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50歲以後的潘石屹人生最重要的3件事是?

50歲以後的潘石屹人生最重要的3件事是:

雖然房地產行業已經經歷過了突飛猛進的黃金十年, 人們對傳統企業也不再抱有巨大的興趣, 但在潘石屹身上, OUT是不可能的, 他的活力與野心依然凸顯。

2015年到2017年, 是SOHO中國共用辦公空間從實驗到開拓的兩年, 從北上廣深到二線城市武漢, 潘石屹正信心滿滿地開疆拓土。 潘石屹可能永遠會保持一顆創業者的心。 2017年, 他的野心還在。 但做派優雅, 也許是更有意思的事。

奔跑的潘石屹

五十歲是一個知天命的年紀。 潘石屹也不例外。 54歲時, 潘石屹的某種公眾形象變成了跑步者。

他的體重, 經歷了從79KG到爭取65KG的健康之變。 50歲之後, 潘石屹通過跑步養成了不錯的健康習慣, 進而在大眾眼中, 迴圈為到健康、良性的企業領導者。

時代變了。 人們不再津津樂道于世界500強。 中國企業的目標, 除了做大做強, 似乎也在悄然演變。 創業型公司叢林般崛起, 年輕一代也更熱愛輕盈而擁有根本性變化的創業型公司。 當然, 房地產在當代中國依然是個熱門話題, 房產大佬們永遠在話題排行榜的前列。 只不過, 人們談論大佬的方式變了:房地產, 除了投資價值以及一些附加消息, 似乎變得很老舊過時。

2017年, 人們經常問潘石屹, 你為什麼跑步?從紐約到北京, 從上海到世界各地的馬拉松?“人的身體、頭腦、心是一個整體, 密不可分。 我們的身體要健康, 頭腦要通過學習, 用知識和智慧來武裝。 心應該對周圍的人充滿著愛, 這三者是緊緊地連在一起的。 ”

在50歲之前, 潘石屹更常忙於SOHO中國各項事業, 或在互聯網上答疑解惑。 他的愛好和運動關聯不大, “健身總是斷斷續續的,

運動量也不大。 ”50歲以後, 最初跑步只是為了減肥, 但慢慢, 他體會到了跑步的快樂。

在北京的PM2.5值不超過200的時候, 在朝陽區的SOHO樓下, 你可能遇見正在跑步的潘石屹。 一般來說, 他會選擇清晨跑步。 “這個時間干擾少, 只要早起就能做得到”。 除了跑步, 潘石屹也隨時隨地會做一些其他運動, “儘量不依賴任何器械, 比如俯臥撐、平板支撐等。 ”

從小, 潘石屹體育就沒及格過。 如今, 從只能跑兩公里, 變成跑過了好幾次半馬和全馬的人, 潘石屹的體會是“人生不能太舒服, 太舒服會出問題”。 他會教給大家堅持的方法, “如果第一天是1公里, 以後每天跑步就增加100米。 如果第一天是做10個俯臥撐, 第二天就增加5個。 這樣很快數量就能上來。 持之以恆。 ”

對於潘石屹來說,

跑步很可能是身體和精神變化的一項重要提示。 對於SOHO中國這個已經創立了20多年的企業來說, 這也是嶄新的:雖然房地產已經經歷過了黃金十年的高速發展期, 進入平緩的未來白銀十年, 但潘石屹正在努力適應新時代, 甚至一以貫之地用SOHO中國的野心去創造未來。

不久之前, 首架共用公務機從北京起飛降落在了武漢, 潘石屹成為了中國乘坐共用飛機的第一人。 9月中旬, 京東生鮮紮根天水建立直采基地, 繼去年京東成為“潘蘋果”線上首發平臺之後, 雙方進一步加深了線上銷售領域的合作。

潘石屹在奔跑, 奔跑著與時俱進。 他會對年輕人說, “我們所處的這個年代是一個巨變的年代。 行業、職業都在巨變,

人的財富也處在巨變中, 在巨變中的創業, 比我們當年的創業更具備條件。 你們所達到的高度, 為社會的貢獻, 借助社會的巨變和一些高科技的手段, 會遠遠超過我們在改革開放初期, 白手起家的一代人。 ”

