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年起了10000多個標題,我總結了讓用戶過目不忘的9個標題法則 ……

[23條], 是我的訂閱號清單最多的未讀消息數。 你的呢?

公眾號們孜孜不倦地點亮自己的小紅點, 也很難搶奪到用戶日益稀缺的時間和注意力。 除非你的標題給我一個非點開不可的理由。

有人說, 標題是故事的三分之一, 要能夠讓人有興趣繼續讀剩下的三分之二。

說起來容易, 做起來, 其實也不難, 只要你掌握了以下的這9個方法。

從事新媒體運營有1年多的時間, 不敢說在起標題上有多大的造詣, 但是這一年裡, 起了不下10000個標題。 所以, 斗膽總結了一個好標題必具的9個要素, 以及一個標題從無到有的思考過程。

我先說說自己日常工作裡大概會在標題上花費的時間。

這個因人而異, 我們新媒體團隊對標題一向很看重, 所以很多重要的文章或者課程都會事先起5-10個標題, 大家再投票選擇一個最優的, 這中間大概會花費半小時到1個小時的時間。 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套路也是局限的。

轉載文章, 怎麼改一個更好的標題?

大部分公眾號都會有轉載其他公號文章的需求。 這個時候, 我們就要想原標題是不是還能更好。 如果只是複製, 粘貼, 配圖, 那我們和搬運工並沒有什麼兩樣。 對新媒體小編來說, 一定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同樣的文章, 你改的標題傳播量比他改過的標題傳播量要大10倍, 這才是你的過人之處。

拿到一篇別人寫的文章, 想要瞭解文章的內容, 講了什麼, 核心是什麼,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從頭到尾讀一遍, 有的文章如果比較難懂, 可能要看好幾遍。 這種方式也不是不好, 但是很浪費時間, 對於做新媒體的童鞋來說, 時間就是金錢, 去瞭解一篇文章的輪廓理應有更快捷的方法。

我是怎麼做的呢?

看標題以及文章中的大標題, 開頭和結尾。 2-3分鐘就可以描繪出文章的大致輪廓。 一般來說, 開頭會有引言, 告訴讀者本文要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結尾會畫龍點睛, 對全文再做出總結。 而大標題起到一個線的作用, 把開頭與結尾串聯起來。

知道文章大概講了什麼以後, 就要回過頭來看原標題, 有沒有可以優化的地方?大部分時候, 標題都可以更好, 因為作者起標題的時候基本上是一個人, 思路不夠開闊, 我們作為局外人, 會有更好的靈感和想法。

怎麼才能保證我們的標題比原標題更好?

這個時候, 就需要通讀一遍文章了, 注意這裡的通讀是仔仔細細讀1-2遍。 找出文章的關鍵句,

標注出來, 有些金句是隱藏在文章中很不起眼的某個角落的。 而且, 很多時候, 某個關鍵句就能做標題, 因為關鍵句本身就足夠打動人心。

這裡面就會說到我下面要提到的好標題的9個要素, 一會會詳細說, 這裡就不展開了。

原創文章標題, 如何起才能打動人心?

原創文章, 這裡的思路就和改別人標題有些不同了。

作為文章的作者, 我們會不可避免的陷入自嗨, 覺得自己是最瞭解讀者的, 標題一定是用戶最愛看的。

其實, 並不是, 所謂當局者迷, 旁觀者清。 看過太多的牛逼作者寫出來的文章內容真的很好, 足夠打動人心, 但是在自己的號上傳播卻無人問津, 直到被其他大號轉載, 改了一個更有傳播性的標題, 才不至於埋沒作者的一番心血。

這裡, 我特別喜歡用的一個方法, 也是非常有效的一個方法:

找痛點。

如果一個標題, 恰好戳中你的痛點, 要麼是描述這種現象, 要麼是給解決方案, 不管哪種, 你都會有興趣點進去。

比如, 咪蒙的標題《世紀難題, 為什麼你愛的人不愛我》《誰特麼在乎對錯, 我只要你挺我》等等, 無一不是打中了用戶的內心。

比如我們, 面向的人群是互聯網從業者, 所以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標題:

