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十一去哪都擠成狗,還不是因為你的帶薪年假太少了

今年, 中秋小長假與國慶長假“合體”, 中國人迎來了為數不多的8天超長國慶假期, 各地的旅遊景點也迎來了驚濤駭浪般的遊客潮。

據國家旅遊局統計, 10月1日至10月8日期間國內旅遊人數達到了7.1億人次, 國內旅遊收入也創造了5900億元的新高。

可是過度集中的人流自然無法帶來舒適的旅遊體驗, 到底是去看景色還是去看人頭, 這是個問題。

特別是那些本來就需求旺盛且自身也屬於旅遊城市的一二線城市, 諸如: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等地更是苦不堪言。

據說杭州的朋友們因為人太多而發不了朋友圈......

據說深圳的朋友們開了十個多小時的車還堵在虎門大橋......

正所謂看山是人、看景是人、看海還是人......

國家也出臺過很多政策,

提供很多路況資訊和景點資訊試圖緩解十一長假人流聚集的情況, 可是效果實在寥寥。

因為說到底,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還是因為中國人平時根本沒有假期。

之前網上流傳一種說法是中國人每年有115天的公共假期,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 中國實在不比發達國家差到哪去。

可是認真分析一下這所謂的115天公共假期其實很有偷樑換柱的嫌疑。

在其他國家的假期組成中, 帶薪年假是不包含在公共假期裡的, 所謂的公共假期指的就是雙休日和節日這兩部分。

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個國家都施行每週五天工作制, 因此104天的雙休日假期在絕大部分國家都存在。

剩下的11天節日假期在全球範圍內來說倒也不算少, 大部分國家的公眾節日假期都維持在10-15天的範圍內, 且發展中國家的節日假期平均多於發達國家。

比如, 哥倫比亞公眾節日假期共18天, 全球最高;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有16天節日假期;歐美國家普遍在10天左右。

因此中國的11天節日假期,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從這個意義看, 似乎也沒有什麼可抱怨的。

但如果將公眾節日及勞動者帶薪假期合併比較, 中國在全球的排名則十分靠後, 非但不能進入“中等發達“序列, 反而不及很多周邊的發展中國家。

我國自2008年起開始實施《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 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 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 年休假15天。

全球人力資源諮詢公司美世曾在名為《全球員工應享假期》的報告中對62個國家的雇員假期進行了國際比較。

統計資料均以各國“一周工作5天、並有10年工齡”的企業員工為樣本, “帶薪假期”總時長由平均帶薪年假以及國家法定帶薪節假日兩個部分組成。

結果顯示:62個國家和地區工作10年的職工帶薪年休假平均為19個工作日, 我國(10個工作日)排在並列59位,僅高於泰國(6個工作日)和菲律賓(5個工作日)。

看完這個表格大家也就知道,為什麼說中國人假期少了。中國的十天帶薪假期甚至少於印度和越南,更低於以節奏快、壓力大著稱的日本和香港。

發達國家在帶薪年假方面非常慷慨,英國十年工齡的勞動者通常會有28天的帶薪假期,屬全球最高水準。

歐洲其他國家也基本擁有讓全世界羡慕的帶薪假期,法國、芬蘭、丹麥、希臘、瑞典等國都有25天的帶薪年假。

相比之下,美國可能是發達國家中休假最少的國家之一了。美國至今沒有出臺同意的帶薪休假法律,各州和各公司都是按照自己的情況,自行其是。

但是超過70%的公司會在雇員工作五到十年後提供每年兩到三周的帶薪休假,如果沒有休假還能拿到經濟補償。

綜合比較下,雖然法定節假日天數我們基本與世界平均天數持平,可是帶薪年假方面卻和世界平均天數有較大差距,導致我國職工總體休假水準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即便如此,在中國仍有相當一部分勞動者無法真正享受到這些假期,一些服務業從業者和大量進城務工人員甚至沒有雙休日,更不用說帶薪假期。

路透社2011年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只有65%的中國人休完了當年的全部法定假期,而到現在這個數字變成了更低的46.3%。

