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有一種植物叫地榆,是治療肛腸病的“靈丹妙藥”

百度搜索“中醫智庫”, 即可體驗“中醫智庫”, 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地榆是薔薇科地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紡錘形粗壯跟,

短柄小葉, 紫紅色花瓣, 果實包藏萼筒內。 別名“黃爪香”、“玉劄”、“玉豉”或“酸赭”等。 分佈在亞洲北溫帶、廣布於歐洲以及中國, 生長于海拔30米至3000米的地區, 常生於灌叢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 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地榆, 味苦酸, 性寒, 具涼血止血,

消腫止痛, 收斂瀉火之效。 《本草便讀》:“沉寒涼血分, 火同濕熱總堪除, 且能散腫疏風, 瘡疹常用, 痔漏多宜。 ”《別錄》:“止膿血, 諸瘺。 ”地榆主要成分含鞣質、地榆皂甙及維生素類物質。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 地榆對幾種腸內致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抑制作用。 筆者在實踐中發現, 地榆治療肛腸病變確實收效良好。

肛周膿腫表現為皮下紅腫熱痛, 重墜明顯, 坐臥不安。 取地榆60克, 配大黃30克, 赤芍30克, 地丁30克, 水煎適量, 熏洗坐浴, 每次30分鐘, 每日3次, 2日1劑。 洗後塗中藥粉(地榆粉20克, 凡士林100克, 高壓消毒), 使炎性膿腫及時消散, 痛症消失。

炎性外痔肛門皮膚皺襞水腫似葡萄狀, 表面光亮疼痛, 灼熱墜脹不適, 屬火熱毒邪下注所發。 取地榆60克, 配連翹30克, 敗醬草30克,

公英30克, 水煎適量待溫, 先熏後坐浴, 每次30分鐘, 每日3次。 收到清熱解毒, 消炎散結功效, 使炎性腫塊消退。

肛裂以便秘、出血, 週期性劇烈疼痛為特徵, 其根本病因病機, 如《醫宗金鑒》:“肛門圍繞, 折紋破裂, 便結者, 火燥也”。 治療除內服清火潤腸、通便止血藥外,

取地榆粉15克, 配延胡索粉10克, 入凡士林100克中調勻, 高壓滅菌, 每於便後塗抹患處, 堅持治療, 清熱消炎, 止血止痛潤燥, 功效顯著。

內痔便血①屬大腸熱盛。 症見便時或便後血液由肛門流出, 血量多少不一, 若量多兼有大便秘結, 口渴, 舌質紅, 苔黃, 脈滑數等症狀。 取地榆15克, 配黃芩10克, 知母10克, 麥冬10克, 大黃10克, 水煎服, 日1劑, 清熱止血效佳。 ②屬血虛。 對於內痔經常便血, 伴面色萎黃, 頭暈, 肢體乏力, 納差, 舌質淡, 苔白, 脈弱者。 取地揄炭15克, 配當歸12克, 白芍15克, 熟地15克, 阿膠10克, 水煎服, 日1劑, 補血止血, 獲效良好。

潰瘍性結腸炎表現腹痛腹瀉, 或有黏液膿血, 便後腹痛緩解。 取地榆炭15克, 配白術10克, 茯苓10克, 延胡索10克, 炒白芍12克, 水煎服, 日1劑。 外用:地榆炭、延胡索, 共研細粉, 每日布包敷肚臍內, 膠布固定, 效果明顯。

個別患者排除其他病變, 單純便後下血, 取地榆一味炒炭, 每日10~15克, 水煎適量內服, 或開水泡後代茶飲, 堅持服用數日, 便血症狀可逐漸消失。 臨床驗證, 此法既簡便易行, 療效又顯著, 患者非常認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