《面對微信打開率走低和用戶增長困難的窘境, 新媒體運營該如何突圍?》戳痛點, 給解決方案。

《微信小程式來了, 產品和運營還需要跪求程式師嗎?》戳痛點, 而且是日常工作中很常見的現象。

類似這樣的標題, 點擊量都比較可觀。

這個方法百試不爽,為了避免陷入自嗨,我們可以選擇當一個旁觀者,對於自己的原創文章來說,這種起標題的方式是再好用不過了。

說完起標題的思路後,下面進入我今天要說的重點,一個好標題應該具備的8個要素。

一個好標題,應該具備的9大要素

可能有些你聽過,這個很正常,因為太多牛逼的文案大師,他們總結的方法是經久不衰的。

要素1,懂用戶,投其所好

要知道你的用戶喜歡什麼樣的標題。

並不是那些朋友圈瘋狂轉發的所謂的好標題都適用。

如果你是情感類公眾號,標題裡有初戀、女性、渣男、婚姻、劈腿...類似的關鍵字,標題的打開率一定不會低,你的受眾就是喜歡看這類文章的,這些關鍵字的出現會給他們一種感覺,恩,看標題就想點進去,平時最愛看這類文章呢~

如果你是媒體、創投類公眾號,標題裡有創業、融資、BAT、估值、趨勢...類似的關鍵字,使用者會十分感興趣文章的內容,關注這一類公眾號的受眾會非常關注圈子內的最新動態,他們渴望獲得第一手消息。

如果你是電商類公眾號,標題裡有滿減、促銷、折扣...這樣的關鍵字,使用者會一下點進去,對他們而言,沒有什麼比降價,折扣更重要了。

總之,每個公眾號都應該有自己的關鍵字庫,知道標題裡出現什麼樣的關鍵字使用者點開的欲望會大。否則,哪怕你標題起的再出神入化,你的受眾看不懂,不買帳,不喜歡,一樣不會有好的效果。

要素2,簡潔、易懂

首先,要確保公眾號推出來的文章標題在手機上顯示不超過兩行,最多三行,三行以上的簡直是沒有人性。

比如下面這個截圖裡標紅色的標題,能看完點進去,再完成轉發的童鞋一定是真愛粉。

每個人看標題的時間不會超過5秒,試問你能有耐心看完一個三四十個字的冗長標題嗎?

甚至,哪怕使用者很喜歡裡面的內容,轉發到朋友圈,標題也會顯示不完整的,這難道不是對好內容的一種浪費麼?

比如下面的截圖,因為標題沒有顯示完整,所以完全不知道這篇文章想要表達什麼。

所以,多少字會比較合適,既能充分表達作者意圖,又不至於在手機上顯示過長呢?

以Iphone6手機為例:

頭條文章的標題如果顯示在兩行內,標題字數需要控制在34個字以內。

次條或者其他位置的標題如果顯示在兩行內,標題字數需要控制在31個字以內。

轉發到朋友圈的文章標題,若想顯示完整,標題字數需要控制在36個字以內。

除了簡潔,標題還應當易懂,也就是用戶一看就懂,不需要做任何思考。

比如下面兩篇文章的標題

第一篇,《面對不同時期的產品,運營如何把握好節奏感?》

節奏感???一臉懵逼,很多人並不懂,運營和節奏感有什麼關係,所以這個題目一眼看上去要思索很久,既然這麼難懂,我時間又這麼寶貴,我何必要浪費時間點開一篇我看不懂的文章呢?

