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漸凍的身體 熱忱的靈魂 北大校友全球求助救治女博士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 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 而應該以生命的品質和厚度來衡量。 得了這個病, 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 我要有尊嚴地離開。 爸爸和媽媽, 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 不要為我難過。 我走之後, 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 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 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 早日擺脫痛苦……”這是北大女博士婁滔在醫院的病床上, 趁著還清醒的時候, 用微弱的聲音向護士口述留下的遺囑。 這份囑託中, 還包括了捐贈她的器官給需要的人, “凡能救命的儘管用”。

婁滔的遺囑從病房傳出後,

感動了千萬人。 10月9日清晨, 婁滔的父母完成了女兒的願望, 辦理了人體器官捐贈登記。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從其母親處獲悉, 目前捐贈頭顱供科學研究的機構還尚未確定。 而北大湖北校友會已經通過北大校友向全球發佈求助信, 希望能夠徵集救治婁滔的辦法。

身體變差 從充滿活力到漸凍

“我說人生是一場短暫的漂泊, 所以意義才和自我同一。 ”婁滔在讀碩士的時候給她的高中班主任劉榮之老師寄送了一本高爾泰的《尋找家園》, 書中的這句話似乎成了她的人生寫照。

2007年, 婁滔考入中央民族大學。 在這裡, 她得到了一個很MAN的外號“滔哥”。

“因為她活潑開朗又豪爽霸氣, 我們都叫她滔哥, 連男生都是這樣叫。

她就像個爺們兒的性格, 直爽, 愛大笑, 而且人特別逗, 到哪兒都是開心果, 人緣在班上可以說是最好的。 ”婁滔的大學同學說, 婁滔很會玩, 點子多, 唱歌也是麥霸級。 這位同學至今還記得在KTV裡婁滔唱的一首《因為愛情》, “一開嗓我們都以為放的原唱!”

雖然婁滔生活中開朗豪爽, 但學習的時候卻嚴肅認真, 大學生們上課往往習慣做後排, 但婁滔就常常坐在第一排, 老師講臺前靠過道那個位置永遠都是她的。 2008年, 北京奧運會期間, 英語成績超棒的婁滔, 被選中在媒體新聞中心做志願者, 義務為全世界運動員做翻譯。

“想起以前的事就淚奔, 到現在都很難接受, 好好的滔哥怎麼就得了這麼個病呢?她的身體一點都不差的!我印象裡的滔哥一直充滿活力, 就像永遠都不會累一樣, 面對啥事都樂呵呵的, 感覺沒有她搞不定的事。 ”大學同學在得知婁滔得病以後說。

2012年, 婁滔被學校保研送至北京師範大學攻讀研究生。 婁滔研究生時期的同學程彤說, 她至今仍無法將婁滔與漸凍症聯繫到一起。

從研二開始, 婁滔幾乎每天都會在學校操場上跑步。 她體能極好, 400米一圈的跑道, 她能一口氣跑上十四五圈。 “她的柔韌性也很好, 做身體拉伸和平板支撐也不在話下, 我們一分鐘也堅持不了, 她堅持上十分鐘都沒問題”。

2015年4月, 婁滔以筆試第一名、面試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 攻讀古埃及史專業博士學位。

婁滔的母親汪豔梅說, “考上北大的博士之後她特別開心, 因為北大的歷史一直就是她嚮往的專業, 那年暑假她從北京回來, 感覺到她對未來充滿著期待。 ”

然而, 就在那年暑假, 婁滔開始感覺到自己不再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當年8月, 他回到恩施度暑假的時候, 經常說渾身沒勁, 上樓乏力。 當時, 父母還笑女兒“太嬌氣”, 並未當回事。

10月份婁滔返校後, 身體的情況並沒有好轉。 一天早上, 她給媽媽打電話, 說一隻腳的腳尖踮不起來, 不聽使喚。 最初, 還以為是頸椎或者腰椎出現了問題, 影響到腿部。 直到多家大醫院權威教授會診, 才被確診為“運動神經元病”。

汪豔梅在接受採訪時說,得知檢查結果後,婁滔顯得比較平靜,反而經常安慰父母。其實婁滔自己也知道這個病意味著什麼,一家人也輾轉各地求醫,但是並未有太大的改善。

到了2016年6月,婁滔的四肢已經喪失了行動能力,生活起居全部需要靠父母照顧。5個月後,婁滔已經全身癱瘓、呼吸困難。但在這期間婁滔靠著有聲讀物,在病床上聽完了60多本書的內容。

“她有時候經常說,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卻患上了這樣的病,實在有些遺憾。”汪豔梅說。2016年10月,婁滔被轉往老家的一家醫院進行保守治療,今年1月,隨著病情進一步惡化,因大腦缺氧,婁滔陷入深度昏迷,住進了重症監護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需要用呼吸機維持生命。

靈魂不變 直到患病仍幫助別人

高爾泰在《尋找樂園》中寫道,“隨著肉體的復活,我的靈魂已走向死亡。”這句話與漸凍人的命運恰恰相反。婁滔的身體狀況愈來愈差,但她的靈魂卻仍頗為積極。

她希望在死後將器官捐獻去幫助她人,將頭顱捐贈給研究機構,希望有一天能夠幫助到20萬“漸凍人”。無論是身體健康與否,她的靈魂始終未曾變過,與以前一樣,她想到的仍是幫助別人。

