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這五年,幾個成都市民的獲得感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於10月18日上午9:00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 圍坐在電視機前的無數普通老百姓, 感受最深的還是“變化”二字:回味五年來生活的可喜變化, 期盼未來生活更美、更好的變化。

下面這幾位成都市民, 猶如成都五年改革發展的小小標本。 沿著他們的足跡, 成都五年改革路線清晰呈現;順著他們的視線, 成都五年發展肌理纖毫可感;體會他們的發展成長, 能輕易打開成都五年砥礪而行的奮進姿勢;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就是五年“中國敘事”這部鴻篇巨制中, 最精彩的“成都篇章”。

講述人:小學老師曹亞

16日的蘇坡六斗渠, 汛期已過, 雖然河道內已無流水, 但河床乾淨整潔, 河堤綠草如茵。 西蜀實驗學校的曹亞老師每天都會經過蘇坡六斗渠, 她見證了黑臭水體的治理。 攝影記者 王勤

4年前, 從成都大學畢業後, 決定留在成都發展的達州姑娘曹亞成為了西蜀實驗學校的小學英語老師。

從家到學校, 短短10多分鐘的路程, 曹亞一次都沒有停下來欣賞過沿途風景, 一到夏天氣溫升高的季節, 同事們都不敢打開窗戶, 因為“風一吹就飄來一股異味”。

曹亞提到的“異味”來自學校旁的蘇坡六斗渠。 “我親眼看見班裡的一個小朋友, 隨手就將早餐垃圾袋扔進河裡, 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做, 他回答我‘裡面有很多垃圾, 很髒, 不就是扔垃圾的地方嗎’?”被反問的曹亞既尷尬有無奈,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 此時的她感受到了無力。

2015年, 為了徹底改善該河段水質, 消除河道黑臭現象, 武侯區啟動了蘇坡六斗渠工程治理工作。 武侯區統籌城鄉工作局工作人員沈高峰說,

蘇坡六斗渠河道表面已經做了硬化, 以後主要是起一個區間排洪作用, 下暴雨時, 雨水通過這條河排走, 黑臭水體從根本上得到治理。

“成都治水十條”的出臺, 提出了針對性強、治理力度大、實效性高的十條“重量級”舉措。 武侯區也制定了科學合理的整治方案, 針對該片區市政管網缺乏的現狀, 沿機九路鋪設污水主管道, 將蘇坡六斗渠沿線直排污水管道安置在了地下, 污水全部收進新設污水管道, 再通過武青北路污水管道進入汙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市民在綠道上開心漫步 攝影記者 郭廣宇

“通過對損毀河堤進行修復, 對河道淤積物進行清理, 提高蘇坡六斗渠排洪、洩洪能力, 改善河道水質。 ”沈高峰向記者介紹, 目前蘇坡六斗渠整改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 共治理下河排水口23個, 新建化糞池2座, 敷設雙壁加筋波紋管管道1000余米, 修復河堤1280米, 清掏淤積物2000餘立方米。 “通過治理, 蘇坡六斗渠基本達到了水清、無味的要求。 ”

“要不要走一段?現在一點都不臭了!”走出西蜀實驗學校大門的曹亞和同事沿著蘇坡六斗渠散步回家。

汛期已過, 雖然河道內已無流水, 但河床乾淨整潔, 河堤綠草如茵。 不遠處, 剛走出學校的學生撿起掉落的垃圾, 快步走向垃圾桶……

其實, 越來越多成都市民身邊的河道正在經歷著相同的蛻變, 這背後是成都在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上的鍥而不捨、全力以赴, 讓生活在這座大都市的人民, 擁有了實實在在的綠色發展獲得感。

截至目前, 成都市城市建成區內的53段黑臭水體, 水質已經全部達到治理標準。

講述人: 柴霖,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研究所副總工程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高級專家。

