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在西藏有這樣一個族群 他們以在珠峰"上班"為生

夏爾巴人, 中文為“東方人”。 一個公眾很少瞭解的族群, 要不是那次雪崩, 他們幾乎是被人遺忘的種族, 其祖先是由西藏東部遷徙到中尼邊界的, 為攀登珠峰的隊伍充當嚮導與背夫。 以生命為代價, 他們創造了三個“最”:成功攀登珠峰人數最多, 無氧登頂人數最多, 登珠峰遇難人數最多。 這就是夏爾巴人!

夏爾巴人現存約4萬人, 主要居住在尼泊爾境內, 中國西藏境內有約1200人。 夏爾巴人的祖先來自東方, 他們是躲避戰爭才進入西藏的。 而有關這方面的歷史, 尼泊爾境內的夏爾巴經書裡有記載, 他們是從這裡遷移過去的, 帶走了那些經書。 他們的祖先們談到自己時, 還提到“mi nia”, 說他們是從 “mi nia”來的。 “mi nia”這一詞彙是西藏人對黨項羌族人或西夏人的一個說法, 而且是貴族的稱呼。

夏爾巴人主要聚居在海拔4700米的索魯昆布地區。 長期的高山生活塑造了夏爾巴人獨特的體貌特徵,

由於空氣稀薄, 他們的肺活量大得驚人。 一位元西方記者曾經開玩笑說:“夏爾巴人長著專門用於登山的第三片肺葉, 他們的血壓很低, 這保證了大腦供血充足, 肌肉伸縮有力, 而且與腿部相比, 他們的軀幹偏長一些。 ”

夏爾巴人有自己的語言,

無文字, 通用藏文。 立新村夏爾巴人的語言, 其語法結構與藏語基本相同。 陳塘夏爾巴人的語言較雜, 既有藏語、尼語、還有土語。

夏爾巴人主食有玉米、大米、糌粑, 其次有幹扁米、土豆、麵條、油餅等。 夏爾巴人喜愛喝酥油茶、甜茶、“巴魯(玉米酒)”、青稞酒、優酪乳和燒酒。

昔日默默居住於峽谷深處的夏爾巴人漸漸為人所瞭解和認識, 日益繁榮的經濟貿易和興盛的登山運動使夏爾巴人走出峽谷瞭解了世界, 也使世界認識了他們, 夏爾巴人的生活品質也發生著顯著的變化。

夏爾巴人的光環

1953年5月29日。 人類第一次登頂珠峰,

雪山之父希拉蕊披上了最榮耀的光環, 還有一個叫丹增·諾爾蓋(雪山之虎)的夏爾巴人也是同時登頂世界之巔。

1999年, 巴布在峰頂上生活了20多個小時。 巴布說自己並不是要創造奇跡, 而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為夏爾巴後代籌集教育經費。

1953年, 希拉蕊和丹增登頂成功後, 已有1300多人登上了珠峰, 也有180多人死在登峰路上, 其中60%是夏爾巴人。

16小時56秒世界上登頂珠峰最快是夏爾巴人-巴布。 通常登山者需要三四天才能登上珠峰, 而巴布只用了16小時56秒。 一個人能登上珠峰已經成了一生的榮耀, 而巴布卻10次登頂, 而且每次都不帶氧氣瓶。

夏爾巴人的悲壯

尼泊爾從事登山行業的夏爾巴人在4萬至5萬人,歷經一個世紀的行業發展和角色演變,他們的分工已細化為高山協作、大本營工作人員及當地背夫。

自1953年人類首次登頂珠峰至今,全世界已經有6000多人次、4000多人登頂世界之巔,這其中,夏爾巴做出了巨大的奉獻。

在1993年珠峰商業登山出現之前的40年裡,全世界總共才有485人次登頂珠峰;而珠峰商業登山出現之後的20年中,則有6000人次餘登頂,絕大多數是夏爾巴帶著客戶完成的。

