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你正深陷自卑,一定要進來看看這篇文章!

自卑就像一種情緒, 需要走出來, 而不是去除。

這是一個關於勇敢的故事, 也是一個關於自卑的故事:

出自《自卑與超越》(個體心理學創立者阿德勒)

三個小孩第一次看見獅子的反應:

第一個小孩:躲在媽媽的身後, 害怕, 偷偷的探出頭看獅子;

第二個小孩:裝作很不害怕, 裝作不在乎的樣子, 甚至還有點氣鼓鼓的:“我才不怕它呢!我一點都不害怕!”

第三個小孩:撿石頭去砸獅子, 一邊丟石子兒還一邊吼:“嗷嗚嗷嗚,

你來咬我啊!” “我幹死它!”

之所以用的是小孩的例子, 是因為小孩代表的是人的天性。 這三個小孩兒見到獅子的反應, 不是爸爸媽媽教的, 不是老師教的, 沒有教他們。 沒有人會教你見到獅子要害怕, 或者裝作不在乎, 或者拿石頭砸它, 這沒有人教的, 天性使然。

獅子, 代表著權威、困難、艱難、險阻、恐懼等等這些我們會面臨的所有可能。

這個故事跟自卑有什麼關係?

它反映著一個人在面對自己挑戰和困難的時候, 發自內心的自卑讓他採取的自我保護機制, 及其表現出來的方式, 即自卑的方法和表現。

自卑, 是人的生物性帶來的自我防禦機制。

自卑心理形成過程:

1.對比

小孩兒看見獅子的那一刻起, 就在比較——獅子比自己大個兒, 比爸爸媽媽還大, 還有獠牙, 有爪子, 眼睛很凶……這些都是對比, 形體和力量的對比, 強弱懸殊對比結果, 一下子就在心理產生結果。

2.預警

在對比之後, 人在內心裡就會開始預警, 會緊張、不安、心慌, 接下來就會↓↓↓

3.防禦

在內心產生緊張不安感之後,

你就會想要找辦法去抵擋和防禦, 形式多種多樣——躲在媽媽身後, 裝作不在乎, 砸獅子……總要拿出辦法來。

4.逃避

在前面三個行為之後, 你就會產生逃避的心理和行為, 最明顯和直接的逃避是當時你就會躲在媽媽身後, 還有其他的方式, 那兩個裝作不害怕的和砸獅子的小孩也會逃避, 他回去之後會對媽媽說:“媽媽, 以後我再也不去看獅子了。 ”或者“獅子有什麼好看, 以後我再也不看了, 我才不喜歡獅子呢, 我討厭獅子, 臭死了, 走!”這都是逃避。

這是一個人內心產生自卑的過程及其方式。

其實, 說白了, 自卑就是你覺得你比比不過別人, 就是覺得自己不如人家, 所以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扭曲心裡。

三個小孩兒的自卑過程:見到獅子,

在對比之後, 覺得獅子比自己大個兒, 害怕, 然後產生“太可怕了”的預警, 躲在媽媽身後逃避, 或假裝不害怕, 或砸獅子, 會去說“媽媽不要再帶我去了。 ”不要以為假裝不害怕就不是自卑, 其實他們內心裡都明白, 這些行為都源於自己的不自信, 源於對自己能力的否定。

而我們看成人世界, 成年人看獅子, 還有自卑一說嗎?

沒有。

你會看到, 成年人的行為舉止是這樣的:

“哎喲, 這就是獅子。 ”

“這獅子有意思, 頭上沒有毛的。 ”

“這獅子無精打采的, 都不動一下。 ”

“他們什麼時候開飯啊?什麼時候才會投食?”

1.不會有躲著害怕的;

2.不會在那裡裝“我才不害怕”;

3.不會攻擊獅子。

如果獅子還能表演一下, 哎呀, 那就更好了!

這才是成年人的節奏。 為什麼呢?

很簡單,因為你不會去跟獅子對比。

沒有第一重對比行為,就不會產生接下來對獅子自卑重重的自卑行為。

這只是對獅子的不自卑,而當引入我們的生活,你看看你是不是自卑。

這種現象在男生群裡很少見,女生堆裡就很常見。生活中,女生的自卑——

女生見女生,兩個人互相不認識,沒說過話。但是——她們會首先從外形上打探對方。

眼角瞟一下,餘光看一下,暗中觀察……

為什麼呢?

很簡單,因為你不會去跟獅子對比。

沒有第一重對比行為,就不會產生接下來對獅子自卑重重的自卑行為。

這只是對獅子的不自卑,而當引入我們的生活,你看看你是不是自卑。

這種現象在男生群裡很少見,女生堆裡就很常見。生活中,女生的自卑——

女生見女生,兩個人互相不認識,沒說過話。但是——她們會首先從外形上打探對方。

眼角瞟一下,餘光看一下,暗中觀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