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遼寧錦州筆架山:觀潮、登山、看海、坐船,遊覽體驗確實不一般

剛剛過去的國慶小長假, 我們一家三口自駕去遼寧葫蘆島興城。 10月2號從天津出發, 10月6號返回, 往返約800公里。 5天4晚的親子遊輕鬆愜意, 總體感覺還不錯。 系列文章分四篇與大家分享我們的旅程, 第三篇是錦州筆架山。

早就聽說過筆架山, 它是4A級景區, 有一定知名度, 也在我們此次旅程計畫之內。 筆架山雖屬於錦州, 但離葫蘆島興城僅40多公里, 開車一小時左右就到了。 提前諮詢了農家院老闆, 他建議我們在上午11點多漲潮之前抵達。 10月4日吃過早飯, 我們就驅車直奔筆架山。

(溫馨提示:本文圖片較多, 在WiFi環境下閱讀可節省您的流量且更加盡興。

此外, 天氣漸冷, 興城和附近景區目前已不適合遊覽, 看完文章歡迎轉發收藏, 等明年6月之後再去更方便參考)

題圖:筆架山風景區。 廣場左邊是售票處, 右邊是檢票口, 中間是偌大的“仙女造橋”雕塑。 而遠處海中的小島,

就是筆架山。

按導航提示來到景區正對的大路上, 早有工作人員在路口指揮開車的遊客將車開進停車場。 這個停車場很大, 停車費10元, 很多工作人員在引導車輛和維持秩序, 這個要贊一下。

停好車拿上包, 我們根據提示往景區走去。 這不, 地面上還有“遊客通道”的標識。

繞出這個賓館, 再過馬路即到景區, 步行也就幾分鐘的路程。

馬路對面就是景區。 這時, 老婆先帶娃去買票,

我則返回停車場拿兒子趕海的工具, 順便把布鞋換成皮鞋(事實證明此舉非常正確)。

一家三口再次集合, 一同檢票進入景區。 成人門票65元, 兒童半價。 聽老婆說, 售票處建議她買通票, 倆大人一小孩需多加50元, 據說包括爬行館和所有景點。 我老婆出門在外一直比較警覺, 沒買通票。等拿到門票一看才知道,筆架山的門票就是65元,已包括票面上的景點。我覺得,售票人員有點那啥,想推介景區邊上的爬行館也不能拿“通票”概念忽悠我們啊。

進入景區,先拍一張右邊的海灘,遠處是錦州港的碼頭。

從廣場臺階拾級而下,就看到很多遊客正往筆架山走去。而連接岸邊和筆架山的這條路,俗稱“天橋”。這時還不到11點。

“天橋”這條路上,佈滿了砂石,走路要格外小心。看起來,潮水完全褪去已有一段時間了。

很多遊客帶著孩子在找小螃蟹之類,玩得不亦樂乎。水多的地方,收穫和驚喜也更多。我們也拿著塑膠鏟子和小桶,帶娃邊玩邊走,基本忘記了時間的存在。

前行的路上,不時看到有大姐在賣一包包煮熟的海鮮,海蟹和皮皮蝦最常見。從她們輕聲的吆喝和遊客的詢問來看,價格挺便宜。對她們來說,頂著海風、挎著籃子或袋子、掐著漲潮退潮的時間來到這裡討生活,也是不容易。

也有人在路上賣各種小工藝品,幾塊布一字排開,擺得快,收著更快。要從客流量的角度看,這“天橋”上人來人往,雖然大家主要是來旅遊的,但買點海鮮和工藝品的可能性也是有的。畢竟人多啊!