而當雪山之虎諾爾蓋,他的兒子向他表達想繼承他的事業想登頂願望時,諾爾蓋這樣回答:“我已經替你上去過了。你不必親自登上峰頂。”

1922年

第二次攀登珠峰的英國隊,第一次登達海拔8000米以上。但是,因雪崩造成7名夏爾巴人遇難,這是攀登珠峰的最早死亡記錄。人類最終登頂世界之巔,是31年之後的事情了。

1996年5月

一次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在靠近頂峰的空氣稀薄地帶,從南北兩側奪去了15條生命。遇難者之中,既有登山客戶,也有登山嚮導。救援者中有不少夏爾巴。

2014年4月

珠峰尼泊爾一側的孔布冰川發生冰崩,造成15人遇難、2人失蹤、3人重傷。他們全都是從事登山服務的夏爾巴人,事發地點位於珠峰南側傳統線路、大本營至一號營地之間的危險路段——“爆米花場”,夏爾巴人到這裡是來修建路線、以保證客戶安全的。而那些胸懷“征服珠峰”夢想的登山客戶們,從來無需面對這樣的危險,事發之時,絕大部分登山客戶在大本營休整、適應。

這是珠峰93年攀登史上,最慘重的一次山難。

商業登山的出現,讓更多的普通人,可以實現“登頂世界最高峰”的夢想。而對於夏爾巴來說,高山服務僅僅是一個“好”的職業。

沒有夏爾巴人,就沒有珠峰攀登。夏爾巴人天生的登山能力,為攀登珠峰的隊伍充當嚮導與背夫,以生命為代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在最慘重的那次珠峰雪崩中,有15名夏爾巴嚮導罹難。

拉赫巴,就是其中的一位。

拉赫巴老家在尼泊爾昆布地區一個海拔3840米的夏爾巴村子,與海拔5330米的珠峰大本營隔著一個山脊遙遙相望。拉赫巴在村子裡讀完高中,來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當上了一名旅遊嚮導,歷練多年,進階成為最高等級的“高山協作”。

拉赫巴曾帶領日本登山隊,從珠峰南坡沿著尼泊爾境內距離珠峰最近的路線,成功登頂。相片記錄了當時的拉赫巴:他穿戴上了尼泊爾傳統服飾,揮舞著尼泊爾國旗,露著一口白牙,笑容燦爛。

他也曾受到了尼泊爾總理達夫·庫馬爾的接見。然而這僅止于榮耀本身,除了一紙證書,拉赫巴沒有領到一分錢獎金。登頂珠峰對夏爾巴人早已是稀鬆平常,連親友們都記不太清,拉赫巴的一生究竟多少次登頂珠峰。

夏爾巴人的生存

生活于高海拔地區的夏爾巴人,由於環境和教育條件所限,可以從事的工作很少,高山服務是夏爾巴男人最重要的一項職業——幾乎沒有可以類比的其他選項。而一個登頂過幾次珠峰的優秀夏爾巴,一年通過高山服務獲得的收入,能有1萬美金,就很不錯了。這些錢,是他們養家糊口的主要來源。

其中,高山協作必須持有尼泊爾旅遊文化及民航局頒發的資格證書,可在尼泊爾全境從事工作,年收入在六到七千美元。一旦通過國際高山嚮導協會資格考試,才可遠赴境外從事相關工作。

相比尼泊爾國民人均年收入700美元,這是一個令人豔羨的職業。不過,國際高山嚮導證動輒1.5萬美元的資質培訓班卻叫人望而生畏。當下在尼泊爾,全行業只有40人持有這一證書,絕對百裡挑一,高薪水與高風險如影隨形。

夏爾巴人堪憂的身體

同時,由於高海拔攀登的特殊性,夏爾巴人不僅要時常替客戶抵擋死神,而且常年的高山服務往往造成了他們身體上永久的傷害。登山客戶的“珠峰夢”,其實是夏爾巴人用生命和鮮血鋪墊出來的。