對不少人來說, 航太是一個特別專業和深奧的行業, 而在柴霖口中, 這個行業的很多專業詞彙, 都可以用生活化的語言來解讀。例如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是否在預定軌道?供電、溫度等參數情況如何?他把這些想像成醫生用的“聽診器”;至於通過地面發指令,指揮航天器做變軌、轉動天線等動作,他把這些想像成每個家庭必備的“遙控器”。

“不講深奧的術語。”工作中他特別注意用清晰的邏輯、形象的比喻、明確的觀點與他人交流。在參加央視直播時,他獲得的評價很高,聽到最多的就是“柴總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幾乎每年,他都會作為代表走進校園給孩子們講課,今年4月他去的是石筍街小學,為孩子們帶去了一堂生動的航太科普知識大講座。

讓普通人聽懂自己的專業,跟後來他想讓航太造福老百姓的思路一脈相承。柴霖說,幾十年來,中國主要是以國家航太為主,集合國家資源投入,建立整個航太體系架構,打造國家的航太基礎設施,主要優先考慮國防,提高國家科技實力,以這些為主要目的,“商業航太此前一直處於空白。”

轉捩點出現在2015年,我國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也是這一年,我國首顆商業高分辨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組星成功發射升空。“2015年被視為中國商業航太發展的元年,標誌商業航太在中國正式破冰起航。”這一年,讓包括柴霖在內的不少航太人為之振奮。整個航太的形式,將從重大實驗型,轉向常態應用型。

為落實中央精神,回應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中國電科也開始向現代企業集團公司轉型。截至今年8月,中國電科已整合19家二級科研院所,打造7家子集團和專業公司。電子十所也成立由自己全資控股的天奧,2015年的一天突然腦血管出血,倒下了。那時,董月只有42歲。

董月的妻子是一名普通職工,月薪不到3000元。兒子正在讀大學。而癱瘓後的董月,基本只能躺在床上,已經無法交流和活動,連吃飯、擦身,甚至如廁,都要依賴照護。

照護的重任,就落在了董海清老兩口的肩上。兩年多了,老兩口寸步不離地照顧兒子。兩人每月各有兩三千元的退休金,也都用在了兒子的醫藥和基本照護上。

所以,當董海清第一次看到成都要試點“長照險”的消息時,他異常驚喜。

“居家照護的話,重度失能一級、二級、三級,每月分別有1077元、1437元和1796元的待遇”,董海清把這些數字看了一遍又一遍,“哪怕申請到最低一檔,對家裡也是很大一筆補貼了!”

事實上,董海清心裡還想到了另一件事。“退一萬步講,等我更老了,也需要去照護了,‘長照險’對我們老年人的將來更是個保障。”所謂長期照護保險,是專門保障長期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其建立,主要是幫助長期重度失能人員及其家庭解決經濟、精神雙重負擔。

去年,成都被人社部確定為15個首批試點長期照護險的城市之一。今年7月1日起,這項試點工作在成都全面推開。

目前,成都市人社局已在組建專家團隊,抓緊對失智人員群體的相關服務標準和鑒定標準等進行課題研究,力爭早日出臺相關標準,將長期重度失智人員也納入保障範圍。

講述人:青白江患者小陳

青白江區人民醫院的醫生正在用先進的設備為患者作檢查

今年7月,從青白江區來到成都動手術的小陳在成都市二醫院神經外科進行截癱後的血腫清除手術,術後除了能夠吃飯,其餘的時間都只能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動也不能動。原以為術後三個月還要留在醫院進行康復,醫生卻告訴她,青白江區人民醫院與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推行“醫聯體-科聯體”的模式,新增了康復醫學科。“現在從區醫院到家,坐車只要十多分鐘。”回到家附近,回到熟悉的地方,吃飯再也不用去醫院周邊餐館東挑西選了。

醫院康復醫學科設有運動治療室、理療室,醫生根據小陳的病情,制定了脊髓損傷康復治療方案。通過醫護治人員和小陳的共同努力,堅持不懈地康復訓練48天后,她成功地步行出院了。在複查的時候,主治醫生也很驚訝,她的康復效果會這麼好,能夠這麼快出院。

