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類很快將被禁止駕駛汽車

10月18日美國知名研究機構“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e)發佈報告稱, 全球汽車廠商(如福特、通用、特斯拉)和科技公司(蘋果、谷歌、黑莓、百度)已在自動駕駛領域投入了超過800億美元,

在巨額密集資金的轟炸下, 預計在2018年-2022年期間, 較為成熟的自動駕駛汽車將面世實現規模商用。

我的觀點是, 如果這一切成真, 自動化的機器將又一次毀掉人類的一個樂趣。

從第一台電腦誕生開始, 自動化正在逐漸吞沒我們的生活。 回想一下, 我們今天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是不是有一個影子揮之不去?對, 是電腦(包括電腦和智慧手機), 電腦就像是我們生活的中心, 我們所有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圍著它轉。 現在, 我們要完成某項事情, 多半是坐在顯示幕前, 或打開筆記型電腦, 或拿出智慧手機或在手腕上戴上聯網設備。 我們習慣于運行應用程式, 向螢幕索取答案, 通過數位類比聲音獲取建議,

聽從演算法的智慧, 電腦替我們思考一切, 指引我們度過每一天。

自動駕駛汽車的實質就是把人操控汽車的權力移交給了電腦, 讓電腦去捕捉資訊、分析和作出選擇。 事實上, 早在2010年, 谷歌就成功研發了“無人駕駛汽車”, 谷歌在豐田普銳斯上裝載了鐳射測距儀、雷達和聲納發射機、運動檢測器、視頻攝像機及GPS,

能“它”能詳盡準確地感知周圍的事物, 它能"看到"前方的道路, 通過即時處理接收到的全部資訊, 車載電腦能"即時”地操控油門、方向盤及刹車, 其操控速度和靈敏性都遠超靠肉眼接收資訊、靠大腦分析資訊以及靠雙手執行指令的人類。 谷歌的無人駕駛車隊已經在公共道路上行駛超過了300萬英里。 過去八年間, 無人駕駛車隊的行駛地點從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到德克薩斯州奧斯丁和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 無人駕駛車輛包括新型自駕小型貨車到其雷克薩斯SUV以及微型類似於“Google Car”的汽車。 在300萬英里的行駛中, 無人駕駛汽車僅發生過一次嚴重的交通事故, 而事故的原因是:當時有人在手動駕駛這輛汽車。
(是不是很諷刺, 哈哈)

那是不是說明無人駕駛汽車可以完全替代人類去駕駛汽車, 去替代今天的交通體系?是的, 但有一個前提:禁止人類駕駛車輛, 把所有車輛都交給電腦。

原因在於導入電腦“大腦”的是交通的法律法規, 電腦能在規則以內規避自身的一切失誤, 但它卻不能計算對面疾馳而來的人為操控的車輛的行為:如果對方闖紅燈, 車禍就不可避免;對方違規變道, 車禍不可避免;對方急刹車, 車禍不可避免。 所以, 無人駕駛模式要成功推行, 這就意味著人類從此不能再自主駕駛車輛。

這也沒什麼不好, 是吧?我們可以把時間節省下來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但是, 你真的有那麼多更重要的事情嗎?

電腦帶來的自動化讓我們的生活更便捷, 讓我們效率更高, 讓我們在更短的時間內做更多的工作。 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 並不是所有的自動化都是有益的。 自動化能分擔我們的工作, 也能弱化我們的才能, 偷走我們的生活。 它會限制我們的視野,縮小我們的選擇範圍,將我們暴露於監控之下,操控我們。

隨著智慧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的普及,今天的我們似乎已經無法離開app獨自存活,我們需要app來説明我們購物、做飯、鍛煉甚至尋找配偶和養育子女。我們依照GPS的指令,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我們通過微信維繫友情,抒發情感。我們從百度上獲取建議,決定看什麼、讀什麼、聽什麼。我們習慣向siri求助,我們通過支付寶管理資金。電腦正在成為萬能的工具,我們借助它在世界中開展活動,理解物理世界和社會世界。

今天的人類已經很難脫離電腦/手機獨立生活,手機已經近乎人類與生俱來的電子器官。澳洲一則調查顯示,澳年輕人通過手機與朋友家人交流的次數,比面對面交流的次數還要多,而要讓一名年輕人永遠放棄他的手機,必須提供至少2595萬元。

但是,從人類由類人猿進化為智人,到第一台電腦、智慧手機的誕生的十幾萬年間,人類在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社會裡也過得很好,沒有手機的日子裡幸福感似乎也一點不少,而有了手機的生活,挫敗感、焦慮感缺似乎更多。

最後,回到無人駕駛汽車上,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我們可能很快要把駕駛操控汽車的權力上繳給電腦,那坐在寬敞舒適的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我,到底算是司機,還是乘客?

穀歌、特斯拉,偉大的科技工作者們,你們推動著世界一刻不停地在改變,但是,你們有考慮過無人車裡的我的感受嗎?我還是想手握著變速杆、腳踩著離合器,享受那種操控一台汽車的感覺。

注:本文圖片源自網路

它會限制我們的視野,縮小我們的選擇範圍,將我們暴露於監控之下,操控我們。

隨著智慧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的普及,今天的我們似乎已經無法離開app獨自存活,我們需要app來説明我們購物、做飯、鍛煉甚至尋找配偶和養育子女。我們依照GPS的指令,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我們通過微信維繫友情,抒發情感。我們從百度上獲取建議,決定看什麼、讀什麼、聽什麼。我們習慣向siri求助,我們通過支付寶管理資金。電腦正在成為萬能的工具,我們借助它在世界中開展活動,理解物理世界和社會世界。

今天的人類已經很難脫離電腦/手機獨立生活,手機已經近乎人類與生俱來的電子器官。澳洲一則調查顯示,澳年輕人通過手機與朋友家人交流的次數,比面對面交流的次數還要多,而要讓一名年輕人永遠放棄他的手機,必須提供至少2595萬元。

但是,從人類由類人猿進化為智人,到第一台電腦、智慧手機的誕生的十幾萬年間,人類在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社會裡也過得很好,沒有手機的日子裡幸福感似乎也一點不少,而有了手機的生活,挫敗感、焦慮感缺似乎更多。

最後,回到無人駕駛汽車上,無論是自願還是被迫,我們可能很快要把駕駛操控汽車的權力上繳給電腦,那坐在寬敞舒適的自動駕駛汽車中的我,到底算是司機,還是乘客?

穀歌、特斯拉,偉大的科技工作者們,你們推動著世界一刻不停地在改變,但是,你們有考慮過無人車裡的我的感受嗎?我還是想手握著變速杆、腳踩著離合器,享受那種操控一台汽車的感覺。

注:本文圖片源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