曾創造了10次無氧登頂珠峰世界記錄的夏爾巴人昂·裡塔,對於高山嚮導這個職業,他說:“在珠峰上會老得很快”、“登山很苦,但那是我的生活。”

這些高山上的“無名英雄”們,相當一部分由於長期精神緊張等因素,染上了酗酒、賭博等惡習,嚴重的導致登完山、回到家時已是身無分文。

近年,一些西方負責任的探險機構和登山者,正在努力幫助夏爾巴擺脫這種困境,為他們本人、為他們的後代,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真正體現了登山者之間的溫暖和互助。

對於自由登山者而言,大多數情況下夏爾巴是非常好的攀登夥伴。極少數情況下,夏爾巴會把更有想像力、更有攀登實力的自由登山者,誤會為“競爭者”或者“冒犯者”。去年的珠峰南側鬥毆事件,即是突出的案例。這種隔閡,來源於“想像力”與“生存壓力”之間的區別,需要更多的溝通來彌合。

對於夏爾巴而言,服務于登山客戶是他們的“收入來源”。他們盡職盡責、甘冒生命危險,也許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不再需要為了謀生,而一次次來到世界之巔。在夏爾巴“保姆”面前,登山客戶們是否該收斂收斂“征服珠峰”的狂言呢?

死神面前,人人平等

那些逝去的夏爾巴,為了生存、為了客戶的安全、死於山難,願他們安息!

無數登山客戶,為了夢想或欲望、為了光榮或光環,還會繼續向珠峰奮進。

願你們從身體到內心都平安!

夏爾巴人的悲壯

尼泊爾從事登山行業的夏爾巴人在4萬至5萬人,歷經一個世紀的行業發展和角色演變,他們的分工已細化為高山協作、大本營工作人員及當地背夫。

自1953年人類首次登頂珠峰至今,全世界已經有6000多人次、4000多人登頂世界之巔,這其中,夏爾巴做出了巨大的奉獻。

在1993年珠峰商業登山出現之前的40年裡,全世界總共才有485人次登頂珠峰;而珠峰商業登山出現之後的20年中,則有6000人次餘登頂,絕大多數是夏爾巴帶著客戶完成的。

而當雪山之虎諾爾蓋,他的兒子向他表達想繼承他的事業想登頂願望時,諾爾蓋這樣回答:“我已經替你上去過了。你不必親自登上峰頂。”

1922年

第二次攀登珠峰的英國隊,第一次登達海拔8000米以上。但是,因雪崩造成7名夏爾巴人遇難,這是攀登珠峰的最早死亡記錄。人類最終登頂世界之巔,是31年之後的事情了。

1996年5月

一次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在靠近頂峰的空氣稀薄地帶,從南北兩側奪去了15條生命。遇難者之中,既有登山客戶,也有登山嚮導。救援者中有不少夏爾巴。

2014年4月

珠峰尼泊爾一側的孔布冰川發生冰崩,造成15人遇難、2人失蹤、3人重傷。他們全都是從事登山服務的夏爾巴人,事發地點位於珠峰南側傳統線路、大本營至一號營地之間的危險路段——“爆米花場”,夏爾巴人到這裡是來修建路線、以保證客戶安全的。而那些胸懷“征服珠峰”夢想的登山客戶們,從來無需面對這樣的危險,事發之時,絕大部分登山客戶在大本營休整、適應。

這是珠峰93年攀登史上,最慘重的一次山難。

商業登山的出現,讓更多的普通人,可以實現“登頂世界最高峰”的夢想。而對於夏爾巴來說,高山服務僅僅是一個“好”的職業。

沒有夏爾巴人,就沒有珠峰攀登。夏爾巴人天生的登山能力,為攀登珠峰的隊伍充當嚮導與背夫,以生命為代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在最慘重的那次珠峰雪崩中,有15名夏爾巴嚮導罹難。