也就是說,有一半的人都沒能享受到那本就少得可憐的假期。

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這些單位帶薪年假落實的還比較好,而占工作崗位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則連雙休都很難保證,加班已經成為常態。

工作的時間過多,休息放鬆的機會就會減少,無論是個人休閒還是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都少之又少。

特別是在處理一些日常家庭事物的時候,你休息有關部門也休息,往往連看病、辦理證件這些日常行為都只能靠請假來解決,這就使得本來就少的假期更加捉襟見肘。

這種情況之下,很多人就算吃一年速食麵也要攢足錢,等著在假期好好揮霍一番。

當大家好不容易決定拋開工作走向詩意的遠方,無論是高昂的門票還是攢動的人頭都不能阻擋他們繼續前進的腳步。

這也就不難解釋節假日各大景區裡那些義無反顧的遊人了,錯過了黃金周這樣的超長假日,再想出遊恐怕又要等上一年。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調查,2016年全國七個節假日接待了約14億遊客,貢獻了國內旅遊市場近三分之一的遊客量。

為何帶薪休假成為上班族最奢侈的期望?

我國勞動法雖然明確了帶薪休假制度,但由於沒有執行的具體辦法,缺乏明確可操作的依據,在實施中經常被打折扣。尤其是在企業當中,只有少數比較規範的企業才能保證職工的帶薪休假權利。

而更多的人為了保住飯碗,也不敢休年假。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怕老闆不高興、怕工資降低、怕被以種種理由辭退等原因都使得人們不敢主動去休假。

這種“被全勤”的現狀,在很多企業裡都普遍存在,這反映了勞資雙方力量的博弈,資強勞弱仍是當下的主流狀態,在強大的資方面前,勞動者沒有對等博弈的能力。

這種情況實際上也和中國現有國情和勞工市場供給需求有關。

事實上,在高端服務型企業,制度的落實率尚可,但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落實率很有問題。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兩類企業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個賣的是高端的服務,一個賣的是低廉的產品,這就涉及到成本和利潤空間的問題。

在高端服務型企業裡,公司成本大部分是人力成本,沒有諸如工廠、機器、原材料這些硬體,利潤空間比較高。

以海外君的朋友為例,他十年前在波士頓一家很有名的諮詢公司工作,工資在當時來說是很高的,年薪十幾萬美元加帶薪休假3個星期,年終還有35%的獎金。

你想想,那老闆成本很高了吧,公司怎麼賺錢?

但其實,在他一個人身上公司賺的利潤就是200%甚至300%。

他一個小時的諮詢費是350美元,每天工作8小時,週末偶爾還加班,用不了幾個月公司就回本了。

所以那時候如果他沒有休假,老闆還會逼著他讓他去度假,為了是能在調整狀態後更好的為公司創造價值。

而在勞動密集型企業裡,幾年前人民幣匯率低、出口需求旺盛的風光已經不在,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壓力巨大利潤空間也很小。

所以企業理所當然的拼命想辦法降低成本,而人工就是最容易節省的成本,在這樣的企業裡想休到帶薪年假自然是難上加難。

另一方面,勞工市場競爭激烈,你要帶薪休假,後面等著很多人願意不休假,職工因個人謀生需要或害怕失去工作,往往也不敢主動維護自己的休假權益。

可悲的就是,在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占了絕大多數,帶薪年假的落實也就自然困難重重。

反觀美國、歐洲這些發達國家,高端服務型企業佔據了大多數,所以看起來好像他們人人都有充分的帶薪年假。

另外各國文化、意識上的不同,也對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有著很大的影響。

比如熱愛生活的法國人把休假看作是不可侵犯的權利,法國人也是帶薪休假制度的最初發起人。

早在1936年,法國政府就明確提出所有法國人每年都應該有享受帶薪假期的權利。現在,法國的帶薪年假已經多達25天了,而且他們每週的工作時間也降到了40小時以下。

在德國,休假更是融入了公民的日常生活當中,每年雜七雜八的假日總和超過了150天。

德國政府也一向鼓勵人們帶薪休假,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休假,德國學校還錯開時間放假,德國16個州學校的放假時間都不一樣,採取輪流制。

德國法律還規定,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拆休假日期,但至少有一次休假必須達到12天,也就是說你必須給自己放一個長假國家才能放心。