醫護人員正在進行業務培訓

要讓青白江的病人都留在縣級醫院治療,這在以前看來還是有些“天方夜譚”,畢竟在大家潛意識裡,“市裡面的醫院更強大”。

2013年8月,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與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民醫院進行了合作與委託管理,開啟了市、區、鄉縱貫醫療聯合發展之路。 託管後,隨著成都市二醫院人才、醫療技術和管理的輸入,青白江區人民醫院臨床、醫技與醫輔科室按突出專科特色的要求進行了細分,從託管前的19個增加到了32個,這其中介入腫瘤科、皮膚科、康復醫學科、疼痛科尤為典型。

2016年,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陳濤博士被聘為青白江區人民醫院院長。陳濤說:“幾年下來,市二醫院派出管理人員及專家70余人在區醫院從事行政、業務管理,派出20余個專業技術人員約1000余人次在區醫院開展業務工作,進行專家門診坐診共診治病人3000余人次。”市二醫院腫瘤科主任彭小東:“以前青白江的腫瘤病人,往往都會去成都求醫,現在基本都會留在青白江進行治療。”

醫護人員正在幫助患者康復

“一些小毛病就不用往城裡跑了。”住在青白江區紅陽社區的孫女士說,一些醫技檢查,在基層醫院的收費標準更低,也可以節省一筆不小的支出。

在成都市二醫院的託管幫扶下,依託三甲醫院的資源優勢,通過派駐管理團隊和專家團,隨著管理和技術不斷引進,一個市、區、鄉三級架構醫療聯合體的模式正日趨成熟,進一步帶動當地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展,讓基層群眾真正做到小病不出鎮設施設備博覽會開幕式暨成都市音樂產業招商投資推介會上,中國香港最大的演出製作公司——(香港)藝能特高集團與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協定,正式落戶武侯區,將加入到打造“音樂之都”的行列中。他們計畫在2017~2022年五年間,累計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與成都市武侯區一起進行“音樂演藝文創”全產業生態、線上線下,立體式、多維度的全面合作。

此時,台下角落的張蕾長長籲了一口氣。從8月21日川港澳合作周上的第一次交流,到9月26日簽署合作協定,一個月的時間很短。可誰知道,這背後的艱辛、努力。從歌迷、媒體從業人員,到演出商,再到現在助力香港最大演出製作公司落戶成都,是成都這座城的孕育,讓38歲的張蕾完成自己的音樂夢。張蕾是(香港)藝能特高集團成都合夥人之一。他希望音樂不僅是聆聽、欣賞,還能閱讀、漫步、品味、撫摸。

之前的多年裡, (香港)藝能特高集團從未在香港以外的城市開設公司,為什麼這次落戶成都,而不是北上廣?“坦白說,除了一些政策的優惠之外,是藝能製作看好成都這座城市的潛力,他們覺得這座城市的樂觀包容,和香港很像,而且大家都能接受新生事物。加上包括太古裡、IFS等港資企業在成都的成功,也讓他們對落戶成都充滿了信心。”

“以後很多演唱會都會是從成都出發、成都製造的,藝能未來一年100場次,5年1000場次演唱會,都從成都走向全國各地。實現成都自創、自製、自產、自銷,讓‘成都造’演出牆內開花牆外香。我們還計畫打造一個全球演唱會頒獎榜,希望大家以後提到這個榜單,就能想到中國成都。”

“我雖不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可我已在成都生活18年。正是這座城市的孕育,讓我從一位普通的歌迷,到媒體從業人員,再到演出商,直到現在成為(香港)藝能特高集團成都合夥人之一。現在我們希望通過全產業生態呈現,即:全域成都音樂化,全產業鏈音樂化,全生產要素音樂化。希望能打造出屬於成都音樂的世界地標。”

綜合自成都商報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微信號:rmw_sc (←長按複製)

用人民的視覺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四川!

