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喜迎十九大 共話十九大——學習大軍志願者暢談感想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點整, 學習大軍志願者們端坐在電視機前, 全神貫注地收看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開幕會上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的報告。 過去五年令人振奮的偉大成就,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新時代下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願景, 第一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近在咫尺, 第二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科學規劃……都讓學習大軍志願者們激動而興奮。 站在這樣一個銜接了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偉大歷史節點, 受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精神鼓舞的學習大軍志願者們紛紛表達了獨家的“觀後感”,

以饗讀者:

學習大軍志願者一:認真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開幕會上提出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講話, 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重大的理論建設新成果, 新思想説明我們提升了認識水準, 讓我們對新時代的歷史方位有了更加全面清晰理解和判斷, 從而更好掌握時代脈搏, 建設美好未來。 基本方略就是科學的方法論, 是將思想轉化為成果的的成功路徑。 開闊了思想新境界, 掌握了正確的方法論, 剩下的就靠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 用新理論指導新時代的實踐,

增強了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定力和信心。 14點基本方略是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支撐, 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做好14點基本方略所說的大事, 新思想就能不斷結出新碩果, 持之以恆, 夢想成真就能指日可待。

學習大軍志願者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上的講話, 讓人感受到一種很強烈的歷史縱深感。 特別是講到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時, 指出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這是一個很立體的多維思想方略。 首先在歷史維度上, 積極吸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其次在全球維度上, 有效借鑒世界先進文明成果;最後落實到創造中國精神、中國品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取向上。

這和五年前,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用的三句詩歌“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形容中華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一樣, 讓人感受到一種強烈而深邃的歷史唯物主義力量。

學習大軍志願者三:終於, 黨的十九大於2017年10月18日召開了。 學習大軍志願者們在小會議室集體觀看了直播, 看習近平總書記分析十八大以來我們取得的偉大成就、聽現階段還存在的難題與矛盾、記新征程開啟路上需要堅持的重點要求。 其中印象深刻的是, 習近平總書記綜合分析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下, 提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兩個階段安排。

“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 再奮鬥十五年,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不是終點, 實現人民生活富裕、幸福, 國力強盛才是更高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督促著我們, 繼續奮勇向上, 繼續推進第二個百年目標, 努力實現國家全面發展, 躋身世界強國前列。 “第二個階段, 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 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 再奮鬥十五年, 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從2020年的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還有一段路程, 要加快建設步伐、砥礪前行, 實現物質、政治、精神、社會、生態的高度文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相信屆時咱們將充分享受發展成果。 未來是美妙的, 現階段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也是顯然的, 我們一定要握緊現代化建設接力棒, 團結一心, 跟著黨和國家向前進軍!

學習大軍志願者四: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是個重大亮點。 “三農”問題歷來是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大基本問題, 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在日益加快的城鎮化過程中, 農村日益衰落, 鄉村問題日益嚴峻。 這已經成為關乎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論題,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問題的關鍵, 從轉變發展觀念、加快改型進程、壯大集體經濟、完善惠農政策、健全社會保障和加強組織建設等方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相信在這些具體有效的方針政策的引導下,在城鎮化建設中“迷失”的鄉村將迸發出新的活力。

學習大軍志願者五:文藝源於生活,更表現生活。說到文藝不禁讓我們想起魯迅先生曾說過:“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是的,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黨的十九大在今天上午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了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党和國家領導人重視文藝創作,正是因為人民在滿足於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需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正是因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沒有人民豐富的精神世界,沒有民族力量的不斷增強,就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偉大的事業就要有偉大的精神支撐,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藝的作用就必不可少,也不可替代。古有文人墨客為文學深深傾倒,今我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長遠的文藝觀而佩服。

學習大軍志願者六:“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於正。”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為獨立的一個部分展開來講,就是為了突出民生工作事關國家大局,事關人民福祉。報告分別從教育、就業、社會保障、脫貧攻堅、健康中國、社會治理格局、國家安全等幾個方面展開,既體現了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新治理理念,同時,也體現了黨和國家力爭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增強人民獲得感的信心。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正是因為如此,民生工作治理才會變得如此重要,刻不容緩。我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讓民富、民樂、民正發於心、踐於行,帶領和團結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學習大軍志願者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談到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讓我對依法治國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他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意味著依法治國更強大的力度。歷史教訓表明,沒有法治,就難以保障人民的各項權利;沒有法治,就難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國家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十九大精神強力推動下,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準一定會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定能越來越健全。

學習大軍志願者八: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這是在堅持党的領導下,人民群眾共同奮鬥的結果。這些成就令人振奮、令人自豪。這種成就既具有歷史性,又具有深厚的穿透性,必將支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學習大軍志願者九:習近平總書記把“加快生態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十九大報告的一個重要部分,表明黨中央對美麗中國建議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說:“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就是將自然視為生命,用對待生命那樣認真的態度去和自然相處。順應自然就是“花開花謝,草木榮枯”,四季更替有其因,不要在繁殖季節大量捕殺,不要在休耕時節強制耕種,春季播種,夏季開花,秋季結果。保護自然要使用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建設美麗中國,要從一個人、一個家到全社會,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真正做到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作者:學習大軍

2017年10月18日

相信在這些具體有效的方針政策的引導下,在城鎮化建設中“迷失”的鄉村將迸發出新的活力。

學習大軍志願者五:文藝源於生活,更表現生活。說到文藝不禁讓我們想起魯迅先生曾說過:“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是的,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民族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黨的十九大在今天上午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提出了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党和國家領導人重視文藝創作,正是因為人民在滿足於物質生活條件的同時需要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正是因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若沒有人民豐富的精神世界,沒有民族力量的不斷增強,就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偉大的事業就要有偉大的精神支撐,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藝的作用就必不可少,也不可替代。古有文人墨客為文學深深傾倒,今我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長遠的文藝觀而佩服。

學習大軍志願者六:“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於正。”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為獨立的一個部分展開來講,就是為了突出民生工作事關國家大局,事關人民福祉。報告分別從教育、就業、社會保障、脫貧攻堅、健康中國、社會治理格局、國家安全等幾個方面展開,既體現了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新治理理念,同時,也體現了黨和國家力爭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增強人民獲得感的信心。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的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正是因為如此,民生工作治理才會變得如此重要,刻不容緩。我黨的一切工作都必須以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讓民富、民樂、民正發於心、踐於行,帶領和團結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

學習大軍志願者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談到深化依法治國實踐,讓我對依法治國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他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意味著依法治國更強大的力度。歷史教訓表明,沒有法治,就難以保障人民的各項權利;沒有法治,就難以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國家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十九大精神強力推動下,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準一定會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一定能越來越健全。

學習大軍志願者八:十八大以來,中國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這是在堅持党的領導下,人民群眾共同奮鬥的結果。這些成就令人振奮、令人自豪。這種成就既具有歷史性,又具有深厚的穿透性,必將支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學習大軍志願者九:習近平總書記把“加快生態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作為十九大報告的一個重要部分,表明黨中央對美麗中國建議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說:“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就是將自然視為生命,用對待生命那樣認真的態度去和自然相處。順應自然就是“花開花謝,草木榮枯”,四季更替有其因,不要在繁殖季節大量捕殺,不要在休耕時節強制耕種,春季播種,夏季開花,秋季結果。保護自然要使用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建設美麗中國,要從一個人、一個家到全社會,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真正做到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作者:學習大軍

2017年10月18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