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29歲成總裁,卻拋棄千萬年薪,深入愛滋病村......

摘要:很多孩子受不了被歧視的陰影, 把“仇”或“忍”刻在手臂上, 長大要去報仇。 他和那些學生一家一戶說, 我也是這個村子長大的, 你也可以像我一樣, 讀大學, 過上想要的生活。 “跟他們說, 他們就真的看見自己的希望了。 ”

他本科畢業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後來又去哈佛大學進修碩士。 27 歲, 就成為瑞士某銀行的聯席董事, 29 歲, 成為了法國一家銀行的副總裁, 年薪上千萬!

他在華爾街工作了 10 年, 夢想就是要成為“華爾街最出色的銀行家”。

曾經, 他過著許多人都羡慕的生活。 與洛克菲勒的曾孫女喝下午茶, 和林青霞一起聽昆曲,

事業得到李兆基和克林頓的支持, 甚至, 他的大頭照片都被掛在法國國家巴黎銀行總部大堂的牆上。

但這一切, 卻最終被他親手改變。 他不顧爸媽勸阻、不顧親友反對, 毅然決然的辭掉了年薪上千萬的工作, 原因則是:他要去拯救河南的愛滋病村,

他要救助孤兒和老人。

從此, 他過上了另一種忙碌、艱苦、許多人都不理解的生活, 但他自己卻樂在其中。

他就是杜聰, 一位從華爾街走出來, 選擇用自己畢生積蓄和畢生精力救助愛滋病遺孤的慈善家。

1

我供你讀哈佛, 不是讓你出來做義工

你這不是普度眾生, 是自毀前程

在 2002 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 職場上風生水起的杜聰來到中原地區的農村, 在河南的愛滋病村, 杜聰第一次知道了艾滋的恐怖。

他曾在演講中描述過村中的情況:

我一天跑了好幾個村子, 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4-6個感染了愛滋病, 陰暗破陋的房屋, 因為藥物十分缺乏, 病人普遍發燒、咳嗽、腹瀉, 長滿了皰疹。 有的就那樣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 甚至身體已經潰爛,

隨時都可能毫無尊嚴地死去。

有一個奶奶抱著兩個孫子, 小哥倆骨瘦如柴, 都感染了艾滋, 孩子的父母已因愛滋病去世。 奶奶跟我說:“等我兩個孩子都走了, 我也該走了。

從沒見過這種場景的杜聰, 一下子陷入了嚴重的焦慮。 無助的傷病員、認命的臨終者、孤苦的艾滋遺孤…幾個鏡頭交替在杜聰腦海閃現, 一連數月, 杜聰晚上都會做噩夢, 半夜醒來痛哭。

在離開村子的前一夜, 他徹夜難眠, 下定決心要為這裡的人做點事。

然後他做了一個出乎所有人預料的事情:他要辭去了年薪千萬的工作, 並用自己的積蓄救助艾滋孤兒。

放下別人羡慕的錦繡前程, 要去做公益?

第一個出來反對的就是杜聰的母親中:“我供你讀哈佛,

不是讓你出來做義工的。 你為什麼那麼關心跟你毫無關係, 那麼遙遠的一幫孩子?”

至今, 母親認定兒子為普救眾生而選擇了自毀前程之路。

除了母親, 還有更多的人說杜聰是傻, 是笨, 是“中了邪”。

面對親朋好友的勸阻與很多人的嘲諷, 杜聰卻還是毅然決然的辭掉了工作, 他說:“將來的事我看不見, 現在的事, 我不能看見了不管。 ”

然後, 可以盡情享受人生的杜聰, 就這樣踏上了救助愛滋病遺孤之路。 他說, 辭職前後最大的變化就是:“比以前更忙, 一文不掙, 全年無休。 ”

雖然忙、雖然累、雖然沒有錢, 但杜聰這一做就是 20 年。

2

和政府打“遊擊戰”

被他們攆出來, 就想辦法再回去

起初, 杜聰的救助並不順利。 據杜聰說, 在剛開始的大半年, 當地政府並不信任他。

當地政府覺得, 他這樣一個華僑過來幫忙, 肯定是有動機的。 不是來傳教就是來宣傳西方文化, 甚至是來騙錢的。

剛到河南時, 杜聰甚至還遇到過飛車跟蹤、禮貌驅逐、懸賞緝拿等等。 只要得到“線報”, 就會馬上就會派工作人員出來攔截, 把我們堵在村裡,然後送我們到縣城。

有時也會跟我們禮貌地說,“愛滋病問題已經解決了,謝謝你們的好意,別再來了。”然後就送我們上車,禮送出境!

