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哈薩克:環境治理從工業源頭抓起

圖為哈薩克標誌性建築巴伊傑列克觀景塔(又稱“生命之樹”)。

謝靜 張揚 李菲 國冬梅

在今年9月結束的歐亞經濟論壇上, 哈薩克共和國能源部生態管理與監督委員會副主席祖爾福哈爾·若爾達索夫表示, 共同建設綠色絲綢之路的倡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哈薩克連接歐亞大陸, 是 “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可靠夥伴。 “一帶一路”作為連接歐亞的一條通道, 希望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能夠把中國與歐洲國家聯繫起來。

為此, “瞭解沿線國家環境現狀 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專欄的第二站, 我們帶您走進哈薩克, 看看這個富有“絲綢之路經濟帶”境外第一站之稱的國家, 有哪些環境問題和治理經驗。

◎ 當前哈薩克面臨哪些環境問題?

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哈薩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不過,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 哈薩克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 主要體現在水環境、大氣環境、固體廢物及土壤環境等多個領域。

在水資源方面, 哈薩克根據水污染指數將地表水劃分為七大類, 水質類別越高則污染程度越大。 根據《哈薩克共和國環境狀況和自然資源利用2011-2014年國家報告》, 顯示2011~2014年哈薩克境內地表水體水質總體略有惡化趨勢。

與前三年相比, 2014年II~III類水體占比減少, IV~VII類水體占比增加。 主要污染物包括:銅、鋅等重金屬, 以及亞硝酸鹽氮、酚、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不僅是水質有所惡化, 其境內大氣污染問題也不容小覷。 據哈薩克水文氣象局2016年發佈的哈主要城市及部分重點城市年度和月度大氣污染物濃度資料顯示, 哈薩克在2016年存在較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 主要是城市的懸浮顆粒物、SO2、NO等指標存在不同超標現象。 阿斯坦納、阿拉木圖等重點城市冬季PM2.5、PM10等污染物濃度嚴重超標。

據研究, 哈薩克約有500萬人口生活在大氣污染地區, 因為大氣污染造成的人均健康經濟損失達到70.8美元。 世界銀行和哈薩克原環境與水資源部的聯合研究報告表明,

哈薩克每年因空氣污染導致的經濟和健康損失達13億美元。

在土壤環境方面, 哈薩克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土壤荒漠化, 沙漠、荒漠和半荒漠占國土面積的 90% 以上。 並且, 由於哈薩克長期以來以發展重工業為國策, 因此一直面臨著嚴峻的工業廢物及生活垃圾管理問題。

首先, 工業廢料污染嚴重。 幾十億噸的工業廢料大都堆放在礦山附近和廠區, 均為露天堆放。 其中絕大部分為有毒或有害的廢物或廢料, 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 威脅居民健康。 其次, 生活垃圾尚未分類處理。 亂扔垃圾的現象時有發生, 城市生活垃圾尚未分類處理, 廣大牧區的生活垃圾更難集中。 處理生活垃圾的方法也比較簡單, 一般採用的是焚燒或掩埋。

這種方法雖然簡便易行, 但也會造成二次污染。

◎如何攻克環境治理難題?

經研究調查, 哈薩克的水污染主要原因是工業、採礦業、加工工業、城市建築業、畜牧飼養業、灌溉農業的污水排放;各種沉沙池、固體和液體廢料存放場所、農業化學品的濫用灌溉及石油產品的貯藏罐造成對土壤污染和水源地的污染;一些地區的化學物質本底濃度高。 此外, 由於石油工業主要分佈在裡海及其周圍, 因此也對裡海生態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

針對水污染和咸海及裡海的生態環境問題, 哈薩克採取的具體措施是:在合理利用水資源方面, 向居民提供優質飲用水;研究生態需水量和保障生態用水淨度, 改善農業、牧業、漁業、工業等經濟部門的水資源利用技術和設備, 提高管理效率。同時,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建立有效的水利資訊系統,採用現代化自動系統,制定相關法律以保障水資源合理調節;加強對哈各州自然水文狀況的考察等。此外,開展錫爾河河道治理和咸海北部治理工程、努拉河汞污染治理專案等。

在大氣污染方面,哈薩克由於是以石油開採和礦石出口為支撐的資源輸出型經濟,受到經濟產業佈局的影響較大。此外,因為以煤為主要燃料,且工業廢氣和交通尾氣缺乏及時有效的處理,造成污染。同時,因為阿拉木圖市等地區處於谷地,不利於空氣擴散,且一些地區夏季多風引發沙塵暴,使得大氣污染問題複雜難治。