實際上,這篇文章是知乎大神張亮老師的原創文章,內容非常好,因為題目的原因,所以閱讀量很一般。

第二篇,《新媒體人必備的3個找圖技巧》

所以,兩篇同樣是講運營乾貨的內,閱讀量差了近10倍。

如何判斷一個標題足夠易懂?發到公司群內或者自己組建的用戶群,不用讓他們評價標題的好壞,只需要說出來,能不能一眼看懂,是不是需要思考時間。

要知道,一個晦澀的標題和一個易懂的標題,打開率可能差10倍噢~

要素3,有反差,有對比

即前後形成強烈反差,有比較。包含這種因素的標題往往可以給用戶一種衝擊感。

比如下面兩個題目:

《5步教你打造百萬用戶參與的H5策劃方案》

《運營新人必須掌握的10個高效方法》

其實,這兩個題目本身也可以打及格分了,裡面的百萬,5步,10個高效方法等關鍵字可以吸引一部分使用者點進去,但是還不夠好。

如果改成下面這樣呢?

《H5行銷從小白到大牛:5步教你打造百萬用戶參與的H5策劃方案》

《從零走向專業,運營新人必須掌握的10個高效方法》

第一個題目加了一個從小白到大牛,第二個題目加了一個從零走向專業。這樣一下子讓用戶有了代入感:原來這篇文章可以讓我從小白變成大牛,變成更專業的人。那我一定要看看。

這裡面,就用了對比和反差,即小白和大牛,零和專業。

再比如下面這個題目:

《微信更新了新功能“朋友圈熱文”,快來看!》

題目很簡潔,易懂,而且微信每次更新都能引發很多人的關注,從這一點來看,這個題目已經還不錯了。但是,還能更好。

《微信的新功能,讓百度和今日頭條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微信更新了新功能,讓百度和今日頭條驚出冷汗。這裡,微信,百度,今日頭條,是不是有很強烈的對比?本來我可能覺得微信的新功能也沒啥,但是都讓百度和今日頭條震驚了,我一定要進去看看。

由此可見,對比和反差的妙用可以讓原本不錯的題目再上一層樓,不敢說可以達到10萬+,但是一定會讓你的文章打開率成倍增加。

當然,我眼裡,把對比和反差用到極致的還是之前刷爆朋友圈的一個題目:《月薪30000和月薪3000的文案差別》

要素4:巧用排除法,引發好奇心

引發好奇心有很多方法,我這裡重點介紹我經常用的一種方法,巧用排除法。

看下這個題目:

《溝通才是牛逼運營人最該具備的技能》

看完以後,大多數人的感覺可能是,哦。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題目全部概括了,還有點進去的必要嗎?

《牛逼的運營,除了有創意、執行力、方法論,還有哪個技能是必備的?》

如果我改成這個呢?列舉常見的現象,再一一排除,牛逼的運營人不僅要有創意,執行力,方法論,還有...這一下子能激發很多人的好奇心,在大多數運營人心裡,創意、執行力、方法論就夠用了,難道牛逼的運營人還要具備其他技能?出於好奇,這些人就會點進去一睹為快。

的確很套路,但是很好用。每個人都有好奇心,給你的題目蒙上一層面紗,讓用戶情不自禁的點進去,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要素5,列痛點,引發共鳴

列痛點,我在前面已經提過,這裡我詳細說一下。

先看這個題目:

《如何進入BAT等一線互聯網公司做運營?》

一眼看上去,題目確實很有吸引力,進入BAT公司做運營,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也的確能引發不少人的共鳴,想點進去,但是,我想說,再加幾個痛點,會錦上添花。

《零經驗,基礎差,沒人脈,怎麼進入BAT等一線互聯網公司做運營?》

如果改成上面這樣呢?我設定了幾個前提,也就是很多人目前的痛點。零經驗,基礎差,沒人脈。一下子戳中了更多人的內心,運營這個行當本身火起來也沒有多久,大部分人還是處於基礎差,沒人脈的階段,我這裡直接把痛點列了出來。

