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砥礪奮進的五年·建設新青海:直掛雲帆濟滄海

青海新聞網訊 地處邊遠、欠發達地區、州情複雜絕不是黃南藏族自治州不發展或者緩發展的理由, 只能成為黃南州勠力建設平安黃南、小康黃南、幸福黃南、美麗黃南、奮進黃南的動力。

近年來, 黃南州黨委、政府順應全州各族人民群眾期盼, 一手抓穩定, 一手抓發展, 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具有黃南特點的科學發展之路, 引領全州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牙同高速海黃大橋。 攝影:張海麟

熱貢藝術博物館。 攝影:公保安加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黃南藏族自治州努力探索富民興州之路, 全州上下勠力同心, 加快推動全州經濟社會發展更上一層樓。 重點專案牙同高速、阿賽公路、紮毛水庫、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坎布拉景區建設等工程相繼落地和竣工;熱貢文化廣場、尖紮縣濱河公園、河南蒙古族自治縣白螺湖等一批重點專案建成;“瀞度”、“世紀華聯”、“西北驕”等企業相繼入駐,

外貿出口實現零突破;澤曲國家濕地公園、和日國家沙漠公園的審批, 使黃南擁有五個“國字型大小”公園。

5年來, 黃南州加快民生建設, 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扶貧攻堅、農林水利、社保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支出實現持續提升, 極大地改善了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水準。

民族團結, 奏和諧之音

晨曦輕撫, 青煙嫋嫋, 黃河岸邊, 一個安靜的小村子被一層薄霧輕盈地籠罩著, 似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桃源, 這裡是尖紮縣坎布拉鎮直崗拉卡村。 村子裡道路整潔寬敞, 樹木鬱鬱蔥蔥,

一戶戶農家樂裡外地遊客的歡聲笑語不斷……

村口以400餘塊大小不一的石頭組成基座, 用一塊巨石立起了書寫著“感恩共產黨”的感恩碑格外醒目。 多少年來, 民族團結進步在村子的發展中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力量, 這裡的村民團結在一起, 共同在走上了富裕路。

這是黃南州創建民族團結的一個縮影。

黃南州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並存, 構成了這裡多元的民族宗教文化。 黃南的穩定關係到整個藏區的穩定, 增進各民族之間的團結進步, 事關黃南的和諧穩定與經濟社會發展。

多年來, 黃南州委、州政府將創建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 圍繞中心任務, 組建機構、安排人員、解決經費, 並把創建工作納入全州目標考核體系。

為提高黃南幹部的戰略思維和正確處理民族問題的能力,

進一步增強治區理政的本領, 鞏固黨在民族地區的執政根基。 州委立足實際, 完善措施, 把培養、選拔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作為促進全州創建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

同時健全完善工作年度考核、矛盾糾紛排查制度、寺院維穩工作長效機制、督查落實等7項制度, 將創建工作納入全州各級年度目標考核, 通過組織現場觀摩會、一周年大調研、省內考察等活動, 及時總結交流創建經驗, 找准工作短板, 落實整改措施, 著力提升創建工作水準。

圍繞法律知識的薄弱環節和工作難點, 黃南州持續組織人員將法律知識送進學校、送進鄉村。 在深化“平安黃南”建設中, 平安鄉村、平安社區、平安校園、平安寺院、平安家庭等平安“細胞”創建率達90%以上。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勝利。黃南,借民族團結進步的風潮,正高懸揚帆。

生態保護,繪美麗畫卷

一座座綠意盎然的山嶺,一條條碧波蕩漾的河流,一株株青翠欲滴的林木,一片片綠草如茵的草原……行走在黃南大地,美輪美奐的景色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黃南的生態保護正在實現著前所未有的跨越。

今年春天,隨著《青海澤庫澤曲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和《青海澤庫和日國家沙漠公園總體規劃設計》通過國家林業局專家評審,黃南州在擁有坎布拉、麥秀國家森林公園,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處“國字頭”公園,黃南州生態地位優勢明顯。

