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大寶照書養,二寶照豬養,可是我家養老二卻連豬都不如

前些天老二幼稚園發通知要開家長會, 提前兩天就通知了, 到了開學長會那開, 接孩子的時候, 老師問我為什麼沒來, 才驀然發覺,

這麼重要的事情居然臨到當天給忘記了。 想想老大一年級前幾天剛開過的家長會, 我害怕遲到專門為此定了個鬧鐘, 提前半個小時就等到學校門口, 拿著筆和本一絲不苟的做好筆記。 。 。 。 。 。 看著老二純真無邪一臉無辜的樣子, 不禁連我自己都感慨:同樣是親生的, 差別怎麼就這麼大呢?

朋友說我:人家都說老大照書養, 老二照豬養, 你這老二是連豬都不如啊!

想想也確實是這樣的, 從老二出生到上幼稚園, 基本上就從沒把他的事兒當成事兒來辦過, 誰讓他生的不是時候呢?上幼稚園的時候, 偏趕上老大上小學, 小學的生活, 你懂得!家庭總動員圍繞著老大轉, 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陪老大上, 至於老二嘛, 呵呵, 就暫且自力更生跟著屁股後面混吧。

可是, 就這樣被我“隨意”混著養的老二, 剛上幼稚園沒多久, 在一次跟老師的聊天中竟被老師滿口稱讚:“孩子真的非常不錯, 見人就眯著眼睛笑, 隔的老遠就打招呼。 才兩歲三個月, 年齡是我們班上最小的孩子, 可是能力卻不像是最小的孩子。 會自己吃飯, 自己脫褲子, 自己穿鞋, 還知道照看好自己的東西, 你們是怎麼教的?”

怎麼教的?說起來還真是慚愧!

生養老大時, 因為是第一個孩子, 全家人都高度重視, 剛懷的時候就嚴格按照科學育兒程式, 買了一大堆的育兒書籍, 每天聽音樂、科學飲食、每天散步, 早早的買來防輻射的服裝一天到晚穿在身上, 保持愉悅心情, 只為生出一個健康的寶寶。

懷老二時, 大概是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 什麼科學餵養嚴格飲食, 一切都省了, 該吃吃該喝喝, 就連我最愛吃的鴨脖子也不放過, 生的前一天還在上班。

那麼, 為什麼隨意生養的孩子, 反而感覺比老大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更強一些呢?

1、輕鬆的環境更能培養孩子自由發散的思維

老大出生的時候,

因為是第一個孩子, 父母都沒有足夠的養育經驗, 網上和書本上的育兒知識林林總總, 甚至很多都是理論都是相悖的, 需要父母費力去甄別和篩選。 孩子摔倒了, 生病了, 父母立刻緊張不安, 是去醫院好, 還是自己在家觀察好?喝水得用溫度計量, 太熱了不行, 太涼了也不行!玩玩具之前必定要把玩具消毒, 不然有細菌!

然而, 這些緊張的情緒很容易潛移默化的傳染給孩子, 讓孩子在壓力下成長, 思維得到了限制。

而對於老二, 一是家長已經有了一些育兒經驗, 二是新鮮勁過了, 只剩下養兒中的疲憊了, 摔倒了?自己爬起來!發燒了?先吃點藥觀察一下!渴了?自己去拿瓶子喝水!玩玩具?玩好了自己記得收,

不收下次不給你玩了!

老二在這樣自由開放的環境中長大, 思維得到了充分的擴散。 沒有人幫忙, 沒有人代替, 做什麼都得自己動腦筋想辦法, 反而很快學會了很多的技能, 比如奶奶在廚房喊:香噴噴的八寶粥新鮮出爐了, 誰喝呀?老大邊原地跳邊大叫:我喝!我喝!老二早就默默的以百米賽跑的速度直奔廚房了!

2、天然優勢: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

因為從小對老大嚴格按照科學養育,所以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給老大講故事、看書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慢慢長大了,老大養成了晚上睡覺前看書的好習慣。

而有了老二之後,為了方便一起帶,就讓老二跟著老大混,給老大讀書的時候,就順帶著把老二放旁邊聽一聽。原本以為他那麼小什麼都聽不懂呢,直到有一天,不到兩歲的他突然背了一整首的《鵝鵝鵝》,還能脫口而出一整段的《漁翁對笠》,我才暮然發覺,雖然沒有刻意的教給他知識,他卻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氛圍,並且自主的記憶了很多平時我和姐姐不經意講過的東西。

3、美其名曰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說白了作為家長就得學會“偷懶”

“出門”這兩個字,大概是所有孩子都抗拒不了的事情,哪怕只是出去轉一轉,也比待在家裡強。

老二小的時候,每個週末我和爸爸帶老大出去玩從來不帶他,因為實在是太麻煩了,出個門無疑像是搬一次家。但自從他會走路了,只要誰敢提一句“出門”這兩個字,小傢伙立馬就默默的跑到門口等著,生怕把他給落下了,以實際行動捍衛了他誓將“拖油瓶”角色進行到底的決心。

最初的幾次,看他這麼熱衷於出門,就指使他去幫我拿鑰匙、包之類的東西,再後來壓根不用我提醒,每當要出門的時候,人家就會主動的問:“媽媽,鑰匙帶了嗎?包別忘記帶了啊!還有垃圾!”