都可以用生活化的語言來解讀。例如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是否在預定軌道?供電、溫度等參數情況如何?他把這些想像成醫生用的“聽診器”;至於通過地面發指令,指揮航天器做變軌、轉動天線等動作,他把這些想像成每個家庭必備的“遙控器”。

“不講深奧的術語。”工作中他特別注意用清晰的邏輯、形象的比喻、明確的觀點與他人交流。在參加央視直播時,他獲得的評價很高,聽到最多的就是“柴總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幾乎每年,他都會作為代表走進校園給孩子們講課,今年4月他去的是石筍街小學,為孩子們帶去了一堂生動的航太科普知識大講座。

讓普通人聽懂自己的專業,跟後來他想讓航太造福老百姓的思路一脈相承。柴霖說,幾十年來,中國主要是以國家航太為主,集合國家資源投入,建立整個航太體系架構,打造國家的航太基礎設施,主要優先考慮國防,提高國家科技實力,以這些為主要目的,“商業航太此前一直處於空白。”

轉捩點出現在2015年,我國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也是這一年,我國首顆商業高分辨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組星成功發射升空。“2015年被視為中國商業航太發展的元年,標誌商業航太在中國正式破冰起航。”這一年,讓包括柴霖在內的不少航太人為之振奮。整個航太的形式,將從重大實驗型,轉向常態應用型。

為落實中央精神,回應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中國電科也開始向現代企業集團公司轉型。截至今年8月,中國電科已整合19家二級科研院所,打造7家子集團和專業公司。電子十所也成立由自己全資控股的天奧,2015年的一天突然腦血管出血,倒下了。那時,董月只有42歲。

董月的妻子是一名普通職工,月薪不到3000元。兒子正在讀大學。而癱瘓後的董月,基本只能躺在床上,已經無法交流和活動,連吃飯、擦身,甚至如廁,都要依賴照護。

照護的重任,就落在了董海清老兩口的肩上。兩年多了,老兩口寸步不離地照顧兒子。兩人每月各有兩三千元的退休金,也都用在了兒子的醫藥和基本照護上。

所以,當董海清第一次看到成都要試點“長照險”的消息時,他異常驚喜。

“居家照護的話,重度失能一級、二級、三級,每月分別有1077元、1437元和1796元的待遇”,董海清把這些數字看了一遍又一遍,“哪怕申請到最低一檔,對家裡也是很大一筆補貼了!”

事實上,董海清心裡還想到了另一件事。“退一萬步講,等我更老了,也需要去照護了,‘長照險’對我們老年人的將來更是個保障。”所謂長期照護保險,是專門保障長期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其建立,主要是幫助長期重度失能人員及其家庭解決經濟、精神雙重負擔。

去年,成都被人社部確定為15個首批試點長期照護險的城市之一。今年7月1日起,這項試點工作在成都全面推開。

目前,成都市人社局已在組建專家團隊,抓緊對失智人員群體的相關服務標準和鑒定標準等進行課題研究,力爭早日出臺相關標準,將長期重度失智人員也納入保障範圍。

講述人:青白江患者小陳

青白江區人民醫院的醫生正在用先進的設備為患者作檢查

今年7月,從青白江區來到成都動手術的小陳在成都市二醫院神經外科進行截癱後的血腫清除手術,術後除了能夠吃飯,其餘的時間都只能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動也不能動。原以為術後三個月還要留在醫院進行康復,醫生卻告訴她,青白江區人民醫院與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推行“醫聯體-科聯體”的模式,新增了康復醫學科。“現在從區醫院到家,坐車只要十多分鐘。”回到家附近,回到熟悉的地方,吃飯再也不用去醫院周邊餐館東挑西選了。

醫院康復醫學科設有運動治療室、理療室,醫生根據小陳的病情,制定了脊髓損傷康復治療方案。通過醫護治人員和小陳的共同努力,堅持不懈地康復訓練48天后,她成功地步行出院了。在複查的時候,主治醫生也很驚訝,她的康復效果會這麼好,能夠這麼快出院。