這時,突然發現前面的遊客一下子少了。而警笛聲不斷響起的同時,還有邊防官兵拿著擴音器不斷大聲提示遊客“往回走”。原來,大海已開始悄然漲潮了。

我們因貪玩耽誤了些時間,無法步行前往筆架山,未免有些後悔。不過,把時間花在帶娃趕海上,也是難得的親子樂趣。隨著潮水不斷來襲,遊客們絕大部分都在往回走,少數剛過來的和不聽勸的,最終也被勸返。畢竟安全第一,官兵們在國慶黃金周期間更辛苦。

遠遠望去,靠近筆架山的海面已被淹沒了。

往回走的遊客們遇到了一小段被提前淹沒的路面,只能小心地踩著水走。這時還有人在賣拖鞋,簡直不要太應景。

我兒子玩心不改,那就讓他好好玩吧,別忘了這是親子遊哦。

只一會兒工夫,我們身後的路面竟然已佈滿了海水。我只好把老婆兒子分別背到主路上,也幸虧提前換上了皮鞋。你看,不少遊客只能淌水了。

終於回到了岸邊,我們也和其他遊客一樣,坐在臺階上一邊喝水吃東西,一邊看漲潮。

從開始返回到上岸,也就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這時,“天橋”的大部分已被海水淹沒,只剩少量遊客還興致不減,他們身邊還有特警守護。而一旁,往返筆架山的快艇已忙碌起來。

這是我兒子的勞動成果,他自己挖了幾隻小螃蟹和小海螺,而坐在我們旁邊的一個小男孩還把自己挖到的大點的螃蟹、寄居蟹送了幾隻給他。孩子們在旅遊的過程中結交了朋友、學會了分享、儲存了友誼,這也是一種難得的收穫。

在岸邊坐了一會兒,我們往旁邊的棧橋上去看看。

站在棧橋上拍山和海。

這位大爺把剛剛捕獲和煮熟的海鮮撈出鍋,送給一旁的遊客。有遊客在這裡品嘗一手海鮮。

棧橋的盡頭,也是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

看到棧橋上有遊客排隊,我們才知道這裡也可以乘船前往筆架山,而且是那種可容納近百人的客船。與快艇相比,我們更願意選擇這種穩當的大船,二者票價相同,都是15元一人。不過這船與快艇一樣也是私人運營的,宣傳力度太不夠。

當時大概不到兩點,客船滿載乘客,只用幾分鐘就抵達筆架山,速度還是挺快的。

我們下船後,客船又接上在筆架山等待的遊客返回對岸。

馬上就可以登山了。

筆架山導遊圖,圖文並茂地展示了主要景點。

這幾塊石碑顯示了筆架山的身份——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山的路並不陡峭,挺好走。

筆架山不大,但山上的各種店鋪可不少。這是一家特色工藝品店,主要材料是銅,加了一種啥金屬我忘了,合金不會生銹。

這裡有臺階可以上去,但我們仍然沿主路往三清閣方向走,因此呂祖庭和太陽殿並沒有去。

“浩瀚渤海灣,絕景筆架山。退潮通一路,潮漲走千帆”。非常形象地概括了筆架山景區的主要特點。

繼續往前,這裡在路邊就可以看到大海了。

往下看,山腳下、海岸邊,也有遊客在那裡觀海聽濤。

這一張更顯得視野遼闊。

來到了筆架山最著名的景點——三清閣。三清閣始建于民國元年,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結構建築。它通高26.2米,分為6層。

三清閣有樓梯可以登上去,但非常陡峭、狹窄,建議慎重決定是否攀登。我小心地帶著兒子登上去,說實話也有點緊張。這是在平臺上拍攝的筆架山東端。

慢慢地沿著陡峭的樓梯下來,遊客們無不小心翼翼。

三清閣西側也有臺階可以上去,我們自然去一探究竟。

原來是一座雕塑——盤古開天之處,平臺上風大,我們很快就離開了。

下臺階前,遠拍一張三清閣和大海,這角度還不錯吧。

三清閣的第二層入口。

小廣場上的宣傳欄,有對筆架山風景區的相關中英文介紹。

介紹還是挺全面的,看得出下了功夫。

三清閣東北側,有一顆菩提樹及其傳說。

三清閣全景。

繼續前行,就來到了法雨寺。

這張圖片也是我比較滿意的。

我兒子非要繼續往前,那我必須跟他一起啊。

越往前走遊客越少,但全部走一遍,也算不虛此行。

筆架山南側的碼頭,我腳下不遠就是懸崖,一定要注意安全。

往回拍一張,山如其名,確實像筆架。

快走到頭了,大海越來越近。

海裡的礁石。

這裡不能下去,我們轉了一小圈,又原路返回。

遊覽基本結束了,返回碼頭的路上經過一個小廣場。

五母宮。

下山時發現這裡景色也不錯。

看到棧橋了。

走出景區出口,上棧橋前,旁邊是一個海鮮市場,有遊客在這裡買海鮮,也有人坐下來一飽口福。

準備返回時大概是下午4點左右,我們在遊船碼頭等了一會兒,但那艘客船一直停在對岸不過來。沒人知道它還會不會來,估計遊客少坐不滿,船就不開了。這種不確定性有點令人遺憾,也是景區管理有待改進之處。我們只能選擇坐快艇返回了,好在還算方便。

