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BAT跟風的頭條模式,其實還有很多坑需要填

自2015年下半年起, 國內歸納資訊範疇開端了一場以今天頭條為樣板的產品反覆運算風潮。 鉅子們有樣學樣——BAT與門戶各自的內容管理系統、內容資源引入範疇、內容補助手法、內容分發形式與今天頭條越來越類似。

與PC時代的博客與專欄比較, 頭條形式確實有其先進之處, 首要表現在:

1、具有標準化的內容管理後臺, 推送量、閱覽量、點擊率、閱覽完成率等資料的視覺化程度高;

2、供給了指數化的內容源評估系統, 如原創度、垂直度、傳播度、健康度、關注度等, 為運營作者供給了參閱維度;

3、確立了以機器演算法為主、人工干預為輔的內容分發系統,

產品的大盤點擊率有據可依, 且更靈活;4、流量池以資訊流產品為主, 單位時間內可出現的內容量大, 且使用者的操作成本低(拇指上下滑動即可), 閱覽習慣易培養;

5、具有根據流量廣告分潤的收益形式, 可以給予用戶高頻次的短期鼓勵;

正是依託於上述才能, 今天頭條公司在16年-17年將首要精力都搬運到了問答、名人動態, 以及新品牌抖音App、火山小視頻上, 對固有的頭條號生態並沒有做更多改造, 根底的圖文與短視頻內容出產仍延續著老路線循環往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