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喜迎十九大 聚焦新發展」脫貧致富創新路 電商助力奔小康——徽縣加快推進農特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紀實

搭乘“互聯網+”的資訊快車, 插上電子商務的騰飛之翼, 徽縣以本土農特產品為依託,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 積極探索縣級電子商務發展的新模式, 將“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為網路裡的近在咫尺”, 量大質優的農特產品從“藏在深閨人未識”到“富居深山有遠親”,

徽縣走出了一條立足農村、發展農業的電子商務富民之路。

截止目前, 全縣共開辦各類網店1276家, 實現線上銷售額10944.26萬元, 線下銷售額30245.68萬元。 今年8月, 徽縣被確定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開創電商發展的春天

電商孵化園內人頭攢動, 外地客商紛紛詢問下單;春上壟土特產店裡, 工人們正加緊包裝核桃仁;苟店村蜂蜜加工廠裡技術人員正在調試機器……行走在金徽大地, 處處都能感受到電子商務發展的蓬勃生機。

徽縣以市委“433”發展戰略中電子商務集中突破為工作引領,搶抓機遇、順勢而為、科學決策,按照“行政推動轉觀念、夯實基礎建平臺、立足資源培要素、典型帶動促增收、打造基礎強後勁”發展思路,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全力解決農特產品賣難問題。縣委、縣政府及時成立徽縣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徽縣電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縣電子商務工作,並以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為抓手,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徽縣電子商務電商扶貧工作安排意見》、《徽縣電商扶貧試點項目實施規劃》、《徽縣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實施方案》、《徽縣電子商務孵化園獎勵扶持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檔,為電商扶貧工作開展提供政策指導和決策依據。先後建成縣級電商扶貧服務中心1個,鄉級電商扶貧服務站15個,村級電商扶貧服務點62個,基本形成了“縣有中心,鄉有站,村有服務點”的全覆蓋模式。2016年底,全縣213個行政村寬頻覆蓋179個村,覆蓋率達84%,城鄉物流快遞公司19個,網點數量達到183個,村級快遞服務58個,全縣鄉鎮實現了快遞全覆蓋。

產業化發展助推“提檔升級”

伏家鎮人郇波是縣內最早從事農特產品電子商務的元老級人物,由最初的自產自銷、收購代銷到現在建成標準化供貨平臺、註冊自己的電商品牌,實現了從農民到電商企業負責人的華麗轉型。

為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的快速健康發展,徽縣積極引導分散零碎的單一化電子商務銷售向產品集中加工、規模化發展、品牌化行銷的產業化發展路徑轉型。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引導農業企業、能人大戶高標準發展電子商務,從眾多的農特產品中遴選出6大類120餘種優勢網銷產品,培育建成巨集宇油脂、春上壟、核益康、隴珍源、雅龍銀杏五個大型網貨供應平臺。同時,依託“西北淘寶第一村”伏家鎮中壩村、全縣電子商務孵化園、“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基地等電商平臺的建成使用,形成了一批集農產品倉儲、檢疫檢測、加工包裝、產品展示、洽談體驗、物流配送、電商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標準化電子商務示範園。同時,徽縣加大電商發展人才培訓,通過實施電商人才“種子計畫”,組織開展“請進來培訓、走出去學習”及各類電子商務主題節會、座談交流會,將未就業大學生、返鄉青年、留守婦女、殘障人士作為電商培訓重點,為全縣電子商務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農民樂享電商“紅利”

“前幾年,我家種的核桃都賣不完,現在好了,從樹上還是青皮的時候就被村上搞電商的娃娃預訂完了,我們就光等著數錢哩!”徽縣嘉陵鎮黃橋村的老張頭高興地向記者講述自己的電商故事。

榆樹鄉榆樹村的魏豔玲通過電子商務從農家婦女變成電商達人、水陽鎮新柳村的包建忠拄著雙拐用電商完成自己的創業夢……越來越多的徽縣群眾主動參與電商發展,享受著電子商務帶來的發展“紅利”。

徽縣把發展農特產品電子商務作為助推精准扶貧、助農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在全縣貧困村大力發揮鄉鎮、村社電子商務示範網店的帶動作用,與農戶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對以往由農戶自產自銷的農特產品進行摸底調查,形成產品清單,高於市場價簽訂收購協定,並為貧困群眾提供線上交易、代購代銷、資訊服務、網貨供應、物流配送等服務,截止2016年底,62個村級電商示範網店代銷貧困戶農產品231萬元。伏家鎮依託“核益康”、“春上壟”等電商龍頭示範帶動該村開辦網店30餘戶,解決本村及周邊閒置勞動力140餘人,實現勞務收入150余萬元,成為帶動發展,解決就業,實現增收的新型農村就業圈。 目前,電子商務帶動1230戶貧困人口實現勞務收入1074萬元,人均增收750元,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現如今,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優勢網銷產品推陳出新、品牌化建設日趨完善、農民參與的熱情高漲,農特產品電商之路在金徽大地越走越寬,成為助推全縣產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脫貧的強大引擎。(文:李文翠)