不務正業的商人

兩年前乃至更久前, 潘石屹就認為, 互聯網會改變的, 不止是人們生活的便利性, 也包括辦公。 “未來, 我們的辦公方式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這也正是我希望自己生活呈現的模樣—將更好的產品呈現更多的個性化和創造力, 讓生活充滿創新的靈感, 讓共用辦公空間這一產品顛覆傳統的工作空間形式。 ”

去參觀杭州網易園區的電商一條街時, 潘石屹說, 電商可把他們開發商的商場打敗了, “原來我們建房子, 下面商鋪的價格大概是上面房子價格的4倍。自從有了互聯網,現在商鋪價格可能是上面房子價格的0.8倍,這是多大的變化,你們把我們的飯碗給砸了。”

這番話不代表潘石屹是悲觀的。相反,在互聯網上,潘石屹一直在學習、吸收,進而找到SOHO中國的企業目標,並為之努力。2015年做共用辦公空間之前,他也親自跑到超過100家互聯網企業進行學習。兩年間,他頻繁拜訪互聯網公司,參加年輕創業者聚會,也帶領SOHO中國加速轉型,發力共用辦公的3Q。潘石屹說過互聯網時代和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是反房地產的,儘管被人認為是在唱衰房地產,但兩年過去,潘石屹笑眯眯地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銷售出去了300多億人民幣的房子。”

“從保守的角度來看,互聯網創業者是世界的破壞者,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就是顛覆者,舊的體制效率太低,資源大量浪費,互聯網技術再加上年輕的人,會帶來新的經濟秩序。”

2015年,潘石屹就認為真正被看好的、估值高的都是輕資產的互聯網公司。兩年後 他似乎摸索出了一條道路,“國內房子過剩嚴重,空置率很高。所以作為地產企業,SOHO中國要把重資產模式變成輕資產平臺。”

當被人詢問對人工智慧有什麼看法,潘石屹會回答,他真是不懂,你們可以看看李開複的書。“做了25年房地產,我發現,雖然房子過剩,但我們能夠把過去20年、30年建的房子充分地利用起來。”

自從2012年宣佈轉型後,SOHO中國在4年時間裡,物業出租年收入增長到了當年的10倍,也拋售了300多億資產。潘石屹的戰略是,“SOHO資產必須有合理的配比,要跟經濟環境、經濟增長速度、銀行利率能夠掛得起來。”

2017年夏天,在穩固了北京、上海的19個中心的共用辦公市場後,潘石屹跑到了杭州、南京、武漢、 深圳,開始進行複製黏貼。“兩年,做的17000個座位就是實驗室產品,現在產品體系和管理體系已經成熟。”目前,3Q迄今為止會員數量已經超過了4萬人,加入的公司超過了2800個,所涉及的領域品種含有設計類、IT科技類、金融、生產、貿易、媒體等等。潘石屹說,3Q作為一個共用辦公空間,是公司類型越多越好,越複雜越好,這樣才能夠形成很好的生態。

在具體實施時,選擇落地城市,潘石屹有自己的4個標準:一是GDP總量,GDP大小這能反映出這個城市的經濟體大小;二是GDP的增長速度,有些城市的GDP總額大,但沒有增長速度,很難發展,沒有活力;三是人均GDP,能反映這個城市居民富還是窮;四是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辦公空間是為第三產業服務的。

潘石屹一向以精明著稱。在杭州之行中,他明確表示3Q業務不會選擇和其他開發商合作,“合作的方式太麻煩,直接租過來就行,我算我的賬,開發商算開發商的賬,搞什麼合作、分成?咱們也不是缺這點錢。”

曾經被傳統房地產企業認定為跑偏了的潘石屹,正在鋪展規模。很快,他也在著手安排SOHO3Q的融資計畫,體現出SOHO3Q的市場價值。

“我做了一個我認為最偉大的決定,把我自己的辦公室消滅了。”不久前,潘石屹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郵件:“從今天開始,我沒有辦公室了。我雙肩背著黑顏色的包,走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是我的辦公室。”

賺錢是人生副產品

潘石屹也經歷過沮喪。

拜訪互聯網企業到20多家時,有一天,潘石屹從中關村趕到機場航站樓,突然心情很莫名。那天早上,他和一堆年輕人聊了七八個小時,大多數人和他談論的不是怎麼賺錢,而是怎麼燒錢。曾經“成功”的潘石屹感到疑惑,“我一個60後,50多歲了還要跟這些90後的再來一起混,向他們學習嗎?”