在澤庫縣,“拉格日模式”構建起設施養畜、科學養畜、草畜平衡、協調發展為主要內容的草地生態畜牧業,劃分出天然草場放牧組、良種犛牛繁育組、本地藏羊高效養殖組、商業行銷組,建立了特色草地畜產品生產基地,實現了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推進了牧區勞動力轉移和減畜工作,形成了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生產的良性迴圈;

2016年全國79個“美麗宜居村莊示範”排行榜上,同仁縣“高原最美藏鄉”紮毛村名列榜單。盛夏的藍天白雲下,紮毛村個性鮮明的藏式建築和別具一格的農家園構成了一道道魅力獨具的風景線;通過種植垂穗披堿草、青海中華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等牧草種子,澤庫縣黑土灘治理區域的植被覆蓋度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治理草地每畝可產鮮草260千克以上,每年增加牧業產值200萬元左右。

……

多年來,黃南州圍繞生態體系、產業體系、保障體系、生態文化體系、基礎支撐五大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建設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管理和恢復濕地系統、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態系統、維護和發展生物多樣性的職能作用,先後組織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防沙治沙、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

完成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全面啟動二期工程。認真貫徹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效改善了林業草原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達19.32%。節能減排工程有序推進,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今日黃南,一片片草地的生態功能正在恢復,一片片荒山正在被綠色覆蓋,一座座城鎮、村莊掩映在茂密的綠樹叢中——一幅美麗旖旎的畫卷在金色谷地徐徐展開。

民生改善,唱幸福歡歌

尖紮縣昂拉鄉河東易地搬遷安置點上,坐落著一棟棟藏式風格的村屋民舍。房子對面,清澈的黃河水歡快流淌著,這個剛剛新建起來的小村莊,靜怡地站立在風景如畫的黃河岸邊。

“原來我們住在海拔將近3000米的山上,山上光禿禿的什麼也沒有,去趟縣城得三四個鐘頭,孩子上學也麻煩。現在住上了這麼好的房子,去縣城就十幾分鐘,孩子上學、我打工都方便,不愁以後過不上好日子。”正在收拾院落的村民子巴加喜滋滋地說。

和子巴加一樣,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過上了過去做夢也想不到的好日子。

黃南,這是一片幸福的土地。

從黃河、隆務河沿岸的農家小院,到河南、澤庫草原的牧民新居,我們都能感受到一項項彰顯民生特色的項目,它們猶如盛夏的陽光,熱烈地溫暖著每個角落,溫暖著城鄉居民的生活。

“十二五”期間,黃南州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支出,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均大幅提高,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2.8%、23.7%、22.29%、27.6%、14.12%、10.82%。

民生無小事。黃南州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立足點,從群眾的“難點”“痛點”入手,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的理念,千方百計增加民生領域投入,“十二五”期間,財政用於民生支出累計達216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0%以上。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7.6%;就業再就業工作有較大進展,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水準不斷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設,城鄉居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

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580公里,西成鐵路黃南過境段建設穩步推進;農網升級改造深入推進,大電網實現全覆蓋;紮毛水庫下閘蓄水,李家峽南幹渠和沿黃三鎮人飲工程加快實施;擴大改善灌溉面積2993.3公頃,新增草原節水灌溉面積4120公頃。

完成四縣縣城總體規劃及256個新農村建設規劃修編工作,實施了一批城鎮道路、給排水、垃圾處理、集中供暖、綠化亮化工程,改造舊城片區11個,多哇、和日、寧木特撤鄉建鎮,城鎮化率達到31%。

五年來累計完成投資269億元,實施各類專案2696項,實施了一批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水利、交通、電力、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有活幹,能掙錢,吃得好,住得寬,有學上,好就醫……越來越多的黃南百姓收到了惠及民生的“大禮包”,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會越來越多。

視點短評:闖出新路子 贏得新優勢

就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新社會事業發展……黃南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

集西部地區、高寒地區、邊遠地區、民族地區四位元一體,面對作為三江源生態文明建設核心區,產業選擇的空間日漸萎縮,這是挑戰!

