買了約2斤番茄、2斤菜心。 這樣算下來, 她在平價菜店買的這兩種菜要比附近農貿市場省近7元錢。

“你看, 市民走完一波又來一波, 我們忙得不可開交”。 該平價菜店工作人員說, 店裡的蔬菜都很新鮮, 而且蔬菜價格低於農貿市場, 此外, 附近的飯館較多, 很多人願意到他們的店裡買菜。

當天上午10時許, 雖然已經過了買菜高峰期, 但該平價菜店的生意依舊火爆。 對此, 市民希望相關部門多建設一些平價菜店, 這樣市民就能買到更多既便宜又實惠的蔬菜了。

電商服務站開進村

偏遠地區農產品也暢銷

“沒想到不用出村就能把自己養的黑豬賣出去, 太好了。 ”前段時間, 看著自家8頭出欄的黑豬被貨車運走, 三亞市吉陽區羅蓬村委會保球小組的村民藍德珍數著錢, 心裡美滋滋的。 “村裡成立了農產品電商銷售服務站, 我養的黑豬、雞從此以後再也不愁銷路了。 ”

藍德珍提到電商銷售服務站之所以如此興奮, 還得從他上月底銷售出去的那8頭黑豬說起。 原來, 9月底, 他養的39頭黑豬中有8頭已經達到出欄標準, 為此, 他一直犯愁銷路問題。

正當犯難時, 他想起村裡成立的電商銷售服務站, 為此, 藍德珍便把消息發佈在村裡的電商銷售服務中心平臺上。 很快, 收購商便以合理的價格將黑豬收走。

“8頭黑豬共賣了18350元, 價格還很合理。 ”藍德珍說, 真沒想到村裡成立的電商銷售服務站如此給力, 很快就將他養的出欄黑豬賣出去了, 從這件事開始, 他體會到了電商的便捷和高效。 “再過幾天我家還將有14頭黑豬出欄, 到時我還會利用電商銷售服務站銷售我養的黑豬。 ”

此前, 由於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等原因, 農副產品出不了村一直是村裡發展的瓶頸。

這一切的改變源自於三亞市互聯網+農產品銷售資料應用平臺的首個電商銷售服務站, 今年7月初在羅蓬村委會正式運行。 在成立之初, 村民藍德沖便通過該平臺銷售出200只山雞。 看到該平臺給村民帶來的實惠後, 如今, 許多村民都大膽地進行養殖、種植一些土特產, 然後通過村裡的電商平臺銷售。

“電商銷售服務站真是太好了, 不但給村民帶來方便, 收購價還比我們自己找的價錢高了不少。 ”村民藍德沖樂呵呵地說。

三亞市幸福民生行動計畫

(2017—2021年)之居民增收工程

1制定出臺市民技能培訓補貼政策, 將培訓補貼直補參與培訓的城鄉居民。 5年內培訓農村勞動力15000人, 培訓下崗失業人員2500人。

2做大做強吉陽互聯網資訊“雙創”產業園, 扶持“擺渡創新工廠”、“三亞雲港”等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 出臺優惠政策, 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等青年人才創業, 扶持1000家以上入園“雙創”企業。

3積極平抑市場物價, 抓好“菜籃子”工程建設, 重點加強菜籃子骨幹基地建設, 扶持平價蔬菜產銷聯盟企業在主城區開設一個大型生鮮農產品流通中心, 在大(中)型生活超市、小型超市、新建保障性住房社區開設80個保基本蔬菜平價專營區,在主城區農貿市場開設8個保基本蔬菜平價專營區(應急投放點),在主城區14個農貿市場開設140個保基本蔬菜公益性攤位。

4打造“一村一品一店”,每個行政村建成一個網店,實現農村電商全覆蓋,促進農民增收。

5抓好精准扶貧,完成2017年42戶114人減貧任務,確保每個貧困戶都有1個以上增收脫貧項目;對2016年脫貧退出的1053戶4678人的脫貧成效及8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村的摘帽成效進行鞏固提升;對2014年、2015年建檔立卡的1160戶5275人實行“回頭看”;同時做好新增貧困人員的精准識別和幫扶脫貧工作。

在大(中)型生活超市、小型超市、新建保障性住房社區開設80個保基本蔬菜平價專營區,在主城區農貿市場開設8個保基本蔬菜平價專營區(應急投放點),在主城區14個農貿市場開設140個保基本蔬菜公益性攤位。

4打造“一村一品一店”,每個行政村建成一個網店,實現農村電商全覆蓋,促進農民增收。

5抓好精准扶貧,完成2017年42戶114人減貧任務,確保每個貧困戶都有1個以上增收脫貧項目;對2016年脫貧退出的1053戶4678人的脫貧成效及8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村的摘帽成效進行鞏固提升;對2014年、2015年建檔立卡的1160戶5275人實行“回頭看”;同時做好新增貧困人員的精准識別和幫扶脫貧工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