但100家互聯網公司走過去後,潘石屹終於想通了。“偏見是可怕的,”他說。“未來的商業模型更重要。”

SOHO中國的中高層們見證了他迅速的行動力,以及“完全不懼怕推翻自己”。比如3Q剛上線時,潘石屹堅持所有交易要線上完成,但很快,他發現國內很多公司需要合同以及發票才能打款,他立刻就補充了線下打款的途徑。他也曾經汗流浹背地和餓了麼的張旭豪一起出去體驗送外賣,保持低姿態學習—在轉型期,一切都在摸索,同時也在不斷地推翻和落實。

身為房地產的成功者,王石和馮侖們已經退出了江湖,而潘石屹還在奮鬥。“成功的人做新的事,成功不了怎麼辦?”潘石屹當然自問過。他努力地讓自己歸零。他曾經毫不懈怠地和互聯網公司的幾百個員工合影,也會看自己本沒有興趣的《歡樂頌》,聽網紅們聊粉絲如何變現。

他也有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比如有些網紅研究星座和面相,吃飯拍照發一張花的照片就能收穫滿滿的流量,90後們抱怨買不起房的人生連戀愛都沒資格談這些讓他震驚。年輕的時候,潘石屹照樣沒房沒車,戀愛也沒耽誤,結婚也沒耽誤。“人還是要有點精神追求,哪怕你用三分之一的精力追求愛情,也不會天天(說)房子、車子這些東西。”只有說起這些,商人潘石屹身上,才流露出了更多性情與精神層面的影子。

和丁磊見面時,丁磊在給老潘講蓋房子,設計、成本,老潘在給丁磊講互聯網,SOHO 3Q,用BIM來管理設計、施工、預算。不過,丁磊在網易也在賣肉,潘石屹也賣了好幾年的蘋果,這些起初看起來挺土的事情,這幾年也迎來了賺錢的時間節點。“這是我喜歡的事情,”對於“潘蘋果”,潘石屹這麼說。

10年前,據說潘石屹的大兒子問他,你有什麼娛樂活動嗎?你不打高爾夫,買私人飛機、遊艇啥的?就攝影、跑步?你的人生也太無聊了吧?打臉的是,10年後,“我變成了和他一樣無聊的人,”而且還非常樂意。

現在,資深大V潘石屹會關注環保,會做慈善,加入比爾·蓋茨的新能源基金會,捐款給去哈佛、耶魯上學的中國學生。儘管眾說紛紜,還被網友掐過,但近期的潘石屹更樂於抱持分享光明面。

他喜歡對大家說說自己最近讀了什麼書,《白鹿原》也好,《人類簡史》或者好友李開複的《人工智慧》也好。他推薦凱文·凱利的《技術元素》的同時,也會順便輕鬆地推推自己的《我的價值觀》。從紙質書到電子書到喜馬拉雅聽書,互聯網元素在書籍閱讀上,潘石屹玩得也是“666”。

他對年輕人說,當年所謂成功商人的經驗,不要聽,“社會變化太快了,你們就做好今天的事情。今天的事情怎麼做好呢?你們想得比我想得明白。”

儘管如此,潘石屹的內心還是有希望大家要聽的那一面,譬如“健康比錢更重要。賺錢是人生的副產品,不能把賺錢作為人生的唯一目標”。

他對野心勃勃的年輕創業者們說,“創業過程中,你所做的產品,你所提供的服務,一定要能夠對他人、對社會是有好處的、有貢獻的,這是一個大方向,偏離了這個大方向,無論其他方向做得多好,都不會成功的。”

有一天網友問潘石屹,“富裕人的生活快樂嗎?我們窮人的生活好悲傷啊哈哈哈”。潘石屹回答,“只有有過不快樂,才能體會到快樂是什麼感覺。”