監製:王 濤

編輯:郭鴻飛

↓↓↓↓↓

處處都能感受到電子商務發展的蓬勃生機。

徽縣以市委“433”發展戰略中電子商務集中突破為工作引領,搶抓機遇、順勢而為、科學決策,按照“行政推動轉觀念、夯實基礎建平臺、立足資源培要素、典型帶動促增收、打造基礎強後勁”發展思路,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全力解決農特產品賣難問題。縣委、縣政府及時成立徽縣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徽縣電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全縣電子商務工作,並以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為抓手,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徽縣電子商務電商扶貧工作安排意見》、《徽縣電商扶貧試點項目實施規劃》、《徽縣省級電子商務示範縣實施方案》、《徽縣電子商務孵化園獎勵扶持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檔,為電商扶貧工作開展提供政策指導和決策依據。先後建成縣級電商扶貧服務中心1個,鄉級電商扶貧服務站15個,村級電商扶貧服務點62個,基本形成了“縣有中心,鄉有站,村有服務點”的全覆蓋模式。2016年底,全縣213個行政村寬頻覆蓋179個村,覆蓋率達84%,城鄉物流快遞公司19個,網點數量達到183個,村級快遞服務58個,全縣鄉鎮實現了快遞全覆蓋。

產業化發展助推“提檔升級”

伏家鎮人郇波是縣內最早從事農特產品電子商務的元老級人物,由最初的自產自銷、收購代銷到現在建成標準化供貨平臺、註冊自己的電商品牌,實現了從農民到電商企業負責人的華麗轉型。

為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的快速健康發展,徽縣積極引導分散零碎的單一化電子商務銷售向產品集中加工、規模化發展、品牌化行銷的產業化發展路徑轉型。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引導農業企業、能人大戶高標準發展電子商務,從眾多的農特產品中遴選出6大類120餘種優勢網銷產品,培育建成巨集宇油脂、春上壟、核益康、隴珍源、雅龍銀杏五個大型網貨供應平臺。同時,依託“西北淘寶第一村”伏家鎮中壩村、全縣電子商務孵化園、“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基地等電商平臺的建成使用,形成了一批集農產品倉儲、檢疫檢測、加工包裝、產品展示、洽談體驗、物流配送、電商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標準化電子商務示範園。同時,徽縣加大電商發展人才培訓,通過實施電商人才“種子計畫”,組織開展“請進來培訓、走出去學習”及各類電子商務主題節會、座談交流會,將未就業大學生、返鄉青年、留守婦女、殘障人士作為電商培訓重點,為全縣電子商務發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

農民樂享電商“紅利”

“前幾年,我家種的核桃都賣不完,現在好了,從樹上還是青皮的時候就被村上搞電商的娃娃預訂完了,我們就光等著數錢哩!”徽縣嘉陵鎮黃橋村的老張頭高興地向記者講述自己的電商故事。

榆樹鄉榆樹村的魏豔玲通過電子商務從農家婦女變成電商達人、水陽鎮新柳村的包建忠拄著雙拐用電商完成自己的創業夢……越來越多的徽縣群眾主動參與電商發展,享受著電子商務帶來的發展“紅利”。

徽縣把發展農特產品電子商務作為助推精准扶貧、助農增收致富的有力抓手,在全縣貧困村大力發揮鄉鎮、村社電子商務示範網店的帶動作用,與農戶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對以往由農戶自產自銷的農特產品進行摸底調查,形成產品清單,高於市場價簽訂收購協定,並為貧困群眾提供線上交易、代購代銷、資訊服務、網貨供應、物流配送等服務,截止2016年底,62個村級電商示範網店代銷貧困戶農產品231萬元。伏家鎮依託“核益康”、“春上壟”等電商龍頭示範帶動該村開辦網店30餘戶,解決本村及周邊閒置勞動力140餘人,實現勞務收入150余萬元,成為帶動發展,解決就業,實現增收的新型農村就業圈。 目前,電子商務帶動1230戶貧困人口實現勞務收入1074萬元,人均增收750元,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現如今,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優勢網銷產品推陳出新、品牌化建設日趨完善、農民參與的熱情高漲,農特產品電商之路在金徽大地越走越寬,成為助推全縣產業發展、農業增效、農民脫貧的強大引擎。(文:李文翠)

監製:王 濤

編輯:郭鴻飛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