這是快艇靠岸後遠拍筆架山。至此,大半天的筆架山之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小結:筆架山景區有山、有海、有船、有景,特別是“天橋”堪稱一個奇觀,也是大自然賦予筆架山的獨特之處。總的來說,筆架山是我們此次國慶自駕遊最值得一去的景點,但如果能走著上山、回來坐船就更好了。在時間充裕的前提下,應該提前規劃,體驗“觀退潮、捉蟹、步行登山、觀漲潮”的全過程。

(精彩未完待續,敬請繼續關注)

沒買通票。等拿到門票一看才知道,筆架山的門票就是65元,已包括票面上的景點。我覺得,售票人員有點那啥,想推介景區邊上的爬行館也不能拿“通票”概念忽悠我們啊。

進入景區,先拍一張右邊的海灘,遠處是錦州港的碼頭。

從廣場臺階拾級而下,就看到很多遊客正往筆架山走去。而連接岸邊和筆架山的這條路,俗稱“天橋”。這時還不到11點。

“天橋”這條路上,佈滿了砂石,走路要格外小心。看起來,潮水完全褪去已有一段時間了。

很多遊客帶著孩子在找小螃蟹之類,玩得不亦樂乎。水多的地方,收穫和驚喜也更多。我們也拿著塑膠鏟子和小桶,帶娃邊玩邊走,基本忘記了時間的存在。

前行的路上,不時看到有大姐在賣一包包煮熟的海鮮,海蟹和皮皮蝦最常見。從她們輕聲的吆喝和遊客的詢問來看,價格挺便宜。對她們來說,頂著海風、挎著籃子或袋子、掐著漲潮退潮的時間來到這裡討生活,也是不容易。

也有人在路上賣各種小工藝品,幾塊布一字排開,擺得快,收著更快。要從客流量的角度看,這“天橋”上人來人往,雖然大家主要是來旅遊的,但買點海鮮和工藝品的可能性也是有的。畢竟人多啊!

這時,突然發現前面的遊客一下子少了。而警笛聲不斷響起的同時,還有邊防官兵拿著擴音器不斷大聲提示遊客“往回走”。原來,大海已開始悄然漲潮了。

我們因貪玩耽誤了些時間,無法步行前往筆架山,未免有些後悔。不過,把時間花在帶娃趕海上,也是難得的親子樂趣。隨著潮水不斷來襲,遊客們絕大部分都在往回走,少數剛過來的和不聽勸的,最終也被勸返。畢竟安全第一,官兵們在國慶黃金周期間更辛苦。

遠遠望去,靠近筆架山的海面已被淹沒了。

往回走的遊客們遇到了一小段被提前淹沒的路面,只能小心地踩著水走。這時還有人在賣拖鞋,簡直不要太應景。

我兒子玩心不改,那就讓他好好玩吧,別忘了這是親子遊哦。

只一會兒工夫,我們身後的路面竟然已佈滿了海水。我只好把老婆兒子分別背到主路上,也幸虧提前換上了皮鞋。你看,不少遊客只能淌水了。

終於回到了岸邊,我們也和其他遊客一樣,坐在臺階上一邊喝水吃東西,一邊看漲潮。

從開始返回到上岸,也就二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這時,“天橋”的大部分已被海水淹沒,只剩少量遊客還興致不減,他們身邊還有特警守護。而一旁,往返筆架山的快艇已忙碌起來。

這是我兒子的勞動成果,他自己挖了幾隻小螃蟹和小海螺,而坐在我們旁邊的一個小男孩還把自己挖到的大點的螃蟹、寄居蟹送了幾隻給他。孩子們在旅遊的過程中結交了朋友、學會了分享、儲存了友誼,這也是一種難得的收穫。