目前的主要治理措施是通過立法來治理大氣污染。哈薩克根據新形勢修訂《大氣環境保護法》。2005年12月,哈薩克實施了新的《環境保護法》,其中就有保護大氣環境的內容。還特別規定,在哈投資的企業必須繳納環保稅;如果對環境造成污染或對居民健康造成危害,企業必須給予賠償。2007年1月,哈國開始實施《生態法》。這部法律明確規定了國家機關在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利用方面的職責,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利用方面的經濟調節及國家監督。特別是規定了危害裡海、違反《生態法》的具體懲罰措施。

在土壤和固廢處理方面,哈薩克也下足功夫、積極攻克難關。不僅通過加強工業廢料的綜合利用和生活垃圾的分類利用進行治理,還採取多種措施治理固廢。

首先,加強對工業廢料的綜合利用。對工業廢料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使用,使之變廢為寶、多次利用,取得綜合經濟效益。其次,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利用。2007年12月初,哈薩克環境保護部門舉行了一次“貫徹垃圾管理穩定發展原則圓桌會議”,哈國家儲備將撥款成立國家垃圾管理中心。這一機構負責對全國的垃圾進行監督、收集、加工、除害和保存。第三,多家垃圾發電廠或垃圾加工廠計畫陸續在哈國境內建立。

此外,哈薩克為了治理荒漠化,採取了人工降雨、增雨,培育、種植耐乾旱、耐鹽鹼的植物,以及建立嚴格的節水制度等措施。

◎中哈之間開展了

哪些環保合作?

中哈兩國間的環保合作始於2009年,經過兩年多的談判協商,兩國政府於2011年簽署了中哈政府間《環境保護合作協定》和《跨界河流水質保護協定》。為統籌兩個協定的執行,成立了由兩國環保部副部長任本方主席的中哈環保合作委員會。在環委會下,設立水質監測和突發事件應急與污染防治兩個工作組。迄今為止,環委會已舉行了6次會議,合作穩步開展並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雙方交流了各自環境法律法規、監測和分析方法標準、邊境地區環保工作情況,雙方專家通過互訪實驗室和聯合召開研討會等形式,增進了相互瞭解。

二是雙方在5條跨界河流上開展了水質監測並交換資料,還對伊黎河兩個斷面採用相同的分析方法聯合監測了DDT等4種有機氯殺蟲劑,結果表明未檢出。

三是雙方共同制訂了《中哈跨界河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回應聯合機制》,指定了各自聯絡人,通過應急演練和實際操作,驗證了機制的有效性。

四是雙方商定在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一路”)倡議、哈薩克“綠色橋樑”夥伴計畫和中方綠色發展理念框架下加強交流與合作,同時雙方願意在大氣污染防治、環保技術等方面加強交流,並在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下繼續開展環保合作等。

通過雙方的不懈努力,中哈環保合作委員會已於2016年納入中哈合作委員會機制,中哈環保合作從此邁上新臺階、進入新階段。

作者單位:中國—東盟(上海合作組織)環境保護合作中心

2017歐亞經濟論壇生態分會近日在中國西安舉行。這一會議吸引了來自歐亞各國代表參與。不少代表在會上分享了各國在共建綠色絲綢之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過程中的經驗和做法。

建好中巴經濟走廊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環境保護署

署長法爾紮納·阿爾塔夫

巴基斯坦是中巴經濟走廊重要的合作夥伴,我們現在進行的這個專案涉及的金額和規模都很大。這次通過歐亞經濟論壇這樣的溝通平臺,可以對項目進行更具體的交流,特別是關於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現在中巴經濟走廊正在建設當中,這也是“一帶一路”框架下一個重要的項目。目前,巴基斯坦已經建立了綠色巴基斯坦論壇,來探討如何恢復因污染引起的環境問題,包括土壤、物種等。希望可以借此探索出適合巴基斯坦的發展模式和環境保護措施。亞洲可以說是在亞太大陸上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儘管如此,巴基斯坦和其他周邊國家一樣,將不會以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而要採取科學措施和辦法,有效減少地球的負累。

著力發展綠色經濟

哈薩克共和國能源部生態管理與監督委員會

副主席祖爾福哈爾·若爾達索夫

這幾年哈薩克在經濟轉型和過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哈薩克是東歐及中亞國家中首個宣佈向綠色經濟過渡的國家,並且以總統令的形式公佈哈薩克將向綠色經濟轉型。哈薩克著力發展綠色經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迴圈利用水資源,發展高效的農業和工業生產,大力採取節能措施,尤其是在固體廢棄物管理方面實現節能。

