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7年,是你能夠吃到便宜國產豬肉的最後一年!

肉價之問華說

民以食為天。 人不吃無以生存, 關心食物自然是題中應有之義。 不過, 同是食物, 人們注意力權重的分佈大相徑庭。

在中國, 有一種食物格外地為人所注意, 不論是居廟堂之高, 還是處江湖之遠。 這食物的大名, 喚作“豬肉”, 其價格之浮沉, 往往牽動著朝野上下的神經。 那原因, 一是豬肉是國人的主要肉食來源, 其他肉類只是“有益的補充”, 地位不可撼動;二是豬肉價格在CPI中所占的比重甚大, 而後者又經常被視為貨幣政策調整之依據, 是否有道理是另一個話題。

今年“豬運”不佳, 價格陰跌不止。 年初生豬價格有“保7”之說——每斤收購價7元, 如今早已破7, 業內有人在開始討論“保6”的底線是否守得住。 剛剛看了一下本地批發市場這兩天的價格, 預冷肉和新鮮豬肉批發價都在每千克18元之下。 豬肉行情低迷, 有人歡喜有人愁, “馬大搜”們當然開心, 價格便宜了嘛。

發愁的自然是養殖戶, 賣不上價!

消費者和生產者有各自的利益立場, 反應不一正常不過, 他們的表情不是這裡要操心的。 要問是一個客觀的事實:為什麼今年豬肉的市場行情低迷不振?

價格決定於供求。 先看需求。 相較於去年, 今年並沒有特別的局限轉變影響市場對豬肉的需求——即整條需求曲線左右移動, 而需求定律說得清楚, 價格下降, 需求量上升——即在一條需求曲線上上下移動, 今年豬肉價格下跌, 需求量無疑是上升的。 需求既然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則答案要從供應上找尋。 那麼, 供應上發生了什麼?

有論者以為, 今年豬肉價格低迷, 主要歸咎於進口豬肉的攀升。 從中國海關公開的資料看, 這兩年來進口豬肉確實大幅增長。

2012年、2013年、2014年進口豬肉量分別為52.2萬噸、58.3萬噸、56.4萬噸, 進口數量一直保持在每年50多萬噸;從2015年開始, 進口豬肉量快速增長, 當年進口量為84.9萬噸, 2016年進口豬肉則增加至162萬噸, 近乎翻了一番。 今年1月--4月累計進口豬肉45萬噸, 同比增長了11%。 驟眼看來, 進口豬肉大增衝擊國內市場之說不無道理, 但其實經不起推敲。 以2016年為例, 進口的162萬噸豬肉約折合2100萬頭生豬, 我國每年生豬的總產量約7億頭, 這意味著進口豬肉占比不到5%, 顯然不足以影響市場大勢。

更為重要的是, 進口豬肉大幅攀升, 主要是起自於國內外市場的價差。 過去兩年國內豬肉價格一路高歌, 與國外市場的價差越來越大, 這是進口豬肉快速增加的根本原因。 如今國內市場豬肉價格低迷,

外國豬肉價格即便便宜, 但加上運輸、冷凍和報關檢疫等費用, 與國內市場價格基本相當, 已無優勢可言。 價差既不復存在, 則進口的動力隨之下降, 可以推斷, 今年進口豬肉的數量會較去年大幅下降。 今年前4個月進口豬肉之所以保持著高增長, 主要是時滯的因素——國內外檢疫和報關手續的不同, 存在著幾個月的時間差, 這幾個月的進口豬肉是去年年底下的單子。 這裡值得一提的, 是國內肉企的龍頭老大雙匯今年以來大幅降低了豬肉進口數量, 同比降幅高達80%!雙匯一年來多次預言豬肉價格下跌, 頻頻為市場所驗證, 因而受到行內重視。 雙匯何以屢次猜中市場的心思?其實不難解釋, 主要是雙匯的業務覆蓋了從屠宰到終端零售所有環節,
關鍵是網點數量龐大, 對市場各個層面的訊息知得多, 因而顯得比同行“先知先覺”。

進口豬肉既然不是元兇, 則國內豬價低迷的幕後導演又是誰?以愚觀之, 是禁養風暴之下浩浩蕩蕩的養殖場關閉拆遷行動。 按照史上最嚴環保法的要求, 2016年全國超過20個省份劃定了生豬禁養區, 2017年則是禁養區內養殖場關閉拆遷的最後期限, 換言之, 今年年底前所有禁養區的豬場必須拆遷完畢。 因此, 今年春節過後, 各地快速啟動了禁養區豬場拆遷行動, 拆遷力度遠超去年。 試到網上搜索一下, 滿是快馬加鞭捷報頻傳的消息和報導。 “如果每個鄉、每個縣都這麼想、都這麼做, 後果是什麼?後果就是沒有臭、沒有污染, 但也沒有肉吃了。”一位農業部官員的反彈,其實從一個側面印證著當下各地關閉拆遷豬場的火熱場面。

或者要問,養殖場關閉拆遷,不是會導致生豬供應量減少,進而導致市場豬肉供應減少麼?豬價怎麼怎麼會不漲反跌?這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因為政策規定,在今年年底之前,所有禁養區的豬場必須拆遷完畢。時間不等人,一方面,從單個豬場而言,為了快速處理其養殖的生豬,不得不選擇低價出欄;另一方面,那麼多豬場要在這一年內關閉,造成這一段時間內生豬集中大量上市,導致市場上供應增多,直接影響了豬價的走勢。