拉赫巴,就是其中的一位。

拉赫巴老家在尼泊爾昆布地區一個海拔3840米的夏爾巴村子,與海拔5330米的珠峰大本營隔著一個山脊遙遙相望。拉赫巴在村子裡讀完高中,來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當上了一名旅遊嚮導,歷練多年,進階成為最高等級的“高山協作”。

拉赫巴曾帶領日本登山隊,從珠峰南坡沿著尼泊爾境內距離珠峰最近的路線,成功登頂。相片記錄了當時的拉赫巴:他穿戴上了尼泊爾傳統服飾,揮舞著尼泊爾國旗,露著一口白牙,笑容燦爛。

他也曾受到了尼泊爾總理達夫·庫馬爾的接見。然而這僅止于榮耀本身,除了一紙證書,拉赫巴沒有領到一分錢獎金。登頂珠峰對夏爾巴人早已是稀鬆平常,連親友們都記不太清,拉赫巴的一生究竟多少次登頂珠峰。

夏爾巴人的生存

生活于高海拔地區的夏爾巴人,由於環境和教育條件所限,可以從事的工作很少,高山服務是夏爾巴男人最重要的一項職業——幾乎沒有可以類比的其他選項。而一個登頂過幾次珠峰的優秀夏爾巴,一年通過高山服務獲得的收入,能有1萬美金,就很不錯了。這些錢,是他們養家糊口的主要來源。

其中,高山協作必須持有尼泊爾旅遊文化及民航局頒發的資格證書,可在尼泊爾全境從事工作,年收入在六到七千美元。一旦通過國際高山嚮導協會資格考試,才可遠赴境外從事相關工作。

相比尼泊爾國民人均年收入700美元,這是一個令人豔羨的職業。不過,國際高山嚮導證動輒1.5萬美元的資質培訓班卻叫人望而生畏。當下在尼泊爾,全行業只有40人持有這一證書,絕對百裡挑一,高薪水與高風險如影隨形。

夏爾巴人堪憂的身體

同時,由於高海拔攀登的特殊性,夏爾巴人不僅要時常替客戶抵擋死神,而且常年的高山服務往往造成了他們身體上永久的傷害。登山客戶的“珠峰夢”,其實是夏爾巴人用生命和鮮血鋪墊出來的。

曾創造了10次無氧登頂珠峰世界記錄的夏爾巴人昂·裡塔,對於高山嚮導這個職業,他說:“在珠峰上會老得很快”、“登山很苦,但那是我的生活。”

這些高山上的“無名英雄”們,相當一部分由於長期精神緊張等因素,染上了酗酒、賭博等惡習,嚴重的導致登完山、回到家時已是身無分文。

近年,一些西方負責任的探險機構和登山者,正在努力幫助夏爾巴擺脫這種困境,為他們本人、為他們的後代,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真正體現了登山者之間的溫暖和互助。

對於自由登山者而言,大多數情況下夏爾巴是非常好的攀登夥伴。極少數情況下,夏爾巴會把更有想像力、更有攀登實力的自由登山者,誤會為“競爭者”或者“冒犯者”。去年的珠峰南側鬥毆事件,即是突出的案例。這種隔閡,來源於“想像力”與“生存壓力”之間的區別,需要更多的溝通來彌合。

對於夏爾巴而言,服務于登山客戶是他們的“收入來源”。他們盡職盡責、甘冒生命危險,也許只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不再需要為了謀生,而一次次來到世界之巔。在夏爾巴“保姆”面前,登山客戶們是否該收斂收斂“征服珠峰”的狂言呢?

死神面前,人人平等

那些逝去的夏爾巴,為了生存、為了客戶的安全、死於山難,願他們安息!

無數登山客戶,為了夢想或欲望、為了光榮或光環,還會繼續向珠峰奮進。

願你們從身體到內心都平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