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志願軍《白毛女》演出為啥被土耳其戰俘扔石頭?原來別有內情

《白毛女》劇照

10年前做博士論文《抗美援朝心理戰研究》的時候, 讀到一則志願軍的回憶, 開始大為不解:

“有一次我們正在演出《白毛女》,

土耳其的俘虜突然全站起來, 不斷地大喊大叫, 情緒極為激動, 往臺上扔石頭、瓦塊、雜物……”

土耳其部隊是朝鮮戰爭中所謂“聯合國軍”的僕從軍之一, 當初讀到這兒第一個感覺是:這幫戰俘太囂張了, 淪為階下囚還敢向咱們的演員扔石頭, 怕是被美國的霸權思想洗腦洗壞了。 再往下看才恍然大悟, 事情不是想像的那樣。 原來, 土耳其戰俘是對“地主黃世仁”而不是對志願軍發洩憤怒:

“當看到黃世仁搶喜兒這場戲時, 一時激發了他們的仇恨, 由於異常衝動控制不住感情, 就用土耳其語喊:‘地主壞, 打死他!’……這也證明我們文工隊演出的成功。 ”

那麼, 問題來了, 志願軍文工團在土耳其戰俘面前為啥不演別的, 偏偏演《白毛女》?

志願軍通過調查研究,

掌握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料——80%:土耳其戰俘中農民出身的人占80%。

朝鮮戰爭時, 土耳其早就褪下奧斯曼帝國的光彩, 和當時的中國一樣是個貧弱的農業國家, 農民也深受地主壓迫, 水深火熱, 不少人把當兵作為一條活路。 土耳其軍隊以為跟著美軍“大哥”混就能吃香喝辣, 不想卻成了志願軍的俘虜。

富人的幸福各有不同, 窮人的痛苦則大同小異。 土耳其戰俘看到《白毛女》, 聯想到自己過去相似的遭遇, 自然對“黃世仁”恨之入骨, 所以要扔石頭。

激動之後, 土耳其戰俘發現中國農民已經翻身, 而且正在為新身份而戰, 他們自己卻在萬里之外為美國人而戰, 覺得參加這場不義戰爭沒什麼意義, 心生悔意。

看了《白毛女》這樣的演出有身份和情感的認同,

因此志願軍對土耳其戰俘的心理攻勢立竿見影。 但美國不同, 人家是強國富國, 志願軍對美軍戰俘的心理戰是不是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呢?

志願軍為美俘提供場地, 讓其過耶誕節

先來看看美軍官兵的感想吧:

(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有一次, 中國人甚至將重傷患用擔架放在公路上, 爾後撤走。 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裡接運傷患時, 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 ”

“聽說你們送回我們夥伴的屍體, 全連都很感興趣。 屍體上的私人物品全未動, 說明你們志願軍是愛好和平的, 中國人是很有禮貌的。 ”

“我們一見面彼此就問:你們聽到新聞嗎?共產黨把我們夥伴屍體送回來了, 這件事倒是很好的。 ”

“釋放戰俘”和“送還敵屍”可以說是志願軍的“獨特發明”, 大大減輕了美軍對志願軍的誤解和敵意。

大夥兒都知道, 美軍有打不贏就降的“傳統”, 不過哪個指揮官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兵動不動就投降。

為了防止或減少投降事件發生, 美方經常在其官兵面前把志願軍描述成野蠻而殘忍的劊子手,

抓住戰俘後會挖眼剖心, 火燒碳烤什麼的。

這招很卑鄙, 不過還真把美軍士兵嚇住了, 據志願軍說, 很多人“寧願戰死, 不願被俘, 即使被俘, 也寧願就地被槍殺, 不願跟我下戰場。 ”

朝鮮戰場上一名被催垮了意志的美軍士兵

謊言遇到真相就如火遇到水,志願軍通過“釋放戰俘”和“送還敵屍”等行動,戳穿了美軍污蔑我軍的謠言。俘虜們先前害怕被虐殺的擔心一掃而光,消除了對志願軍的誤解,認識到當俘虜不僅不會被殺,還有生還的機會,這為志願軍日後對敵進一步展開心理進攻埋下了伏筆。

果然,不久就發生了兩起百人以上敵軍在被圍情況下集體投降的事件。(注:1950年11月27日,美軍115人向我軍投降;同年11月30日,約240名敵軍向我軍投降。)

向志願軍投降的美第25師工兵連官兵合影

在戰場上,技術和硬實力固然重要,藝術和軟實力同樣重要。

作者許述系解放軍中校,軍事歷史專業博士,著有暢銷書《這才是美軍》。

參考文獻:

①張靖權、趙傑、吳震君:《在俘管處文工隊工作的回憶》,《中國人民志願軍敵軍工作史》。

②[美]馬修·邦克·李奇微:《朝鮮戰爭》。

③第20兵團政治部、第46軍政治部:《送敵重傷俘、送敵屍的點滴經驗》,《抗美援朝敵軍工作經驗彙編。

④《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幾個主要問題的經驗總結》(草稿)。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許 述

編輯:李先慧

編審:曲延濤

謊言遇到真相就如火遇到水,志願軍通過“釋放戰俘”和“送還敵屍”等行動,戳穿了美軍污蔑我軍的謠言。俘虜們先前害怕被虐殺的擔心一掃而光,消除了對志願軍的誤解,認識到當俘虜不僅不會被殺,還有生還的機會,這為志願軍日後對敵進一步展開心理進攻埋下了伏筆。

果然,不久就發生了兩起百人以上敵軍在被圍情況下集體投降的事件。(注:1950年11月27日,美軍115人向我軍投降;同年11月30日,約240名敵軍向我軍投降。)

向志願軍投降的美第25師工兵連官兵合影

在戰場上,技術和硬實力固然重要,藝術和軟實力同樣重要。

作者許述系解放軍中校,軍事歷史專業博士,著有暢銷書《這才是美軍》。

參考文獻:

①張靖權、趙傑、吳震君:《在俘管處文工隊工作的回憶》,《中國人民志願軍敵軍工作史》。

②[美]馬修·邦克·李奇微:《朝鮮戰爭》。

③第20兵團政治部、第46軍政治部:《送敵重傷俘、送敵屍的點滴經驗》,《抗美援朝敵軍工作經驗彙編。

④《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幾個主要問題的經驗總結》(草稿)。

中國軍網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許 述

編輯:李先慧

編審:曲延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