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來自深山的饋贈——天然野生橡子粉

橡子是一種櫟樹的果實,鄂東山區比較多,形似蠶繭,故又稱栗繭。 橡子外表硬殼, 棕紅色, 內仁如花生仁, 含有豐富的澱粉, 含量達百分之六十左右。 當年杜甫窮困潦倒的時候,便不時以此果腹。

橡子是號稱比水稻、小麥“資格”還要老的糧食。 人們食用橡子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西元前600多年。 在過去漫長的歲月中, 橡子一直是許多山區人民的主要食物。 唐代皮日休有一首《橡媼歎》, 詩中寫道:“秋深橡子熟, 散落榛蕪岡, 傴傴黃髮媼, 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 盡日方滿筐, 幾曝複幾蒸, 用作三冬糧……”從詩中可以看出, 唐代末期橡子還是民間的一種糧食。

橡子的營養成分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 據測定, 橡子中澱粉和蛋白質的含量略低於大米, 每100克橡子可提供600千卡熱量和8克蛋白質;橡子所含的氨基酸類似牛奶、豆類和肉類;橡子中還含有胡蘿蔔素, 維生素B1、B2和蘋果酸。

橡子富含油脂, 榨出的油類似於橄欖油, 是一種很好的食用油。 鑒於橡子的營養價值, 國外一些植物學家還樂觀地預言, 橡樹將成為未來的“糧食作物”。 由橡子做成的橡子澱粉主要出口韓國、日本等, 深受消費者歡迎。

橡子有澀味, 不能生吃。 成熟後可以磨成粉做豆腐。

收集成熟的橡子, 用清水浸泡, 洗淨雜質。 洗乾淨後的橡子, 用小勺子一勺一勺的放進石磨裡, 磨成粉。

磨成澱粉後做成橡粉豆腐, 味道鮮美, 香中帶甜。

小時候, 在農村櫟樹很常見, 青的果子小朋友們都喜歡摘下來玩兒, 成熟的果子, 百姓會收集起來做各種美味食品。 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 也就很少有人再做了。

每到秋冬時節, 漫山遍野的櫟樹上掛滿了既可食用, 亦入藥的橡子。 千百年來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不用櫟樹無好火, 唯有橡粉稱好粉。 不言而喻, 這橡子粉被列為山珍,

就不足為怪了。

百姓通常食用方法不外有:

一、取橡子粉若干, 適量清水拌勻, 鐵鍋煎成薄餅即可食用;

二、將橡子粉薄餅切成條或塊狀, 再配之於瘦肉、蔥、薑、佐料入鍋炒製成菜肴;

三、以薄餅切成的條或塊可加進火鍋佐酒食飯;

四、用1:10的橡子粉、清水放入鍋中加熱煮沸攪拌成糊狀, 冷卻後如涼粉般, 加入各自喜好之佐料作冷盤食用;

五、如俄國、朝鮮人製成橡子粉醬, 以開胃佐餐。

橡子自身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因數, 可抵抗、緩解、預防鉛等重金屬對人體的毒害, 故食用橡子粉製成的食品可保護人體的身心健康, 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提高兒童的智力和發育水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