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10句歇後語,你用過哪句?

在農村, 農民在生產生活中創造出了一種類似於謎語的特殊語言形式, 名曰歇後語。 歇後語以其簡短且極具韻律感的語句, 和其獨特的語言藝術, 在農村廣為流傳。 並且, 每一句歇後語在一定的場合內說出, 能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下面十句農村常見的歇後語, 你知道幾個?

第一、茶壺打了把, 剛個嘴

茶壺把兒打碎了, 只剩下了倒水的水嘴。 指嘴上說的很好, 卻沒有實際行動, 一般用來教育那些偷懶耍滑或者沒有信譽的人。

第二、下雨天打孩子, 閑著也是閑著

打孩子指教育孩子的意思, 下雨天無法進行正常的農業勞動, 在家無事可做, 只好教育小孩。 在農村, 一家有事, 八方支援, 去幫忙時和主人家客套起來, 都會用這句話來回復。

第三、老媽媽奶孩子, 撇下的活了

老媽媽對餵養孩子可謂是經驗豐富。 此話的意思是對某事或某項技術瞭若指掌, 有十分把握。

在農村, 通常會把這句歇後語當成傲慢之詞來對待。

第四、宰相的千金, 不愁嫁

宰相家的千金小姐, 不愁嫁不出去。 通常用作村裡婦女之間的客套話, 指對方女兒自身條件較好, 早晚找到好歸宿。 不過, 現在這句歇後語已逐漸帶有諷刺意義。

第五、牛棚裡養雞, 架子不小

牛棚很大, 卻養起了雞。 形容在為人處事上特別能擺譜, 很好面子, 做事不腳踏實地。

第六、大姑娘上轎, 頭一回

這句應該是最有名的歇後語之一, 通常指第一次做某事, 帶有謙卑之意。 村裡張大爺畝產生薑一萬斤, 別人見到就會稱讚, 張大爺謙虛的說道“大姑娘上轎, 頭一回這麼高的產量”

第七、農村的老黃牛, 苦了一輩子

農民對黃牛的情感不亞於第二個“子女”。 從出生時的牛犢直至老去, 牛的匆匆一生都在耕地、拉車, 做一些苦活累活。 每當看到村子裡駝背的老人, 就會想起這句話, 莫名的傷感。

第八、挨鞭子不挨棍子, 吃軟不吃硬

只挨鞭子, 不能矮棍子。 形容對某人要用特定的做事方式, 常用於村裡吵架的場合上的勸說詞。

第九、挨了棒的狗, 氣急敗壞

狗挨了棒子後會上竄下跳, 氣急敗壞。 多見於人們意見不合, 爭吵時的形容詞。

第十、正月十五趕廟會, 隨大流

正月十五正是趕廟會的日子, 每家每戶都會隨大流去趕廟會。 這句歇後語, 常見於農村討論紅白事時的“禮金”和婚嫁中的彩禮。

村裡劉嬸家的女兒要出嫁, 別人見到她就會問“劉嬸, 閨女出嫁多少彩禮”劉嬸答道“正月十五趕廟會, 隨大流一萬一”

你還知道哪些農村歇後語?歡迎補充。 更多三農話題請點擊關注, 老農專注傳播農村文化, 表達農民心聲, 分享農業新聞。

本文由“老農說農村”發佈, 2017年4月2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