我們的用戶有做社群運營的,所以我們會用這樣的題目來和他們同頻的:《沒用戶、不活躍、難管理、不變現,社群運營如何避過這些深坑?》

我們的用戶也有做新媒體運營的,所以我們列舉了目前新媒體人最常見的痛點來吸引他們打開文章:《怎麼做新媒體,才能快速增粉,收穫高閱讀和海量轉發?》

這種類型的題目都收穫了更高的打開率。

不管你的公眾面向的是什麼樣的用戶群,你的存在一定是為他們解決痛點的。而且,用戶對他們的痛點很敏感,因為他們非常渴求解決辦法,不然他們為什麼關注你呢?所以,題目裡面有痛點,一定會大幅提高打開率的。

要素6:巧用數位,提升逼格

數位要比其他漢字更直觀,巧用數位能讓題目的逼格瞬間提升數倍。

比如這個題目:

《20個高效方法教你做好內容行銷》

本身來看,已經足夠有吸引力了,做好一件事,提供了20個方法,足夠有說服力和吸引力,但是還不夠有逼格,還能更好。

《36頁PPT,6000字,20個高效方法講透內容行銷》

如果是這樣呢?再加上36頁PPT,6000字,是不顯得更有衝擊力?

還有這兩個題目:

《前小米資深運營:做好用戶運營,我有哪些心得?》

《前小米資深運營:小米3年,我總結了做好用戶運營最重要的4點心得》

後面一個題目,更具體,而且,小米3年,4點心得,這兩個關鍵字都會給使用者一個預期。使題目逼格又上了一個檔次。

要素7:借大腿,增強說服力

題目裡出現一些用戶耳熟能詳的品牌,知名人物往往會增強文章本身的可信度。用戶信任你了,自然就會想打開文章。

比如,這個題目:

《盤點2016年最走心的9個行銷案例》

作為用戶,看到這個題目我會出於好奇心點進去,但是動力並不強,感覺這些行銷案例和我關係不大。

《故宮淘寶、杜蕾斯...盤點2016年最走心的9個行銷案例》

而我改成這個題目呢?我把文章中提到的幾個經典行銷案例拿出來,杜蕾斯、故宮淘寶,這些都是行銷人耳熟能詳的品牌,他們的行銷案例經常刷遍朋友圈。所以,題目裡有了這兩個“大腿”,用戶一下子就對這最走心的9個行銷案例更信服了,也就很願意點進去。

要素8:內部資料,凸顯稀缺性

比如下面這個題目:

《6000字講透最專業的用戶調研和需求分析方法》

裡面有6000字,有最專業,其實已經很引人入勝了,有想打開的欲望,但是不足夠有說服力,也不是很稀缺。

《網易內部資料:6000字講透最專業的用戶調研和需求分析方法》

而如果是這個題目呢?網易內部資料肯定不是隨便能拿到的,我們給你,這種稀缺性是不是足夠高?用戶是不是非常有興趣點進去,看一看網易的內部資料是什麼樣的?

要素9:講一個故事,讓讀者感同身受

人人都愛故事,好的故事會讓用戶耐心傾聽,喚起某種情感進而引發傳播。

那題目裡是不是可以講一個故事,引發用戶的好奇心和共鳴,吸引他們點進去呢?

《張涵予是怎麼做到從默默無聞到登頂華語影壇的?》

這個題目其實也蠻有吸引力,有大腿張涵予,而且也有對比,默默無聞和登頂華語影壇,但是感覺還缺了什麼。

《他做了25年配音,跑了7年龍套,首演男主便稱雄影帝,登頂華語影壇》

如果改成上面這樣呢?“他做了25年配音,跑了7年龍套,首演男主便稱雄影帝”這句話,其實講了一個故事,把張涵予目前為止的經歷進行了完整的概括。顯然要比之前的題目更有打開的欲望。

講故事的題目案例舉不勝數:

《7次轉學、畢業即失業、辭職3次、賣掉公司…她如何從土包子變身斜杠青年?》

《他16歲入浙大,28歲當廠長,如今全球手機5強佔2強,超越小米、華為和聯想…》

《6年前,6個人借錢創業;6年後,他們僅靠4款產品狂賺150億,被騰訊40億美元天價收購》

會起標題,僅僅是新媒體小編眾多核心技能的一個。想要快速進階,漲粉,做選題,寫原創,樣樣都要精通。

——END——

這個方法百試不爽,為了避免陷入自嗨,我們可以選擇當一個旁觀者,對於自己的原創文章來說,這種起標題的方式是再好用不過了。

說完起標題的思路後,下面進入我今天要說的重點,一個好標題應該具備的8個要素。

一個好標題,應該具備的9大要素

可能有些你聽過,這個很正常,因為太多牛逼的文案大師,他們總結的方法是經久不衰的。

要素1,懂用戶,投其所好

要知道你的用戶喜歡什麼樣的標題。

並不是那些朋友圈瘋狂轉發的所謂的好標題都適用。

如果你是情感類公眾號,標題裡有初戀、女性、渣男、婚姻、劈腿...類似的關鍵字,標題的打開率一定不會低,你的受眾就是喜歡看這類文章的,這些關鍵字的出現會給他們一種感覺,恩,看標題就想點進去,平時最愛看這類文章呢~

如果你是媒體、創投類公眾號,標題裡有創業、融資、BAT、估值、趨勢...類似的關鍵字,使用者會十分感興趣文章的內容,關注這一類公眾號的受眾會非常關注圈子內的最新動態,他們渴望獲得第一手消息。

如果你是電商類公眾號,標題裡有滿減、促銷、折扣...這樣的關鍵字,使用者會一下點進去,對他們而言,沒有什麼比降價,折扣更重要了。

總之,每個公眾號都應該有自己的關鍵字庫,知道標題裡出現什麼樣的關鍵字使用者點開的欲望會大。否則,哪怕你標題起的再出神入化,你的受眾看不懂,不買帳,不喜歡,一樣不會有好的效果。

要素2,簡潔、易懂

首先,要確保公眾號推出來的文章標題在手機上顯示不超過兩行,最多三行,三行以上的簡直是沒有人性。

比如下面這個截圖裡標紅色的標題,能看完點進去,再完成轉發的童鞋一定是真愛粉。

每個人看標題的時間不會超過5秒,試問你能有耐心看完一個三四十個字的冗長標題嗎?

甚至,哪怕使用者很喜歡裡面的內容,轉發到朋友圈,標題也會顯示不完整的,這難道不是對好內容的一種浪費麼?

比如下面的截圖,因為標題沒有顯示完整,所以完全不知道這篇文章想要表達什麼。

所以,多少字會比較合適,既能充分表達作者意圖,又不至於在手機上顯示過長呢?

以Iphone6手機為例:

頭條文章的標題如果顯示在兩行內,標題字數需要控制在34個字以內。

次條或者其他位置的標題如果顯示在兩行內,標題字數需要控制在31個字以內。

轉發到朋友圈的文章標題,若想顯示完整,標題字數需要控制在36個字以內。

除了簡潔,標題還應當易懂,也就是用戶一看就懂,不需要做任何思考。

比如下面兩篇文章的標題

第一篇,《面對不同時期的產品,運營如何把握好節奏感?》

節奏感???一臉懵逼,很多人並不懂,運營和節奏感有什麼關係,所以這個題目一眼看上去要思索很久,既然這麼難懂,我時間又這麼寶貴,我何必要浪費時間點開一篇我看不懂的文章呢?

實際上,這篇文章是知乎大神張亮老師的原創文章,內容非常好,因為題目的原因,所以閱讀量很一般。

第二篇,《新媒體人必備的3個找圖技巧》

所以,兩篇同樣是講運營乾貨的內,閱讀量差了近10倍。

如何判斷一個標題足夠易懂?發到公司群內或者自己組建的用戶群,不用讓他們評價標題的好壞,只需要說出來,能不能一眼看懂,是不是需要思考時間。

要知道,一個晦澀的標題和一個易懂的標題,打開率可能差10倍噢~

要素3,有反差,有對比

即前後形成強烈反差,有比較。包含這種因素的標題往往可以給用戶一種衝擊感。

比如下面兩個題目:

《5步教你打造百萬用戶參與的H5策劃方案》

《運營新人必須掌握的10個高效方法》

其實,這兩個題目本身也可以打及格分了,裡面的百萬,5步,10個高效方法等關鍵字可以吸引一部分使用者點進去,但是還不夠好。

如果改成下面這樣呢?