“聰明一點的人都會慢慢理解我的。”潘石屹認定。

從農民到大學生,從國家幹部到下海者,從海南房產泡沫倖存者到成功房產開發商,從重資產到擁抱互聯網時代的輕資產者,潘石屹還在奔跑。

沒有任何一個持續成功者,全憑運氣。

編輯· 陳威廉

文·孫浩

下面商鋪的價格大概是上面房子價格的4倍。自從有了互聯網,現在商鋪價格可能是上面房子價格的0.8倍,這是多大的變化,你們把我們的飯碗給砸了。”

這番話不代表潘石屹是悲觀的。相反,在互聯網上,潘石屹一直在學習、吸收,進而找到SOHO中國的企業目標,並為之努力。2015年做共用辦公空間之前,他也親自跑到超過100家互聯網企業進行學習。兩年間,他頻繁拜訪互聯網公司,參加年輕創業者聚會,也帶領SOHO中國加速轉型,發力共用辦公的3Q。潘石屹說過互聯網時代和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是反房地產的,儘管被人認為是在唱衰房地產,但兩年過去,潘石屹笑眯眯地說,“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銷售出去了300多億人民幣的房子。”

“從保守的角度來看,互聯網創業者是世界的破壞者,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就是顛覆者,舊的體制效率太低,資源大量浪費,互聯網技術再加上年輕的人,會帶來新的經濟秩序。”

2015年,潘石屹就認為真正被看好的、估值高的都是輕資產的互聯網公司。兩年後 他似乎摸索出了一條道路,“國內房子過剩嚴重,空置率很高。所以作為地產企業,SOHO中國要把重資產模式變成輕資產平臺。”

當被人詢問對人工智慧有什麼看法,潘石屹會回答,他真是不懂,你們可以看看李開複的書。“做了25年房地產,我發現,雖然房子過剩,但我們能夠把過去20年、30年建的房子充分地利用起來。”

自從2012年宣佈轉型後,SOHO中國在4年時間裡,物業出租年收入增長到了當年的10倍,也拋售了300多億資產。潘石屹的戰略是,“SOHO資產必須有合理的配比,要跟經濟環境、經濟增長速度、銀行利率能夠掛得起來。”

2017年夏天,在穩固了北京、上海的19個中心的共用辦公市場後,潘石屹跑到了杭州、南京、武漢、 深圳,開始進行複製黏貼。“兩年,做的17000個座位就是實驗室產品,現在產品體系和管理體系已經成熟。”目前,3Q迄今為止會員數量已經超過了4萬人,加入的公司超過了2800個,所涉及的領域品種含有設計類、IT科技類、金融、生產、貿易、媒體等等。潘石屹說,3Q作為一個共用辦公空間,是公司類型越多越好,越複雜越好,這樣才能夠形成很好的生態。

在具體實施時,選擇落地城市,潘石屹有自己的4個標準:一是GDP總量,GDP大小這能反映出這個城市的經濟體大小;二是GDP的增長速度,有些城市的GDP總額大,但沒有增長速度,很難發展,沒有活力;三是人均GDP,能反映這個城市居民富還是窮;四是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辦公空間是為第三產業服務的。

潘石屹一向以精明著稱。在杭州之行中,他明確表示3Q業務不會選擇和其他開發商合作,“合作的方式太麻煩,直接租過來就行,我算我的賬,開發商算開發商的賬,搞什麼合作、分成?咱們也不是缺這點錢。”

曾經被傳統房地產企業認定為跑偏了的潘石屹,正在鋪展規模。很快,他也在著手安排SOHO3Q的融資計畫,體現出SOHO3Q的市場價值。

“我做了一個我認為最偉大的決定,把我自己的辦公室消滅了。”不久前,潘石屹給全體員工發了一封郵件:“從今天開始,我沒有辦公室了。我雙肩背著黑顏色的包,走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是我的辦公室。”

賺錢是人生副產品

潘石屹也經歷過沮喪。

拜訪互聯網企業到20多家時,有一天,潘石屹從中關村趕到機場航站樓,突然心情很莫名。那天早上,他和一堆年輕人聊了七八個小時,大多數人和他談論的不是怎麼賺錢,而是怎麼燒錢。曾經“成功”的潘石屹感到疑惑,“我一個60後,50多歲了還要跟這些90後的再來一起混,向他們學習嗎?”