國家和省上更加注重區域協調發展,對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支援力度將不斷加大,這是機遇!堅持以“四個轉變”推進“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作為進一步引領黃南未來發展的旗幟,是照亮了黃南前進的明燈,是喚醒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夢想。

與此同時,以“四個轉變”推動“四個扎扎實實”的重大要求,黃南正致力於在生態大省、生態強省建設上邁出新步伐,在民族團結進步大省建設上實現新進展,在融入國家戰略上力求新突破,在形成生態生產生活良性迴圈上取得新成效。

黃南藏族自治州在破解難題上聚焦:以保護生態為主題,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平安與振興工程為載體,全面夯實發展根基;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不斷壯大特色農牧業;以文化旅遊為重點,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以城鎮化建設為引領,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以提升公共服務為目標,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以人民關切為導向,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精准扶貧為抓手,加快貧困群體脫貧致富步伐;以改革開放為引擎,不斷激發發展活力;以依法行政為核心,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這十個重要課題,成為黃南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和諧穩定關係的關鍵。

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黃南,以簡政放權為重點的政府自身改革強勁起勢,大刀闊斧職能轉變的同時,更多地改革步驟密集推出,為建設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生態文明、社會和諧的“美麗黃南”注入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黃南始終把自身擺到全省發展的大局之中,保持自我革新的勇氣,解決好某些地方和部門改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夠的問題,以等不得、慢不得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闖出新路子、贏得新優勢。(姚斌)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生命,團結就是勝利。黃南,借民族團結進步的風潮,正高懸揚帆。

生態保護,繪美麗畫卷

一座座綠意盎然的山嶺,一條條碧波蕩漾的河流,一株株青翠欲滴的林木,一片片綠草如茵的草原……行走在黃南大地,美輪美奐的景色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黃南的生態保護正在實現著前所未有的跨越。

今年春天,隨著《青海澤庫澤曲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和《青海澤庫和日國家沙漠公園總體規劃設計》通過國家林業局專家評審,黃南州在擁有坎布拉、麥秀國家森林公園,洮河源國家濕地公園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兩處“國字頭”公園,黃南州生態地位優勢明顯。

在澤庫縣,“拉格日模式”構建起設施養畜、科學養畜、草畜平衡、協調發展為主要內容的草地生態畜牧業,劃分出天然草場放牧組、良種犛牛繁育組、本地藏羊高效養殖組、商業行銷組,建立了特色草地畜產品生產基地,實現了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推進了牧區勞動力轉移和減畜工作,形成了生態保護和畜牧業生產的良性迴圈;

2016年全國79個“美麗宜居村莊示範”排行榜上,同仁縣“高原最美藏鄉”紮毛村名列榜單。盛夏的藍天白雲下,紮毛村個性鮮明的藏式建築和別具一格的農家園構成了一道道魅力獨具的風景線;通過種植垂穗披堿草、青海中華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等牧草種子,澤庫縣黑土灘治理區域的植被覆蓋度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治理草地每畝可產鮮草260千克以上,每年增加牧業產值200萬元左右。

……

多年來,黃南州圍繞生態體系、產業體系、保障體系、生態文化體系、基礎支撐五大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建設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管理和恢復濕地系統、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態系統、維護和發展生物多樣性的職能作用,先後組織實施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防沙治沙、自然保護區建設等林業生態建設項目。

完成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一期工程、全面啟動二期工程。認真貫徹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效改善了林業草原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達19.32%。節能減排工程有序推進,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今日黃南,一片片草地的生態功能正在恢復,一片片荒山正在被綠色覆蓋,一座座城鎮、村莊掩映在茂密的綠樹叢中——一幅美麗旖旎的畫卷在金色谷地徐徐展開。