剛開始的大半年,他們幾乎都是和當地政府打遊擊戰,剛被他們攆出來,只要他們走遠了,就想辦法再回去。

再後來跟官員打交道較多了,許多人都過來道歉:“杜老師啊,以前你來時,我們對你有冒犯,是因為我們不相信世界上有這麼好的人,完全無所圖、不求回報地去做好事。”

3

花光積蓄、滿世界籌款

只為讓孩子們能更自信的活

愛滋病人最大的遺願,就是希望子女讀書,能夠繼續接受教育。

一次,病危的母親拉著杜聰的手乞求,“我不行了,希望你能照顧我的孩子,拜託你了。如果有人願意資助你孩子讀書,那我就死得。。。安心了。”

杜聰說:“你放心,我會照顧你的孩子,讓他讀書!”

為實現諾言,杜聰成立了智行基金會,專門去資助那些艾滋遺孤。他每天全世界到處去籌款,為的就是有足夠的錢保證村裡的每一個艾滋遺孤申請者都能夠受到資助。

從河南到安徽、山東、廣東4省7縣24村,患病小孩超過2萬人,為了資助他們,杜聰前後花了 2 億。

資助艾滋遺孤幾年後,杜聰發現僅僅是資助他們念書,遠遠不夠。

生活在艾滋陰影下的很多孩子都背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他們克服不了受歧視的陰影,或低眉縮首、或沉默不語,很難“抬頭做人”。

據杜聰說,他親眼看到有的孩子,把“仇”或“忍”字刻在手臂上,有的孩子立志長大後要去血戰報仇。

還有一次春節,杜聰接5名艾滋孤兒外出遊玩,一個14歲的小女孩第一次進入科技館的試音量室,幾次張嘴卻發不出聲音。原因就是她沒勇氣當眾測試自己能製造多大分貝。

後來,杜聰就發起各種藝術療愈專案,通過畫畫、唱歌、舞蹈、戲劇等方式説明孩子建立自信。

還讓每年資助的大學生回家,他和那些學生一家一戶地去說,我也是這個村子長大的,我家裡也有愛滋病,你也可以像我一樣,靠知識改變命運,讀大學,將來過上想要的生活。

他說:“這些大學生很陽光很正面,回去跟這些中小學生說,他們也真的就看見自己的希望了。”

4

拒絕20萬的捐款

換來每年300萬的回報

隨著智行基金會資助孤兒越來越多,而這些基金基本全靠募捐,但募捐不能持久,這也就逼迫杜聰地靠新的籌款的方式。

一次,法國雅高酒店集團聯繫他,想捐2萬歐元給智行。杜聰研究了一下,發現這家企業旗下竟然有有100多家酒店,日均3萬多個客房訂單。若每個客房放一個環保袋,那麼一天至少有3萬件的銷售業績。

於是,他就建議酒店以社會投資的方式,在河南農村建立一個環保袋加工廠,支持當地艾滋婦女自力更生。如今,這家加工廠每年已經可以創造了 300 多萬營業額。

杜聰說:“如果我當初收下那2萬歐,那現在早就用光了。做慈善,要像種了一棵蘋果樹,不斷會有蘋果長出來,有蘋果吃。”

5

上大學、學麵點、開店杜聰讓2萬個孩子都有出息

到今年為止,杜聰和他所創立的基金會,已經先後資助了共計2萬個孩子,其中有2500多名考上了大學,北大、交大,出國留學的都有。

因為很多孩子很優秀,但不一定適應上學讀書,杜聰便會資助這些孩子去技校裡學習手藝。

許多孩子去“海上青焙坊”學習烘焙,畢業後進入五星級酒店工作,表現出色,還留學法國。

他還在南京西路開了一家名叫Village127的麵包店,意思就是,127個孩子的農村。

他說:“許多孩子需要的是未來發展的機會,他們有能力出好吃的麵包,他們需要的是我們能夠購買他們的麵包。”

曾經杜聰的身上有很多輝煌的標籤,然而對於他而言,這些都抵不過這一個身份“兩萬愛滋病兒童的爸爸”。

“生命很短,短到來不及作秀;生命也很長,長到可以看見自己曾經幫助過的孩子能自力更生、重展笑顏,看到他們和正常人一樣經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如今,杜聰已經48歲,常年在外奔波,全年無休的高負荷工作,讓他患有嚴重的高血糖和高血壓。但他卻依然樂在其中,從不後悔,他說:

“成功”在如今社會被定義得世俗狹隘,金錢、地位、榮譽,沒有得到的拼命追求,已經得到的還想得到更多。

人的一生如果只是得到與追逐的過程,這些都會隨著生命的殆盡而消失。

浮生若夢,行大愛才是真諦。

把我們堵在村裡,然後送我們到縣城。

有時也會跟我們禮貌地說,“愛滋病問題已經解決了,謝謝你們的好意,別再來了。”然後就送我們上車,禮送出境!