但100家互聯網公司走過去後,潘石屹終於想通了。“偏見是可怕的,”他說。“未來的商業模型更重要。”

SOHO中國的中高層們見證了他迅速的行動力,以及“完全不懼怕推翻自己”。比如3Q剛上線時,潘石屹堅持所有交易要線上完成,但很快,他發現國內很多公司需要合同以及發票才能打款,他立刻就補充了線下打款的途徑。他也曾經汗流浹背地和餓了麼的張旭豪一起出去體驗送外賣,保持低姿態學習—在轉型期,一切都在摸索,同時也在不斷地推翻和落實。

身為房地產的成功者,王石和馮侖們已經退出了江湖,而潘石屹還在奮鬥。“成功的人做新的事,成功不了怎麼辦?”潘石屹當然自問過。他努力地讓自己歸零。他曾經毫不懈怠地和互聯網公司的幾百個員工合影,也會看自己本沒有興趣的《歡樂頌》,聽網紅們聊粉絲如何變現。

他也有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比如有些網紅研究星座和面相,吃飯拍照發一張花的照片就能收穫滿滿的流量,90後們抱怨買不起房的人生連戀愛都沒資格談這些讓他震驚。年輕的時候,潘石屹照樣沒房沒車,戀愛也沒耽誤,結婚也沒耽誤。“人還是要有點精神追求,哪怕你用三分之一的精力追求愛情,也不會天天(說)房子、車子這些東西。”只有說起這些,商人潘石屹身上,才流露出了更多性情與精神層面的影子。

和丁磊見面時,丁磊在給老潘講蓋房子,設計、成本,老潘在給丁磊講互聯網,SOHO 3Q,用BIM來管理設計、施工、預算。不過,丁磊在網易也在賣肉,潘石屹也賣了好幾年的蘋果,這些起初看起來挺土的事情,這幾年也迎來了賺錢的時間節點。“這是我喜歡的事情,”對於“潘蘋果”,潘石屹這麼說。

10年前,據說潘石屹的大兒子問他,你有什麼娛樂活動嗎?你不打高爾夫,買私人飛機、遊艇啥的?就攝影、跑步?你的人生也太無聊了吧?打臉的是,10年後,“我變成了和他一樣無聊的人,”而且還非常樂意。

現在,資深大V潘石屹會關注環保,會做慈善,加入比爾·蓋茨的新能源基金會,捐款給去哈佛、耶魯上學的中國學生。儘管眾說紛紜,還被網友掐過,但近期的潘石屹更樂於抱持分享光明面。

他喜歡對大家說說自己最近讀了什麼書,《白鹿原》也好,《人類簡史》或者好友李開複的《人工智慧》也好。他推薦凱文·凱利的《技術元素》的同時,也會順便輕鬆地推推自己的《我的價值觀》。從紙質書到電子書到喜馬拉雅聽書,互聯網元素在書籍閱讀上,潘石屹玩得也是“666”。

他對年輕人說,當年所謂成功商人的經驗,不要聽,“社會變化太快了,你們就做好今天的事情。今天的事情怎麼做好呢?你們想得比我想得明白。”

儘管如此,潘石屹的內心還是有希望大家要聽的那一面,譬如“健康比錢更重要。賺錢是人生的副產品,不能把賺錢作為人生的唯一目標”。

他對野心勃勃的年輕創業者們說,“創業過程中,你所做的產品,你所提供的服務,一定要能夠對他人、對社會是有好處的、有貢獻的,這是一個大方向,偏離了這個大方向,無論其他方向做得多好,都不會成功的。”

有一天網友問潘石屹,“富裕人的生活快樂嗎?我們窮人的生活好悲傷啊哈哈哈”。潘石屹回答,“只有有過不快樂,才能體會到快樂是什麼感覺。”

“聰明一點的人都會慢慢理解我的。”潘石屹認定。

從農民到大學生,從國家幹部到下海者,從海南房產泡沫倖存者到成功房產開發商,從重資產到擁抱互聯網時代的輕資產者,潘石屹還在奔跑。

沒有任何一個持續成功者,全憑運氣。

編輯· 陳威廉

文·孫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