目前,煤和石油仍然是哈薩克的主要能源。因此,要通過一系列的相關法律法規,來確保傳統能源在整個經濟中的占比持續下降,同時確保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份量的增加。新的綠色經濟法規定了要儘快在哈薩克建立統一的、覆蓋全國的能源網。近期將啟動17個相關專案,以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哈薩克是世界上主要環保國際組織的重要參與國,包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以及一些環境領域國際公約等。在這些合作框架下,我們在積極拓展與鄰國、相關中亞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資訊交流、環保合作。希望我們在國內綠色經濟穩健發展的同時,與其他各國共同努力,為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做出貢獻。

確定綠色經濟優先發展領域

白俄羅斯總統辦公廳公民與社會權益局

首席顧問安瑞拉·穆德里克

提高環境品質、為居民創造更便利和舒適的生活條件,是白俄羅斯共和國在環保領域的戰略目標,也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

2016年6月,第五屆全白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通過2016~2020年社會經濟發展綱要,主要目標是:確保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為更多需要的群體提供社會援助,挖掘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潛力,發展創新投資合作,確保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白俄羅斯已經確定了綠色經濟優先發展的領域,比如發展電力運輸、建設基礎設施等,實踐智慧城市的理念,開發節能型住宅,通過引進節能技術和材料,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挖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潛力,發展生態旅遊。

向綠色經濟轉型是工作方式、科技發展、思維模式轉變的一個過程。現階段,綠色經濟轉型的益處已經在不少國家和地區得到驗證。世界經驗表明,綠色經濟不僅可以刺激區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還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生產創新型產品,進而增加經濟潛力。所以,長遠來看,白俄羅斯將會堅定地走綠色經濟發展之路,為人民謀求更多福祉。

本報見習記者張倩整理報導

提高管理效率。同時,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方面,建立有效的水利資訊系統,採用現代化自動系統,制定相關法律以保障水資源合理調節;加強對哈各州自然水文狀況的考察等。此外,開展錫爾河河道治理和咸海北部治理工程、努拉河汞污染治理專案等。

在大氣污染方面,哈薩克由於是以石油開採和礦石出口為支撐的資源輸出型經濟,受到經濟產業佈局的影響較大。此外,因為以煤為主要燃料,且工業廢氣和交通尾氣缺乏及時有效的處理,造成污染。同時,因為阿拉木圖市等地區處於谷地,不利於空氣擴散,且一些地區夏季多風引發沙塵暴,使得大氣污染問題複雜難治。

目前的主要治理措施是通過立法來治理大氣污染。哈薩克根據新形勢修訂《大氣環境保護法》。2005年12月,哈薩克實施了新的《環境保護法》,其中就有保護大氣環境的內容。還特別規定,在哈投資的企業必須繳納環保稅;如果對環境造成污染或對居民健康造成危害,企業必須給予賠償。2007年1月,哈國開始實施《生態法》。這部法律明確規定了國家機關在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利用方面的職責,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利用方面的經濟調節及國家監督。特別是規定了危害裡海、違反《生態法》的具體懲罰措施。

在土壤和固廢處理方面,哈薩克也下足功夫、積極攻克難關。不僅通過加強工業廢料的綜合利用和生活垃圾的分類利用進行治理,還採取多種措施治理固廢。

首先,加強對工業廢料的綜合利用。對工業廢料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使用,使之變廢為寶、多次利用,取得綜合經濟效益。其次,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利用。2007年12月初,哈薩克環境保護部門舉行了一次“貫徹垃圾管理穩定發展原則圓桌會議”,哈國家儲備將撥款成立國家垃圾管理中心。這一機構負責對全國的垃圾進行監督、收集、加工、除害和保存。第三,多家垃圾發電廠或垃圾加工廠計畫陸續在哈國境內建立。

此外,哈薩克為了治理荒漠化,採取了人工降雨、增雨,培育、種植耐乾旱、耐鹽鹼的植物,以及建立嚴格的節水制度等措施。

◎中哈之間開展了

哪些環保合作?