《H5行銷從小白到大牛:5步教你打造百萬用戶參與的H5策劃方案》

《從零走向專業,運營新人必須掌握的10個高效方法》

第一個題目加了一個從小白到大牛,第二個題目加了一個從零走向專業。這樣一下子讓用戶有了代入感:原來這篇文章可以讓我從小白變成大牛,變成更專業的人。那我一定要看看。

這裡面,就用了對比和反差,即小白和大牛,零和專業。

再比如下面這個題目:

《微信更新了新功能“朋友圈熱文”,快來看!》

題目很簡潔,易懂,而且微信每次更新都能引發很多人的關注,從這一點來看,這個題目已經還不錯了。但是,還能更好。

《微信的新功能,讓百度和今日頭條都驚出了一身冷汗》

微信更新了新功能,讓百度和今日頭條驚出冷汗。這裡,微信,百度,今日頭條,是不是有很強烈的對比?本來我可能覺得微信的新功能也沒啥,但是都讓百度和今日頭條震驚了,我一定要進去看看。

由此可見,對比和反差的妙用可以讓原本不錯的題目再上一層樓,不敢說可以達到10萬+,但是一定會讓你的文章打開率成倍增加。

當然,我眼裡,把對比和反差用到極致的還是之前刷爆朋友圈的一個題目:《月薪30000和月薪3000的文案差別》

要素4:巧用排除法,引發好奇心

引發好奇心有很多方法,我這裡重點介紹我經常用的一種方法,巧用排除法。

看下這個題目:

《溝通才是牛逼運營人最該具備的技能》

看完以後,大多數人的感覺可能是,哦。文章想要表達的意思,題目全部概括了,還有點進去的必要嗎?

《牛逼的運營,除了有創意、執行力、方法論,還有哪個技能是必備的?》

如果我改成這個呢?列舉常見的現象,再一一排除,牛逼的運營人不僅要有創意,執行力,方法論,還有...這一下子能激發很多人的好奇心,在大多數運營人心裡,創意、執行力、方法論就夠用了,難道牛逼的運營人還要具備其他技能?出於好奇,這些人就會點進去一睹為快。

的確很套路,但是很好用。每個人都有好奇心,給你的題目蒙上一層面紗,讓用戶情不自禁的點進去,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要素5,列痛點,引發共鳴

列痛點,我在前面已經提過,這裡我詳細說一下。

先看這個題目:

《如何進入BAT等一線互聯網公司做運營?》

一眼看上去,題目確實很有吸引力,進入BAT公司做運營,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也的確能引發不少人的共鳴,想點進去,但是,我想說,再加幾個痛點,會錦上添花。

《零經驗,基礎差,沒人脈,怎麼進入BAT等一線互聯網公司做運營?》

如果改成上面這樣呢?我設定了幾個前提,也就是很多人目前的痛點。零經驗,基礎差,沒人脈。一下子戳中了更多人的內心,運營這個行當本身火起來也沒有多久,大部分人還是處於基礎差,沒人脈的階段,我這裡直接把痛點列了出來。

我們的用戶有做社群運營的,所以我們會用這樣的題目來和他們同頻的:《沒用戶、不活躍、難管理、不變現,社群運營如何避過這些深坑?》

我們的用戶也有做新媒體運營的,所以我們列舉了目前新媒體人最常見的痛點來吸引他們打開文章:《怎麼做新媒體,才能快速增粉,收穫高閱讀和海量轉發?》

這種類型的題目都收穫了更高的打開率。

不管你的公眾面向的是什麼樣的用戶群,你的存在一定是為他們解決痛點的。而且,用戶對他們的痛點很敏感,因為他們非常渴求解決辦法,不然他們為什麼關注你呢?所以,題目裡面有痛點,一定會大幅提高打開率的。