如果不是“靈魂被囚禁在身體裡”的漸凍症,婁滔也許正跟她的很多同學一樣,在海外做研究。她所學的專業是古埃及史,希望未來能夠成為老師傳道授業。

高中班主任劉榮之老師在參加一次網路問答的時候,提起了婁滔在高中的往事,由於熱情開朗,在班級中有很好的影響力,婁滔被委任為女生委員。“在管理學生中,婁滔表現的很有主見和方法。”在高中同學趙怡心中,婁滔講義氣,樂於助人,“只要有事找她幫忙,她基本都沒問題”。

婁滔的本科同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說,“說她爺們兒吧,她對朋友又特別溫柔和體貼,很重感情,畢業後每次留京同學聚會她都會參加,既優秀又親和。”

患病以後,很多媒體都曾經試圖採訪婁滔的同學,但得到的答覆並不多,同學們除了能講一講婁滔過去的故事,對於得病以後的情況知之甚少。

“女兒平時比較樂觀陽光,她希望能夠留給大家一個美好的回憶,所以很多同學朋友說希望來看她,都被她婉言謝絕了,生病後一個多月,她還和男朋友提出了分手,她說不想給別人增加負擔。”婁滔的母親說。

“女兒得了漸凍症後,強烈要求死後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後的願望。”婁滔的母親汪豔梅向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表示。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從婁滔的母親處瞭解到,目前,醫生還在想辦法治療中。婁滔的父親婁功余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最近兩天婁滔的情緒並不穩定,北大湖北校友會向全球發佈求助信,招募醫學專家或有關方案全力救治婁滔。

不過,婁滔的家屬也表示,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已經在做兩手準備。捐獻遺體的手續已經辦理,捐獻頭顱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構。婁滔的要求是,她死後會將遺體火化,骨灰撒進長江,不佔用土地修墳,給社會帶來負擔。

“請讓我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任何痕跡。”

文/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記者 李東

汪豔梅在接受採訪時說,得知檢查結果後,婁滔顯得比較平靜,反而經常安慰父母。其實婁滔自己也知道這個病意味著什麼,一家人也輾轉各地求醫,但是並未有太大的改善。

到了2016年6月,婁滔的四肢已經喪失了行動能力,生活起居全部需要靠父母照顧。5個月後,婁滔已經全身癱瘓、呼吸困難。但在這期間婁滔靠著有聲讀物,在病床上聽完了60多本書的內容。

“她有時候經常說,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卻患上了這樣的病,實在有些遺憾。”汪豔梅說。2016年10月,婁滔被轉往老家的一家醫院進行保守治療,今年1月,隨著病情進一步惡化,因大腦缺氧,婁滔陷入深度昏迷,住進了重症監護室,失去了自主呼吸功能,需要用呼吸機維持生命。

靈魂不變 直到患病仍幫助別人

高爾泰在《尋找樂園》中寫道,“隨著肉體的復活,我的靈魂已走向死亡。”這句話與漸凍人的命運恰恰相反。婁滔的身體狀況愈來愈差,但她的靈魂卻仍頗為積極。

她希望在死後將器官捐獻去幫助她人,將頭顱捐贈給研究機構,希望有一天能夠幫助到20萬“漸凍人”。無論是身體健康與否,她的靈魂始終未曾變過,與以前一樣,她想到的仍是幫助別人。

如果不是“靈魂被囚禁在身體裡”的漸凍症,婁滔也許正跟她的很多同學一樣,在海外做研究。她所學的專業是古埃及史,希望未來能夠成為老師傳道授業。

高中班主任劉榮之老師在參加一次網路問答的時候,提起了婁滔在高中的往事,由於熱情開朗,在班級中有很好的影響力,婁滔被委任為女生委員。“在管理學生中,婁滔表現的很有主見和方法。”在高中同學趙怡心中,婁滔講義氣,樂於助人,“只要有事找她幫忙,她基本都沒問題”。

婁滔的本科同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說,“說她爺們兒吧,她對朋友又特別溫柔和體貼,很重感情,畢業後每次留京同學聚會她都會參加,既優秀又親和。”

患病以後,很多媒體都曾經試圖採訪婁滔的同學,但得到的答覆並不多,同學們除了能講一講婁滔過去的故事,對於得病以後的情況知之甚少。

“女兒平時比較樂觀陽光,她希望能夠留給大家一個美好的回憶,所以很多同學朋友說希望來看她,都被她婉言謝絕了,生病後一個多月,她還和男朋友提出了分手,她說不想給別人增加負擔。”婁滔的母親說。

“女兒得了漸凍症後,強烈要求死後將器官捐獻出來,這是她最後的願望。”婁滔的母親汪豔梅向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表示。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從婁滔的母親處瞭解到,目前,醫生還在想辦法治療中。婁滔的父親婁功余告訴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最近兩天婁滔的情緒並不穩定,北大湖北校友會向全球發佈求助信,招募醫學專家或有關方案全力救治婁滔。

不過,婁滔的家屬也表示,在積極治療的同時,已經在做兩手準備。捐獻遺體的手續已經辦理,捐獻頭顱目前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構。婁滔的要求是,她死後會將遺體火化,骨灰撒進長江,不佔用土地修墳,給社會帶來負擔。

“請讓我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任何痕跡。”

文/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記者 李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