前些天過中秋節,老師要求每個孩子帶一塊月餅到幼稚園,我竟然忘記給他裝書包了,從那次開始,每天早上上幼稚園,他都會問我:“媽媽,我的書包檢查了嗎?衣服帶了嗎?”

好吧對不起,我承認也許是我的行為給你造成了心理上的陰影!

4、與生俱來的“外來者”身份,讓他不懂得什麼叫“自私”

老大四歲的時候有的老二,可以說四歲以前的老大,在家裡就屬於眾星捧月的狀態,所有家裡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全都是她的,沒有任何的競爭。可是有了老二之後,為了讓老大心理得到平衡,我們比以前對她更加的好,買任何東西都是買雙份,只為讓老大知道,有了老二,父母對她的愛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可是對於老二來說,他生來就是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不會有像姐姐那樣的心理落差,自然而然的就覺得,父母對姐姐的一切好都是應該的,爸爸媽媽和姐姐都是他的親人。

所以每每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他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姐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給姐姐留一個!”

上次帶他去超市買水,他給自己拿了一瓶,又拿了一瓶,自言自語的說:“這個給姐姐帶回去!”雖然很多時候給姐姐留的好吃的到最後他吃忘記了,自己也給吃了,但至少有這樣一份心意,也是難能可貴的!

其實,養孩子本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我們卻在養育的過程中加入了太多的殫精竭慮,更多時候正是因為家長把孩子當“豬”一樣的放養,才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孩子的動腦和動手能力,get到了諸多技能,讓他自己去探索、去受挫、去學習,繼而長成了家長嘴裡的小機靈鬼。

而家長愛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替代孩子去生活,而是教給孩子怎樣生活。

2、天然優勢: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

因為從小對老大嚴格按照科學養育,所以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給老大講故事、看書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慢慢長大了,老大養成了晚上睡覺前看書的好習慣。

而有了老二之後,為了方便一起帶,就讓老二跟著老大混,給老大讀書的時候,就順帶著把老二放旁邊聽一聽。原本以為他那麼小什麼都聽不懂呢,直到有一天,不到兩歲的他突然背了一整首的《鵝鵝鵝》,還能脫口而出一整段的《漁翁對笠》,我才暮然發覺,雖然沒有刻意的教給他知識,他卻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氛圍,並且自主的記憶了很多平時我和姐姐不經意講過的東西。

3、美其名曰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說白了作為家長就得學會“偷懶”

“出門”這兩個字,大概是所有孩子都抗拒不了的事情,哪怕只是出去轉一轉,也比待在家裡強。

老二小的時候,每個週末我和爸爸帶老大出去玩從來不帶他,因為實在是太麻煩了,出個門無疑像是搬一次家。但自從他會走路了,只要誰敢提一句“出門”這兩個字,小傢伙立馬就默默的跑到門口等著,生怕把他給落下了,以實際行動捍衛了他誓將“拖油瓶”角色進行到底的決心。

最初的幾次,看他這麼熱衷於出門,就指使他去幫我拿鑰匙、包之類的東西,再後來壓根不用我提醒,每當要出門的時候,人家就會主動的問:“媽媽,鑰匙帶了嗎?包別忘記帶了啊!還有垃圾!”

前些天過中秋節,老師要求每個孩子帶一塊月餅到幼稚園,我竟然忘記給他裝書包了,從那次開始,每天早上上幼稚園,他都會問我:“媽媽,我的書包檢查了嗎?衣服帶了嗎?”

好吧對不起,我承認也許是我的行為給你造成了心理上的陰影!

4、與生俱來的“外來者”身份,讓他不懂得什麼叫“自私”

老大四歲的時候有的老二,可以說四歲以前的老大,在家裡就屬於眾星捧月的狀態,所有家裡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全都是她的,沒有任何的競爭。可是有了老二之後,為了讓老大心理得到平衡,我們比以前對她更加的好,買任何東西都是買雙份,只為讓老大知道,有了老二,父母對她的愛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可是對於老二來說,他生來就是這樣一個家庭環境,不會有像姐姐那樣的心理落差,自然而然的就覺得,父母對姐姐的一切好都是應該的,爸爸媽媽和姐姐都是他的親人。

所以每每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他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姐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給姐姐留一個!”

上次帶他去超市買水,他給自己拿了一瓶,又拿了一瓶,自言自語的說:“這個給姐姐帶回去!”雖然很多時候給姐姐留的好吃的到最後他吃忘記了,自己也給吃了,但至少有這樣一份心意,也是難能可貴的!

其實,養孩子本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我們卻在養育的過程中加入了太多的殫精竭慮,更多時候正是因為家長把孩子當“豬”一樣的放養,才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孩子的動腦和動手能力,get到了諸多技能,讓他自己去探索、去受挫、去學習,繼而長成了家長嘴裡的小機靈鬼。

而家長愛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替代孩子去生活,而是教給孩子怎樣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