要素6:巧用數位,提升逼格

數位要比其他漢字更直觀,巧用數位能讓題目的逼格瞬間提升數倍。

比如這個題目:

《20個高效方法教你做好內容行銷》

本身來看,已經足夠有吸引力了,做好一件事,提供了20個方法,足夠有說服力和吸引力,但是還不夠有逼格,還能更好。

《36頁PPT,6000字,20個高效方法講透內容行銷》

如果是這樣呢?再加上36頁PPT,6000字,是不顯得更有衝擊力?

還有這兩個題目:

《前小米資深運營:做好用戶運營,我有哪些心得?》

《前小米資深運營:小米3年,我總結了做好用戶運營最重要的4點心得》

後面一個題目,更具體,而且,小米3年,4點心得,這兩個關鍵字都會給使用者一個預期。使題目逼格又上了一個檔次。

要素7:借大腿,增強說服力

題目裡出現一些用戶耳熟能詳的品牌,知名人物往往會增強文章本身的可信度。用戶信任你了,自然就會想打開文章。

比如,這個題目:

《盤點2016年最走心的9個行銷案例》

作為用戶,看到這個題目我會出於好奇心點進去,但是動力並不強,感覺這些行銷案例和我關係不大。

《故宮淘寶、杜蕾斯...盤點2016年最走心的9個行銷案例》

而我改成這個題目呢?我把文章中提到的幾個經典行銷案例拿出來,杜蕾斯、故宮淘寶,這些都是行銷人耳熟能詳的品牌,他們的行銷案例經常刷遍朋友圈。所以,題目裡有了這兩個“大腿”,用戶一下子就對這最走心的9個行銷案例更信服了,也就很願意點進去。

要素8:內部資料,凸顯稀缺性

比如下面這個題目:

《6000字講透最專業的用戶調研和需求分析方法》

裡面有6000字,有最專業,其實已經很引人入勝了,有想打開的欲望,但是不足夠有說服力,也不是很稀缺。

《網易內部資料:6000字講透最專業的用戶調研和需求分析方法》

而如果是這個題目呢?網易內部資料肯定不是隨便能拿到的,我們給你,這種稀缺性是不是足夠高?用戶是不是非常有興趣點進去,看一看網易的內部資料是什麼樣的?

要素9:講一個故事,讓讀者感同身受

人人都愛故事,好的故事會讓用戶耐心傾聽,喚起某種情感進而引發傳播。

那題目裡是不是可以講一個故事,引發用戶的好奇心和共鳴,吸引他們點進去呢?

《張涵予是怎麼做到從默默無聞到登頂華語影壇的?》

這個題目其實也蠻有吸引力,有大腿張涵予,而且也有對比,默默無聞和登頂華語影壇,但是感覺還缺了什麼。

《他做了25年配音,跑了7年龍套,首演男主便稱雄影帝,登頂華語影壇》

如果改成上面這樣呢?“他做了25年配音,跑了7年龍套,首演男主便稱雄影帝”這句話,其實講了一個故事,把張涵予目前為止的經歷進行了完整的概括。顯然要比之前的題目更有打開的欲望。

講故事的題目案例舉不勝數:

《7次轉學、畢業即失業、辭職3次、賣掉公司…她如何從土包子變身斜杠青年?》

《他16歲入浙大,28歲當廠長,如今全球手機5強佔2強,超越小米、華為和聯想…》

《6年前,6個人借錢創業;6年後,他們僅靠4款產品狂賺150億,被騰訊40億美元天價收購》

會起標題,僅僅是新媒體小編眾多核心技能的一個。想要快速進階,漲粉,做選題,寫原創,樣樣都要精通。

——END——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