一位元華爾街資深證券交易員說,想在股市上獲得成功的人,除了工作勤奮外,還要會休假。只有徹底遠離瞬息萬變的股市,給身心放一個假,才有可能帶著更清醒的頭腦和充沛的精力在股市上拼殺。

這樣的道理放在其他行業也同樣適用,國外的帶薪休假制度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

帶薪休假的落實情況也從某個方面反應了一個社會的發達程度,聰明的現代企業管理者會把員工的健康管理放在首位,聰明的社會也會把公民的權益放在首位,畢竟良好的工作狀態才能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當然了,社會的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定的軌跡。即使在美國,早期帶薪休假制度也不像現在這樣普及,歐洲也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隨著經濟越來越發達,社會不斷轉型才形成了現在這樣的局面。

海外君相信,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升級,隨著人們意識的變化,勞工市場也會做出積極的調整,帶薪休假制度也會慢慢的落實和普及。

如今政府一再提出要扶植民營企業,讓民企能夠健康成長,如果能給予中小企業適當的補貼和免稅來鼓勵員工休假,相信以後的十一黃金周就不會再如此擁擠了。

添加海外君個人微信號【mlneo】,帶您看海外!

我國(10個工作日)排在並列59位,僅高於泰國(6個工作日)和菲律賓(5個工作日)。

看完這個表格大家也就知道,為什麼說中國人假期少了。中國的十天帶薪假期甚至少於印度和越南,更低於以節奏快、壓力大著稱的日本和香港。

發達國家在帶薪年假方面非常慷慨,英國十年工齡的勞動者通常會有28天的帶薪假期,屬全球最高水準。

歐洲其他國家也基本擁有讓全世界羡慕的帶薪假期,法國、芬蘭、丹麥、希臘、瑞典等國都有25天的帶薪年假。

相比之下,美國可能是發達國家中休假最少的國家之一了。美國至今沒有出臺同意的帶薪休假法律,各州和各公司都是按照自己的情況,自行其是。

但是超過70%的公司會在雇員工作五到十年後提供每年兩到三周的帶薪休假,如果沒有休假還能拿到經濟補償。

綜合比較下,雖然法定節假日天數我們基本與世界平均天數持平,可是帶薪年假方面卻和世界平均天數有較大差距,導致我國職工總體休假水準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即便如此,在中國仍有相當一部分勞動者無法真正享受到這些假期,一些服務業從業者和大量進城務工人員甚至沒有雙休日,更不用說帶薪假期。

路透社2011年曾做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只有65%的中國人休完了當年的全部法定假期,而到現在這個數字變成了更低的46.3%。

也就是說,有一半的人都沒能享受到那本就少得可憐的假期。

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這些單位帶薪年假落實的還比較好,而占工作崗位大多數的民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則連雙休都很難保證,加班已經成為常態。

工作的時間過多,休息放鬆的機會就會減少,無論是個人休閒還是和家人相處的時間都少之又少。

特別是在處理一些日常家庭事物的時候,你休息有關部門也休息,往往連看病、辦理證件這些日常行為都只能靠請假來解決,這就使得本來就少的假期更加捉襟見肘。

這種情況之下,很多人就算吃一年速食麵也要攢足錢,等著在假期好好揮霍一番。

當大家好不容易決定拋開工作走向詩意的遠方,無論是高昂的門票還是攢動的人頭都不能阻擋他們繼續前進的腳步。

這也就不難解釋節假日各大景區裡那些義無反顧的遊人了,錯過了黃金周這樣的超長假日,再想出遊恐怕又要等上一年。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調查,2016年全國七個節假日接待了約14億遊客,貢獻了國內旅遊市場近三分之一的遊客量。

為何帶薪休假成為上班族最奢侈的期望?

