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你有階段性的迷惘,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的時候,這時候該這樣做

不少人都會有階段性的迷惘, 不知道自己下一個階段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 或者說人生的目標是什麼。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紐約時報》的一位編輯分享了她的做法。

米莉·陳是《紐約時報》全球增長編輯。 她說, 為了弄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麼, 她使用了在自己看來最好的方法:大量閱讀, 找到有用的建議和行動框架, 然後開始執行計畫。

她的建議是這樣的:首先,

梳理一下自己過去做的事。 準確預測接下來自己想做什麼可能不現實, 但可以從自己過去做的事情中發現一些線索, “你做過什麼?學到了什麼?這些事的主題是什麼?”這都可以成為未來做決定的指南。 Facebook的產品設計副總裁朱莉·卓也說過:“你的事業是由你的技能和你如何利用它們決定的, 而不是任何衡量你進步的外部標準決定的。 ”相比於技能和經驗, 職位和薪水都是暫時的。 職業生涯很漫長, 因此, 要確保長遠考慮。 這個問題關乎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而不是你接下來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第二, 定義對你而言“意義”意味著什麼。 她建議從四個方面考慮“意義”:影響力、專業度、自由度和認同感。 影響力和專業度是你希望實現的成就和加強的技能。

自由度涉及到你為了擁有想要的生活方式需要具備的條件, 比如薪水、福利、工作的靈活性。 認同感涉及到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上的歸屬感。

第三, 現在就開始行動做下面的事:挑選四五個你信任的人, 組建一個“私人董事會”, 幫助你做重大決定;開始存錢, 構建經濟緩衝能力, 這可以讓你在發現有意義的事情時, 有能力採取行動, 而不必受制于錢;留出專門的時間去思考, 哪怕每隔一周深思幾個小時, 也有幫助。

第四, 找到你的“支持者”(sponsor), 而不僅僅是導師。 “支持者”和導師的區別在於, “支持者”會用實際行動來幫助你的職業發展, 因此, “支持者”往往自己是一個身居高位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