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運動愛好者注意:不當拉伸可致“肚穿窿”

20來歲的陳仲是一名專業羽毛球運動員, 日常訓練都有隊醫“保駕護航”, 可以說一般的運動損傷還是能避開的。 不過在一次訓練時, 他拼盡全力想瞭解極限, 於是猛力扣殺, “身體在最高峰回落前, 我好像聽到了右下腹‘啪’的一聲裂開了, 當時不是很痛。 ”陳仲告訴醫生, 訓練結束後一看, 肚子上鼓出一個小包, 3×5釐米, 還以為是內出血了呢, 到醫院急診一看, 原來是疝發病。

第二天, 陳仲在省醫做了手術, 修補好穿了洞的腹壁, 月餘就恢復了正常訓練和比賽。

男性一生有27%的機會遇上疝

有人會說“哎喲, 沒想到運動這麼危險,

還是多躺、多坐算了……”別!其實就算不運動, 所有男性一生也有27%的機會遇上疝發病, 是女性3%發病機會的9倍!

據統計, 疝全球總人群的發病率約為3%。 ~5%。 , 高於任何一種惡性腫瘤, 每年接受腹股溝疝手術的患者大於2000萬, 可謂“外科手術的第一種子選手”。 而在我國, 每年至少有200萬患者需要手術補疝。

為什麼疝跟人類如此“糾纏不休”?

胡世雄解釋說, 人體的恥骨內側的腹股溝處, 是人體唯一一處沒有一點肌肉保護的地方, 只有三層膜:腹膜、腹橫肌膜和腹外斜肌腱膜, 但人類直立行走, 導致腹股溝區承受著內臟施加的壓力, 腹膜容易破損。 所以, 幾乎所有人、所有年齡階段都可能發生疝。

患病率最高當屬老年男子, 因為男子到了老年,

腹壁更像“穿舊洗破的衣服”, 肌肉薄弱, 因此60歲以上的男子患病率超過50%。 從理論上講, 如果男性長壽至130歲, 那一定會長疝。

而女性比男性少長疝, 是因為先天腹部比男性緻密。 但當懷孕後, 腹部受壓過大, 也會撐薄甚至撐破腹壁, 為發病埋下病因。

運動員之所以更多疝發病, 則多因為突然的極限拉伸動作, 比如扣殺、猛力扭腰等, 將腹三層膜突然拉到極薄, 造成腹橫肌膜等的撕裂, 組織就突破無肌肉保護的恥骨肌孔了。

外科手術是唯一治療正途

一旦疝發病, 腸管等腹腔組織通過腹壁薄弱缺損處突出、鼓包, 早期或輕度患者會感到疼痛、下腹墜脹, 如果腹腔內腸管不能回納, 導致嵌頓, 甚至會引發腸壞死, 危及生命。

疝氣是無法自愈的,

外科手術是目前醫學界公認的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 疝氣手術不難, 開刀、腹腔鏡都能做, 麻醉方法也多種多樣。 胡世雄建議, 不同患者選擇不同的治疝方案, 完善的“精品疝手術”, 得做到五大方面——

1)術前準備完善。 除了要緩解術前緊張與焦慮, 還要針對吸煙、營養不良、便秘等情況進行圍手術期處理, 比如營養不良的患者, 要進行術前營養支持;合併心血管疾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 術前要停用阿司匹林、華法林等抗凝藥物, 改服低分子肝素, 進行預防性抗血栓治療;便秘的患者術前要通便等。

2)麻醉法要合適。 合併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手術部位的局部麻醉是最佳方法;兒童患者, 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更加合適。

3)腹腔鏡的選擇。 對於年輕或者術後希望儘早恢復工作、運動要求的患者, 採取腹腔鏡手術, 能夠減少患者手術後的不適感, 幫助患者儘快恢復術前狀態。

4)疼痛的治療。 患者術後常見疼痛, 可影響術後早期下床活動, 進而延遲出院時間、阻礙術後康復。 需術前預防性鎮痛、術後口服、靜脈注射鎮痛藥以及傷口浸潤麻醉藥物的方法, 減少患者疼痛。

5)術後早期康復訓練。 長期臥床損害肺功能、增加下肢靜脈血栓風險, 應積極鼓勵患者早下床活動。

預防:護腰帶、束腹帶沒用

而普通人, 很多狀況可導致腹壓升高, 所以也是疝高發因素。 比如慢性支氣管炎等導致長期咳嗽, 長期便秘導致反復用力鼓腹, 肥胖, 懷孕, 有前列腺肥大等疾病,

幹重體力活等。 胡世雄說, 臨床上經常會聽到患者自述“咳嗽猛了點, 甚至打個噴嚏, 肚子就鼓了個包”。

不斷有人想預防疝發病, 最多的選擇就是系護腰帶、束腹帶。 不過, 很遺憾, 這些是沒有用的。 胡世雄指出, 這是因為護腰帶、束腹帶所能管束的範圍在上腹部, 最低也超不過骼前上棘的, 而無肌肉保護的恥骨肌孔其實在骼前上棘的下方, 保護不了, 還不如針對性治療上述疾病, 儘量減少腹壓突然增加更有效。

此外, 任何運動都無法幫助到腹膜“強韌”, 因為它們是膠原蛋白, 無法鍛煉, 且按著自己的生理規律萎縮著, 降解著。

相關連結:下週六有疝氣大義診

廣東省人民醫院將於10月28日(下週六)上午9:00, 舉辦以“如何把腹壁疝這種全球最多的手術做成精品手術”為主題的大型義診活動, 參與者請當天到3樓義診診室門口排號處領號。

時間:10月28日9:00~12:30,14:00~16:30

地點:省醫門診樓三樓外科診室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張丹娜

參與者請當天到3樓義診診室門口排號處領號。

時間:10月28日9:00~12:30,14:00~16:30

地點:省醫門診樓三樓外科診室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張丹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