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描繪東北農村新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 這是解決如今很多文藝作品包括新聞報導脫離生活, 脫離群眾的一劑良方。 “紀錄片《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便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 這是對這個具有真知灼見的文藝政策的一個熱烈地回應和積極地實踐。 ”黑龍江廣播電視臺紀錄片部副主任、該片總導演之一董長青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

黑龍江省五常市杜家鎮, 西臨拉林河。 這裡的農民辛勤勞作, 在拉林河水的灌溉下, 種植出了譽滿全國的五常大米, 過上了更為富足的生活。

紀錄片《希望的田野:拉林河畔》由中央電視臺和黑龍江廣播電視臺聯合承制, 該片以杜家鎮幾位個性鮮明的農民為主人公, 記錄了他們備耕、插秧、田間維護以及秋收過程中的喜怒哀樂。

對於創作團隊來說, 這是一次與以往不同的拍攝, 沒有文稿腳本, 沒有採訪提綱, 一個村莊, 幾個人物, 所明確的便是用不到一年的時間進行原生態記錄。 “一個20餘人的團隊用近200個日日夜夜俯下身、沉下心跟蹤拍攝、編輯製作出一部全景式記錄中國農民生活、情感的紀錄片, 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 真實反映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村、中國農民的新變化、新生活、新境界。 ”董長青說道。

於是, 觀眾在片子中, 看到了53歲的黃成春從早春開始忙著育苗,

他作為屯長, 不僅要操心家裡事, 還要操心屯子裡的很多雜事兒;陳家一輩子種田, 生活的轉機從二兒子陳洪剛復員回鄉開網店賣米開始, 如今, 老父親和大兒子種地, 陳洪剛把自家和鄉親們種的大米、雜糧賣到了全國各地;五一村的村書記劉向東為推進杜家村水稻的規模化種植和村民增收, 每天都在與米業老闆和村民在一起, 共同想辦法、找出路……

該片就像拉林河一樣平靜地講述著, 但每一朵浪花都映射著這些淳樸的農民兄弟姐妹的喜怒哀樂。 通過杜家鎮主人公身上這些看似普通平凡的故事, 真實記錄了當代農民的生產、生活狀態, 真實記錄了他們豐富的精神追求, 記錄了他們幸福的情感生活,

也記錄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農村的新變化、中國農民的新希望。

腳上沾滿多少泥土, 心中就會積澱多少真情。 “記錄中國農村改革發展的變化, 講述新時代農民的喜怒哀樂, 我們要做的, 不僅僅是記錄下他們生產生活中發生的故事, 還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分集導演閆志勇說, 為了更好地給觀眾呈現出中國農民最真實的狀態, 攝製組所有人員在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開始了長達一年的拍攝記錄。 淩晨3點, 他們與農民一起鑽進育苗的大棚;插秧時節, 他們穿上水靴行走在泥濘的稻田裡。 他們用汗水記錄著農民的汗水, 用腳步丈量著農民的腳步, 臉曬黑了, 心卻離農民更近了。

金秋十月, 拉林河畔又迎來一個豐收的秋天。

“而今, 稻花飄香, 滿目金黃, 每一棵稻穗, 都凝結著收穫的喜悅。 讓更多的觀眾感受到這片希望田野的富饒與生機, 感受到生活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幸福與豪邁, 是我們攝製此片最大的收穫所在。 ”分集導演姚冬梅說道。

的確, 該片通過杜家鎮這些主人公身上發生的看似普通平凡的故事, 向觀眾展示了一幅火熱的東北新農村的生活新畫卷。 奔騰流淌的拉林河水, 深情地滋養著這片希望的田野, 沃野之上, 勞動者們正演奏著一曲熱情澎湃的農村交響曲。 他們的生活平凡而又普通, 有歡笑、有淚水, 有煩惱、有喜悅, 無數的點滴正向全世界展示著中國農民愛和奮鬥的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