剛開始的大半年,他們幾乎都是和當地政府打遊擊戰,剛被他們攆出來,只要他們走遠了,就想辦法再回去。

再後來跟官員打交道較多了,許多人都過來道歉:“杜老師啊,以前你來時,我們對你有冒犯,是因為我們不相信世界上有這麼好的人,完全無所圖、不求回報地去做好事。”

3

花光積蓄、滿世界籌款

只為讓孩子們能更自信的活

愛滋病人最大的遺願,就是希望子女讀書,能夠繼續接受教育。

一次,病危的母親拉著杜聰的手乞求,“我不行了,希望你能照顧我的孩子,拜託你了。如果有人願意資助你孩子讀書,那我就死得。。。安心了。”

杜聰說:“你放心,我會照顧你的孩子,讓他讀書!”

為實現諾言,杜聰成立了智行基金會,專門去資助那些艾滋遺孤。他每天全世界到處去籌款,為的就是有足夠的錢保證村裡的每一個艾滋遺孤申請者都能夠受到資助。

從河南到安徽、山東、廣東4省7縣24村,患病小孩超過2萬人,為了資助他們,杜聰前後花了 2 億。

資助艾滋遺孤幾年後,杜聰發現僅僅是資助他們念書,遠遠不夠。

生活在艾滋陰影下的很多孩子都背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他們克服不了受歧視的陰影,或低眉縮首、或沉默不語,很難“抬頭做人”。

據杜聰說,他親眼看到有的孩子,把“仇”或“忍”字刻在手臂上,有的孩子立志長大後要去血戰報仇。

還有一次春節,杜聰接5名艾滋孤兒外出遊玩,一個14歲的小女孩第一次進入科技館的試音量室,幾次張嘴卻發不出聲音。原因就是她沒勇氣當眾測試自己能製造多大分貝。

後來,杜聰就發起各種藝術療愈專案,通過畫畫、唱歌、舞蹈、戲劇等方式説明孩子建立自信。

還讓每年資助的大學生回家,他和那些學生一家一戶地去說,我也是這個村子長大的,我家裡也有愛滋病,你也可以像我一樣,靠知識改變命運,讀大學,將來過上想要的生活。

他說:“這些大學生很陽光很正面,回去跟這些中小學生說,他們也真的就看見自己的希望了。”

4

拒絕20萬的捐款

換來每年300萬的回報

隨著智行基金會資助孤兒越來越多,而這些基金基本全靠募捐,但募捐不能持久,這也就逼迫杜聰地靠新的籌款的方式。

一次,法國雅高酒店集團聯繫他,想捐2萬歐元給智行。杜聰研究了一下,發現這家企業旗下竟然有有100多家酒店,日均3萬多個客房訂單。若每個客房放一個環保袋,那麼一天至少有3萬件的銷售業績。

於是,他就建議酒店以社會投資的方式,在河南農村建立一個環保袋加工廠,支持當地艾滋婦女自力更生。如今,這家加工廠每年已經可以創造了 300 多萬營業額。

杜聰說:“如果我當初收下那2萬歐,那現在早就用光了。做慈善,要像種了一棵蘋果樹,不斷會有蘋果長出來,有蘋果吃。”

5

上大學、學麵點、開店杜聰讓2萬個孩子都有出息

到今年為止,杜聰和他所創立的基金會,已經先後資助了共計2萬個孩子,其中有2500多名考上了大學,北大、交大,出國留學的都有。

因為很多孩子很優秀,但不一定適應上學讀書,杜聰便會資助這些孩子去技校裡學習手藝。

許多孩子去“海上青焙坊”學習烘焙,畢業後進入五星級酒店工作,表現出色,還留學法國。

他還在南京西路開了一家名叫Village127的麵包店,意思就是,127個孩子的農村。

他說:“許多孩子需要的是未來發展的機會,他們有能力出好吃的麵包,他們需要的是我們能夠購買他們的麵包。”

曾經杜聰的身上有很多輝煌的標籤,然而對於他而言,這些都抵不過這一個身份“兩萬愛滋病兒童的爸爸”。

“生命很短,短到來不及作秀;生命也很長,長到可以看見自己曾經幫助過的孩子能自力更生、重展笑顏,看到他們和正常人一樣經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如今,杜聰已經48歲,常年在外奔波,全年無休的高負荷工作,讓他患有嚴重的高血糖和高血壓。但他卻依然樂在其中,從不後悔,他說:

“成功”在如今社會被定義得世俗狹隘,金錢、地位、榮譽,沒有得到的拼命追求,已經得到的還想得到更多。

人的一生如果只是得到與追逐的過程,這些都會隨著生命的殆盡而消失。

浮生若夢,行大愛才是真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