民生改善,唱幸福歡歌

尖紮縣昂拉鄉河東易地搬遷安置點上,坐落著一棟棟藏式風格的村屋民舍。房子對面,清澈的黃河水歡快流淌著,這個剛剛新建起來的小村莊,靜怡地站立在風景如畫的黃河岸邊。

“原來我們住在海拔將近3000米的山上,山上光禿禿的什麼也沒有,去趟縣城得三四個鐘頭,孩子上學也麻煩。現在住上了這麼好的房子,去縣城就十幾分鐘,孩子上學、我打工都方便,不愁以後過不上好日子。”正在收拾院落的村民子巴加喜滋滋地說。

和子巴加一樣,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過上了過去做夢也想不到的好日子。

黃南,這是一片幸福的土地。

從黃河、隆務河沿岸的農家小院,到河南、澤庫草原的牧民新居,我們都能感受到一項項彰顯民生特色的項目,它們猶如盛夏的陽光,熱烈地溫暖著每個角落,溫暖著城鄉居民的生活。

“十二五”期間,黃南州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支出,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均大幅提高,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2.8%、23.7%、22.29%、27.6%、14.12%、10.82%。

民生無小事。黃南州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立足點,從群眾的“難點”“痛點”入手,堅持小財政辦大民生的理念,千方百計增加民生領域投入,“十二五”期間,財政用於民生支出累計達216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0%以上。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7.6%;就業再就業工作有較大進展,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水準不斷提升。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設,城鄉居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

全州公路通車里程達到4580公里,西成鐵路黃南過境段建設穩步推進;農網升級改造深入推進,大電網實現全覆蓋;紮毛水庫下閘蓄水,李家峽南幹渠和沿黃三鎮人飲工程加快實施;擴大改善灌溉面積2993.3公頃,新增草原節水灌溉面積4120公頃。

完成四縣縣城總體規劃及256個新農村建設規劃修編工作,實施了一批城鎮道路、給排水、垃圾處理、集中供暖、綠化亮化工程,改造舊城片區11個,多哇、和日、寧木特撤鄉建鎮,城鎮化率達到31%。

五年來累計完成投資269億元,實施各類專案2696項,實施了一批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水利、交通、電力、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有活幹,能掙錢,吃得好,住得寬,有學上,好就醫……越來越多的黃南百姓收到了惠及民生的“大禮包”,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會越來越多。

視點短評:闖出新路子 贏得新優勢

就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新社會事業發展……黃南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

集西部地區、高寒地區、邊遠地區、民族地區四位元一體,面對作為三江源生態文明建設核心區,產業選擇的空間日漸萎縮,這是挑戰!

國家和省上更加注重區域協調發展,對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的支援力度將不斷加大,這是機遇!堅持以“四個轉變”推進“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作為進一步引領黃南未來發展的旗幟,是照亮了黃南前進的明燈,是喚醒各族群眾脫貧致富的夢想。

與此同時,以“四個轉變”推動“四個扎扎實實”的重大要求,黃南正致力於在生態大省、生態強省建設上邁出新步伐,在民族團結進步大省建設上實現新進展,在融入國家戰略上力求新突破,在形成生態生產生活良性迴圈上取得新成效。

黃南藏族自治州在破解難題上聚焦:以保護生態為主題,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平安與振興工程為載體,全面夯實發展根基;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不斷壯大特色農牧業;以文化旅遊為重點,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以城鎮化建設為引領,統籌城鄉協調發展;以提升公共服務為目標,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以人民關切為導向,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精准扶貧為抓手,加快貧困群體脫貧致富步伐;以改革開放為引擎,不斷激發發展活力;以依法行政為核心,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這十個重要課題,成為黃南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和諧穩定關係的關鍵。

當前,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黃南,以簡政放權為重點的政府自身改革強勁起勢,大刀闊斧職能轉變的同時,更多地改革步驟密集推出,為建設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生態文明、社會和諧的“美麗黃南”注入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黃南始終把自身擺到全省發展的大局之中,保持自我革新的勇氣,解決好某些地方和部門改革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夠的問題,以等不得、慢不得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不斷闖出新路子、贏得新優勢。(姚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