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四川首個“扶貧專班”開學 有37歲大師兄和17歲小師妹

四川線上消息(記者 李向雨 攝影報導)近日, 四川省南充市首個就業培訓“扶貧專班”在南充技師學院舉行開班儀式, 這是四川省首個就業培訓“扶貧專班”。 來自南充市的首批37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兩後生”(高中或初中畢業後, 未能繼續升學的)免費參加為期2個月的數控車工專業培訓。 這個特別的班級裡出現了37歲的“大師兄”和17歲的“小師妹”。

37歲“大師兄”

3月13日上午, 四川日報記者來到南充技師學院“扶貧專班”看到,

37名同學認真聽老師講課。 課間休息時, “大師兄”鮮馥靈和“小師妹”杜秋豔交流數控程式設計的心得體會。

“80後”鮮馥靈是“扶貧專班”上年齡最大的, 被同學們尊稱為“大師兄”。 他來自儀隴縣回春鎮老木埡村3組, 因家庭貧困, 高中未畢業就到南充某技校學習電工, 後到外面打工, 十多年來, 跑遍了廣東、福建等10多個省, 從三年前開始, 來到在廈門某陶瓷廠務工。

如今, 37歲的鮮馥靈和他60多歲的母親相依為命, 母親一個人在家裡種地, 他就到外面務工掙錢。 今年春節前回家, 村鎮幹部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宣傳扶貧幫護政策, 詢問其是否參加“扶貧專班”, 並介紹此次所學內容為數控專業。

“我從在技校學電工,

到各地務工時的經歷, 我深知只有真正掌握技術, 獲得一門本領才能改變命運。 ”鮮馥靈一邊進行數控程式設計一邊向四川日報記者介紹, 聽了村鎮幹部的宣傳, 當時就心動了。

“扶貧專班”班主任王黎明介紹, 學校專門為扶貧專班配備骨幹老師, 通過兩個月的集中學習, 每天早上8點上課, 中午休息2個半小時, 晚上上自習到8點半才休息。 從時間上和教學上都有保證, 所有學生畢業後考試合格, 由學校推薦工作或留校。

鮮馥靈是個實在人, 他介紹稱, 以前在外面打工, 遇到問題去請教其他師傅時, 許多師傅都會保留一手, 不願意教真本領民, 而在扶貧專班上, 老師們講課細心, 毫無保留, 目前, 他已掌握刀韌磨和機床的保養等知識。

遇到週末, 鮮馥靈也沒有回家, 他說從學校到家裡, 要轉3趟車, 需要4個多小時。 有休息的時間, 就看《機械製圖》、《數控程式設計與操作實訓》等書籍, 還要溫習課堂筆記, “學校發的新書中, 還有三本書沒開始學, 需要學的內容還多。 ”

17歲“小師妹”

在學習中,大家都非常認真,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杜秋豔來自南充市嘉陵區一立鎮圍塘壩村,是班裡唯一一名女生,由於年齡最小,大家都稱她為“小師妹”。

杜秋豔告訴記者,她兄弟姐妹4人,母親身體有病,還有一個老奶奶,父親在外務工,一個人承擔起7個人的生活重擔。初中畢業後,到南充讀幼師,因為家庭貧困,她不得不綴學回家,幫助父母幹點力所能及的事。今年春節期間,得知到村鎮幹部的扶貧政策困宣傳後,和村裡另一名老鄉,參加扶貧專班學習。

談及今後的打算,“大師兄”鮮馥靈和“小師妹”杜秋豔告訴記者,通過扶貧專班的專業學習,讓自己懂得了一門專業知識,就是今後不管走到哪裡打工,都會比普通工人做得更好,工資收入也會更高。

據瞭解,“扶貧專班”班裡的學生來自南充九縣(市、區),平均年齡在23歲。在學習期間,學生享受學校提供免費食宿,每月還有生活補助費。經過為期兩個月的集中培訓,畢業考試合格後,全部由學校推薦就業,或者選擇留校升造。

17歲“小師妹”

在學習中,大家都非常認真,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杜秋豔來自南充市嘉陵區一立鎮圍塘壩村,是班裡唯一一名女生,由於年齡最小,大家都稱她為“小師妹”。

杜秋豔告訴記者,她兄弟姐妹4人,母親身體有病,還有一個老奶奶,父親在外務工,一個人承擔起7個人的生活重擔。初中畢業後,到南充讀幼師,因為家庭貧困,她不得不綴學回家,幫助父母幹點力所能及的事。今年春節期間,得知到村鎮幹部的扶貧政策困宣傳後,和村裡另一名老鄉,參加扶貧專班學習。

談及今後的打算,“大師兄”鮮馥靈和“小師妹”杜秋豔告訴記者,通過扶貧專班的專業學習,讓自己懂得了一門專業知識,就是今後不管走到哪裡打工,都會比普通工人做得更好,工資收入也會更高。

據瞭解,“扶貧專班”班裡的學生來自南充九縣(市、區),平均年齡在23歲。在學習期間,學生享受學校提供免費食宿,每月還有生活補助費。經過為期兩個月的集中培訓,畢業考試合格後,全部由學校推薦就業,或者選擇留校升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