中哈兩國間的環保合作始於2009年,經過兩年多的談判協商,兩國政府於2011年簽署了中哈政府間《環境保護合作協定》和《跨界河流水質保護協定》。為統籌兩個協定的執行,成立了由兩國環保部副部長任本方主席的中哈環保合作委員會。在環委會下,設立水質監測和突發事件應急與污染防治兩個工作組。迄今為止,環委會已舉行了6次會議,合作穩步開展並取得了積極進展。

一是雙方交流了各自環境法律法規、監測和分析方法標準、邊境地區環保工作情況,雙方專家通過互訪實驗室和聯合召開研討會等形式,增進了相互瞭解。

二是雙方在5條跨界河流上開展了水質監測並交換資料,還對伊黎河兩個斷面採用相同的分析方法聯合監測了DDT等4種有機氯殺蟲劑,結果表明未檢出。

三是雙方共同制訂了《中哈跨界河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回應聯合機制》,指定了各自聯絡人,通過應急演練和實際操作,驗證了機制的有效性。

四是雙方商定在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一帶一路”)倡議、哈薩克“綠色橋樑”夥伴計畫和中方綠色發展理念框架下加強交流與合作,同時雙方願意在大氣污染防治、環保技術等方面加強交流,並在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下繼續開展環保合作等。

通過雙方的不懈努力,中哈環保合作委員會已於2016年納入中哈合作委員會機制,中哈環保合作從此邁上新臺階、進入新階段。

作者單位:中國—東盟(上海合作組織)環境保護合作中心

2017歐亞經濟論壇生態分會近日在中國西安舉行。這一會議吸引了來自歐亞各國代表參與。不少代表在會上分享了各國在共建綠色絲綢之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過程中的經驗和做法。

建好中巴經濟走廊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環境保護署

署長法爾紮納·阿爾塔夫

巴基斯坦是中巴經濟走廊重要的合作夥伴,我們現在進行的這個專案涉及的金額和規模都很大。這次通過歐亞經濟論壇這樣的溝通平臺,可以對項目進行更具體的交流,特別是關於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現在中巴經濟走廊正在建設當中,這也是“一帶一路”框架下一個重要的項目。目前,巴基斯坦已經建立了綠色巴基斯坦論壇,來探討如何恢復因污染引起的環境問題,包括土壤、物種等。希望可以借此探索出適合巴基斯坦的發展模式和環境保護措施。亞洲可以說是在亞太大陸上人口最密集的區域,儘管如此,巴基斯坦和其他周邊國家一樣,將不會以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發展,而要採取科學措施和辦法,有效減少地球的負累。

著力發展綠色經濟

哈薩克共和國能源部生態管理與監督委員會

副主席祖爾福哈爾·若爾達索夫

這幾年哈薩克在經濟轉型和過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哈薩克是東歐及中亞國家中首個宣佈向綠色經濟過渡的國家,並且以總統令的形式公佈哈薩克將向綠色經濟轉型。哈薩克著力發展綠色經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迴圈利用水資源,發展高效的農業和工業生產,大力採取節能措施,尤其是在固體廢棄物管理方面實現節能。

目前,煤和石油仍然是哈薩克的主要能源。因此,要通過一系列的相關法律法規,來確保傳統能源在整個經濟中的占比持續下降,同時確保新能源和可替代能源份量的增加。新的綠色經濟法規定了要儘快在哈薩克建立統一的、覆蓋全國的能源網。近期將啟動17個相關專案,以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哈薩克是世界上主要環保國際組織的重要參與國,包括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以及一些環境領域國際公約等。在這些合作框架下,我們在積極拓展與鄰國、相關中亞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資訊交流、環保合作。希望我們在國內綠色經濟穩健發展的同時,與其他各國共同努力,為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做出貢獻。

確定綠色經濟優先發展領域

白俄羅斯總統辦公廳公民與社會權益局

首席顧問安瑞拉·穆德里克

提高環境品質、為居民創造更便利和舒適的生活條件,是白俄羅斯共和國在環保領域的戰略目標,也是我們為之奮鬥的目標。

2016年6月,第五屆全白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通過2016~2020年社會經濟發展綱要,主要目標是:確保經濟增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為更多需要的群體提供社會援助,挖掘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潛力,發展創新投資合作,確保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白俄羅斯已經確定了綠色經濟優先發展的領域,比如發展電力運輸、建設基礎設施等,實踐智慧城市的理念,開發節能型住宅,通過引進節能技術和材料,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挖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潛力,發展生態旅遊。

向綠色經濟轉型是工作方式、科技發展、思維模式轉變的一個過程。現階段,綠色經濟轉型的益處已經在不少國家和地區得到驗證。世界經驗表明,綠色經濟不僅可以刺激區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還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生產創新型產品,進而增加經濟潛力。所以,長遠來看,白俄羅斯將會堅定地走綠色經濟發展之路,為人民謀求更多福祉。

本報見習記者張倩整理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