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豬週期規律分析,四季度豬價將震盪走高,新一輪週期或將開啟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市場最新行情, 線上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豬訊網。

2017年上半年, CPI中豬價(生豬)從年初的18元降至6月的12.8元, 同比-16.7%, 豬價的下跌是拖累CPI的主因。 7月起豬價開始反彈, 9月最高回升至14.9元。 隨著三季度豬價的企穩回升, 我們養豬戶不禁要問, 豬價的上漲能否持續?新一輪豬週期是否將要開啟?背後的影響因素和邏輯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 供需決定價格。 2017年四季度豬價有望震盪上行, 同比跌幅持續收窄, 新一輪豬週期或將開啟。 第二部分介紹養豬產能調整的背後邏輯,

由利潤驅動的市場因素和行政化去產能的政府因素共同作用。 2017年四季度生豬存欄繼續下行但跌幅收窄, 2018年有望回升。

供需決定價格, 供給起主導作用

對於所有商品而言, 供需決定價格, 豬肉也不例外。 豬價屬於典型的蛛網模型, 即需求由當期價格決定(t期), 供給由前期價格決定(t-x期, 滯後x期), 需求和供給影響因素的時間點不同。 下面將從價格、需求、供給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近10年經歷三輪豬週期, 豬價與CPI走向關係密切。 雖然豬肉只占CPI的2.6%, 但豬價很大程度上決定CPI的走向, 2006-2016年兩者相關係數80%以上。 首先, CPI同比的波動主要來源於食品項(占比20%)。 2006-2016年, 食品項同比的方差是0.47, 而非食品項同比的方差只有0.09。 其次, 食品項同比的波動主要來源於豬肉。

2006-2016年, 食品分項中豬價同比方差最大(2.1), 豬肉占CPI的比重為2.6%。

2006年至今, 我國經歷了三輪豬週期(豬價先上後下為一輪豬週期)。 根據CPI豬價同比走勢, 這三輪豬週期分別為2006/6-2009/6、2009/7-2012/8、2012/9至今, 分別歷時3年、3年1個月、5年, 每輪豬週期起點的豬價同比分別為-17%、-32%、-19%。

豬週期的時間拉長。 前兩輪豬週期都在3年左右, 本輪豬週期至今已持續了近5年, 主因一是規模化經營程度提高, 企業相對於散戶, 產能調整更加謹慎;二是政府行政化去產能。 本輪豬週期在2017年6月豬價同比跌至-17%(接近上輪豬週期底部), 下半年以來豬價有觸底反彈的跡象,

9月跌幅已收窄至-12%。

豬價屬於典型的蛛網模型, 需求由當期價格決定, 供給由前期價格決定。 豬價由供需決定, 供給起主導作用, 需求起次要作用。 隨著下半年豬肉的供給減少, 預期四季度豬價將震盪走高, 豬價同比跌幅持續收窄, 新一輪豬週期或將開啟。

需求相對平穩, 主要體現為年內的季節性因素

我國是豬肉消費大國, 占全球一半。 2016年我國豬肉消費5611萬噸, 占全球豬肉消費的50%。 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 我國豬肉消費整體呈下滑態勢。 2017年豬肉消費5493萬噸, 同比下降0.1%, 跌幅連續兩年收窄。

豬肉的需求主要取決於居民收入和消費習慣。 由於居民收入增長相對平緩, 消費習慣穩定, 因此一般而言, 豬肉需求的年間增長相對平緩, 波動更多體現在年內。 從10月起, 豬肉進入消費淡季, 豬肉需求將有所回落。 豬價環比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因素, 環比的高點即豬肉消費的旺季, 集中在春節(1-2月)和暑假(6-9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