我國勞動法雖然明確了帶薪休假制度,但由於沒有執行的具體辦法,缺乏明確可操作的依據,在實施中經常被打折扣。尤其是在企業當中,只有少數比較規範的企業才能保證職工的帶薪休假權利。

而更多的人為了保住飯碗,也不敢休年假。就業壓力大、競爭激烈、怕老闆不高興、怕工資降低、怕被以種種理由辭退等原因都使得人們不敢主動去休假。

這種“被全勤”的現狀,在很多企業裡都普遍存在,這反映了勞資雙方力量的博弈,資強勞弱仍是當下的主流狀態,在強大的資方面前,勞動者沒有對等博弈的能力。

這種情況實際上也和中國現有國情和勞工市場供給需求有關。

事實上,在高端服務型企業,制度的落實率尚可,但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落實率很有問題。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兩類企業有著本質的區別,一個賣的是高端的服務,一個賣的是低廉的產品,這就涉及到成本和利潤空間的問題。

在高端服務型企業裡,公司成本大部分是人力成本,沒有諸如工廠、機器、原材料這些硬體,利潤空間比較高。

以海外君的朋友為例,他十年前在波士頓一家很有名的諮詢公司工作,工資在當時來說是很高的,年薪十幾萬美元加帶薪休假3個星期,年終還有35%的獎金。

你想想,那老闆成本很高了吧,公司怎麼賺錢?

但其實,在他一個人身上公司賺的利潤就是200%甚至300%。

他一個小時的諮詢費是350美元,每天工作8小時,週末偶爾還加班,用不了幾個月公司就回本了。

所以那時候如果他沒有休假,老闆還會逼著他讓他去度假,為了是能在調整狀態後更好的為公司創造價值。

而在勞動密集型企業裡,幾年前人民幣匯率低、出口需求旺盛的風光已經不在,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壓力巨大利潤空間也很小。

所以企業理所當然的拼命想辦法降低成本,而人工就是最容易節省的成本,在這樣的企業裡想休到帶薪年假自然是難上加難。

另一方面,勞工市場競爭激烈,你要帶薪休假,後面等著很多人願意不休假,職工因個人謀生需要或害怕失去工作,往往也不敢主動維護自己的休假權益。

可悲的就是,在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占了絕大多數,帶薪年假的落實也就自然困難重重。

反觀美國、歐洲這些發達國家,高端服務型企業佔據了大多數,所以看起來好像他們人人都有充分的帶薪年假。

另外各國文化、意識上的不同,也對帶薪休假制度落實有著很大的影響。

比如熱愛生活的法國人把休假看作是不可侵犯的權利,法國人也是帶薪休假制度的最初發起人。

早在1936年,法國政府就明確提出所有法國人每年都應該有享受帶薪假期的權利。現在,法國的帶薪年假已經多達25天了,而且他們每週的工作時間也降到了40小時以下。

在德國,休假更是融入了公民的日常生活當中,每年雜七雜八的假日總和超過了150天。

德國政府也一向鼓勵人們帶薪休假,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休假,德國學校還錯開時間放假,德國16個州學校的放假時間都不一樣,採取輪流制。

德國法律還規定,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分拆休假日期,但至少有一次休假必須達到12天,也就是說你必須給自己放一個長假國家才能放心。

一位元華爾街資深證券交易員說,想在股市上獲得成功的人,除了工作勤奮外,還要會休假。只有徹底遠離瞬息萬變的股市,給身心放一個假,才有可能帶著更清醒的頭腦和充沛的精力在股市上拼殺。

這樣的道理放在其他行業也同樣適用,國外的帶薪休假制度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

帶薪休假的落實情況也從某個方面反應了一個社會的發達程度,聰明的現代企業管理者會把員工的健康管理放在首位,聰明的社會也會把公民的權益放在首位,畢竟良好的工作狀態才能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

當然了,社會的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定的軌跡。即使在美國,早期帶薪休假制度也不像現在這樣普及,歐洲也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隨著經濟越來越發達,社會不斷轉型才形成了現在這樣的局面。

海外君相信,隨著中國經濟轉型的升級,隨著人們意識的變化,勞工市場也會做出積極的調整,帶薪休假制度也會慢慢的落實和普及。

如今政府一再提出要扶植民營企業,讓民企能夠健康成長,如果能給予中小企業適當的補貼和免稅來鼓勵員工休假,相信以後的十一黃金周就不會再如此擁擠了。

添加海外君個人微信號【mlneo】,帶您看海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