醫護人員正在進行業務培訓

要讓青白江的病人都留在縣級醫院治療,這在以前看來還是有些“天方夜譚”,畢竟在大家潛意識裡,“市裡面的醫院更強大”。

2013年8月,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與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民醫院進行了合作與委託管理,開啟了市、區、鄉縱貫醫療聯合發展之路。 託管後,隨著成都市二醫院人才、醫療技術和管理的輸入,青白江區人民醫院臨床、醫技與醫輔科室按突出專科特色的要求進行了細分,從託管前的19個增加到了32個,這其中介入腫瘤科、皮膚科、康復醫學科、疼痛科尤為典型。

2016年,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陳濤博士被聘為青白江區人民醫院院長。陳濤說:“幾年下來,市二醫院派出管理人員及專家70余人在區醫院從事行政、業務管理,派出20余個專業技術人員約1000余人次在區醫院開展業務工作,進行專家門診坐診共診治病人3000余人次。”市二醫院腫瘤科主任彭小東:“以前青白江的腫瘤病人,往往都會去成都求醫,現在基本都會留在青白江進行治療。”

醫護人員正在幫助患者康復

“一些小毛病就不用往城裡跑了。”住在青白江區紅陽社區的孫女士說,一些醫技檢查,在基層醫院的收費標準更低,也可以節省一筆不小的支出。

在成都市二醫院的託管幫扶下,依託三甲醫院的資源優勢,通過派駐管理團隊和專家團,隨著管理和技術不斷引進,一個市、區、鄉三級架構醫療聯合體的模式正日趨成熟,進一步帶動當地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發展,讓基層群眾真正做到小病不出鎮設施設備博覽會開幕式暨成都市音樂產業招商投資推介會上,中國香港最大的演出製作公司——(香港)藝能特高集團與成都市武侯區人民政府簽署了合作協定,正式落戶武侯區,將加入到打造“音樂之都”的行列中。他們計畫在2017~2022年五年間,累計投資約50億元人民幣,與成都市武侯區一起進行“音樂演藝文創”全產業生態、線上線下,立體式、多維度的全面合作。

此時,台下角落的張蕾長長籲了一口氣。從8月21日川港澳合作周上的第一次交流,到9月26日簽署合作協定,一個月的時間很短。可誰知道,這背後的艱辛、努力。從歌迷、媒體從業人員,到演出商,再到現在助力香港最大演出製作公司落戶成都,是成都這座城的孕育,讓38歲的張蕾完成自己的音樂夢。張蕾是(香港)藝能特高集團成都合夥人之一。他希望音樂不僅是聆聽、欣賞,還能閱讀、漫步、品味、撫摸。

之前的多年裡, (香港)藝能特高集團從未在香港以外的城市開設公司,為什麼這次落戶成都,而不是北上廣?“坦白說,除了一些政策的優惠之外,是藝能製作看好成都這座城市的潛力,他們覺得這座城市的樂觀包容,和香港很像,而且大家都能接受新生事物。加上包括太古裡、IFS等港資企業在成都的成功,也讓他們對落戶成都充滿了信心。”

“以後很多演唱會都會是從成都出發、成都製造的,藝能未來一年100場次,5年1000場次演唱會,都從成都走向全國各地。實現成都自創、自製、自產、自銷,讓‘成都造’演出牆內開花牆外香。我們還計畫打造一個全球演唱會頒獎榜,希望大家以後提到這個榜單,就能想到中國成都。”

“我雖不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可我已在成都生活18年。正是這座城市的孕育,讓我從一位普通的歌迷,到媒體從業人員,再到演出商,直到現在成為(香港)藝能特高集團成都合夥人之一。現在我們希望通過全產業生態呈現,即:全域成都音樂化,全產業鏈音樂化,全生產要素音樂化。希望能打造出屬於成都音樂的世界地標。”

綜合自成都商報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微信號:rmw_sc (←長按複製)

用人民的視覺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四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