在岸邊坐了一會兒,我們往旁邊的棧橋上去看看。

站在棧橋上拍山和海。

這位大爺把剛剛捕獲和煮熟的海鮮撈出鍋,送給一旁的遊客。有遊客在這裡品嘗一手海鮮。

棧橋的盡頭,也是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

看到棧橋上有遊客排隊,我們才知道這裡也可以乘船前往筆架山,而且是那種可容納近百人的客船。與快艇相比,我們更願意選擇這種穩當的大船,二者票價相同,都是15元一人。不過這船與快艇一樣也是私人運營的,宣傳力度太不夠。

當時大概不到兩點,客船滿載乘客,只用幾分鐘就抵達筆架山,速度還是挺快的。

我們下船後,客船又接上在筆架山等待的遊客返回對岸。

馬上就可以登山了。

筆架山導遊圖,圖文並茂地展示了主要景點。

這幾塊石碑顯示了筆架山的身份——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上山的路並不陡峭,挺好走。

筆架山不大,但山上的各種店鋪可不少。這是一家特色工藝品店,主要材料是銅,加了一種啥金屬我忘了,合金不會生銹。

這裡有臺階可以上去,但我們仍然沿主路往三清閣方向走,因此呂祖庭和太陽殿並沒有去。

“浩瀚渤海灣,絕景筆架山。退潮通一路,潮漲走千帆”。非常形象地概括了筆架山景區的主要特點。

繼續往前,這裡在路邊就可以看到大海了。

往下看,山腳下、海岸邊,也有遊客在那裡觀海聽濤。

這一張更顯得視野遼闊。

來到了筆架山最著名的景點——三清閣。三清閣始建于民國元年,是我國規模最大的石結構建築。它通高26.2米,分為6層。

三清閣有樓梯可以登上去,但非常陡峭、狹窄,建議慎重決定是否攀登。我小心地帶著兒子登上去,說實話也有點緊張。這是在平臺上拍攝的筆架山東端。

慢慢地沿著陡峭的樓梯下來,遊客們無不小心翼翼。

三清閣西側也有臺階可以上去,我們自然去一探究竟。

原來是一座雕塑——盤古開天之處,平臺上風大,我們很快就離開了。

下臺階前,遠拍一張三清閣和大海,這角度還不錯吧。

三清閣的第二層入口。

小廣場上的宣傳欄,有對筆架山風景區的相關中英文介紹。

介紹還是挺全面的,看得出下了功夫。

三清閣東北側,有一顆菩提樹及其傳說。

三清閣全景。

繼續前行,就來到了法雨寺。

這張圖片也是我比較滿意的。

我兒子非要繼續往前,那我必須跟他一起啊。

越往前走遊客越少,但全部走一遍,也算不虛此行。

筆架山南側的碼頭,我腳下不遠就是懸崖,一定要注意安全。

往回拍一張,山如其名,確實像筆架。

快走到頭了,大海越來越近。

海裡的礁石。

這裡不能下去,我們轉了一小圈,又原路返回。

遊覽基本結束了,返回碼頭的路上經過一個小廣場。

五母宮。

下山時發現這裡景色也不錯。

看到棧橋了。

走出景區出口,上棧橋前,旁邊是一個海鮮市場,有遊客在這裡買海鮮,也有人坐下來一飽口福。

準備返回時大概是下午4點左右,我們在遊船碼頭等了一會兒,但那艘客船一直停在對岸不過來。沒人知道它還會不會來,估計遊客少坐不滿,船就不開了。這種不確定性有點令人遺憾,也是景區管理有待改進之處。我們只能選擇坐快艇返回了,好在還算方便。

這是快艇靠岸後遠拍筆架山。至此,大半天的筆架山之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小結:筆架山景區有山、有海、有船、有景,特別是“天橋”堪稱一個奇觀,也是大自然賦予筆架山的獨特之處。總的來說,筆架山是我們此次國慶自駕遊最值得一去的景點,但如果能走著上山、回來坐船就更好了。在時間充裕的前提下,應該提前規劃,體驗“觀退潮、捉蟹、步行登山、觀漲潮”的全過程。

(精彩未完待續,敬請繼續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