接下來的問題是,當2017年禁養風暴過後,國內生豬和豬肉市場又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餘以為,有兩點是肯定的:一,豬價的波動幅度會較以往平緩;二,國產豬肉的價格會上升。

不那明白,此番禁養風暴過後 國內生豬養殖的格局將會發生重大的變革,從原先的以“散戶”為主轉為以“機構”為主,也就是從以分散的農戶養殖轉為大型養殖企業為主。實際上,這一兩年來,大量的資本和企業正抓住這個機遇進入和加大佈局,在這其中,既有原先的養殖企業加緊擴大產能,也從事飼料加工的企業則順勢殺入產業鏈下游。眾所周知,農戶散養,見豬價高就跟進,價低則退出,“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市價波動非常大。從經濟學上說,這是因為農戶是所謂“邊際企業”,沒有租值可言,價高則快速進入,價格下跌直接切入其直接成本,不能不退出。不同于農戶散養,大型養殖企業要購物土地,要建造大型的標準化的豬舍,要購入設備設施,有著龐大的“上頭成本”,不會像農戶那樣容易從市場上撤退——當市場不景氣,市場上企業撤退的順序,是按著租值(上頭成本)的大小順序走,企業租值越小,越早撤退。也因為如此,當國內生豬養殖從以“散戶”為主轉為以“機構”為主之後, “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之現象會隨之消失,不是說市價沒有波動,而是說不會出現以往頻繁出現的“大起大落”,市價的波動幅度會收窄和趨緩。

而對消費者而言,吃便宜國產豬肉的日子也將一去不返。因為即使在適養區內,養殖場也要受到嚴格環保約束,要經過經過畜禽規模養殖環評,畜禽養殖污染處理必須達標。前天,國辦剛剛下發了一個檔,要求到2020年“全國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大規模養殖場提前一年達到100%。”天下免費的午餐,對養殖企業而言,環保的代價是養殖成本的提升,加上先期的大量投資需要回報,都會一一傳遞到最終的產品——生豬和豬肉,因而豬價的上漲是勢所必至的。這樣看來,2017年,是你能夠吃到便宜國產豬肉的最後一年!

2017/6/14

但也沒有肉吃了。”一位農業部官員的反彈,其實從一個側面印證著當下各地關閉拆遷豬場的火熱場面。

或者要問,養殖場關閉拆遷,不是會導致生豬供應量減少,進而導致市場豬肉供應減少麼?豬價怎麼怎麼會不漲反跌?這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因為政策規定,在今年年底之前,所有禁養區的豬場必須拆遷完畢。時間不等人,一方面,從單個豬場而言,為了快速處理其養殖的生豬,不得不選擇低價出欄;另一方面,那麼多豬場要在這一年內關閉,造成這一段時間內生豬集中大量上市,導致市場上供應增多,直接影響了豬價的走勢。

接下來的問題是,當2017年禁養風暴過後,國內生豬和豬肉市場又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餘以為,有兩點是肯定的:一,豬價的波動幅度會較以往平緩;二,國產豬肉的價格會上升。

不那明白,此番禁養風暴過後 國內生豬養殖的格局將會發生重大的變革,從原先的以“散戶”為主轉為以“機構”為主,也就是從以分散的農戶養殖轉為大型養殖企業為主。實際上,這一兩年來,大量的資本和企業正抓住這個機遇進入和加大佈局,在這其中,既有原先的養殖企業加緊擴大產能,也從事飼料加工的企業則順勢殺入產業鏈下游。眾所周知,農戶散養,見豬價高就跟進,價低則退出,“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市價波動非常大。從經濟學上說,這是因為農戶是所謂“邊際企業”,沒有租值可言,價高則快速進入,價格下跌直接切入其直接成本,不能不退出。不同于農戶散養,大型養殖企業要購物土地,要建造大型的標準化的豬舍,要購入設備設施,有著龐大的“上頭成本”,不會像農戶那樣容易從市場上撤退——當市場不景氣,市場上企業撤退的順序,是按著租值(上頭成本)的大小順序走,企業租值越小,越早撤退。也因為如此,當國內生豬養殖從以“散戶”為主轉為以“機構”為主之後, “一哄而上一哄而下”之現象會隨之消失,不是說市價沒有波動,而是說不會出現以往頻繁出現的“大起大落”,市價的波動幅度會收窄和趨緩。

而對消費者而言,吃便宜國產豬肉的日子也將一去不返。因為即使在適養區內,養殖場也要受到嚴格環保約束,要經過經過畜禽規模養殖環評,畜禽養殖污染處理必須達標。前天,國辦剛剛下發了一個檔,要求到2020年“全國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大規模養殖場提前一年達到100%。”天下免費的午餐,對養殖企業而言,環保的代價是養殖成本的提升,加上先期的大量投資需要回報,都會一一傳遞到最終的產品——生豬和豬肉,因而豬價的上漲是勢所必至的。這樣看來,2017年,是你能夠吃到便宜國產豬肉的最後一年!

2017/6/14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